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京城国家一级博物馆(12)中国现代文学馆

静观自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于1985年,原址位于北京市西三环路万寿寺。新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于2000年5月对公众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料中心,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2024年5月,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选定北京万寿寺西院作为文学馆临时馆址。1997年底动工在朝阳区芍药居地区为文学馆建设新址,1999年9月底完工,于2000年5月23日新馆开馆。2008年文学馆在原有A座、B座的基础上,再次扩建C座新楼,更加扩大展览和研究的规模。2010年C座建成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现代文学馆占地面积46亩,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馆的外观以红墙蓝瓦为主,墙外的百花浮雕,各显神韵,体现出百花齐放的意境。馆内的玻璃壁画、主厅油画、园林雕像、石头馆徽等都有别致的安排,整个建筑布局构思巧妙。在建筑上把传统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显示了建筑美学的新动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馆在总体布局中,将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庭院组合和江南园林建筑的造园手法相结合,并融入了一些彩灯、暗流、涌泉和椭圆形社交广场等西式文化,在绿意缭绕的建筑周围有文学大师们的青铜雕像散落其间,使整个建筑组群的平面和空间活泼多变,极富现代感,又有历史的文学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1月2日,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从东门踏入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文学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近文学馆,一种敬意油然而生。它坐落在设计别致的园林中,由几座风格独特,彰显浓郁民族风格和西方建筑元素的建筑群组成,以红墙蓝瓦为主色调。门额上的“中国现代文学馆”7个镀金题字煜煜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庭院中绿荫成行,曲径通幽。虽已深秋,树叶依然茂盛。绿地,湖水,建筑群,雕塑,奇石,在秋日暖阳下,安宁静谧的像一幅油画,蕴含着浓郁的文学艺术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踏上了宽大平坦整洁的黑色大理石铺就的台阶,来到文学馆C座大门前。落地玻璃大门的把手,是黄铜铸成的文学巨匠巴金的手模,并有巴金签名印,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事,让人瞬间感受到了文学的庄重与神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厅墙壁布置的古朴典雅错落有致,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的诞生,从繁体字到简化字无一不在墙壁展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代作家书房展】进入现代文学博物馆C座内,首先参观的是现代作家书房展。这里仿佛是一个时光隧道,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些文学巨匠们创作的岁月。展览还原了冰心、曹禺、丁玲、艾青、臧克家、王辛笛、萧军、叶君健、李健吾、柏杨10位作家的书房,其中陈设的桌椅和文房四宝等物品都是作家使用过的实物,生动反映了作家的生活情趣。在这里,每一个书房都是作家们精神世界的缩影,一桌一椅、一书一画,都承载着他们的思想与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冰心先生,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走近冰心书房,天蓝色的格子床单,花瓶里的玫瑰花,书桌上的白海螺、贝壳工艺品、小猫摆件,带给观众亲切而素雅的感觉。墙上悬挂着冰心立于海边的画像和赵朴初书法作品。一个大玻璃柜里装满了信件和明信片。这是全国各地读者写给冰心的信,冰心将它们妥善保存,展厅中展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曹禺先生,湖北潜江人。现代著名剧作家。先生书房的座椅是一把宽大的无扶手明式木质靠背椅,其椅脚有些斑驳脱漆,就是在这里,先生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还写下很多散文、随笔、杂文等。曹禺书房里的一把木椅、几支毛笔,仿佛能看到他在桌前奋笔疾书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他笔下那些经典的戏剧情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丁玲先生,湖南临澧人,现代作家。书房中这把不大的藤椅上,铺着一条用棉布为面做的小褥子,既是坐垫,也是软靠,并以布条固定,图案是养眼的淡绿色鹿行山林图。扶手上绑着玫红色的棉巾,为老藤椅焕发出青春的气息。丁玲的书房简单而质朴,那陈旧的书桌、书架,似乎还残留着她创作时的气息。墙上挂着的艾青儿子艾轩为她创作的肖像油画,为这个书房增添了一份艺术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艾青先生,浙江金华人。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诗人。他的书房被称为新疆“驻京办”,因为艾青先生从新疆回到北京后,他的新疆朋友多次来过这里。他的作品反映人民的苦难以及对光明的热烈向往,风格朴素雄浑。《北方》《向太阳》《过来的歌》《诗论》同样写就在“驻京办”中。书桌前金黄色藤椅与黄色木质书桌、书柜相映成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臧克家先生,山东诸城人,现代著名诗人,编辑家。书房中陈列的写字台是清代花梨木材质,书桌正面精雕细刻着云龙九现的纹饰,寓意君子自强不息。书桌前有一把发黄的老藤椅,扶手处可见使用过的包浆。先生把藏书看作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今人的书,像用眼睛和朋友晤谈;读古人的诗,像穿越千百年的时光,使已逝的回生。”不知先生坐着老藤椅写就了多少诗句,与几多朋友晤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辛笛先生,江苏淮安人,诗人。诗作朦胧而不晦涩,凝练隽永,自成一格。先生不会多花心思打理书房,美其名曰“凌乱美”。先生好客,家中清代粉彩戏婴人物罐所盛杨梅酒,是常年为来客预备的,很多朋友都享受过他的盛情。先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生收藏都无偿捐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张制作精良的双屉书桌及雕花木座椅,体现着先生生活的精致和惬意,晚年先生在此写作了诗集《印象·花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萧军先生的“蜗蜗居”位于北京什刹海畔鸦儿胡同,由储藏室改造而成,内设一张三屉桌,桌上立一小书柜,一盏台灯。虽然书房狭小,但萧军毫不介意,读书写作,乐在其中。1987年分到新房后,萧军仍不愿离开“蜗蜗居”。时光流逝,“蜗蜗居”日历却永远停在了1988年6月22日——萧军离世的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叶君健先生,湖北红安人,著名作家、翻译家。在这间书房里,先生坐在这把风格简约的木制沙发椅上,开始翻译安徒生童话。叶君健先生是第一位从丹麦文翻译并系统全面介绍安徒生童话的著名翻译家,他的翻译忠实原作,保存了原著的诗情画意和幽默感,被丹麦女王授予“丹麦国旗勋章”。《安徒生童话选》深受到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健吾先生,山西运城人,现代戏剧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书房中的书桌,是岳父送给以写作为生的女婿的结婚礼物。这张书桌一直陪伴着他,从上海到北京,从年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书桌前的这把老式木椅,看样子几乎是与书桌同时代的产物,椅背和椅座上蒙着黑色皮面,椅座上面套着蓝色的布椅套,断裂过的椅橧仔细地用粉色棉绳捆绑加固,部分油漆剥落后的椅脚泛着木茬的本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台湾作家柏杨先生,书房里放置着台式电脑、电话机,更具现代气息。2007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柏杨研究中心,柏杨捐赠的上万件珍贵手稿和文献入藏馆内,柏杨在台北手书贺词“重回大陆真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作家书房展中,看到这些知名大师的书房,简朴的让人不敢相信。小时候敬慕作家,总想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会像天堂一样。今天看到根据作家生前的书房,等比例还原,一切用品都是他们使用过的实物时,令人有点心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现当代文学展】接着来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展的展厅。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展览,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现当代文学史诗在眼前展开。展览按照时间脉络分为“20世纪文学革命的前奏”“五四文学革命”“左翼和进步文学的崛起”“战火洗礼中的文学”“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迈入21世纪的文学”七大主题展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现当代文学展,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创作实绩及其背后的故事,呈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百花齐放的辉煌成就。展览史料丰富,涵盖700多名作家、600件手稿与初版本图书、4000多张图片,以及北大红楼、鲁迅的老虎尾巴书房、郭沫若和茅盾书房、左联成立会议室等还原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序厅》1917年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兴起。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一大批卓越的中国作家筚路蓝缕,历经艰难而不悔,致力于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通过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融汇,对中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探索,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和革命文学的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一:20世纪文学革命的前奏》今日之中国,凡百有形无形之事务,皆不可以不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梁启超(1873-1929)</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二:五四文学革命》(1917-1927)辛亥革命后,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统治,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外来新思想和新文化影响下,文学界也孕育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一场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文学革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沉默许久的中国文坛又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代表各种创作流派的文学社团层出不穷,许多在二十世纪深具影响的文学巨匠在这个时期走上文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三:左翼和进步文学的崛起》(1927-1937)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文坛引发了一场有关“革命文学”的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协调下,1930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把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作家组织起来,形成了浩大的左翼文学阵营。一些民主主义作家也受到“左联”的影响和帮助,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可靠的同盟军,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他们的创作汇合起来,构成了30年代具有深广历史内容的时代史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四:战火洗礼中的文学》(1937-1949)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号召下,文艺界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作家们自觉地肩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使命,投身于抗日洪流之中,以各种文艺形式来唤起民众的抗战热情。这时期的文学划分为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文学、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文学、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沦陷区文学,抗战胜利后,国统区文学与解放区文学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五: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1949-1977)这个时期的文学呈现出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点,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烙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精神面貌。</span></p> <p class="ql-block">  《之六: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1977-1997)展现了这一时期文学的蓬勃发展与多元探索,以丰富的手稿、书籍、影像等资料呈现这 20 年文学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七:迈进新时代的中国文学》着重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中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齐心协力、砥砺奋进,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馆的展厅里,犹如在文学的海洋里徜徉,久违的记忆瞬间喷涌而出。那些儿时就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和熟悉的作家名字,从记忆的库藏里走出,仍然在眼前闪着光芒,迫使我不住眼的,屏住呼吸地回忆和看下去。让我想起在课堂,在图书馆,在影剧院,甚至在被窝里,那些如饥似渴,那种孜孜不倦的美好读书时光。青春为之沸腾的血液,此刻再一次充盈了胸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浩然正气——马识途书法展】马识途先生被誉为我国当代文坛不老松。自1935年发表文学作品《万县》起,其文学创作生涯长达89年。2011年,著名导演姜文将《夜谭十记》之《盗官记》改编为电影《让子弹飞》,从此,马识途先生的名字家喻户晓。同样,马识途先生的书法艺术在中国当代文学坛也享有盛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迈入展厅的一刹那,就仿佛穿梭至马识途先生的艺术天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经过精心装裱的书法佳作,每一个文字都仿佛在倾述一则故事,让您不由自主停下脚步,静静凝视,沉浸其间。这些饱含人生感悟与哲学思索的作品仿佛一把把打开时空之门的钥匙,让您随时都能与马识途先生开启一场心灵的对话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识途先生五岁习书,后主攻汉碑、隶书,历经百年锤炼,其书法造诣醇厚自然,作品刚劲雄浑、意境开阔,自有一种浩然正气与深厚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展出的42件书法精品,内容包括人生感悟、哲学思考、名家诗赋等,每一幅作品都是马识途先生心血的结晶,从古朴典雅的隶书到流畅自然的行书,无不透露着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马识途先生书法艺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与弘扬。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文学家、书法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沧海桑田心如故——琼瑶文学回顾展”】展览展出了60余件珍贵的琼瑶文学手稿以及不同语言的译本,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展出。展览以“创作回顾”“经典电影”“经典剧集”“著作全集”“创作手稿”“《窗外》回忆”“海外译本”为主题,设7个部分陈列,详细而全面地为读者观众介绍了琼瑶的文学成就与影视成就,以及她在华语文化圈中的深远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琼瑶这位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以其对爱与美的不懈追求,在60余年中创作了70余部文学佳作,其中许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触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与观众的心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文学馆C座大门出来后右转,便是B座展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现在已改为办公场所,不再举办展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继续前行,便来到文学馆A座。进入展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彩色玻璃镶嵌壁画、作家签名瓷器和大油画,这三件宝贝占了文学馆九绝的三分之一,细致观赏,令人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 —— 新时代文学成就展】在A座的一层展厅,正在举办的该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展览通过“作品”“时代”“人民”“世界”四个部分,展示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投身党和人民创造历史的火热实践,为时代的发展贡献文学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展厅,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映入眼帘。被入选作品篇名包围着的,是由10本图书构成的一座书山,寓意10年来中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担负起光荣的使命,共同迈向更巍峨的高峰、描绘更壮美的风光、书写更恢弘的气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览中的千余件展品,以不同视角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共同谱写新时代文学的铿锵旋律,奏响抒怀壮志的民族之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览集中展示了文艺座谈会以来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琳琅满目的作家签名本图书、难得一见的作家手迹、代表性的文学刊物,以及珍贵的照片、视频、实物等展品。主要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们的手稿、来自作家们的一手写作资料、众多风靡海外的精装文学译本,还有大热的被改编为影视剧的作品,比如《人世间》《三体》《流浪地球》的剧本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数字化多媒体展项分布在展厅的各个空间,可谓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观众们可以在科技感十足的互动屏上,通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生成专属自己的科幻文学宇宙图像;也可进入文学影视区,享受光影之间的视听盛宴;还能够在巨型触摸展示屏前,细数中外文学交流的点点滴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展厅,比主元素星空更加闪耀的,是书写新时代的作家们——他们正成为永远携带着故乡的远行者,背靠深厚传统,面向星辰大海,创造的天地无限广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红一创 青山保林’红色经典展”】位于A座展厅二层。该展览不仅展示了七部经典作品的珍贵手稿,还辅以模型、动画、影片、电子地图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回顾这些光辉篇章,旨在深切怀念那些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惜一切代价的文学先驱和英雄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馆舍九绝】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的“九绝”包含巨石影壁、四种馆名题写、百花齐放浮雕、巴金手印门把、彩色玻璃镶嵌壁画、作家签名瓷器、大油画、作家雕像、奇石“逗号”等,是极具文学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的九大独特景观或设计。这“九绝”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建筑、艺术、文化等多方面的独特体现,每一绝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绝:巨石影壁》在文学馆的正前门,矗立着一座长8米、高2.5米、重达50吨的巨石影壁,巨石为采自山东莱州的樱花石,前后两面均刻有巴金先生的一段话,精辟阐明了中国新文学的使命。正面:“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背面:“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们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绝:四个馆名》文学馆曾请三位文学巨匠题名,即叶圣陶、冰心、巴金。三位老人的题名分别安排在主体建筑的三个墙体上,东、北、西三面,一面一个,直接刻在墙面白大理石上,白底黑字,有署名,有红印。在新馆建设中,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又为新馆题写了馆名。因此,共有四个题名,文字一样,字体不同。江泽民的题名安排在两个主厅的入口上方,呈匾额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绝:百花齐放浮雕》文学馆的外墙用新疆北部开采出来的新疆红花岗岩石板,抛光后干挂,整体呈酱红色,窗框是用白大理石镶边,这一红一白的色调搭配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风格。浮雕块的石材取自河北曲阳县的“草白玉”,较之汉白玉更耐酸耐雨。以它为原料,雕成以郭沫若先生著名诗集《百花齐放》上的插图木刻图案为蓝本的浮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绝:巴金手印门把手》文学馆自己发明了一个门把,独出心裁。他们将巴金的手形翻一个石膏模,再设计成一个长方形的铸铜件,正中是巴老的手印,连他手掌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旁边有一个他的印章。这款铸铜件被装在每一扇进出文学馆的玻璃大门上,成为文学馆一景。参观者推着巴金手印门把进门,在踏进文学馆大门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与文学巨匠的接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绝:彩色玻璃镶嵌壁画》文学馆A座大堂正门的两侧,各有一幅长14米、高3.6米的彩色玻璃镶嵌画,用六组画的形式艺术地表现了鲁迅的《祝福》、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和曹禺的《原野》。这六组画各自有一幅主画,两幅副书和六幅背景画。六组彼此相连,形成两堵巨大的画墙,逆光看去,五光十色,十分抢眼。外国教堂常见的彩色玻璃窗,在文学馆里也可以见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东面的壁画有:老舍《茶馆》</p> <p class="ql-block">巴金《家》</p> <p class="ql-block">鲁迅《祝福》</p> <p class="ql-block">西面的壁画有:郭沫若《女神》</p> <p class="ql-block">茅盾《白杨礼赞》</p> <p class="ql-block">曹禺《原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绝:作家签名瓷器》文学馆A座大堂中间,竖立着一对巨大的青花瓷瓶,上面有5000余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签名。大瓷瓶有3.5米高,各重1吨多,在景德镇烧制。每一炉只烧一枚,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难以控制,烧毁了若干枚。作家名字按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观众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作家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绝:大油画》文学馆A座大堂里侧,能看到一个油画厅。油画厅的左右两扇墙面,应用了埃及的彩色浮雕、敦煌的绿黄色基调和现代的叠加技术,再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受难者”和“反抗者”形象。两幅大型壁画各长18米、高2.8米,油画总面积为1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巨型长轴。<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绝:作家雕像》文学馆坐落在设计别致的园林中,充满着浓郁的文学艺术氛围。在绿树掩映的园林中,塑立着鲁迅、巴金、郭沫若、老舍、丁玲,叶圣陶,冰心,艾青,朱自清,曹禺,茅盾,赵树理,沈从文等十三位大师的或铸铜,或钢铁,或汉白玉的雕像,形态各异而传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绝:奇石“逗号”》这是一块来自房山的巨石。石头中间是个圆洞,由于缺个角,就像个逗号呈现石头中间。古典文学中没有标点符号,逗号最早出现在1920年的现代国语——白话。巨石因逗号来到了文学馆的庭院,安放在B座楼前。由于文学的厚重,文人的浪漫,他们赋予逗号石许多美好——逗号是现代,逗号是永不言尽,寓意文学艺术的发展,永无止境。这大概就是依然身披房山黄色土层的逗号石,被称为文学馆的天然馆徽的原因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精美、精谌、精致、精辟和精神。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是宝库,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灵感的殿堂。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给了我们每个参观者无限的美,无限的启迪,无限的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中国现代文学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里不仅是一座文学的宝库,更是一座精神的殿堂。它让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们对那些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们充满了敬意。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文学的魅力所感染,都会在心中留下一份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