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国庆假日期间,受罗氏亲家之邀,在子媳和孙儿们的陪同下赴广东梅州一游。</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到雁洋镇参观了叶剑英元帅的故居和纪念馆,在景区内通往叶帅纪念馆的路上,有不少售卖各种客家文化小挂件的摊位,品种多样,琳琅满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用桃木雕刻成的各姓氏汉字胸前吊牌,孙儿们在一百多个姓氏牌中找寻“梅”字牌无果,摊主告诉我们梅州虽然以梅为名,但他所知的姓氏中也未发现有“梅”姓村庄,连姓梅的人也极少,如果进货这个字来,基本上不可能卖出。至此时,孩子们悻悻然,露出一丝有失所望的情绪。我安慰他们说:“我们梅氏人口有一百四十多万,在全国各地分布不均,其中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为主要聚居省,广东也有梅氏,但大多居住在顺德、台山、湛江等地,而不在梅州,在这里找不到不足为奇。梅家人虽少,但少而精,人才辈出,走到哪里或历史上哪个朝代都有绝出人才。我们虽然是一个梅家普通孩子,长大走向社会也一定要做一个能对家国有用的人,为梅氏争光。” 孩子们听后点头称是。说话间,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里陈列和张贴着很多有关叶帅丰功伟绩的实物、图片和文字,参观后让人对叶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加肃然起敬,让孩子们颂读馆内文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期间,我被叶帅的一首诗所吸引:“四面青山列翠屏,松园终不老闲身,会当再奋十年斗,归读阴那梅水滨。”这是他老人家于1977年居住广州松园宾馆见四面青山矗立,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作。其中梅水指的是梅州的梅江,阴那指的是阴那山。叶帅的故居就在阴那山支脉虎形山下,用人杰地灵描述此地则是恰到好处,阴那山也绝非等闲之地。诗中既显示出老人家八十不愿闲身,心怀社稷的崇高抱负和襟怀,又表露出他爱国爱家乡的情结,期聁有朝一日能回到家乡名山胜水过上读书养老的闲适生活。</p> <p class="ql-block">来前我虽做了一个梅州旅游地点攻略,对阴那山也略有了解,但沒打算去,读了叶帅的诗后,我动了去阴那山的念头。此山是广东东部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 人称粤东群山之祖, 是旅游胜地, 不仅集风景和动植物观赏, 还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是一座值得观光和休闲度假之地。特别是该山宝刹灵光寺更是一处悠静修行的好住处。</p><p class="ql-block">节日车辆较多,儿子驾车,9公里路程,花了近30分钟才到了阴那山灵光寺。灵光寺大牌坊气势宏伟, “灵光寺”三个硕大的银字闪闪发光,风景区的建筑富丽堂皇,参天荫木,高山流水掩映着千年古剎,认参观者有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灵光寺大牌坊气势宏伟)</p><p class="ql-block">自古名山有仙则名,名寺依名山则灵。灵光寺相传系唐代咸通年间福建沙县高僧潘了拳创建,已越千余年。潘了拳临终前,因感“从前佛祖皆弘演法乘,自度度人,了此宏愿,予未能也,心甚愧之”而自号惭愧,后人称惭愧祖师,他虔心向佛,后得道羽化成仙,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行仁赐福,英名远播,人民皆敬奉,倍受人间崇拜。</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灵光寺的水泥山道两边有莲台观音立像、许愿桥、放生池等景点还立有不少介绍寺院人文故事和历代文人诗篇的牌匾。看完这几十块牌匾,游客就可以做导游了。我要求大家,分别观看,以长些知识。此时小孙子看到《灵光寺名字的由来》一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梅家人梅鼎,与长孙一起讨论说,“爷爷讲梅家历代都有绝出人才一点沒错,深山古寺都与我梅家人有情缘”。孩子们说的是什么故事呢?请观下文:</p><p class="ql-block"> (莲台观音立像)</p> <p class="ql-block">(莲台观音立像)</p><p class="ql-block">(许愿桥)</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古燕人(古燕:即今河北、北京等地)梅鼎,任职巡按广东监察御史,奉旨前往潮州视察,他的座船行至梅州松口一个叫蓬辣滩的梅江河道,突遭狂风暴雨,江水暴涨,波涛汹涌,怪石挡道,船只处在随时倾覆的危险之中。梅鼎及其随从人员,个个吓得心惊胆战,处于听天由命的状态。</p><p class="ql-block">(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万分危急之时,天空中突暴惊雷般震响,岸边现身一位身着黄袍、眉须皆白、慈眉善目的长者,挥动拂尘,口中念念有词,令风雨即刻停止,顿时水面风平浪静,船身平稳如初,梅鼎及众人得以逃过一窃。梅鼎本欲上前道谢,却只见到了黄袍长者乘云飞山而去的背影。</p><p class="ql-block">(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梅鼎惊魂初定,停止行程,上岸歇息,把今日遇难呈祥之事告诉店家,并传来当地乡绅回话。店家和乡绅回稟他说:“南面有山名阴那山,山中有圣寿寺,寺中有唐时咸通年间涅槃的惭愧祖师潘了拳,谅是他老人家在此显灵。”梅鼎闻言,甚感奇异,抱着一颗感恩之心,次日即轻车简从,步行上山寻证。</p><p class="ql-block">(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在圣寿寺惭愧祖师座殿里,见座像与登舟长者无异,应证了店家和乡绅之说,他也认为能让自己在蓬辣滩脱险,非惭愧祖师显灵莫属。当即在像前顶礼膜拜。此时,惊动了主持僧德坚,德坚奉茶,梅鼎询问了惭愧祖师的生平事迹。了解到这位祖师的不少灵异事件,梅鼎对祖师更是敬佩有加,后在德坚师傅引领下,视察了古寺内外,只见四殿两庑,破败不堪,菩萨金身,斑驳失色。</p><p class="ql-block">(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梅鼎黯然神伤,报恩敬佛之心油然而生,立即决定捐助巨款,扩建寺庙,命德坚和尚总理其事,择吉日开工扩建,经五年施工,工程圆满完成,寺院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梅鼎念惭愧祖师威灵光大,又建议将圣寿寺改名为“/灵光寺”,并亲书“灵光寺”门额,手迹至今犹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前文中孩子们说的梅家先贤报恩礼佛的故事,也是我们寻梅的第一个故事。在离开寺庙时,我与家人一起在山门合影留念,以纪念修建灵光寺的梅家先人。</p> <p class="ql-block">中午,用了斋饭后,便驱车前往梅州市梅江区《中国客家博物馆》参观。该馆属国家一级博物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汉族客家系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实物和文献。内容详实,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在展馆介绍历代客家人从中原迁梅州的姓氏专栏中,我们还是没发现有关梅姓先人足迹的记载,孩子们好在经过了前次的失望,这次心中平缓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言》介绍:梅州(梅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古属百越之地,距梅岭古道三百公里,秦汉时期梅州是中央政权统一岭南的军事重地。</p> <p class="ql-block">后在博物馆中,我们又获悉: 梅州得名之源。在宋初名敬州,为避皇家名讳,地方官根据有关汉初曾是梅王(鋗)的封地的传说,州治又在梅江河畔,州轄区广种梅花等因素上报改敬州为梅州。明朝李士淳作《梅州命名考》时曾引用《粤东名贤志》中记载:“梅鋗,浈水人。汉初,从高祖,破秦有功,封于粤,即今程乡地(梅州古称)。并号其水曰梅源,溪曰梅溪,名其州曰梅州,皆以梅鋗得名”。</p> <p class="ql-block">梅鋗何许人也,请听我简要说来:</p><p class="ql-block">时有越王勾践族人,江西馀汗(今江西省余干县,亦说广东南雄县)梅鋗, (又名梅智鋗)率子弟六千拥立新越王无缰,居广东南雄之台岭,(后人为纪念梅鋗改为梅岭),并在台岭下的浈水筑城,“奉王居之”,百姓称“梅鋗城”或“梅将军城”。梅鋗广纳岭南壮士,收庾胜两兄弟分守台岭的大小两座山岭(大庾岭、小庾岭),声势日益浩大,屯兵存粮,成一方雄主。</p><p class="ql-block"> 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反秦战火皆燃,梅鋗举旗反秦,做了百粤之长,征兵备战,亦农亦兵,将士受命,整肃俱齐。率部合兵于同乡吴芮,并力劝吴芮伐秦。尊吴芮令,助沛公攻南阳和析(今西峡县)、郦(今内乡县)获胜。其时项王为起义军相王,以吴芮率百越兵将助诸侯入潼关,立吴芮为衡山王,梅鋗破秦有功封十万户列侯。</p><p class="ql-block">(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秦室既倒,天下纷争,楚汉夺位,战事频仍。吴芮与梅鋗选助刘邦,梅鋗受命攻打武关,身先士卒,奋力而战,其势迅猛,震慑楚军,致敌将连夜弃城而逃。如此战例,不可胜数。楚霸王自刎乌江后,汉王封梅鋗为台侯,仍为十万户,食邑为台岭以南各州郡,包括今粤北韶关市、半个清远市、古海阳县(今梅州市)、以及湘赣毗连地区。当时,岭南大部已为前朝秦将南越王赵佗所据,刘邦用心良苦,力促梅鋗收复岭南之地,梅鋗多次进攻无果,实为势单力薄,兵马不如赵佗之多,致封地成画饼,空有其名。</p><p class="ql-block">但是梅鋗在秦末天下大乱之时,广纳岭南贤士,雄据一方,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并运用越地先进文化知识、农业、手工技朮,教民开发岭南,令越人和当地土著民人融合,艰苦创业,使岭南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民众为纪念他,在其一生所到之处或封邑之地都广植梅花,或以其姓氏冠以地名,如:“梅鋗城”、“梅岭”、“梅港”、梅州的“梅溪”(梅江)、“梅源”、“梅峰”、“梅口”、“梅州”等。还有广泛推崇咏梅诗文,从而促使形成了“梅文化”的不断推动和发展。追根溯源,梅州是有着历史悠久和人文底蕴深厚的“梅文化”传承地之一。</p><p class="ql-block">(网络图)一</p> <p class="ql-block">梅州人民还敬称梅鋗为梅王和梅侯,如:梅溪公王、梅溪圣王、安济侯、安济圣王等等,他是梅州客家人心目中福禄神明,是乡民的裁定和守护之神,既能兴云致雨,又是航运护佑之神,几乎无所不能。梅州人民为其建宫立坛,世代供奉。规模较大的供奉梅溪公王的梅溪宫、祥云宫在梅县区丙村镇和上文梅鼎遇险的松口古镇各有一座,还有各地的王明宫、王济宫和公王坛也都祀奉着以梅鋗为原型的梅溪公王。百姓们对“梅溪公王”的顶礼膜拜,都是对梅鋗的一种纪念,寄托了人们对开发岭南的先驱梅鋗的无限追思,体现了对先贤的尊重和敬仰,是对“梅文化”的钟爱和弘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县松口镇的祥云宫 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年间的“祥云宫”石质门额)</p> <p class="ql-block"> 下午六点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参观活动,我和孩子们觉得今天的旅游收获满满,感到很是满意。在一个没有梅氏宗亲的地方,却在景点的文字中见到了梅氏先祖和先贤。这或许是先人们对我热衷于梅氏文化的奖赏,满足一下梅州寻梅的愿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梅州的梅江)</span></p> <p class="ql-block"> 晚上步行在梅江河边,望着河道两边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心头似江水一般时而澎湃,时而平缓。故有感而发:</p><p class="ql-block">鋗公封邑称人雄,梅鼎谢恩功德隆。</p><p class="ql-block">万里江山千百主,英名流美史河中。</p><p class="ql-block">梅鋗一生博击时代风浪,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屡立奇功,得来的爵位和食邑都是画饼,唯有他在生造福了槡梓和封地,死后方能让民众尊为神灵,永远爱戴和纪念。梅鼎乃区区一名地方七品言官,按常理他早已淹没于历史长河中,但他却因祸得福,为感恩谢佛,捐出巨款,与佛家结缘,留下“灵光寺”的匾额。故而他也能与阴那山灵光寺一起万古流芳!</p><p class="ql-block"> 总之,为人在世一定要拼搏,如有能力就要舍得,多做些造福人民和社会的事,方不枉来人间一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江夜景,网络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