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老战士叶鸿章1931年出生在平乐县,祖籍广东梅县珠矶巷,太公辈迁居广西平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的父亲叶俊骧曾是平乐商务书局的一名员工,在历史长河中,商务书局与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的陈云同志曾在书局入党,《共产党宣言》等一大批进步刊物在书局公开出版发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平乐商务书局老板仍坚持出售红色书刊,与共产党地下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为进步青年提供精神粮食,难能可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叶父也是在这一时期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基本认识,虽然在国民党当局的胁迫下,商务书局部分员工曾被集体挂名参加了国民党,他仍然力尽所能,为进步青年秘密提供宣传共产党主张的书藉和刊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叶鸿章母亲吴月凤,是一个贤德善良又顾全大局的家庭妇女。一生生育12个子女,夭折4人,其中1子在躲日本鬼时所生,因当时躲避之地离日本鬼扫荡的距离很近,担心孩子的哭声引来鬼子对众乡亲的残害,叶母含泪将刚出生的孩子扔到了河里,这一壮举让乡亲们躲过了一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叶母领着子女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家乡平乐县平乐镇,不久后叶父也回到了家,一家人重又团聚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叶父回来后拒绝参加国民党的一切活动,解放后更是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活动,拥护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听毛主席的话!听党的话!”是他一生对儿女们讲过最多的话。在父亲的教育下,子女们积极要求上进,家庭中先后有二人参军、一人参加土改工作队、七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春,学校经历战后复课招生,叶鸿章考入平乐县县立初级中学第五班。当时该校校址座落在县城对面的南岸洲,距离桂江上游漓江、荔江、茶江三江汇合处一公里左右。学校背靠青山,一侧是广西省立职业学校,两校之间有一山谷,一年四季溪水长流。学校另一侧有一斜坡土领,沿坡而上可到两校后面的山顶。校园门口是一个大操场,操场旁边是一条狭小的石板路,沿江而上可达荔浦的思贡乡。春季到来,灌木丛中盛开着各形各色的鲜花,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中第二个学期尚未读完,解放军南下部队迫近广西,国民党军队闻风而逃,伪政府通知学校疏散,学校停课学生纷纷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45师进驻平乐,广大市民在党的地下组织率领下,手举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旗,敲锣打鼓迎接解放军,全城一片欢腾。不久,平乐县城的机关、学校、商店、银行,及部分居民家里都住上了解放军。平乐镇最大的商店商务书馆老板刘一周,是个白皮红心的地主兼资本家,平时所经营的书籍中一部分是宣传进步思想的著作和刊物。解放军进城后,他主动让出部分场地,接纳了一个排的解放军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家子女好学上进,与叶鸿章兄妹交往甚密,加上叶父曾在书店帮过工的缘故,叶家兄妹读书用的课本、文具等用品都在书店购买,刘家一般都收少量的钱,甚至不收钱。学校停课后,叶鸿章常到书店找刘家兄妹玩,与住在刘家的解放军有了密切的接触,并向解放军学习唱歌。主要歌曲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是一个兵》《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歌剧《白毛女》插曲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春节期间,在解放军同志介绍下,叶鸿章认识了专门负责组织和宣传群众的南下干部赵蓉同志。赵蓉经常召集叶鸿章等进步青年开会,教大家唱歌和扭秧歌,并号召大家回学校组织秧歌队、演街头剧、出版版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大家向党组织靠拢。按照赵蓉的指示,叶鸿章回校后与老师陈华,同学周喻文、王鹤龄、颜世杰、曹硕生等人利用出画刊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组建平乐县城第一支秧歌队,上街表演秧歌和街头剧,秧歌队队员多达五六十人之多,浩浩荡荡的队伍从上关街到下关街,一路走一路跳、一路表演节目,构成平乐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重新组建学生会时,叶鸿章被选为学校的舞蹈队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初期参加进步宣传小组在平乐一小开展宣传工作:前排三人下蹲着居中者为叶鸿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50年初部队换防,原145师调离平乐去八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21兵团52军214师从湖南经桂林市进入平乐。该师师部住在平乐农民银行,师文工队住在平乐高中的后院,文工队队长叫于振国,是辽宁丹东人,叶鸿章跟文工队接触较多,经常向他们请教学习舞蹈的基本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月中旬,叶鸿章发现文工队的同志都在钉木箱并收拾东西,平时紧张的排练停止了。他预感部队可能要移防,便悄悄向文工队队员打听情况,并表示自己想参军的想法,同时与他有相同想法的还有同班同学陈河佳、高十班的唐启光、黎宗强、街道的李永德、以及刚从昭平初中赶来的翟家翼、谭石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桂林的战友常聚在一起:从左至右老史、谭石成、宋太福、胡中元、蒋崇椒、李媲男、叶鸿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部队确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但又因为叶鸿章是学校舞蹈队长,其他几人也还都是学生,担心学校会有阻力,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学校的支持。过了学校这关,叶鸿章接着就把自己想参军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亲和大表姐,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并嘱咐他要听党的话,好好工作。3月22日晚上,叶鸿章等人在文工队队长王平带领下,来到农民银行见到了首长,经过简单的沟通,首长批准了叶鸿章、陈河佳、翟家翼、谭石成等人的参军的请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1年3月24日是叶鸿章最激动和最难忘的一天,他如愿以偿穿上了绿色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文艺兵。次日凌晨3时左右,部队作好出发准备,他急忙赶到离部队不远处二妹读书的高中学校,将行李交给二妹带回家。凌晨4时部队出发,此时欢送部队的群众队伍已敲锣打鼓往下关甘泉码头集中,欢送解放军渡船向荔浦进军,叶父作为街民代表也在欢送队伍之中,期待着与儿子见上一面。遗憾的是,由于文工队要提前赶在大部队之前做宣传鼓动工作,早已从上关大码头渡河先行,父亲未能与儿子见上一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叶鸿章随部队离开平乐后,先后行军经荔浦、鹿寨,改乘火车经柳州、宜山、到金城江,步行到达南丹县城,进入大厂参加剿匪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工队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剿匪,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激发他们的思想觉悟,积极为剿匪部队提供匪情。历时一个余月,基本肃清了大厂的土匪,告别大厂时,他将自己的一件新大衣,送给了当地一个积极向部队提供可靠情报的小学教师,贫下中农积极分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西剿匪结束后,部队回到南丹进行休整和业务学习。6月份左右,部队来了新兵,新兵营设在柳州市附近的长塘,师里要求文工队派一人到新兵营任教员,同时从师野战医院抽一名同志到新兵营任卫生员。经宣传科、文化科、文工队领导研究,决定派叶鸿章到新兵营辅导文艺工作。第二天上午,师里派唯一一辆美式小吉普车送叶鸿章到新兵营驻地,他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新兵营领导,组织新兵学习政治,出版版报表扬训练中的好人好事和教新兵唱歌。那时候《歌唱祖国》这首歌刚刚推出,他一句谱一句词地教新兵们唱,新兵们学歌的劲头很足,只教了几次就都会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3月,上级指示部队到湖北荆州太平口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太平口位于湖北荆州,是长江和荆江交汇处,那里是一大片开阔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214师已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九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到命令后部队从柳州乘火车出发到达湖南岳阳,下火车后沿洞庭湖步行到太平口工地,与两个湖北独立团、数十万湖北民工汇合,负责修建进洪闸。文工队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沿江及开阔地埋好电杆,安装电灯和高音喇叭,并在开阔地上搭设几个临时戏台和电影屏幕,以便三班倒的军民在休息时观看各种戏曲和电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修堤和闸用的各种物资,包括沙石料大部分,由湖北沙市通过水路进入,由军民工用大筐和土箕一筐一筐的抬,一担一担的挑到岸上,从船上到岸上需爬三四米的陡坡,还需运到三四百米外才能到位,大家一气呵成,中途不休息。施工队伍大都是三班倒作业,每班八小时,不管天晴下雨,大家情绪饱满,挑起担子飞跑,你追我赶互不相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工地上高音喇叭不地播放音乐、戏曲,表扬好人好事,宣读应战书,传达上级领导指示,转播全国大好形势,整个工地一片欢腾景象。晚间灯火通明,由文工队组织的京剧、汉剧、楚剧、话剧、杂技、歌舞等分别在各个舞台表演,几个电影屏幕同时放映不同的电影,让不同兴趣的观众选择各自喜欢观看的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荆江分洪工程如期结束,许多官兵都立了功,叶鸿章也不列外,上级给他们发了立功证书和一枚纪念章并将姓名刻在太平口进闸的纪念碑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荆江分洪结束后,部队开跋到湖南澧县休整一段时间,沿洞庭湖返回岳阳乘火车到黎塘,再从黎塘步行到贵县、玉林、陆川、廉江、湛江、徐闻、海康、海安,然而乘船到海口,直达琼山。到达琼山当天天色已晚,战士们非常疲劳,住上不久就刮起了6级以上的台风,倾刻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连续几天不停,部队只好原地待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过了半个月,全军开展扫盲活动,机关干部抽到连队当教员,叶鸿章分到9连任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下连队后与战士同吃同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衣服鞋子脏了一时来不及洗,战士们发现后争着抢着帮洗,有时候辅导个别战士回来晚了,战士们就帮把饭菜热在锅里,晚上还帮他烧好烫脚水。经过二个月的识字教学,战士们学会了不少的字,有的战士还能写简单的家信了。由于他的教学方法生动灵活,成效显著,得以在全团加以推广,扫盲结束后,他被团首长批准立小功一次。后因工作需要,他从团俱乐部调到了师直属炮兵连任文化教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前方战事胶着,1952年11月底,叶鸿章的部队接到入朝参战命令,大家收拾好行装沿来的路返回黎塘,乘军用列车到达吉林省兴城换装,将原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领章、帽徽等物品打包存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元月1日部队乘闷罐车由兴城出发,经四平、锦州、沈阳、丹东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到达泰川下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不暴露目标,部队连夜步行到达鹤峰里,由于夜间行军,大家都相当疲惫,很多战士闭着眼睛边走边睡,如果听到前面的战友说一声水沟,后面的战友眼皮不抬便会下意识跳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到朝鲜全都安排住在朝鲜百姓家中,没有翻译,与百姓无法交流,上级下发了几句用汉语注音的日常用语供大家学习。如父亲—阿爸吉,母亲—阿妈尼,大嫂—阿之妈尼,小孩—阿登,烟—坦白,吃饭了没—怕皮莫果所,吃了—莫果所,没吃—阿莫果所,谢谢—抗马时米答,对不起—里欧不所,好—巧时米答,苹果—沙瓜,有没有烟—白坦一所,有—一所,快过来—巴力巴力窝赖等日常用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右一、叶鸿章于1954年7月、与朝鲜小朋友在朝鲜赵川里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朝鲜后,叶鸿章所在连的主要任务是监护物资,但入朝不久师部指示连里派两个排配合兄弟部队工作,当时连里安排他协助二排长带领二个排出去配合抢修大宁江大桥。抢修时,他除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外,还身体力行或出主意或主动带头抢救国家财产。抢修过程中,他发现打桩施工进度缓慢,仔细观察后发现主要问题是动作不协调,于是提出了齐拉快放的合理化建议,受到领导重视,得到采纳后打桩进度得以翻倍提高。在新建大宁江大桥迁回时,经常有木料掉进江里被水冲走,叶鸿章见状便带头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打捞木材,其余官兵纷纷效仿,因而保护了大量国家财产,战争结束,他因此荣立三等功。平乐县委、县政府接到部队通知后,组织人员敲锣打鼓,将喜报送到叶家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停战期与战友在朝鲜平壤合影留念、五人居中者为叶鸿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54年6、7月间铁道兵进行改编,铁九师由原来的41、42、43三个团扩编为41、42、43、44、45五个团。叶鸿章由原来的监护连调到45团,还没就位又得到消息,师里点名包括他在内的6名文化较高的同志,回国到铁道兵办的两所速成中学当教员,叶鸿章等人得以提前回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国后,叶鸿章分配到铁道兵沈阳第二速成中学(后改成中国人解放军第九十一文化速成中学),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排、连、营、团四级干部,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1955年2月,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对比,经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目睹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也无法抑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迫切心情,向党组织郑重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6年,7月4日,经过考察考验,校党委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6年9月,他考入天津铁道学院,去天津铁道学院报到前,他曾到北京政法学院找了高中同班同学林绍庭(毕业后留校任教),一起到北海公园游玩并合影留念。天津铁路学院的校长叫蒋如荃,毕业时换了校长李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叶鸿章学的是桥隧专业,就读于桥16班,班主任是桥梁专家李振中。叶鸿章任班上文艺委员,在校期间与班长邱季士合作,创作了一首《征服海河》的歌,邱季士写词,叶鸿章谱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排左五为校长李太、左一为班主任李振忠、三排右五为叶鸿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60年3月,铁道兵在贵阳市图云关铁道兵第六师师部驻地,举办大爆破干部培训班,共约60人参加,一个月后进行考试,按考试成绩顺序编号,成绩优胜者方可组织大爆破施工。叶鸿章因成绩排第10名,回部队先后受上级指派,组织实施了285、210等四个大爆破施工,其中285一次用炸药后80多吨,210一次用炸药40多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后,叶鸿章先后频繁调动任职,从祖国的西南开跋到达东北。1964年初调入新组建的12团任作战参谋,1966年调师军务科任军务参谋,1970年调师教导队任副队长(副营职)、党委委员,直到1976年转业回到桂林。从军25年,期间1955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授衔,被援予少尉军衔;1960年5月1日晋升为中尉军衔;1963年8月由中尉升为上尉(正连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业后叶鸿章分配到广西区四建公司工作,历任公司政工股股长兼机关党支部书记、党办组织员等职务,工作中始终保持军人风格,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受干部职工称赞。因此他在地方工作17余年,共计荣获各种荣誉称号多达20余项(次),其中1981年经公司批准荣立二等功一次;1983年7月被国家民委、国家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颁发“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荣誉证书”;1990年被评为广西区建总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1992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干局评为自治区老干部系统先进个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0年,部队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金钟凉水井修建铁路期间,叶鸿章与地方支援铁路建设的陈亮明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战友和领导的关怀照顾下,确定关系结为伉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一半”军人家属默默支持和奉献,成就了中国70多年的和平与安宁。陈亮明在丈夫当兵和在地方建设中始终默默给予支持,一同转战祖国各地搞建设,舍小家顾大家,在自己工作之余还承担大量的家庭事务,让其夫能安心保卫国家、建设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叶鸿章与陈亮明相知相爱60余年,膝下育有两儿一女。他们家庭互爱,邻里和睦,多次荣获社区“五好家庭”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2月1日,抗美援朝老战士,建筑行业先行者叶鸿章,终因抗不过病魔(患阿尔茨海默病)离世,享年90岁。</span></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资料来源于叶鸿章本人生前自述、亲友及原战友、同事等提供。图片除图1、2外均出自叶鸿章生前保存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