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刘艳华

<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应该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就是运动场。众所周知,运动带来的好处数不胜数,北大校长曾经说过:“短期拼成绩,长期拼体力。”在小学阶段学业相对轻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那如何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呢?11月6号上午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体育组及综合学科全体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师成长中心展开了深入的研讨。</p> <p class="ql-block">  一个好的身体,是一个人应对生活的底气。拥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需要做到保持优质睡眠,保证饮食均衡,适当户外活动等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做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经过体育组老师的分享讨论,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一,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韩灵灵老师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她提出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要创新内容和方法,让体育课堂富有趣味性,挑战性,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她尝试将情境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团队合作等方式融入体育课堂后发现,体育课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从而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二、注重个体差异</p><p class="ql-block"> 刘艳华老师提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掌握技术的程度不同,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也有所不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三、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长 </p><p class="ql-block">‍ 王红丽老师指出,运动带来的好处虽然不计其数,但并不代表运动频率越高,达到的健身效果越佳。运动时间越长,能量消耗越多,也要及时调整运动时长和自身状态。运动强度指运动的力度,通常以心率,呼吸频率和疲劳感来衡量,过高的强度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和疲劳,影响运动效果和持续性。要想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康效益,要保证每周至少参加三次体育锻炼,每次至少30分钟,活动强度达到中等以上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参照学生个人身体状况,心理因素,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强度和时长。</p> <p class="ql-block">四、加强心理辅导</p><p class="ql-block"> 实习生武加儒老师提出建立积极的运动心态,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运动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还包括放松心情、结交朋友等。比如,组织学生在运动后分享自己的感受,让他们体会到运动后的愉悦和轻松,从而形成对运动的积极心态。引导学生用乐观的态度看待运动中的失败。当学生在运动比赛中失利,要让他们明白这是提升的机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利用榜样的力量,除了体育明星,还可以树立身边的榜样,像班级里运动能力强的同学。通过表扬这些同学的运动精神和技巧,让其他同学产生“我也可以”的想法。营造良好的运动心理氛围,在学校里,教师可以组织运动小组,让学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比如在进行团队运动项目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中享受运动。</p> <p class="ql-block">五、家校合作</p><p class="ql-block"> 王彦超老师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制定家庭锻炼计划,确定运动项目,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陪伴督促孩子一起锻炼,各阶段都有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活动,家长的陪伴是孩子坚持锻炼的重要动力。关注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睡眠,这是健康成长的基础,吃好喝好,才能搞好体育锻炼。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孩子在运动时要不断观察身体疲劳程度,或是否有损伤,要及时调整。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过度锻炼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要及时喊停。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监督孩子做好运动安全防护。</p> <p class="ql-block">  教研一直在路上,学习也从未止步。每一次总结,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运动是最好的营养剂,让我们继续汲取营养,变得更好更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