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乍浦路的醤园弄打卡到苏州河外滩

德润的天空

<p class="ql-block">  今年年初开机的电影《酱园弄》,让昔日美食街乍浦路“火”了一把,我没有挤这个热闹。前几天乘车经过这里,心想什么时候也来看看,今天得闲,天气也好,所以决定来打卡,同时想了却一个心愿,即在乍浦路桥上为陆家嘴的四件套拍张照。</p><p class="ql-block"> 乍浦路上有不少历史遗迹,有上海第一家发电厂——上海电光公司,诞生于1882年的乍浦路电灯厂;有中国第一家电影院——虹口大戏院,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由西班牙商人安·雷玛斯创建;中国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位于乍浦路8号,由刘海粟等人在1912年11月创办;还有日本佛教在上海最早开办的分院“西本愿寺”……</p><p class="ql-block"> 乍浦路不长,南向接乍浦路桥跨苏州河,北向跨北横通道、海宁路、武进路,与四川北路公园接壤。我从北向南CITYWALK。</p> 位于海宁路与武进路之间的这一段乍浦路,已被改造成上世纪40年代的酱园弄。改编自“酱园弄杀夫案”,由陈可辛执导、章子怡主演的电影《酱园弄》在乍浦路实景拍摄,经过剧组还原,整条街呈现出浓郁的老上海风情。 醤园店在拍好电影后已经拆除,这是年初时的镜头。 海宁路口装修一新的胜利电影院。 平时正常营业,一天放映二场电影,观众很少。 1931年时的好莱坞剧场,1949年更名为胜利电影院。<br>  虹口是上海电影院的发源地之一,海宁路乍浦路曾经是虹口电影院的“金三角”,此地曾经集中了虹口大戏院、解放剧场、国际电影院和胜利电影院,这在上海滩也是独一无二的。 好莱坞大戏院与虹口大戏院同框旧照。后者在海宁路拓宽时被拆除。 马路对面巨幅的电影海报也吸引着游客们的眼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桃李劫》、《魂断蓝桥》等,都是那个时代最经典的海内外电影。 主营本帮面、馄饨、汤圆的椿方圆,从襄阳北路开过来的排骨年糕店——蒋掌柜,加上对印茶馆,让这里的老上海本帮氛围拉满。 乍浦路471号的西本愿寺旧址,和胜利电影院一样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br>  这个日本寺院仿照印度石窟修建,顶部原有的一具狮子雕像已毁,下方有巨型的莲花瓣形状的拱券,券面下缘雕有一排保存完好的禽鸟浮雕,与下方各种形态的莲花浮雕之间,原有七头表现热带雨林的大象浮雕,以及左右两侧龛内的佛陀浮雕,现已不存。1949年上海解放后,这里曾经是海运局的职工宿舍,20世纪60年代后,改为虹口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体操训练房。 电影《醤园弄》搭建的外景大部分已经拆除,人流也时过境迁很少了,仅留下不多场景给大家拍照留影。 沿乍浦路穿过海宁路,往南到昆山路时,街角有个昆山公园。 这个小公园有百年历史,园内木质廊架和座椅,搭配英国国花月季等草本植物,呈现了浓浓的英式风情。 公园旁边是昆山花园路。 100多米的昆山花园路,自成一个有趣的U型弯道,像是划了一道微笑,背后映衬着丁玲故居(7号)所在的一排维多利亚式老洋房。<br>  夕阳西下,公园跟身后的清水红砖老洋房,形成了一幅有历史感的街景画面。 回到乍浦路,街角醒目的金顶建筑——建于1923年的景林庐,带有英国安妮时期建筑的风格特征。原先是景林教堂神职人员和教友的宿舍,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刚到上海时,就住在这里。 蟠龙街是一条百米长的小马路,以前是乍浦路的一条支路,里面有一幢很老的公寓,毗连式双层公寓,砖木结构鉄艺门窗,门牌号从1号~13号,它建于1920年有英国人设计建造,目前已被列为上海历史保护建筑。 拾壹坊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现在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将成为一个集餐饮、文化、艺术等多元素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来到乍浦路桥上,西望邮政大楼、四川路桥。 四川北路北苏州路西北角上的上海邮政总局为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形式的代表作,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邮政大楼。该楼历经二年的建造,于1924年12月1日正式开办业务,以此重塑了上海是全国最重要的邮政枢纽中心地位,迅速提高了国内外邮政业务,促进了中国邮政向近代化发展。中华邮政的百年沧桑的故事都被收藏在中国邮政博物馆内。<br>  这座全国重点保护建筑,在2017年又被选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邮政大楼西侧,隔着江西北路是河滨大楼,是当年上海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公寓住宅楼,时称“远东第一公寓”。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八层高的高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1978年又加盖了三层。座北朝南的落地钢窗、打腊柚木拼花地板,加上宽大明亮的阳台,带佣人房的合理布局,再加上独自用的煤卫设备,精巧别致的套房是附近居民向往的住房。<br>  大楼初期,美国的环球、米高梅和哥伦比亚等电影公司,都在该楼底层设有上海分公司,三楼以上的公寓套房多为外国人居住者。1938年,大批犹太难民涌入上海无处安身。沙逊毅然腾出了旗下众多产业,作为上海犹太难民接待站,河滨大楼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处。1942年的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强行霸占大楼,居住者换成了日本军官。抗战胜利后,公寓一度由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使用,米高梅、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等美英商务机构又返回河滨。解放后,外国侨民陆续撤走,由市政府分配给高知和干部居住。 上海大厦前身为百老汇大厦,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接近80米高,22层的摩天大楼型由公和洋行英国建筑设计师弗雷泽设计,启建于1930年,建成于1934年。其东临大名路,南临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处的外白渡桥,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三座早期高层建筑之一。外滩和北苏州路的露台有很多,但唯独上海大厦18楼的露台既能看见整个外滩,也能看见陆家嘴,还能看见苏州河的景致。 大厦落成初期,美国新闻记者俱乐部长期包租17和18楼,18楼有大厦最大的宴会大厅,还有荣誉为半个多世纪的"外滩最佳观光平台“。有多少国内外重大新闻在此发布。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还是海军中尉的艾森豪维尓,曾在俱乐部的招待会上作了发言,谁也没有料到廿十几年后,他坐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div>  1954年,第一次到访的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登上18楼观景平台。1972年2月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访华,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其间登上观光平台,同时还有基辛格博士。</div> 与北苏州路相连的黄浦路上的浦江饭店(前身是礼查饭店)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其名气甚至超过邻街的上海大厦。 她创造了上海滩和中国的七个首创记录:<br>1846年开业的中国第一家现代化西式旅馆,并兼饭店和俱乐部功能,其设计风格被誉为上海的著名里程碑式建筑。<br>1822年同时点亮电灯和点燃煤气。<br>1833年使用自来水。<br>1897年放映半有声电影。<br>1897年清朝当局为了庆贺慈禧太后60大寿,在饭店的孔雀厅举办了首次正式友谊舞会。<br>1922年最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曾二次下榻于浦江饭店,在11月13日,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在饭店里通知他,因其撰写的"狭义的相对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以后,此一历史事件成为浦江饭店的最闪耀的金字照牌。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选址浦江饭店孔雀厅正式成立。为浦江饭店100多年的历史添上了波澜壮阔的一笔。这里见证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发育和成长。<br>  1997年上海证交所迁往浦东,如今的孔雀厅已经成为了中国证券博物馆的一部分。 这就是曾经无数次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外白渡桥,该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其之所以被叫做白渡桥,是因为该桥建成后,凡是过河无需再支付过桥费,因此是“白”渡。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外白渡桥也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从上海大厦顶上俯瞰外白渡桥,桥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这座于1917年初建成的美丽建筑,在清朝时被称之为俄罗斯帝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十月革命后,开馆才十个月,又改成苏联领事馆。 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物顶楼,如今又改升了当今俄罗斯的三色旗。<br> 文革初期,领事馆所有人员都撤走,上海合唱团进驻此地,该团是全国唯一的以合唱为主的文艺演出团体。<br>  领事馆有七次开开关关的经历,在上海也独此一家。从中见识到领事馆的不断改旗移帜,成为与北方邻国交往的缩影。 在苏州河南岸看上海大厦和外白渡桥最美。 在乍浦路桥上东望 原来封闭的海事码头和水质监测站现在成了开放的驿站。 “城市阳台”,滨河步廊观景休闲平台。 在乍浦路桥上拍摄黄浦江、苏州河、陆家嘴、外滩“世纪同框”的经典照片!坐拥陆家嘴四件套最美天际线!<br>202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