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九岭尖

筑梦斋主人邱京华

<p class="ql-block">题记 九岭山绵延百里,自东向西横贯永修、靖安、武宁、修水、宜丰、铜鼓等县,宛如一条苍龙盘踞于赣西北大地。主峰九岭尖,矗立于靖安县中源乡与武宁县石门楼镇交界处,海拔1794米,傲视群峰,不仅是赣西北第一高峰,更是江西第九大高峰。其巍峨壮丽,令人仰止。</p> <p class="ql-block">离上次登临九岭尖已过去两月余,九岭尖的壮美与温存仍在我心中激荡,令我心潮澎湃。然而,当我翻阅靖安自唐宋以来的诗词,竟未发现一句描绘九岭尖的佳句。是无人涉足?是无人动情?还是九岭尖的神圣、大气、温存让所有文人墨客望而却步?九岭尖,实在难以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汇来赞美。直到读到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中的“重上”,我才找到了灵感。伟人用词精准,虽朴实却厚重,蕴含深意。于是,我借“重上”二字,开启这篇摄影随笔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九岭尖如同母亲般伟大,她无私、温存、包容。历经亿万年风雨,她屹立不倒,滋养着大地,孕育着生命。有位名为“阳光之驴”的驴友曾这样描述:“经过四个小时的翻山越岭,终于见到美丽的九岭尖。九岭尖之美,如母亲般宽广的胸怀,给予我们无限的心境;如母亲般丰韵的乳房,哺育我们成长;如母亲般柔美的曲线,赋予我们无尽的美丽。山风拂过,如母亲的叮咛与祝福;山花绽放,装点着母亲的裙衫。”</p> <p class="ql-block">2011年12月3日,这是我一年中第三次攀登九岭尖。为了拍摄日出,我们决定凌晨出发。中源乡政府特意为我们安排了一位向导小潘,带领我们从原九岭钨矿(毛公洞)进山登顶。凌晨三点,一辆小面包车载着我们在黑暗与寒冷中启程。车内气氛热烈,大家低声交谈,难掩激动之情。</p> <p class="ql-block">山路崎岖,车辆颠簸不已。司机提醒我们抓紧扶手,我们意识到已进入九岭钨矿开采区。几个急转弯后,司机告诉我们,前方是一个九十度的急弯,需要倒退几步才能继续前行。我虽不懂驾驶,但听同行者说,这绝非一般司机所能胜任。稍有不慎,我们将坠入万丈深渊。然而,司机凭借高超的车技,将我们安全送达九岭尖半山腰。接下来的路程,只能依靠双脚。</p> <p class="ql-block">从半山腰开始,我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徒步前行。相机包、脚架、防寒服,负重不下二十公斤。对于身高不足150厘米、体重不足45公斤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挑战。但凭借内心的兴奋与热情,我咬紧牙关,拄着木棍一步步向上攀登。不久,胸口便感到憋闷,喉咙如火烧般疼痛,缺氧症状明显。我停下脚步,大口喘息,此时已是5点40分,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我们加快了步伐。</p> <p class="ql-block">到达一处山包,我们停下寻找拍摄角度。背着相机登上山顶,向下望去,只见一片白茫茫的雾气,其他景物无从辨认。时间尚早,12月的九岭尖已是严冬,我们缩在棉衣中,双手不停搓动,脚下的冰棱发出沙沙声响,但依然寒冷刺骨。寒风凛冽,几乎无法站稳,更不敢取出相机。就这样,我们在山顶等待了十多分钟,天际渐渐露出一抹淡淡的红晕,远处的山峦轮廓逐渐清晰。我们开始拍照,一旦投入工作,寒冷似乎不再那么难以忍受。</p> <p class="ql-block">太阳初升,先是微弱的绯红,继而变为橘红,最终跳出地平线,如同一颗橘子般圆润明亮。云层渐散,四下眺望,四周的群山仿佛在九岭尖面前低下了头,仿佛在顶礼膜拜。脚下,金黄色的茅草覆盖着山峦,九岭尖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她宽广的胸怀拥抱着群山。</p> <p class="ql-block">站在草甸上,面对雄伟壮丽的大山,我们显得如此渺小。我们敬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就如同敬重母亲、热爱母亲、保护母亲一般。这次九岭尖的采风之旅,让我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这篇文字是2011年摄影采风归来所写,而图片则是2008年至2016年8月间多次登九岭尖拍摄的部分作品。那年我54岁,总以为还有机会再次上山,所以当时竟未留下一张留影,这成为我心中的一点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