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文章在 如逢太史公

张崇发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编者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11月1日——3日,“2024年太原《史记》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山西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史记研究会、山西大学、山西省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先生致辞。来自国内外高校、学术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等15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参加会议。山西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殿民、河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袁建顺等9名代表应邀出席并作讨论发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收集论文68篇,包涵《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史记》文化思想研究、《史记》民族文化研究、《史记》文学艺术研究、军事研究及其他,可喜的是,这些论文的作者多数为青年学者,论述严谨,精辟深刻,标志着《史记》研究后继有人,代有才俊。在分组讨论中,与会学者、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河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薛毅斌以《太史公故里河津考证》为题,集中阐述了河津作为史圣故里的史料依据、碑刻遗迹、迁生龙门的地理坐标等,依托严密细致的逻辑推论和扎实可靠的典籍实例,以文物、碑刻等实物,证实了史圣故里是河津西辛封村的论述。河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文史学者李建录用大量的史实资料论证了“司马迁不能迁”。河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袁建顺,常务理事柴建生、庞美莲分别从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史记》研究权威学者的考究论著、司马迁生平考略等角度,依据元代王思诚《河津县总图记》、元代《创修上生院》碑记、明嘉靖版《龙门志》、明代李贽《藏书》、《山西通志》《平阳府志》《运城市志》《河津市志》等大量的史料记载、当地现在保留的司马迁的象牙笏板残件和布牌神符(家谱)以及司马迁墓碑发现保护过程等环节,一一印证了司马迁为古耿龙门人,详尽完整地为与会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考证和判断太史公故里归属的确凿凭证,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河津市西辛封村司马氏族的65代孙司马熹,在讨论发言环节中,介绍了他们现居住的西辛封村,现有司马氏31户,120人,祖传家谱保存完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现发表薛毅斌写的参会侧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千秋文章在 如逢太史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参加中国《史记》研究会第21届年会侧记</b></p><p class="ql-block"> 薛毅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史记》研究会第21届年会在太原举办,我作为《史记》作者司马迁故里一名河津研究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农民,喜欢钻研历史,尤其对研究司马迁生地问题有浓厚兴趣。到太原参会,首先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旁听全国专家的发言。</p><p class="ql-block"> 但是,11月2日上午,陕西渭南师范学院的教授张守华,发言时说司马迁是韩城人,并且说″不容质疑″!我听了觉得张守华老师的说法不严谨。</p><p class="ql-block"> 河津、韩城两地对于司马迁故里,争议几百年了,这种争议张守华老师是知道的。他在研讨会上的表述,只能代表他个人,代表不了全中国的《史记》研究者。</p><p class="ql-block"> 据我研究所知,关于司马迁故里的争议,是从明代三原人马理编纂的嘉靖21年《陕西通志》,及明代韩城人张士佩在万历《韩城县志》开始的。至今,司马迁故里仍是"韩城说″与"河津说″并存。</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研讨上我把自巳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大胆而坚决地提出“司马迁是山西河津人″,并展示了一系列历史文献(复印件及原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把我们参会的经过简述一下:</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日至3日,在山西太原举办中国《史记》二十一届学术研讨年会。河津市组团参加这次年会的有:王殿民、袁建顺、李建录、原启民、樊俊民、薛毅斌、柴建生、庞美莲、司马熹。</p><p class="ql-block"> 我是以河津市司马迁文化研究会会长、河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的身份参会的。按照中国《史记》研究会的要求,参会者要提前发一份电子版发言稿,并两份纸质版稿。我发的稿件是《司马迁故里河津说证考》。</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我的主张与研究会某人的主张相悖,所以他们不愿意让我们参加。</p><p class="ql-block"> 河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长袁建顺便据理力争。这样,中国《史记》研究会才于10月15日下午,给我们发了邀请函。</p><p class="ql-block"> 去之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复印了《寰宇通志》、《太明一统志》、《三才图会》等20余部志书材料,还带了原著《太平寰宇记》。</p><p class="ql-block"> 研究讨会在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有趣的是,在举行研讨会一楼的柱子上,有一副由文学院长、著名学者张贾三所撰的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史学冠中华,汉宋以来双司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经传昭后世,商周而上两尚</b><span style="font-size:22px;">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联高度概括了山西的历史人文。上联指西汉写《史记》巨著的河津人司马迁,与北宋编《资治通鉴》的夏县人司马光。下联指山西是《尚书》中的《尧典》和《舜典》两篇光昭万世的经典诞生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对联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进入二楼会议室,走道上方悬挂一匾“河汾讲堂”。河汾即指山西河津。河津自古就是文脉兴盛之地,春秋有卜子夏西河设教,隋有文中子教衍河汾,明有薛敬轩河汾设教,创河东学派。</p><p class="ql-block"> 不言而喻,在此举行中国《史记》研讨年会,有着深层次的严谨求实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会议开幕式由山西大学历史文化院长向晋卫主持。上午8点30分,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教授致欢迎辞,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做了致辞。9点30分,在河汾讲堂,张大可、陈曦、王志刚、刘彦青、李月辰、张守华分别做主旨发言。</p><p class="ql-block"> 陕西渭南师范学院的张守华教授在他的发言中,介绍了他们师范学院研究《史记》的成果。从内心来说,我由衷敬佩渭南师范学院这方面工作确实做的很好、很扎实。发言接近尾声时,张守华说“司马迁是韩城人,这个不容置疑”。</p><p class="ql-block"> 对此,袁建顺会长在中午吃饭时,与张大可交流了十多分钟。袁建顺说,司马迁故里争议由来已久,张守华教授如此轻率下结论,不尊重历史事实,严重违背司马迁《史记》学术研究会的严谨求实精神。</p><p class="ql-block"> 随后,袁建顺找到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向晋卫教授,说张守华教授不应在司马迁故里这件事上草率下结论。《史记》研究会年会在山西召开,会上出现这样的观点,不仅打河津人的脸,也打山西人的脸,更是打山西大学的脸!</p><p class="ql-block"> 中国《史记》研究会2024年春季发函时,要求学者在7月底前交付论文与讨论稿。我们河津的任罗乐、我、乔了革三人的讨论稿,如期交给陈曦教授及张大可教授。</p><p class="ql-block"> 11月1日,我们一行9人在山西大学住宿处报名时,扫码加了《史记》年会专家学者微信群。研讨会向每位参会人员发一本年会《史记论丛》。此书收录了本次年会专家学者的论文及讨论稿,唯独没有收我们的讨论稿!</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即在会议微信群发了李敖在《山西概论》上说的话:“写《史记》的作者是山西人”的图片,并发了我写的《司马迁故里河津说考证》一文,引起了许多学者注意。</p><p class="ql-block"> 开会初,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殿民告诫我们说,过去召开的20届《史记》研讨年会,我们都没有参加,这次参会我们多听多学习。</p><p class="ql-block"> 11月2日上午,渭南师范学院张守华教授的错误观点发出后,袁建顺会长与我们商量,大家一致决定:要在下午在分组讨论会上,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强调司马迁故里在河津。</p><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共分4个讨论组,我们河津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建录在"《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组″,为第一组。我们其他8人在"《史记》文学艺术及其他研究组″,为第四组。第四组的组长是徐日辉、康清莲两教授主持。</p><p class="ql-block"> 我们河津代表顺发言,安排在中后段。在其他专家学者发言期间,徐日辉教授走到我旁边说:“你的讨论稿很好,我在微信上看了,等你发言时,我多给你发言时间(发言限10分钟)!”</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普通话不标准,发言时再次把发言稿发到大会微信群上,好让专家学者们看清我要表达的内容。我一边讲一边拿着提前准备的材料图片及书籍,让大家看。</p><p class="ql-block"> 随后,柴建生、司马熹、王殿民、袁建顺、庞美莲都发表了自己准备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我们河津团队8个人,全在第四组,司马熹发言说他是司马迁65代孙。主持人徐日辉教授听了,顿生感慨,动情地说:“没有想到,司马迁的后人竟然在河津!”康清莲教授听了,也是欢喜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讨论会持续了近3个多小时,气氛特别的好,下午五点多结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研讨会会场</p> <p class="ql-block">第四小组会场</p> <p class="ql-block">薛毅斌在第四小组会上发言</p> <p class="ql-block">李建录在第一小组发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老妈在太原三弟家住着,我给袁建顺会长请假说,不在会议上吃晚饭了,去三弟家看看老妈。故而,我未与同行的老师们交流讨论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3日早饭时,王殿民会长说:“昨天我们9人,分别在两个组里发声,取得了两场的胜利。是渭南张守华教授旧发言,引发在大会上对司马迁故里展开争议。整体效果很好!”</p><p class="ql-block"> 3日上午,中国《史记》研究会年会总结会上,四个讨论组的主持人,分别在会上综合评点了2日下午来自各地学者的讨论。徐日辉教授着重点评了我们的论证,他说:一般的专家都说“禹凿龙门”、“鱼跃龙门”的故事就发生在河津地域。没人讲司马迁故里在河津地域。这次,河津参会代表不仅讲了司马迁故里在河津,而且河津代表中有司马迁后人,他的发言,证明千百年来司马家族未改姓,也未受到株连。徐教授还让来自河津的司马迁65代孙司马熹站起来,让全会场的人认识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徐教授说,中国的史家不同于国外的史家,中国的史家的记载都是粗线条。司马迁在《自序》中写“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龙门就是河津。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河津地处龙门山之南,处南河①之北。</p><p class="ql-block"> 来自安徽的学者徐业龙说:“你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很有说服力。”</p><p class="ql-block"> 中午饭桌上,恰遇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陈曦。陈曦教授说:“昨天你们第四组讨论气氛特别热烈,很好!”</p><p class="ql-block"> 李建录向她介绍了司马迁65代裔孙司马熹,陈曦教授特别高兴,立马要求与司马熹加微信、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2024年11月5日中午完稿)</p> <p class="ql-block">徐日辉教授在点评</p> <p class="ql-block">左起:河津参会代表柴建生、薛毅斌、李建录、袁建顺、厐美莲、司马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① 古书将黄河分三河,即西河、南河、东河。两河之间为冀州,即是西河与东河;三河之内曰冀州,即是西河、南河、东河。南河,古代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南河。《禹贡》“至于南河是也。”</p><p class="ql-block">东河,‌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略呈南北流向的一段,称东河。西汉· 戴圣 《礼记·王制》自东河至於西河,千里而近。 </p><p class="ql-block">西河指今山陕间自北而南流向的黄河南段,称西河。颜师古曰:“西河即龙门之河也,在冀州西,故曰:‘西河’。司马贞:“西河,在河东郡之西界,盖近龙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简介:薛毅斌,1970年生,河津市北方平村人。笔名虚竹,网名龙门隐。喜好传统文学及河津历史文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楹联艺家学会会员,河津市楹联学会铝都分会秘书长、河津市志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津市三晋文化副秘书长、河津市司马迁文化研究会会长。个人作品有诗联集《朝露集》、《朝露联珠》,家族史料《望族记忆》,兴平堡龙虎灯史料《千年龙虎灯》。与任罗乐合著《河津市诗词志》,与张克民合编《锦绣龙门之经典诗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字:薛毅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照片:樊俊生、周涛等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制作:张崇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