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玩(65)被掐头去尾割腰的黑龙江

屈松(松哥)

<p class="ql-block">被“掐头、去尾、割腰”的黑龙江</p><p class="ql-block"> 摊开一幅现今的中国地图来看,你会发现:东北的黑龙江,其实是一条被“掐头、去尾、割腰”的河。“掐头”,是说它的南北两大源头额尔古纳河与格尔毕齐河,有相当一部分水道不在中国境内;“去尾”,则是说黑龙江汇入鄂霍次克海的出海口,现在也位于中国国境之外;割腰则是说黑龙江的中、下游段为中、俄两国的分界线了。</p><p class="ql-block"> 史书上记载,清朝入关以后,黑龙江还是内河。满人在关外设置了两个留守的将军辖区。小一点的叫盛京将军,负责管理爱新觉罗家族起家的辽东地区;大一点的叫宁古塔将军,它所辖的土地,则大得惊人。从蒙古边境到库页岛,都属于宁古塔。</p><p class="ql-block"> 沙俄东扩侵占黑龙江流域的历史要从15世纪末说起。沙皇的御用皮毛供应商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是最早闯入西伯利亚,并继续向东进入黑龙江上游的入侵者。他们当时还不是沙俄政府军,代表的是俄国皮毛商人的利益,觊觎的是貂皮和金银。</p><p class="ql-block"> 沙皇不仅给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签发了垄断性质的皮毛贸易许可证,还特许他们制造枪炮,用于西伯利亚往东的征伐。而为这个军事商业集团充当马前卒的,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股势力——从东欧草原起家的哥萨克。</p><p class="ql-block"> 哥萨克每到一处,就会选择有水源、地势险要的地方,建造小型堡寨。堡寨里有炮台、兵营、货仓,外设栅栏、壕沟,既是军事据点,又是皮毛贸易中心。它方便了俄国步步为营地侵吞远东的大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到1654年,哥萨克已经进抵黑龙江上游,在尼布楚建立了堡寨。俄国在控制尼布楚之后,管它叫“涅尔琴斯克”。</p><p class="ql-block"> 17世纪50年代末,由于清朝的主要精力在放在了关内,对这一大片区域基本放任不管。一股又一股亦商亦匪的俄国人,打着“探险”、“找矿”、“寻粮”等旗号,在黑龙江流域四处劫掠。他们逼迫当地游牧民族向俄国沙皇称臣,并进献皮毛作为赋税。俄国哥萨克在雅克萨老城不声不响地建起了一座新堡寨,称为阿尔巴津,以此为据点继续向黑龙江下游进犯。</p><p class="ql-block"> 1685年,康熙帝终于出兵,水陆并进,会攻雅克萨,前后两次告捷。俄国人却去而复返,他们依靠后方尼布楚送来的火炮,和清军形成僵持之势。1686年,沙俄政府最终出手,要求与清廷举行划分边界的谈判。</p><p class="ql-block"> 当时,俄方谈判的首席代表戈洛文坚持要求,以汇入黑龙江中游的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定两国疆土。清方首席代表索额图,举出一系列可靠的证据,要求把两国国界划在贝加尔湖东岸。</p><p class="ql-block"> 此时,清廷正在出兵西北征讨蒙古准噶尔叛乱,不想被黑龙江问题牵扯太多精力。假使能以清俄谈判为“杠杆”,说服俄国不要插手准噶尔事务,康熙帝会相当满意。因此,最终签订的清俄《尼布楚条约》在划界问题上大致满足了俄方的要求。但《尼布楚条约》也明文规定,俄方必须拆除雅克萨堡寨,并承认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两岸领土,属于清朝。</p><p class="ql-block">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黑龙江的中、下游两岸,依然是中国的内河,俄国船只无权驶入。黑龙江出海口和口外的库页岛,也归中国所有。黑龙江虽然被“掐了头”,但清俄两国的正式边界,也就此确定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这是清朝“盛世”康雍乾三代,黑龙江遭遇的隐性边疆危机的纪事。但到了19世纪中后期,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减,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主权流失更是加剧。</p><p class="ql-block"> 19世纪沙俄入侵黑龙江的开端,不是割地,而是通航;是把黑龙江这条中国的内河,变成沙俄舰船畅通无阻的存在。1854年开春后,沙俄远东事务的总督穆拉维约夫大张旗鼓地宣称:俄国正在和英法发生克里米亚战争;它在北太平洋沿岸的港口,也遭到了英国军舰的袭击。为了强化防务,俄国要派运输船从黑龙江出海,向远方的港口“运粮”。</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支船队远不只是和平的运粮船。领头的是一艘蒸汽动力拖船,后面跟着一大队帆船、驳船和木筏,上面满载粮食、士兵和弹药。这支船队从黑龙江上游出发,顺流直下,不受阻拦地穿过中国内河,最终抵达鄂霍次克海西岸。愚昧无知的清朝官员对此居然还自鸣得意,觉得俄国船出海是为了打英国,英国又是当时中国的头号敌人。对俄国示好,可以实现“以夷制夷”的奇效。</p><p class="ql-block"> 其实,俄国人真正的用意,是借助黑龙江航道,向下游北岸运去武装开拓者。俄国兵到了鄂霍次克海西岸,就可以像200年前他们蚕食黑龙江上游一样,建立村庄、哨所、营寨,窃取当地领土的实控权。这一回沙俄派出的是效率更高的正规军。他们不仅大兴土木,建造要塞和城市,还修通了马车道,把实控区连成一个整体。</p><p class="ql-block"> 1855年,俄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不得不”占领黑龙江下游北岸的土地,并要求重开清俄划界谈判。</p><p class="ql-block"> 俄国提出重定清俄国界的时间,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清政府在华南面临英法入侵的压力,在华东又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黑龙江流域根本无暇顾及。</p><p class="ql-block"> 咸丰帝让康熙的玄孙、黑龙江将军奕山负责对俄交涉。奕山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就吃过洋人的败仗,畏敌如虎。他怕的还不仅是俄国人,更担心咸丰帝怪罪下来,自己会无法收拾。</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1858年的中俄瑷珲谈判中,奕山就开始玩弄文字游戏。直接露面的穆拉维约夫,要求把黑龙江变为清俄两国的界河;黑龙江下游北岸的土地,全部归俄国所有。奕山则宣称,可以改用“河中只准中俄两国行船”的字眼,避免出现“界”字。乌苏里江以东直到大海的土地,俄国要求“共管”,奕山则坚持加入“待议”二字。至于黑龙江北岸已经出现俄国殖民村庄的领土,奕山深知自己无力收复,但也要求由中国继续管辖结雅河东岸的一小片领土。</p><p class="ql-block"> 外交文件里出现含糊不清的表达,属于大忌。当清廷没有硬实力维护自己的主权时,奕山的文字游戏,只会留下更多漏洞。最终,1858年签订的清俄《瑷珲条约》,就以中国丧失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黑龙江变为事实上的界河而告终。</p><p class="ql-block">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沙俄跳出来宣称“调停”。咸丰帝之弟恭亲王在主持对外和议时,为了表示“谢意”,居然比奕山又后退了一步。他不仅承认《瑷珲条约》有效,还把乌苏里江以东“共管”的领土,也划给了俄国。这样一来,黑龙江就丧失了出海口,变成了一条“断头河”。</p><p class="ql-block"> 沙俄不仅借助这条水道,完成了领土侵蚀;它还把黑龙江的战略价值,放在北太平洋这个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内,进一步放大。而从清朝领土视角来理解,对黑龙这条大江,直白地概括为三个阶段:先是内河、再是界河、最后是被“掐头、去尾和割腰”,对国人来说饱含心酸的一条大河。</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