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6日</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承载着无数动人心弦的故事和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它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毛主席曾这样称赞:“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战役简介</p> <p class="ql-block">名称: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别称:徐蚌会战</p><p class="ql-block">时间: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p><p class="ql-block">地点:淮海地区</p><p class="ql-block">重要城市:徐州、蚌埠、商丘、宿州、枣庄</p><p class="ql-block">参战方: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国民革命军</p><p class="ql-block">参战方兵力:解放军60万、民兵40万;国民党军约80万</p><p class="ql-block">主要战役:陈官庄战役、双堆集战役、碾庄战役</p><p class="ql-block">主要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解放军);杜聿明、刘峙、黄百韬(国民党)</p><p class="ql-block">伤亡情况:解放军伤亡10余万;国民党军伤亡及被俘55万</p><p class="ql-block">战役结果:解放军胜</p> <p class="ql-block">战役背景</p> <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间我军攻克济南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使得我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而此时,因为邱黄李三兵团的犹豫不决,在济南城内巷战激烈进行的时候,粟裕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刻进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p> <p class="ql-block">战役过程 </p><p class="ql-block">01 第一阶段</p> <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至22日</p><p class="ql-block"> 这时,国民党军队的黄百韬兵团正位于东接连云港、西近徐州的陇海线上。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11月6日,战斗打响。黄兵团企图夺路西逃。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万人突然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华东野战军主力立刻穿越他们的防区,迅速切断正向徐州靠拢的黄兵团的退路。各路增援的敌军都受到坚决阻击。黄兵团只得折回碾庄,被压缩在纵横不到10公里的包围圈内,到22日,全部被歼。</p> <p class="ql-block">02 第二阶段</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11月23日至12月15日</p><p class="ql-block"> 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远道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出的黄维兵团。黄维兵团约12万人,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战斗力较强。中原野战军主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采取“围三缺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打法,于25日将黄维兵团包围在浍河以南的双堆集地区。前来增援的敌军或者被歼,或者受阻。12月6日至15日,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该敌。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p> <p class="ql-block">03 第三阶段</p> <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下一年1月10日</p><p class="ql-block"> 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杜聿明部。在这个阶段的最初一段时间,为了配合平津战役,麻痹并稳住傅作义集团,淮海前线解放军曾奉命在两星期内暂停对杜部的军事攻击,主要展开敦促杜聿明等率部投降的政治攻势。到华北战场上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后,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经四昼夜激战,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生俘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战役结果</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共历时66天。战役中共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1个绥靖区司令部,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共555099人,约占其参战兵力的69%,其中俘虏320355人,毙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投诚22人,起义8人。以上战果不包括其溃散和逃亡人数。</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主要缴获如下:火炮4251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p> <p class="ql-block">战役意义</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解放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翻开那本中国英雄用血写的书,从1921到1949,从建党到建国,二十八年生与死的考验,二十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二十八年坎坎坷坷的日益求索,二十八年风风雨雨的长途跋涉,中华民族的英雄们,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一次又一次的奋起,用他们手中的枪,用他们颈上的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如今的美好时代。</p><p class="ql-block">站在英雄肩上的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一抹彩,出一份力。</p> <p class="ql-block">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十人桥”的事迹堪称经典。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战士们用肩膀扛起木板,以身体搭建起一座“人桥”。敌人的炮火在周围不断爆炸,河水被鲜血染红,但他们毫不退缩。一个又一个战士从他们肩上踏过,向着胜利冲锋。这十位勇士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保证了部队顺利通过,为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他们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自我牺牲精神,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p> <p class="ql-block">然而,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数百万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推着小车,载着粮食、弹药,源源不断地奔赴前线。“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是人民对解放军最深情的支持。这种人民群众与军队鱼水情深、团结一心的力量,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坚实基础。这种团结精神,让我们明白,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淮海战役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耸立在历史的苍穹之下,承载着无数的英勇与壮烈,值得我们永恒纪念。那是一场血与火交织的残酷较量,是智慧与勇气的极致碰撞。无数先烈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人民群众倾尽全力,推着小车为前线送去希望。</p> <p class="ql-block">我们铭记这场战役,就是要传承其中蕴含的不朽精神,那是为了正义和自由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团结一心向着胜利奋进的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克服万难,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坚定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