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 聚焦常态———袁家庄小学五年级常态课听评课活动

博雅•袁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打造高效优质的常态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袁家庄念小学开展了新一轮的常态课的听评课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轴对称再认识一》一课,主要围绕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及其应用展开。轴对称图形是数学几何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对称原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初步运用轴对称图形解决简单问题。同时,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p><p class="ql-block"> 赵嘉欣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直观演示、分组探究、课堂互动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本节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特色。首先,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互动与参与,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其次,教师还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应用。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常态课各班上课进度稍有差异,以下几位教师无意间形成了同课异构,每一节课都独具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汝君老师的教法比较严谨,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练习,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因数和倍数并能正确描述,同时也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根据因数和倍数的特性解决问题。完成了本课的技能目标。在课中,教师让学生说得很充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练习,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结实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崔红利老师在找36的因数中,对找的方法进行了指导,要一对一对有序地找。教师及时提问:“找到什么时候停?”让学生自然得出:找到两个因数非常接近时就不用再找了。这样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知识层面上的提高。崔老师的设计环环相扣,适时的提问、追问;把学生引入深层的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燕红老师的课的比较开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素材来源于学生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旭勤老师,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让学生针对12个正方形的摆法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晋梅老师以整体单元为视角,设计情境,让学生注意联系和区别倍数与因数、奇数和偶数、质数与合数的知识概念,形成知识网络结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平移》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掌握简单图形的平移画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中体会平移的特点和画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俊芳老师的课,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平移,本节课通过复习旧知识掌握平移的特征,为后面的拓展平移省下足够的学习时间。再加上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打开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艳老师动画奥运升旗仪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热情,也是五育融合的典范,爱国主义教育。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的倍数特征"与“2、5的倍数特征” 之间的关系紧密又特殊,它们都是研究自然数倍数的特征,但二者被发现的难易程度差异很大。三位老师各又是怎么突破的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特征背后都有原理性知识,探索原理性知识需要高认知水平的思维参与, 从而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但遗憾的是, 大多数的“特征课"只探究特征,不追溯原理,学生的理解始终徘徊于"是什么"的中低认知水平层次,却错过了一次挑战高认知水平层次的数学任务。数学是需要讲道理的,只要设计合理的数学活动和学习序列,学生是可以完成“为什么"的“做数学” 任务的。薛丽霞老师的课上,学生借助直观图形,通过圈数活动,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进一步探索3的倍数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史宁老师的课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通过质疑、拨数、发现、举例、原理探寻等一系列数学思维活动,让学生深度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 注重直观操作、几何直观、实验探索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活动,有效改进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尊重差异个性,根据水平层次理论设计习题,实施有差异的练习, 促进有差异的发展,以满足对个性化的需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华老师的课堂上,在学生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以后,王老师又引导学生把3的倍数的特征和2、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比较,着重指出2、5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就行了,而3的倍数却要把各个数位的数都加起来,看它们的和。这样,知识的脉络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很清晰。从巩固练习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本课中,王教师的语言精练,恰到好处,每一个环节结束小结的语言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思考状态,这也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瑞芳老师在《欣赏与设计》一课中强调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索,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发现美。学生在欣赏和设计中,通过感性认识和直觉思考,对美的事物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创造。此外,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该课程还创造了一些复杂和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发现数学的美和实用价值。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个知识点既是已学知识的延伸点,又是后续学习的生长点。周晓龙老师在《找因数》一课中,就特别关注了学生知识的生发点与延伸点,在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回顾了如何完整的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生发点,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完成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转化,有效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在新课快结束之时,教师很有智慧,并不是让本节课戛然而止,而是引入了分解质因数,找了了知识的延伸点,回答了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使得数学更具有魅力,教给学生具有“生长力”的数学,将数学知识置于完整的数学结构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冯学恬老师在《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拼接法、分割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注重学生参与:老师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郭志芳老师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剪拼,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去主动探求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实验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的关系,高与宽的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 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郭老师没有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方法上,而是尊重学生的想法, 让学生采用几种剪拼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面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课的学习,要能够为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方法迁移。“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柳养丽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思想, 先通过数方格求面积发现数方格对于大面积的平行四边形来说太麻烦,然后根据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接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架起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堂课都是一种磨砺,一种收获,一种成长。每一次听评课都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本次五年级常态教学听评课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展示个人魅力和风采的舞台,更促进了我校五年级教师间的互鉴互学和共同提高。我校数学教师将继续以课堂为主阵地,勤练功,苦钻研,不忘初心,用无限的热情去领略教育之路上的无限美景,相信老师们播下的种子会在在未来收获丰硕的果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