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曲金凯</p><p class="ql-block">此文荣获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主题征文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亲母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上个世纪1989年的国庆节,老父亲因患癌症已经卧床有些日子了,听说是国庆节他很兴奋,一反常态的执意要坐起来,要说什么却欲言又止。爸爸的心思,我是知道的。就对他说:“现在改革开放了,一切都好了,你放心吧!”他说:“国家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中国大有希望。我放心不下的一是你妈妈,她没有劳保,需要你们赡养。二是你们几个的工作,要努力,不要辜负党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亲1956年7月岀席辽宁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先进粮食工作者会议时,鞍山市全体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 说着说着,他要妈妈在箱子里拿出一个红布包,里面是两枚他出席省、市劳模大会的奖章。郑重其事的对我们说:“爸爸一辈子清贫,没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这两枚奖章还挺珍贵,我把它交给你们,希望你们看到他,就想起爸爸,不要忘本,好好地做人,努力地工作。”爸爸没念过一天书,不识字,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从他断续而简短的话语中,我们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我接过两枚纪念章时,已经泣不成声。“爸爸,放心吧!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父亲近乎临终遗言的话,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过后没多久父亲就与世长辞了,这两枚奖章是他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亲荣获的省、市劳模奖章</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35年过去,我也步入了古稀之年,时不时地接到同龄人不幸故去的消息,心里免不了多了些惆怅。谈论“身后事”就成了老朋友之间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和孙子过六一</p> <p class="ql-block"> 与上个世纪不同,现在我们都成了“有产阶级”,不再像当年老父亲除了两枚奖章,别无他物。与一些老朋友闲聊时,谈到“留什么”这个话题时,众说纷纭,有的留房子,有的留资产,有的留金钱,有的留古董玉器,情况不同,各显所长。共产党人不是“苦行僧”,给后人留些资产无可厚非,只要来路正当,都是对晚辈的一片爱心,一片痴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和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劳模会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和这些老朋友比起来,我显得有些寒酸,虽当了多年的国企老总,只有正常工资的收入,没有让人咂舌的存款;当年改制时连市里的领导都劝我把工厂买下来,我却没有答应。我一直记着老父亲“你是工人阶级的后代”的教诲,压根就没动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当“资本家”的念头;住房依旧是当年的“房改房”,没有让人羡慕的大别墅。但我活的很知足,很轻松,很快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辽宁省、鞍山市的部分奖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奖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国五一劳动奖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国劳动模范奖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珍惜老父亲传下来的“两枚奖章”,和父亲一样也有奖章,可以传给子孙。有市、省劳模奖章,有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奖章,有辽宁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有建国七十周年英模纪念章,共10枚,放在客厅的展示柜里,每每孙子走到那里,都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经常拿起一枚往自己身上戴。我对他说,这些等我老了都送给你,他说谢谢爷爷,并表示也要争取自己得一枚,我说,好样的!爷爷没有白疼你——这是我们祖孙俩在展示柜前经常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对自己的鞭策。</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出身贫寒,也可能是家庭教育的熏染,我对金钱从来就没有更多的欲望,当工人时我曾把到手的涨工资指标让给同事。总觉得钱这东西多有多花,少有少花。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些腐败分子贪污受贿动辄千万甚至上亿,这么多钱除了是追命鬼,还有什么用呢?留给子女的财产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下一代是好样的,不用留财产,他们依然会生活得很好。如果不是好样的,就是留给他们金山银山也无济于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陪孙子皓麟参加开笔礼。</p> <p class="ql-block"> 留给子孙再多的钱财,也是一花就了,倒是应该把我们这一代人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精神传给他们,让他们受用终身。我觉得概括起来,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子皓麟戴上我的奖章很神气!</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良好的家风。家风是家庭的文化传承,是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坏,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概括总结,传承给子孙后代,这将是一份十分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却是关键。我们留给后辈的除了物质的财富以外,还要有精神上的遗产。</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我们这代人的经验教训。我们历经沧桑几十年,有经验有教训,把这些人生经历传给他们,或许更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全国劳模冯志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市总工会生产部孙国富部长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