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马寺向西方向,我们来到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划定九州,奠定了华夏国家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大禹像</p>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二里头,古洛水之北,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村落,尘封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记忆。</p><p class="ql-block">1959年,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根据文献记载和历史地理信息,在像西一带寻找“夏墟”,开启了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的渐征程。从此,一代代考古人焚齊继晷、薪火相传。60年,一个甲子的轮回,凝聚了多少文物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其丰富的成果足已证实,这里曾经是规划有序、布局严谨的华夏王都。其金玉共振、礼乐相和、龙腾华夏、戈兵攘攘,呈现出统领天下的中央王朝气象。一整套完备而规整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特质的王权礼制昭示着最早中国、第一个具有广域王权国家的诞生。</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排去历史的尘埃,回望这段不朽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几件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玉璋</p> <p class="ql-block">铜鼎</p> <p class="ql-block">铜爵</p> <p class="ql-block">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p> <p class="ql-block">七孔玉刀</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龙形器</p> <p class="ql-block">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烦帝下令在东都洛阳开凿通济渠,又开永济渠和江南河,形成以洛阳为中心,北抵冻都(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余公里的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成为当时粮食等战略原材料和大宗物资运输的支柱。</p> <p class="ql-block">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中国古代南北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剖分河段仍发挥着交通运输、灌溉排涝、生态调节等綜合功能。</p> <p class="ql-block">古装小姐姐游仿真运河</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陶俑</p> <p class="ql-block">陶仕女俑</p> <p class="ql-block">陶胡人俑</p> <p class="ql-block">现代唐装小姐姐请我帮她们拍照</p> <p class="ql-block">隋唐储仓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西域的兽头骆驼</p> <p class="ql-block">商队</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漕运非常发达</p> <p class="ql-block">沉船遗骸</p> <p class="ql-block">10月24日上午我们来到洛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步入洛阳博物馆,探寻河洛文明。</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权国家夏王朝在河洛地区建立,中国历史进人了建立在发达青铜文化基础上的王国时期,而后的商和西周均以洛阳为国都。洛阳作为的中心在中国文明早期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p><p class="ql-block">夏商周三代是中国文明史上极其辉煌的青铜时代,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这一时期王位继承制面氏族成员民主推举的“禅让制”转变为家族内部世袭的“兄终弟及制”。确立了城长子丝承制一西周时期,贵族社会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两周之际,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夏、商、西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形成了诸子百家各种思想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学说影响巨大,并在汉以后成为统治中国达二千年之久的正统思想。</p><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表明,河洛地区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毫、西周成周城、东周王城、东周成周城五座都城遗址,出土了最典型的青铜礼器,发现了最早的原始青瓷器,为日后中国瓷器成为世界科技、工艺、文化史上的奇葩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河洛地区出土的象牙。河南在远古时代气候温和湿润,生活着大量的象群。河南省的简称“豫”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p> <p class="ql-block">商代“子申父己”铜鼎</p> <p class="ql-block">铜鼎内的铭文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铜盂局部工艺精美</p> <p class="ql-block">琉璃瓶是舶来品</p> <p class="ql-block">木雕灯台,四周有长翅膀的天人。</p> <p class="ql-block">曹魏铁纬帐架</p> <p class="ql-block">大量的陶俑</p> <p class="ql-block">牵手姐妹</p> <p class="ql-block">乐哈哈</p> <p class="ql-block">嘟嘟嘴</p> <p class="ql-block">大龅牙</p> <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模型</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p><p class="ql-block">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因多施黄、白、绿为基本釉色而得名。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唐代盛行厚葬,不仅达官贵族,百姓也是如此。洛阳是唐三彩的故乡。洛阳唐三彩集中出土在关林、龙门、谷水的唐墓之中,并以数量之多、器形高大、造型优美、釉色亮丽而著称于世。</p><p class="ql-block">洛阳唐三彩主要盛行于高宗武后的几十年间,其种类主要有人物、动物、器物三大类。以胎质坚实洁白、釉色艳丽、装饰繁缛、器皿较多、人物胖瘦得体、骆驼马体态高大等特色有别子西安、扬州等地的三彩。同时通过丝绸之路也影响到朝鲜、日本及西亚地区,并且对后代的宋三彩、辽三彩和金三彩都形成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价值连城的汝窑瓷碗</p> <p class="ql-block">瓷象棋</p> <p class="ql-block">东汉刘秀墓门前的石辟邪</p> <p class="ql-block">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入太学学习。新莽末年,爆发赤眉、绿林起义。毛泽东称之为“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p> <p class="ql-block">宋代石经幡</p> <p class="ql-block">金丝楠木佛塔,故宫博物馆调拨。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木佛塔局部</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彩骆驼</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马与驯马俑</p> <p class="ql-block">北魏泥塑佛面像</p> <p class="ql-block">“半边脸”</p> <p class="ql-block">顶级镇馆之宝:曹魏白玉杯</p><p class="ql-block">和田羊脂玉制成,直简,圜底,下带圈足,口径5,高13厘米。杯体抛光细润,线条流畅,无任何装饰,给人以“美在天然”之感,与魏文帝曹丕极力倡导简朴的社会风气相吻合,反映出魏晋时期超凡脱俗的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西周兽面纹方鼎</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来到了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p>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都是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古墓模型</p> <p class="ql-block">古墓壁画</p> <p class="ql-block">生活场景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洛阳景陵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墓</p> <p class="ql-block">洛阳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民俗博物馆中的匾额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扁,署也,从户册。广册者,署门户之文也。”扁同“匾”,匾额即悬排或销联于门檐上的牌區,它集书法、辭赋、雕刻、印鉴等于一体,广汉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门类。彰显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桥门,太学的别称。太学是中国吉代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承儒家经典、培育人才的场所。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p> <p class="ql-block">〞恩侔鞠育”匾</p> <p class="ql-block">授经源自清乾隆时期海宁人郑荺绘制的《夜纺授经图》,画中描绘的是钱陈群的母亲陈书寒夜纺织、教育三兄弟读书的情景。</p><p class="ql-block">钱陈群少时家贫,父亲长年在外地教书,母亲陈书独自带着他和两个弟弟,靠纺纱、卖画维持生计。因家贫没钱请教书先生,陈书便在夜晚一边纺纱织布,一边教子读书。在母亲的精心培育下,钱陈群在清康熙六十年 (1721)考中进士。</p> <p class="ql-block">“求木之长者,必四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凌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干年的沉淀与发展,己融入民族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匾额作为宝贵的物质文化进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灿光的历史文明、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挖掘匾额文化精髓,重彰厦额华彩,弘扬黄河文化,提炼中国智慧,传承文薪火,廣续中华文际,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