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镇的理发店

冯昌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的双桥镇,东边、南边、北边开有三家理发店(我们称之为“剃头店")。</p><p class="ql-block">别看那三家理发店比较简陋- 往往只有一张斑剥的木制理发椅、一面上下有点模糊的大镜子、一个可搁臉盆的木架子,再就是推剪、木梳、剪刀、剃刀及用细竹筒装的一套掏耳工具。</p><p class="ql-block">其店面也远没有如今的理发店(美发店)的富丽堂皇!连城市的理发店前装的旋转的红白相间的标识灯也没有,镇上没通电,家家户户晚上点那煤油灯(美孚灯)及油灯盏。</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但年少的我总感觉这些理发店内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气息……</p><p class="ql-block">三家店里的理发师(老板)都来自苏北,他们带着苏北人的质朴与勤劳在镇上落地生根,娶媳妇生孩子,并使自家的店成为了镇上的三个信息中心。</p><p class="ql-block">这三位理发师各霸一方,他们不仅手艺精湛,能为人们理发、修面、刮胡子,还身怀“绝技”,从而吸引顾客。</p><p class="ql-block">我家在南边的施师傅家附近,所以我除理发时去,平时也常去店里玩……</p><p class="ql-block">一天,一位乡下的大叔进店来了,对施师傅说:“我今天不是来剃头,而是请你帮助看看我的脖子……″</p><p class="ql-block">我抬头一看,只见他的脖子有点转动不灵,转动时似乎还有点疼痛,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落枕了。</p><p class="ql-block">此时施师傅苏讲着委婉的苏北话"我帮你瞧瞧",然后让他坐在一张吃饭用的条凳上。</p><p class="ql-block">他先仔细观察了大叔的颈部一番,然后用他那双有力又灵活的手,在大叔的背部、颈部上下左右来回按摩、推拿,猛然间用手掌握住那大叔的头与下巴,再使劲左右扭了一个来回,只听那大叔颈部咯、咯响了两声。</p><p class="ql-block">这时,大叔原本紧绷的表情渐渐放松,脖子也能自由转动了。</p><p class="ql-block">所以,年少的我非常喜欢看施师傅给大人剃头、修面、刮胡子、掏耳朵、按摩与敲背……</p><p class="ql-block">他那熟练的敲背、掏耳的手法,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p><p class="ql-block">而我每次去他店里理发时,从不让施师傅给我修面,担心臉上刮多了长大后会成为那毛丛从的大胡子……</p><p class="ql-block">后来听小伙伴们说,我知道了治疗落枕是镇上理发师们的看家本领之一。</p><p class="ql-block">而在镇东边的成师傅,更有一手"刮眼皮″的绝活。</p><p class="ql-block">为此,我专门去他店里尝试了一次。</p><p class="ql-block">走进店里一瞧,只见那成师傅比施师傅略矮,长着一副略黑的国字脸,也是用一副苏北口音,客气地让我坐上理发椅。</p><p class="ql-block">坐上理发椅,那椅子好象要散架似的吱吱发响……</p><p class="ql-block">既来之、即安之,我便享受起成师傅的服务,感觉他的整个操作与施师傅差不多,只是最后问了声要不要刮眼皮?</p><p class="ql-block">哈,我就是冲着这绝活才从桥西过桥东来的,这机会岂能错过?!</p><p class="ql-block">这时成师傅让我闭上双眼,只感觉他用锋利的剃刀角在我眼皮间一路扭动前行,瞬间便完成了刮眼皮的程序……</p><p class="ql-block">等我再睁开眼,酸爽的同时觉得眼睛看东西似乎变得清晰了!</p><p class="ql-block">但我也仅经历了这一次,因为小伙伴事先提醒过我-多了容易上瘾!</p><p class="ql-block">所以,对此绝活只能敬而远之。</p><p class="ql-block">前些时,从网故乡人的文章,知道了双桥镇现在只有一家姓成的理发店了,再看照片,依稀理认出发师是那位成师傅的大儿子,不知道他有没有继承父亲刮眼皮的绝活?</p><p class="ql-block">那时,理发洗头用的是碱,用肥皂洗头好象是在公私合营了……</p><p class="ql-block">镇北边的理发师叫蒋孩儿,听我的同班同学兼好友朱洪明介绍: 他特别喜欢蒋师傅的洗头,每次洗头时他巴不得蒋师傅不要停手……</p><p class="ql-block">所以,在一次施师傅让人插队后,我便转去蒋师傅那里理发了。</p><p class="ql-block">那蒋师傅住在朱洪明家与我小舅公家的路那边,因此,我常理完发后去朱洪明那里或去找大表舅借书刋,如饥似渴地吸取书刋中的知识与营养。</p><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物资较为匮乏的年代,这三家小小的理发店不仅仅是帮我们整理仪容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充满关怀与温暖的驿站,还为小镇及周围的人们解决着如腰背痛、落枕的“小烦恼”。</p><p class="ql-block">快六十年过去,关于镇上三家理发店的记忆,始终珍藏在我心底,成为我对故乡记忆中那一抹温馨。</p><p class="ql-block">(照片是我初中毕业合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