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斗指西北,太阳黄经达225度。根据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法,春夏秋冬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起始,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又是四季的中点,由此可见,“四立”、“两分”、“两至”都是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节点,所以古人称之为“四时八节”,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但根据现代的气温法,当地的日平均气温要连续五天稳定在10度以下才算冬季开始,这就是节气法与气温法关于四季划分的不同之处。从字面上看,“立冬”二字的含义,《孝经纬》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都作了相似的解释:斗指乾,为立冬,立者,建始也;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这就意味着立冬之后,阳退阴生,生气开始闭蓄,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导致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但同时也是人们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一个季节,于是便形成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观,这无疑是先人们对四季一种最精辟、最纯朴的阐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气象角度来说,立冬以后,日照时间将陆续缩短,虽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初冬一般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要到冬至之后,且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很大,气候也相差悬殊,很不一样<span>。</span>此时的南方地区,从立冬到小雪期间,反而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初冬时节不会很冷,要到冬至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才会逐渐降低。立冬后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将会出现雨雪天气,华北部分地区初雪开始降临,东北和西北地区有可能出现大雪纷飞的景象,尤其是东北的黑龙江地区已成异常寒冷之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对于农事活动而言,立冬时节正是南方秋收冬种的大忙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晚季稻的收割、晾晒工作,确保颗粒归仓,优质入库,并抓紧冬小麦的播种和移栽油菜等农活;江淮地区的“三秋”(秋收、秋管、秋种)工作接近尾声,务必抓紧结束,不误农时,而此时的北方,农林作物已全面进入越冬期,务必做好防寒防冻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冬三候是:一候水始冰。意思是说,立冬之日起,水温开始下降,湖泊、河流和水井中的水开始结冰,且逐渐加厚,它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但随着全球气候转暖,如今立冬一候似乎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二候地始冻。即立冬后五日,秦岭至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大地的表层土壤开始冻结,表明天气越来越冷,地冻为凝结状,假如天气更冷一点,连土地也会覆上一层冰霜。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是指野鸡一类的大型鸟类,“蜃”就是大蛤,意思是说,立冬十天后,野鸡等大型鸟类会变得稀少,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其外壳的线条、颜色类似野鸡的大蛤,于是古人错认为立冬后的雉就变成了大蛤了,甚至说什么海市蜃楼便是蜃吐出来的气而形成的,显然这是一种误解,但出于时代局限性之故,今人无须指责,更不宜嘲笑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冬的主要民俗有以下几项:</p><p class="ql-block"> 习俗一、天子迎冬。早在先秦时期,立冬之日,天子要穿黑色衣服,骑黑色之马,亲率三公九卿和大夫到北郊祭祀冬神玄冥,场面十分壮观。汉朝时,还要精选70名童男童女唱响《玄冥》之歌,大意是说,天气冷了,百虫蛰居了,万物凋零了,务必要收藏好粮食,准备好各种越冬之物。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沿袭天子迎冬之俗,还会借此时机恩赐群臣冬衣、抚恤为国捐躯将士的家属以及救济孤寡贫寒者,这不仅表达了天子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感恩,也同时为了体现其仁德和威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俗二、民间贺冬。此俗始于汉代,“贺谒君师耆老”,意即立冬这一天,人们都会备好美酒佳肴,向长辈、师友和尊长“贺冬”;宋代则每逢此日,男女老少都要更<span>换</span>新衣,相互往来庆贺;清代,人们不仅要在家拜贺尊长,而且要更<span>换</span>新衣,出门交相出谒、相互作揖,称之“拜冬”。尤其是士大夫们,更是热衷于“暖壶会”宴饮,吟诗唱曲、击鼓行令、听戏观舞,或尝花、试香、品画等等,特具迎冬韵味;而民国以来,贺冬习俗则逐渐淡化或简化,但办冬学和拜师学艺活动却逐步固定化和程式化;如今“贺冬”习俗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俗三、酿黄酒。立冬日酿黄酒,是浙江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因为冬季水体清<span>冽</span>、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长时间低温中发酵,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的最佳时节,这种“冬酿”之酒,待到来年立春之日开坛,香飘四溢,最适合迎春祈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一盘<span>茴</span>香豆、一碗绍兴老酒,喝的就是绍兴黄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俗四、腌菜。因为冬天蔬菜的品种较少,于是立冬前后,人们便抓紧把时下的蔬菜腌制起来,以备冬天食用。北方主要是腌白萝卜、韭菜花;南方的闽粤台地区主要是腌芥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俗五、扫疥。过去立冬之日,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艾叶等花草熬汤沐浴的习俗,据说可预防和治疗疥疮之疾,故称“扫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俗六、补冬。这是我国立冬民俗的重头戏,因为立冬之后,意味着今年的冬季即将正式来临,人类虽然没有冬眠之说,但有“立冬补冬”的习俗,“立冬补冬,补补嘴空”,劳累一年的人们正好利用这一天,杀鸡宰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补补冬,真的其乐无穷,而且这种补冬习俗带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从而形成了一种绚丽多姿的节气饮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方人立冬吃饺子,这是个普遍习俗,因为立冬乃秋冬之交,正与“饺子”二字相契合,所以备受人们喜爱,而且饺子的外形酷似耳朵,据说立冬吃了它,整个冬天就不会冻耳朵,故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至于饺子的由来,民间有多种传说,但普遍认为,它缘自东汉名医张仲景,因为张仲景曾用饺子治疗耳朵冻疮的传说,所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建莆田地区这一带,“补冬”很特别,立冬日家家户户都要熬制草根汤,就是把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出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炖烂,味道极其鲜美,具有补肾、健胃、强腰膝等养生保健功效,而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一带的广大农村,立冬之日尤其喜欢舂“交冬糍”,它的做法也很特别,它是先将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黏黏的,并一个个揪成乒乓球大小的,把它揉搓成团,然后把炒好的花生米研细,与白糖、炒芝麻拌匀,再把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芝麻花生末,摆放在平面的大瓷盘中,食用时,可以用筷子一个一个地夹着吃,可调皮的孩童,却只用一根筷子串上两三个,就像摇拨浪鼓一样,边甩边吃,所以“交冬糍”也叫“拨浪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台湾、福建和广东潮汕地区,立冬日有吃甘蔗和炒香饭的习俗,因为甘蔗具有清热生津、润喉止咳的功效,据说吃甘蔗不仅可泄火治牙疼,还可起到滋补的作用,此时的甘蔗已十分成熟,质量最佳;炒香饭的主料是大米饭,辅以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佐料炒制而成,特具地方风味,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浙地区立冬日的饮食文化也很有特色,该日人人都要吃一个鸡蛋,这是普遍的习俗,而南京人则特别在意立冬吃葱,据老人说,吃葱能让人发散出汗,让体内停滞不通的各种浊气随汗排出体外,驱除疾邪,以利健康;苏州人则时兴立冬之日吃咸肉饭菜,它是用正宗的霜打厚德苏州大青菜以及肥瘦兼备的咸肉、苏州白米精制而成的,吃了会让你胃口大开,欲罢不能,不得不再来一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立冬之日,陕西、山西一带有吃糕的习俗;台湾街头有“羊肉炉”、姜母鸭设摊或叫卖,而民众家庭则是吃炖油鸡、四物(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鸡补冬;天津一带则吃倭瓜(即南瓜),因倭瓜性味甘温,有健脾、消食的功效,是一种良好的优良食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冬节气的养生保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饮食上,要以温补为主,特别是补肾,建议多吃些黑色食物和高蛋白食物,还要避免食用过咸或过于寒凉的食物。二是起居上,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脚和腹、背部的保暖,出门戴帽,并坚持天天用热水泡脚的习惯。三是运动上,冬季锻炼不可少,但要适量,建议做些轻缓的运动,避免因剧烈运动而损伤关节或肌肉。四是情志上,要注重个“藏”字,即保持精神安静,学会自我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强筋健体,又可调<span>节</span>抑郁情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讲“课堂互动”是三道问答题:</p><p class="ql-block"> 一、简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八个字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二、张仲景是如何包饺子治疗冻耳朵的呢?</p><p class="ql-block"> 三、我在《二十四节气》的“前言”篇中曾讲过,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日期农历不太固定,但阳历(即公历)基本上是上半年6日、21日左右,下半年是8日、23日左右,而且都有个计算公式,能算出阳历具体日期,请问“立冬”节气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请您计算并验证一下今年立冬的阳历日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答完后,请将答案发送到社区“党员温馨家园”微信群上。</p><p class="ql-block">作者 | 林柏松</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