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强,我又爱好太极,故昵称:太极小强。非强,而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告知了我的名字和爱好哦🤭。</p><p class="ql-block"> 我83年学老架的陈氏太极,后又学过杨氏的太极长拳等。深知它看起来简单学起来难,想学好就更难了。尤其是近年来,我看到擂台上出现过多起太极名家与格斗选手的对阵搏击,结果呢?我不宜多说,只是觉得学艺不精就别逞能。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现代的太极拳注重的是修身养性,这与以竞技相搏为目的的格斗是不同的。也就觉得那些太极的名家大师不应该去挑战或应战搏击,以免贻笑大方。</p><p class="ql-block"> 个人看法,愿与你探讨,只是不喜勿喷哦。哈哈, 谢谢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实,以前的太极拳是能打的,如陈发科、孙碌堂等大师。尤其是杨露禅曾打败京城无敌手,被称为“杨无敌”。大家知道,在那个时期的京城里武林门派众多,名家高手云集,可谓是藏龙卧虎之地呀。可以说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没有点真功夫,你是很难脱颖而出的。</p> <p class="ql-block"> 那时,一个拳种或流派的武术能在京城立足,就不简单,你知道那时过来踢馆砸场子的高手多了。说的很好是切蹉武功点到为止。可是真的动起手来那就是要拼命哦。来者想胜,应者不能输。否则,咋再开馆授徒?难呀!而能站稳脚跟并使其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就更是非常非常的难得了。可是,太极拳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 看看现在,太极之花遍地开。太极拳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早已是人们喜闻乐见而又老少皆宜的健身和修心养性的第一选择了。只是多为太极操而非太极拳了吧?哈哈,这样也好,普及了太极普及了全民健身运动。</p> <p class="ql-block"> 回想太极拳的早期,杨露禅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刻苦钻研,并把拳带到了京城才使之逐步被接受,进而被广为流传的吧?</p><p class="ql-block"> 杨露禅更可贵的是他主动的将原套路中的高技击高难度高运动量的动作简化了,这才适应了更多人的习练。否则,谁能练?反正是我练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 须知:武术在旧的时代里是门户之见很重的。他们大多闭关自守而不愿外传,甚至还有传男不传女之说,杨露禅则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我想:这也许是杨露禅对太极对中国武术最大的贡献吧。</p> <p class="ql-block"> 杨露禅(1799年—1872年),直隶省广平府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10岁时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学习拳艺。1840年前后,杨露禅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永年区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p><p class="ql-block"> 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礼遇有加,使得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旧社会武行规矩虽大,但争斗也极多,露禅公因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比武较量,出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遂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 他以毕生精力钻研武学,醉心拳道,讷于言而敏于行,成就威名后仍淡泊依旧,不为浮华虚荣所累,是典型的“武痴”。自露禅公北上燕都虎行京朝,广为大众声闻起至今一百六七十年间,他之所以受到无数人的敬重仰慕,究其原因除了刻苦自强的精神,艺业精绝的功夫等等,更重要的是谦逊明德,尊师重道的珍贵品质。</p> <p class="ql-block"> 可赞无愧为武林中一代宗师,江湖上万世师表。我私以为此等人杰若不成就武道巅峰,天地当弃灭。后学中有志及有智者,诚心求艺寻道必树此公为楷模。杨露禅幼时家贫,约10岁时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著名武师陈长兴每晚至陈德瑚家前厅教授族中弟子,杨露禅殷勤伺候,学习拳艺,功力大进。</p> <p class="ql-block"> 这里必须提到另一个武术大家,因为对武林旧事稍有知晓的人会有疑问产生,既然是无敌,那么和董海川之间又是怎么一档子事儿呢?其实是露禅公进京较早闯出名头,而海川公于咸丰年间来京,又因为不能说的秘密,先入宫禁,后转肃邸,长期隐藏行迹。</p> <p class="ql-block"> 机缘巧合之下,两位不世出的武林英豪相遇,流传下许多种版本的传奇故事。我们只要翻翻古今中外的历史瞅瞅,有很多与之类似的事儿。举几个例子,比如诸葛亮和司马懿,宇文泰和高欢,埃提乌斯和阿提拉,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等等。</p> <p class="ql-block"> 依我个人的看法,英雄好汉值得敬仰不应该只是做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更值得敬仰的是他们做事处世的人格魅力。英雄不应该由我们这些后来的旁观者去揣测臆想,妄加蜚语;只有真正的英雄之间,才会有真正的相互理解,他们最有资格评论对方,而他们的评论最为客观和珍贵。</p><p class="ql-block"> 我们后辈只观后自悟自修便好。“独孤求败”其实是最寂寞,最无奈,最苍凉的;两位巅峰武者不打不相识,到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引为知己。在达到其他武林俗手难以企及的高度后,却不曾停下对道艺求索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撇开门户藏私陋习,倾心交流拳理功法。不图学着武行老辈儿的功夫和修养,偏要做“蜂麻燕雀”的老合。老辈儿都知道互补优劣,各取巧拙,虚心求进,另一面视之为独尊自崇的专利。</p> <p class="ql-block"> 还有几种人另走别的路,得明师教诲不思善学而别有所图;投名师座下不思勤修而实欲借彼之名扬己;大骂着真小人而自做伪君子;大骂着真君子(含老辈儿中人)而自做还不如小人。</p> <p class="ql-block"> 大赞着真君子,暗褒自己真君子才是正题;大赞着伪君子,有利可图如是做,反正败露后可以一推六二五等等。说罄竹难书,您觉得过分吗?说画图难足,不觉得好笑吗?</p><p class="ql-block"> 摧残传统武术的不单只是残酷战争,社会震荡,动乱浩劫这些显而易见的波折,其实在和平安定的年月里往往涌动着能量巨大的暗流,它带来的后果不可预料,影响极为深远。</p> <p class="ql-block"> 对历史,民俗,文化稍有兴趣或涉猎的朋友自然明了于心,就像一个真理扭曲的时间够长就会成为歪理,而歪理同样会取代真理。老话不是说了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p> <p class="ql-block">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先生所传精髓。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p> <p class="ql-block"> 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p> <p class="ql-block"> 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p> <p class="ql-block"> 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的句子。咸丰年间,在端王的安排下,杨露禅开始充任旗营武术教官。所教之拳术,在当时不叫太极拳,而叫作“绵拳”,只教旗人不教汉人,旗营中也是只教近八旗,不教外八旗。</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旗营分为东八营和西八营,东八营是善扑营,练摔跤,西八营多是提笼架鸟的,体质较差,练绵拳。有很多王公子弟也来学拳,然而大多数人怕苦而学艺不精,仅有时贝勒之子时绍南和武状元出身的将军岳柱臣得太极真谛,并且正式拜师杨露禅。</p> <p class="ql-block"> 旗营下级军官中有三人得太极真传,此三人即凌山、万春、全佑,三人各得所长,凌山善发劲,万春善刚劲,全佑则善柔化。因碍于旧的等级观念,三人不能与贝勒子、将军等人称兄道弟,故杨露禅令此三人拜其子班侯为师。</p> <p class="ql-block"> 现代人的生活,也多如王公贵族一般,不耐艰苦。杨氏针对一般非武术目的之学习者,所改动的杨氏太极拳,由于其易于学习,因此便成为当今全世界最为流行,学习者人数最多的中国拳法。因此,现代太极拳的流行,实最得力于杨露禅将拳术的练习方法简化之功!</p> <p class="ql-block">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大学士观其精妙的武艺后大加赞赏:“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书赠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相祝贺。自此,他所创之杨式太极拳名满天下,使太极拳从民间武术登上了华夏武术的大雅殿堂,成为国粹。</p> <p class="ql-block"> 姚洪超撰文《祭太极宗师杨露禅》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盘古开天地,杨氏悟太极。绝技压群英,威名震寰宇。</p> <p class="ql-block"> 杨公讳露禅,天赋异禀、万中难求。荟萃天地之精华,吐纳人间之尤物。创大道普度众生,合阴阳兼济天下。溢岁月之精彩,流日月之奇光。舒展大方、柔和缓慢,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虚实莫测、身似猿猴。进退自如,登武术之巅;张弛有度,上道家之峰。德隆千秋,桃李满天下;福泽万代,太极遍乾坤。</p> <p class="ql-block"> 晚生不才,景仰一代宗师;见贤思齐,顿生效颦之念。四十不立,神飞子虚之境;千折百回,魂归乌有之乡。念天地之悠悠,望皎皎之明月,思人生之短长,痛中华之彷徨。然心流炎黄之血脉,身居中华之故土;</p> <p class="ql-block"> 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仿杨氏太极拳,创姚氏子母诗。文武和歌,继中华文明之魂;古今呼应,承燕赵文化之魄。盼我辈习武修文,增开拓创新之精神;打破常规,建千秋万代之伟业。</p> <p class="ql-block"> 时运不齐,动大彻大悟之心,命运多舛,起大慈大悲之念。千言万语,不如莫言;万紫千红,不如生命。以报国豪情,迎烈烈之西风;拼一腔热血,正中华之乾坤。</p><p class="ql-block"> 道生万物,心起阴阳;感天地之神气,悟造化之灵光。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看天下万物,一统太极。</p> <p class="ql-block"> 进入现代社会,你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习练健身。如仍然是想以能“打架”为目的而学太极?免🙏,不然的话,你非挨揍不可🤭。</p><p class="ql-block"> 须知:太极拳源远流长,太极文化也是博大精深,非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的习练就可有得。只有心志淡泊自在,才能使身心宁静致远,进而使健康和功夫渐入佳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