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旅 圣彼得堡

桂圆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面积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圣彼得堡有四十多个岛,三百多座桥,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是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联邦海军舰队的总部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地区原来是波罗的海芬兰湾的出海口的一片沼泽地,其周围地区,包括现时芬兰湾一带的土地,称“英约尔曼兰”(瑞典语:Ingermanland),为瑞典王国所拥有。沙皇彼得一世为了争夺面向西欧的出海口,在18世纪初开始对瑞典进行了多年的北方战争,从瑞典夺取了英约尔曼兰,并在这里修建城市,起名为圣彼得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span>1713年-1714年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成为沙俄帝国首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达两个世纪。1713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span>在俄罗斯历史上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此城发生。十月革命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接近圣彼得堡,首都即将沦陷。苏联于1918年将首都迁至莫斯科。1924年,为纪念列宁,圣彼得堡改名列宁格勒。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年代,这座城市经受住了德国法西斯军队900天的围困,被后人称为英雄城。1991年举行的一次公民投票又恢复原名圣彼得堡。这是一座处处模仿西欧,却不时地散发出俄罗斯气息的城市,每座恢弘的建筑都在为我们讲述着这座城市不同凡响的故事。圣彼得堡有俄罗斯古典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十月革命时期建筑,其历史中心古迹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市在俄罗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工业城市。圣彼得堡经常被称为俄罗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许多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银行和其他业务据点均位于圣彼得堡,也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2023年成为世界旅游联盟会员城市。</p> <p class="ql-block">冬宫广场,又称“宫殿广场”,毗邻冬宫,是圣彼得堡的中心广场,是圣彼得堡的地标之一,来圣彼得堡旅游的人都会前往参观这一广场,这里同时也是圣彼得堡市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纪念柱,矗立于圣彼得堡冬宫广场中央,是1834年沙皇亚历山大为了纪念1812年俄法战争胜利而修建的。大理石柱青铜底座的浮雕代表着荣誉,光辉和胜利。亚历山大纪念柱中间的大理石柱高35米,净重600吨,是一块完整的大理石。令人惊讶的是,纪念柱没有地基,大理石柱、底座和顶端的青铜天使像间也没有任何支撑点,完全靠重力保持不倒。这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据说手扶十字架顶端的青铜天使,是按亚历山大的面孔建造的,所以这个大理石柱命名为亚历山大纪念柱。</p> <p class="ql-block">参议院大楼,也称枢密院大楼、元老院大楼。这里曾是沙俄时期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大楼建于19世纪30年代。大楼正门上方除了顶端雕塑外,还有一排天使雕塑。</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在二战的时候是叫列宁格勒,当时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上个世纪70年代,当地的市民自愿捐资修建了这个广场,苏联政府于1975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30周年之际,完成了胜利广场的修建,同时向社会开放,以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雄的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军民,成功突破德国法西斯900天围困,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广场由胜利女神纪念碑、圣格奥尔基大教堂、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和近百米长的喷泉组成,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尽管原来的列宁格勒已恢复名为圣彼得堡,但乃能看到苏联时期的痕迹,火车站屋顶上列宁的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列宁塑像</p> <p class="ql-block">塑像后是苏联国徽。</p> <p class="ql-block">当地正庆祝“红帆节”节,是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专门举行的毕业活动,是当地的重要节日,非常隆重。</p> <p class="ql-block">普西金塑像</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宫,位于圣彼得堡市的东北部,在涅瓦河转弯的地方,它建于1806-1808年,原为贵族女子学院。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体色彩和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的色彩相同,为拜占庭蓝白相间,是巴洛克风格和拜占庭风格的融合,在圣彼得堡的诸多宫殿里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span>“斯莫尔尼”一词来自俄语“沥青”,初建时这里属于沥青厂,在苏联时期作为列宁格勒市政府办公楼,现为圣彼得堡市政府,从市长到各处、陆军部、内务部仍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十二月党人广场坐落在涅瓦河岸,邻近海军司令部大楼旁,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草坪,中央竖立着彼得大帝骑马雕像。广场原名为参政院广场,1925年,苏联政府为了纪念在100年前俄罗斯出现的反奴隶制度的热血贵族青年于1825年12月组织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把这片广场更名为十二月党人广场。1992年苏联解体以后又重新起用了老的名字“参政院广场”,但是圣彼得堡人还是喜欢称它十二月党人广场。</p> <p class="ql-block">彼得大帝的骑马雕塑,因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而声名远扬。青铜骑士雕塑艺术堪称完美。骏马前腿腾空,彼得大帝安坐在坐骑上,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充满信心,严厉而自豪。从任何方位欣赏这座塑像,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该马象征着俄罗斯,而马匹践踏着的蛇,代表着当时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力量。底座是一块400吨重的花岗石,铭文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这块天然巨石,是当年在芬兰被发现,叶卡捷琳娜二世悬赏七千卢布,让数百名农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泽之后,再用几根底部挖有沟槽、装有铜球的大木梁进行运输。这块巨石沿着一条专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拉到了芬兰湾,最后用木排从水路运到了这个广场。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被这种精神所震撼,激情写下叙事诗《青铜骑士》加以颂扬,至此《青铜骑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纪念碑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以其恢弘的气势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圆顶教堂。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也被称为金顶大教堂。巨大的金顶非常抢眼,在圣彼得堡的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看到。大教堂于1818 年破土动工,由蒙弗朗担任大教堂的设计师。建设伊始,他一共设计了24 种方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选定了其中一种。但因他只是一名绘图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后来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蒙弗朗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才使这座教堂得以落成。1858 年,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竣工,前后共有44 万民工干了整整40 年。它的设计师蒙弗朗将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了这个庞大的工程,教堂竣工后一个月就与世长辞了,时年72岁。蒙弗朗生前的愿望是能按常规安息于此教堂,但没有得到沙皇亚力山大二世的首肯,他的家人只得将其运回了法国。</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高约102 米,圆顶直径为22.15 米。大教堂的内外部装修更为考究,光黄金就用去400 公斤,仅穹形外部镀金就耗费100 公斤。教堂自落成以来没有重新镀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教堂受到严重损坏,20 年后才修复完毕,但留下教堂大门外的大理石柱子上的几处弹痕没有修补。在一根柱子旁挂着一块铜牌,上写:“这是在1941~1944 年,德国法西斯发射的148478发炮弹中其中一发留下的罪证。”大教堂造型雄伟壮观,在总体结构和装饰细节上,反映了19世纪俄国建筑晚期古典主义的特征,同时兼具文艺复兴和巴罗克艺术的印记,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建筑外部采用的大量雕塑装饰上。</p> <p class="ql-block">教堂四周用粗大的花岗岩石柱托起雕花山墙。每根石柱重114 吨。据说全是来自30 公里外的芬兰湾,立柱时采用的是“绞关法”,128 名壮汉同时推动绞盘,才能将石柱竖起来。</p> <p class="ql-block">第一座由俄罗斯建筑师修建的欧洲风格的教堂--气势磅礴的喀山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但是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北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很不美观。所以,在教堂东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这是俄罗斯的一座重要宗教建筑,以其新古典主义风格和新婚礼堂的富丽堂皇而著名。</p> <p class="ql-block">喀山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上彼得大帝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喀山大教堂的内部不大像一般的教堂,而更像一座宫殿。教堂明亮、轻快,以柱列分隔的长形主堂高大宽敞,中央穹顶辉煌华丽。</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是为了存放俄罗斯东正教圣物——喀山圣母像而建的。喀山圣母像是一尊在1579年于喀山发现的圣像画,据说这尊圣像具有灵验的力量,多次帮助俄罗斯人战胜敌人,因此教堂得名喀山大教堂‌。东正教徒排队亲吻圣母像。</p> <p class="ql-block">在圣彼得堡市这座非常欧化的城市里,滴血教堂算得上唯一一座纯粹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了,它是19世纪末新俄罗斯风格建筑和装饰艺术最光辉的典范。教堂的正式名称是基督复活教堂,而称滴血教堂,是与在此发生的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事件有关。亚历山大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六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十二位皇帝(1855-1881年在位),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于1861年下诏废除农奴制,并且主持政治改革,推动俄国朝君主立宪制发展。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农奴解救者”。1881年3月13日,人民意志党人就在这运河边上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沙皇受到致命重伤而身亡。<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亚历山大二世在其26年的统治期间给俄罗斯带来了许多的贡献,所以刺杀的行动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与指责。</span>亚历山大三世于1883年下令在亚历山大二世被刺的地方修建教堂,耗费1,000,000卢布(在当时是天文数字),工程历时24年,于1907年完工。滴血教堂的血是指沙皇流的血。这座极为华美的东正教堂融入了18世纪俄式建筑风格。教堂高度为81米,宽阔的外形,结构与莫斯科红场上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同,教堂上面同样有九个葱头式圆顶,镶嵌却更复杂、颜色更艳丽,墙面使用大量花岗岩、大理石和彩釉砖,装饰极其丰富,富有层次。几何形窗孔饰框、盾形装饰、各种脚线和瓷砖,以及彩色瓦块和马赛克壁画,使教堂看上去像个积木搭起的漂亮玩具,造型奇特、色彩亮丽而优雅。而且完全不对称,给人视觉上的美感,看着就像童话故事中的仙女城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