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龙乡魂》美篇第17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报告文学集《脊梁》在鲜花怒放的盛夏和读者见面了,我采写的《张军:为国收藏五十载》位列其中。《脊梁》主编之一张仲仁先生让我谈一下创作感想,我就简单地说一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脊梁》是一部书写新时代翁牛特旗有影响人物的书,书中一个先进集体、十七名英模人物,他们既撑起了这部书的脊梁,也撑起了翁旗经济社会的脊梁,这些人物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上,用光和热温暖了别人,照亮了塞外紫城前行的路。以典型引路,挖掘亮点,不忘历史,鼓舞人心,这是每一个作家的责任,更是翁牛特旗文化活动的一个壮举,其意义远比开一百场思想教育工作会要大得多,我们有义务写好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想三年前,让我采写私人博物馆馆主张军,我是不大情愿的。在采访前的外围“扫听”中,我产生了三大顾虑:一是,一个私人博物馆,除了“破烂儿”,能挺起脊梁吗?二是,这个私人博物馆“博”在哪里,“物”又来自哪儿?三是,我写的人物“立”得住吗?他要立不住,我岂不跟着“倒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翁旗大地一片金黄、国庆的彩旗高高飘扬时,我踏上了去翁牛特古代艺术博物馆的路。看见飘舞的彩旗,我就想,十七个英模人物都是一面旗帜,有的是根红苗壮的红旗,有的是青春靓丽的绿旗,我采写的张军是什么颜色的旗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和陪同采访的张仲仁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时,他笑着对我说:我了解张军的为人,把他列为“脊梁”之一,旗委、旗政府是经过严格审核的。他有许多故事。张仲仁老师是一个工作十分认真的人,我信他做人做事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翁牛特古代艺术博物馆一个个露天场景的展现和一个个“库房”的打开,我对张军的敬佩之情也在增加。从上千个粗旧的石磨、碌碡、鸡蛋滚子到十几万枚精巧的钱币和花花绿绿的票据,从大大小小的各色钱柜,到奇形怪状的十八般兵器……我的认知被颠覆了——凭一已之力、凭简陋的条件,能收藏可以装备几个展馆的老物件,得付出多少钱财和心血啊!得有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头一回那么认真地倾听了张军的收藏故事,并且录了音。了解了他整个的收藏人生后,我对张军其人有了新的认识。他这种“收藏破烂”的行为,可能为正统博物馆所不屑,可正是他的偏好保住了一些传统物件,还原了尘封的历史,让中华文明得以全方位传承。通过这次采访,我发现,人们习惯了高大全式儿的英模,却对在特殊行业的平凡伟大视而不见。听人言,当取舍,一些站在道德至高点上的指责,透着卑微的无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看来,张军至少有三大贡献是别人难以企及的。一是,通过他的收藏,使塞外赤峰的文物没有毁灭和外流,为进一步研究红山文化提供了实证;二是,通过他的收藏,为举世闻名的中华第一龙匹配了中华第一凤,使北方文明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三是,通过他的收藏,弥补了国有博物馆的缺憾,立体地再现了北方民族的生产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怎样写 好张军 ? 我当 时 只 想 到 两 个字——真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张军是人不是神,在人才济济的翁旗,他能成为文化名人,一定会有与众不同的经历。或许,他从小也没想到要成了一个收藏家;或许,他的行为一开始也没有那么高大上;或许,他也没想到自己的收藏是一种爱国行为……从普通的爱好,上升到家国情怀,会有一个过程,我的着力点就是挖掘这一过程,而不把人“神”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我在行文时,从八岁顽童到六十岁收藏家,张军一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小小少年,“见钱眼开”,钻进“钱眼儿”,做足大钱儿梦——他有顽童的好奇心;似火青春,慧眼识“旧”,放眼文物圈,甘为“破烂儿张”——他有普通青年的理想与困惑;物亦有缘,陶凤入怀,国宝入国库,得“中华第一凤”——他有一般人的宿命论但不认命;人生之秋,闲集广纳,慷慨捐佳品,践行“为国收藏”——正确处理了家境与仁爱心碰撞的矛盾;博采众物,壮志萦心,大义建展馆,重温历史情怀——他开始践行家国情怀;倾尽家资,负债公益,危难先出手,不忘社会之责——他已完全把自己置身于公众人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短短万字文,要写尽一个人的大半生,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既不能罗列事件,也不能断章取人,就考虑行文的逻辑。本人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好几个知情人,才确定了行文逻辑,这就是递进式的构架,使人物从平凡而自然地进步到高大。把顺叙式写作线索与张军的人生轨迹完美地结合,看似天衣无缝,实乃做了很大的取舍,这种行文的成功,主要是张军的成功,他的事迹感染了作者,才能表达得那么清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写张军,到底要给读者些什么?也是两个字——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采访张军,让我想到了人生的意义。有人一生为己,或许也能荣华富贵,可很少有人念起他们。如果说,偶尔说起,也多会送去四个字——祸国殃民。张军不同,未来人们提起他,一定感念他能把老祖宗的东西留下来,要是没有他的收藏,我们的后代可能只能闭眼想像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外债累累,张军没有像清末的“克哒爷”一样拎着鸟笼子、揣着文物去换钱,他的藏品,归宿必然是国家博物馆,他把该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东西留在了这里,这就是爱国精神。我把报告文学名字取为《张军,为国收藏五十载》,既是对他大半生的收藏意义的概括,也在号召人们学习他的精神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年过去了,我常常想到张军。这个“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的收藏家,近况不知怎么样了?我最大的希望是党和政府能重视他收藏的文物价值,让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能有一个更好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 </b></p><p class="ql-block"> 高子民,供职于赤峰日报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要作品:早期创作,诗文集《龙乡情韵》、杂文随感集《牧野微言》、股票理论集《鼓捣•股道》、词话集《60词牌花飞絮》。</p><p class="ql-block"> 近十年来,有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神麻》,电影文学剧本《对夹传奇》《神仙洞》《红舞鞋》,中篇小说《融雪》、《浮生百年》《绺帮的童谣》。还编导了微电影《名誉村民》、纪录片《足迹》。</p><p class="ql-block"> 最新作品,长篇小说《雾色边城(上中下册)出版,长篇股市小说《白股经》在爱文者原创文学网连载。</p> <p class="ql-block"><b>《龙乡魂》编辑部</b></p><p class="ql-block"><b>主编:</b>张仲仁</p><p class="ql-block"><b>编辑:</b>朱治文、国向曦、王德明</p><p class="ql-block"><b>美篇制作:</b>滕广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