<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少帝坐膝①,太子牵裾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少帝坐膝:典出《世说新语·夙惠》。东晋时期,元帝问在自己膝上玩耍的幼年明帝太阳与长安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因为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来,而总听到有人从长安来。第二天,元帝召集大臣重问明帝这个问题,明帝却出人意料地回答长安远,因为能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 ②太子牵裾(jū):典出《晋书·愍(mǐn)怀太子传》。愍怀太子五岁时夜里宫中失火,武帝欲登高查看火势,而愍怀太子却牵着武帝的衣角拉他去暗处。武帝问其原因,愍怀太子说担心有人作乱,在明处有危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卫懿好鹤①,鲁隐观鱼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卫懿好鹤:典出《左传·闵公二年》。春秋时,卫国的国君懿公喜欢养鹤,甚至让仙鹤享受臣子的待遇。当国家蒙难时,臣子提议让鹤出谋出战,可见君王失去人心,国家必亡。 ②鲁隐观鱼:典出《左传·隐公五年》。春秋时,鲁国国君隐公要看捕鱼,大臣劝谏:“凡与国家大事无关的事情,都不值得君王去关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蔡伦造纸①,刘向校书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蔡伦造纸:典出《后汉书·蔡伦传》。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②刘向校书:典出《汉书·刘向传》。刘向受命校对书籍,在完成既定的任务之外,还为每部书都写了提要,从而形成了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朱云折槛①,禽息击车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朱云折槛:典出《汉书·朱云传》。朱云上书请求斩杀奸臣,成帝得知其欲斩杀的是恩师张禹后勃然大怒,下令处死朱云。朱云拉住殿前栏杆大喊,以致栏杆被当场拉断。成帝最终感其忠直赦免了朱云,并命人修缮栏杆以表示对直臣的赞扬。 ②禽息击车:典出《韩诗外传》。春秋时,秦国禽息为秦穆公举荐百里奚,秦穆公不用。禽息趁秦穆公出行时阻车撞柱而亡,受到触动的秦穆公由此任用了百里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耿恭拜井①,郑国穿渠②。</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耿恭拜井:典出《后汉书·耿恭传》。东汉时,耿恭镇守疏勒,因匈奴围城数日以致城中断水。耿恭对井拜祭,不久后泉水喷涌而出。匈奴以为耿恭得到神灵帮助,于是退兵。 ②郑国穿渠:典出《史记·河渠书》。战国时,水工郑国被派到秦国,劝说秦王修长渠灌溉农田,原打算以此消耗秦国国力。工程过半后,秦国发现了郑国的企图要杀死郑国,而郑国则举出“水到渠成”的例子说服秦王,并宣称水渠修好之后对秦国有好处。后来水渠修成,果然帮助秦国增长了实力,因此这条水渠也被命名为“郑国渠”。</p><p class="ql-block"> 国华取印①,添丁抹书②。</p><p class="ql-block">【注释】①国华取印:典出《宋史·曹彬传》。曹彬(字国华)一周岁时,父母以“抓周”来预测曹彬以后会做什么,结果曹彬左手拿兵器,右手拿礼器,一会儿,又拾起印章。后来,他做过节度使、枢密使、宰相,应验了预测。 ②添丁抹书:出自唐代卢仝诗《示添丁》:“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借以表现儿子的顽皮程度。</p><p class="ql-block"> 细侯竹马①,宗孟银鱼②。 【注释】 ①细侯竹马:郭伋(字细侯)曾于新莽政权时做并州牧并有恩于民,当他再次担任并州牧时,当地数百名儿童骑着竹马迎接他。 ②宗孟银鱼:典出《东都事略·蒲宗孟传》。蒲宗孟担任翰林学士时,神宗说:“翰林职清地近,而官仪末备,自今宜佩银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管宁割席①,和峤专车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管宁割席:典出《世说新语·德行》。东汉名士管宁与华歆曾在锄草时挖到金块,管宁毫不在乎,华歆则仔细察看一番后才扔掉。读书时恰巧有高官路过,管宁不为所动,华歆则扔下书出门观看。这让管宁觉得自己与华歆的志向不一,不适合再在一起,于是割席断交。 ②和峤专车:典出《晋书·和峤传》。和峤做中书令的时候,荀勖(xù)正好担任中书监,按当时的制度,两人上朝应坐同一辆车,但和峤看不起荀勖,总是独占整辆车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渭阳袁湛①,宅相魏舒②。</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①渭阳袁湛:典出《南史·袁湛传》。袁湛的外甥谢绚对他不礼貌,袁湛斥责谢家两代都没有舅甥情义,因为谢绚的父亲谢重也曾对自己的舅舅无礼。 ②宅相魏舒:典出《晋阳秋》。魏舒儿时寄居在舅舅家,舅舅家盖了新房让人来相宅,相宅人说这里会出一个显贵的外甥,家里人都认为所指就是魏舒。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和拥卷①,次道藏书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永和拥卷:典出《魏书·逸士传》。北魏时期的隐士李谧(字永和)拥万卷书籍,以读书为荣为乐,不肯做官。 ②次道藏书:典出《曲洧(wěi)旧闻》。北宋学者宋敏求(字次道)藏书丰富,以至于学者们都想在他家附近租房以便借书,致使其周围房价攀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镇周赠帛①,虙子驱车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镇周赠帛:典出《资治通鉴·唐纪》。张镇周回家乡做官,到任后的数十日里,先宴请亲朋好友吃饭作乐并赠送金帛,最后告诉他们从明天起自己就要以“官”的身份治理地方,与大家有了身份的差别,今后难以再讲情面。 ②虙(fú)子驱车:典出《说苑·政理》。虙子贱做地方官临走之前,阳昼告诉他两个钓鱼心得:刚下鱼饵就咬钩的叫作“阳桥”,肉少无味;似咬不咬的是“鲂鱼”,肉厚鲜美。虙子还没到上任的地方,欧仁就前来迎接,虙子急忙命赶车人驱车快行,称“阳桥来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廷尉罗雀①,学士焚鱼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注释】 ①廷尉罗雀:典出《史记·汲郑列传》。汉朝翟方进经历官场上的大起大落,先后经历了门庭若市与门可罗雀的处境。 ②学士焚鱼:典出《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南北朝张褒在遭到弹劾后说:“只有青山不会负我。”后焚掉佩戴的银鱼(五品以上官员饰物)离职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冥鉴季达①,预识卢储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冥鉴季达:典出《夷坚志》。南宋杨希仲(字季达)在做官之前以做私人教师养家糊口,曾自守节操拒绝主人家小妾的调情。后来,神明托梦告诉杨希仲的妻子,表示要授予其功名作为赞扬。第二年,杨希仲果然考中第一名。②预识卢储:典出《太平广记·李翱女》。唐代人卢储拜见尚书李翱,请求其代为推荐。李翱十五岁的女儿恰好看见卢储的文卷,说此人必定会考中状元。于是李翱招他为女婿,于次年卢储高中状元之后,为女儿举办了婚礼。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宋均渡虎①,李白乘驴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宋均渡虎:典出《后汉书·宋均传》。宋均出任九江太守时,当地老虎甚多,宋均认为老虎多是因为贪官污吏过多,因而大举罢黜不合格的官吏,老虎也随之离开了。 ②李白乘驴:典出《类说》。据传李白曾酒醉后骑驴路过华阴县衙,县令不准他骑驴,李白说自己曾使“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县令大惊,急忙谢罪,任其通行。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仓颉造字①,虞卿著书②。</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仓颉造字:典出《说文解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观察鸟兽的足迹从而悟出类似的符号,进而创造了文字。 ②虞卿著书:典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战国时期,虞卿向赵孝成王游说,先后得到黄金百镒和上卿官职,后著书八篇,世称《虞氏春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班妃辞辇①,冯诞同舆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班妃辞辇:典出《汉书·外戚传》。汉成帝让班婕妤与自己共乘车辇,班婕妤提醒汉成帝,古代英明的君主都是让名臣与自己同辇,只有亡国之君才让嫔妃与自己同辇。 ②冯诞同舆:典出《魏书·外戚传》。冯诞与魏孝文帝同年,幼时做过孝文帝的陪读,成年后娶了孝文帝的妹妹乐安公主,孝文帝常与他一起乘车、一起吃饭、一起睡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完。下一篇七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