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坐着公交地铁逛汉阳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铁2号线到红会医院北院区下车,换乘882路公交高庄镇政府下车,步行2.8公里即到。</span></p> <p class="ql-block">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1997年这里栽种下</p><p class="ql-block">一百余亩、万余株银杏树</p><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的生长</p><p class="ql-block">已形成宏大的规模</p><p class="ql-block">每年秋冬层林尽染</p><p class="ql-block">遍地金黄 超级出片</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还没有全黄</p> <p class="ql-block">8.30到景区,银杏林没有游客,就我一个人包场。</p> <p class="ql-block"> 秋天金色的银杏是你不可错过的风景。在西安观赏银杏的地方很多,最出名的应该是那颗千年银杏树了吧,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西安最大的银杏林是汉阳陵银杏林。西安汉阳陵有一个网红的地点就是银杏林,银杏林有100亩,约一万颗银杏,就在汉阳陵的边上,最佳关赏时间是10月-11月底。</p> <p class="ql-block">微风拂过</p><p class="ql-block">银杏叶又好似化身“小金铃”</p><p class="ql-block">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p><p class="ql-block">阳光穿透金叶</p><p class="ql-block">流一地碎光</p> <p class="ql-block"> 汉阳陵银杏林据说已经有10多年了,当年我去的时候树不是很大,但基本都已经成树了。叶子也黄了,虽然寒风瑟瑟,但看着这一大片金黄的银杏还是很陶醉的。</p> <p class="ql-block"> 很多地方都有银杏,银杏也只有黄的那一刻才体现出美的价值,特别是成林的银杏拥有江山如画般的美。</p> <p class="ql-block">秋风送爽,银杏泛黄</p><p class="ql-block">汉景帝阳陵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银杏季</p><p class="ql-block">百亩银杏高大挺拔,摇曳生姿</p><p class="ql-block">在深秋温馨恬静的阳光下</p><p class="ql-block">演绎着金色浪漫</p> <p class="ql-block">去了汉阳陵你才会明白</p><p class="ql-block">什么叫做满城尽带黄金甲</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银杏树林占地面积上百亩</p><p class="ql-block">都是十年以上的银杏树</p><p class="ql-block">一眼望去无比壮观</p><p class="ql-block">极具视觉冲击感</p> <p class="ql-block">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是依托于汉景帝阳陵陵园而建的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办事处咸阳国际机场专线公路东段,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众多帝陵封土巍峨屹立。这片地势高亢、平坦开阔的黄土原下,长眠着九位曾君临天下的西汉帝王,隔河南望,正对着当年繁华似锦的都城长安,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大汉雄风。</p><p class="ql-block"> 1990年,汉景帝阳陵南区外藏坑的重大发现,打破了西汉帝陵千年的沉寂。经过近三十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陵区十余万件精美文物重现历史的光华,陵园形制、规模、布局及文化内涵基本厘清。作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西汉皇家陵园之一,阳陵集中体现了汉代陵寝制度与国家祭祀文化,是研究汉代物质文化、政治制度及精神生活的重要遗存。</p><p class="ql-block"> 拭去历史的泥尘,透过规整严谨的陵园、恢弘雄伟的阙台、庄严神秘的寝庙、丰姿映丽的陶俑、简约典雅的器具、循礼有常的印章,让我们一同走近那个被后世尊为"文景之治"的时代,领略传诵千年的治世景象,触摸深植民族血脉的汉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阙门三出唯我独尊</p><p class="ql-block"> 阙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一般用于宫殿、宅第、陵墓、祠庙等高等级建筑前,夹门而建,左右对称,以标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考古发现,阳陵帝陵陵园四正设门,均为三出,与汉制皇帝使用三出阙,二千石以上官员使用两出阙,一般官员只能使用单阙相符,显示出皇家陵园的尊荣。</p> <p class="ql-block">青龙纹空心砖</p><p class="ql-block">汉阳陵宗庙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泥质灰陶,残长53cm,宽35cm。参考既有考吉资料,根据图像对称原理,采用铸模和泥塑彩绘相结合的技术复原全貌,二龙回首衔壁,颈部细长、龙爪锋利、曲颈回首,云气环绕,神秘瑰丽。</p><p class="ql-block">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形兼取诸物之长,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免、耳似牛、项似蛇、腹似屋、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其志,或潜龙在渊。卧心藏胆,或飞龙在天、大展宏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开拓进取;象征或寓意着国强与民安、地位与权力、变革与创新、力量与智慧!</p><p class="ql-block">青龙为东方之神,对应五行"木"属。考古资料揭示,汉代宫网殿阁等高等级建筑物装饰构件上多见"四神"图案,用以标示方位、彰显等级。宗庙遗址伴出白虎纹和玄武纹空心砖,帝陵东阙门遗址的青色墙皮,表明"四神""五行"观念已广为流传、影响甚广。</p> <p class="ql-block"> 帝陵东侧15号外藏坑出土带有"仓印""甘泉仓印""别臧(藏)官印""导官令印"等文字的印章和封泥多枚,还发现黍、麦等农作物遗迹以及世界上最早的茶叶标本。导官与太官、汤官是隶属于少府主管御膳的三大机构,导官负责食材的初加工,其主官为"导官令",有丞为副。据出土印章和农作物遗存分析,该坑象征着"导官"及其所属机构。</p> <p class="ql-block"> 帝陵东侧外藏坑出土大量着衣式陶俑,多为男性,出土时均为断臂裸体。其中有一类生殖器官较为特殊,是考古所见最早的宦者形象,为阳陵重要考古发现之 o </p><p class="ql-block"> 17号外藏坑还发现"宦者丞印"鼻钮铜印一枚。"宦者"既是西汉时期对宫闱服侍人员的称谓,也是其管理机构的名称,隶属于少府,主官为宦者令,有丞为副。西汉时期,宦者一般由身份卑贱之人为之,或由被处以宫刑的罪犯充任。此后,宦者群体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对历代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南区外藏坑出圭的兵器种类弄全,短距搏、远程射击、贴身格斗功能皆备;作为与陶俑配套的明器,尽管有机质部分几乎腐朽殆尽,但遗留的金属部件工艺精细,从申可窥到西汉时期京畿部队装备的精良。</p> <p class="ql-block"> 南区外藏坑出圭的兵器种类弄全,短距搏、远程射击、贴身格斗功能皆备;作为与陶俑配套的明器,尽管有机质部分几乎腐朽殆尽,但遗留的金属部件工艺精细,从申可窥到西汉时期京畿部队装备的精良。</p> <p class="ql-block">着衣式彩绘女俑</p><p class="ql-block"> 着衣式彩绘女俑平均身高约53厘米,裸体。通体施有橙红色彩绘,头发、眉毛、瞳仁均呈黑色。头发由额际中分经两颞[niè],至脑后合拢绾髻,横笄。据考古迹象表明,彩绘女俑原本安装有可以活动的木质手臂,身穿丝质或麻质的服饰,由于深埋地下,年代久远,致使衣物腐朽、木臂成灰,出土时以裸体缺臂的状态面世。</p> <p class="ql-block">四乳四神纹镜</p><p class="ql-block"> 四乳四神纹镜直径11.8厘米,纹饰清晰,做工精细,规整。镜为圆形钮圆座,外饰一圈宽带纹。主纹区以四个带座乳钉平分为四区,每区饰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间以云纹点缀。装饰精美,宽缘,缘上饰有一周双线波折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鎏金铜鸠杖首</p><p class="ql-block">阳陵陪葬墓出土</p><p class="ql-block">鸠杖又称"王杖",古人认为鸠鸟吃食不噎,以鸠杖寓意老人健康长寿。汉代以孝治天下,制度上颁授年高德劭之人鸠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予以特殊优待。鸠杖首一般为素木雕成,也有铜质的。阳陵陪葬墓出土的鸠杖首表面鎏金,可见使用者身份之特殊。</p> <p class="ql-block"> 阳陵外藏坑中发现了多处伴有金属构件的木车马遗迹,多为明器化单辕轺( yao )车。这种车有斜曲单辕、对称双轮和横长车舆,舆上立伞盖,舆后设门扉。汉代官员、贵族多乘坐轺车,并通过不同的车体装饰体现等级有别、尊卑有序。轺车的结构设计取法于天文历法:圆盖方舆取意"天圆地方",</p><p class="ql-block"> 车辕弯曲象征北斗,二十八根伞盖弓合于二十八宿,三十根轮辐寓指一月三十天。</p> <p class="ql-block"> 玻璃后基本上全是牲畜了。牛羊成群,数目巨大,似乎正奔腾而来,相当壮观。这种震撼的场景在其它地方你是绝对看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这些庞大的牲畜群完全再现了汉帝国初期的富足。汉武帝能够雄霸天下,其充足的国力完全来自于他的父亲汉景帝和爷爷汉文帝共同打下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阳陵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p> <p class="ql-block">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p><p class="ql-block"> 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采用影视成像技术演绎当年真实历史事件的幻影成像节目,在最大限度科学保护文物遗存的前提下。可近距离、多角度欣赏文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 汉阳陵的展示方式与秦兵马俑博物馆不同,中空镀膜的玻璃幕墙和通道将地下城邦和游客分隔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p><p class="ql-block"> 全透明的环境让人有驾驭时空的感觉,一种近距离的震撼感。</p><p class="ql-block"> 走在坑道上,玻璃下方就是成群的陶俑,相隔不过2米,历史就在脚下。</p> <p class="ql-block"> 外藏坑是帝陵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帝陵封土四周共有81座。这个展示厅是在帝陵封土东北10条外藏坑上构建而成的全地下建筑,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建成的全地下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当你小心翼翼的站在玻璃上俯视着这些两千年前的艺术品,会有种穿越时空的朦胧感。</p><p class="ql-block"> 这些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汉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陵东13号坑</p><p class="ql-block"> 此坑是展出的10条外藏坑中最长的一座。坑长94.00米,宽3.00米,坑深2.4--2.8米。该坑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埋藏有小乳猪、大猪、绵羊、山羊、家狗、狼狗等彩绘陶塑动物。除小乳猪头向北外,其余头均向西边帝陵方向摆放。陶塑动物分为上、下两层放置,有陶山羊235件,陶绵羊189件,陶狗458件、大猪455件,小乳猪54件,共计1391件。彩绘颜色分为多种。俨然一个"家畜世界"。</p><p class="ql-block"> 西区主要放置有原大的木车和大量陶器。木车已完全腐朽,仅存遗迹、铜质车构件等。陶器包括陶仓55件,茧形壶12件,陶釜33件。部分陶器内发现有糜子、高粱等粮食和动物骸骨。坑内出土"大官丞印"的封泥一枚,大官是主管皇帝膳食的官署。据此分析,此坑似象征大官府为皇帝封缄的地下食品库。</p> <p class="ql-block">西汉的车制﹣</p><p class="ql-block"> 汉代的车型有多种,不同身份的人往往乘坐的车辆也不同,体现出封建社会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等级观念。文献记载,皇家御用的车有玉辂、乘舆、金根、安车、立车等。而一般官员使用的是超车、辎车等。</p><p class="ql-block"> 厢,车厢上插有伞盖,车厢后设门,应是当时中央官署机构最常用的一种车型。车体构件均有专用名称,其造型也各有寓意。车辕弯曲象征"北斗";方形车舆,圆形车盖取意"天圆地方";盖弓二十八以象"列星",取意"二十八宿";车轮三十辐则象征三十日为一满月。</p><p class="ql-block">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历年出土车马遗迹很多,以轺车为主。这种车一般有斜曲的单辕,两只很大的木轮,横长的车。</p> <p class="ql-block">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占地3000余亩,共设有常设展区四个、临时展厅三个 ,建成有考古陈列馆、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宗庙遗址四大保护展示系统,有“月季园”“樱花园”“银杏林”等特色景观。博物院共有藏品738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811件(套),展示文物10000余件,分为着衣式陶俑、塑衣式陶俑、陶塑动物俑、铜镜、印章、封泥等类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