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南疆 — 轮台

插旗崖

旅行社发布的行程,到南疆第一天的目的地是轮台。但是列车并不停靠轮台站,而是直接停到库车。<div> 列车到达库车是北京时间7:00,由于时差,新疆的天色也就相当北京的不到凌晨5点,还是漆黑一片。走出库车车站,凌晨的广场上竟然拉出一幅大标语“热烈欢迎 '新东方快车' 贵宾莅临”,维吾尔青年在标语前欢快舞蹈,给初到新疆的遊客们一阵意外和惊喜,瞬间驱赶了残存的惺忪。<br></div><div> 相较1993年我们的丝路货币考察,其时南疆没有一寸铁路,人民银行新疆分行支援我们两部丰田巡洋舰。上午从乌鲁木齐出发,翻越天山达坂的时候,刚刚走到雪线,汽车就被砂石路上尖锐的石头扎破了轮胎,不得不临时换用备胎。如今,在火车上睡一觉,天不亮就到南疆了,真是今非昔比啊! </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1993年考察队翻越天山达坂时更换轮胎</font></h5><div><br></div> 列车停在库车,轮台在库车以东110千米。在新疆,两地动辄一二百千米是常态。我们在库车用过早餐,天也亮了,坐上大巴奔赴轮台的胡杨林。<div><br></div><div> 一说到轮台,就让人立刻产生一种悲壮感,或说是悲凉感。这种感觉恐怕大多来自唐人岑参的边塞诗。“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迴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更有南宋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br></div><h5><font color="#b06fbb"> 这里要有一个小注:“一川碎石大如斗”的斗,可不是近代农民量麦子、稻米的斗。那斗可大,风再大也吹不了“乱走”的。那斗是舀酒的,相当如今酒店从缸里提酒的酒提子。大也不过如儿拳,对于“风吹石头跑”,也够厉害了。“北斗”的斗,指的就是这种斗,看看北斗七星,像不像?</font></h5> 其实,岑参诗中的轮台,并不是今天的轮台;陆游诗里的轮台,更是虚指北方国土,偏安东南的南宋,如何来戍千里之外的轮台。<br> 从中国最初记录轮台到轮台成为中国边疆的代名词,汉唐两代实指的并不是一个地方。<br> 汉代的轮台在《史记》中记述为“仑头”,《汉书》中才记述为“轮台”,地方就在今天轮台县境的范围内。说在“范围内”,其原因就是随着历史的变化动荡,气候、河流的变迁,筑城是可能在这一片绿洲里迁动的。<br> 西汉宣帝年间,汉家设立西域都护府,都护机关就设在轮台,因为轮台的位置在天山南麓居中,便于管理西域诸国。<br> 近年来,考古和科学工作者利用多种先进的遥感技术和野外考古,终于找到并确定了西域都护府就在今天轮台县东南约20千米的地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9b9b9b"> 根据考古成果复原的汉西域都护府形象图</font></h5><div><br></div><div> 但是唐朝的轮台却并不在这里,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疆,今天乌鲁木齐市郊区内。唐朝,轮台是北庭都护府下辖的一个县。在唐朝,北庭都护与安西都护分别管辖天山北麓和南麓各城邦国。北庭都护的原址也已经找到了,就在吉木萨尔县北郊,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略偏北170千米左右。<br></div> 岑参参军后作为北庭都护府的一个幕僚,是常驻在北庭都护府内的。不过既然轮台是北庭的下属县,而轮台又是汉代管理西域的中心机关驻地名称,以文人爱“用典”的习惯,岑参作诗就常常以轮台代指北庭都护府(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也是这个诗人的习惯。抗战期间粟裕在江南打了一个胜仗,陈毅不是还作诗“脱手斩得小楼兰”吗)。 <div> 唐末,西域沦于少数民族政权,直到清朝光绪年间,今天的轮台地区才重新被设为轮台县至今。<br></div><div><br></div><div> 我们是旅遊团,不是考古团,到轮台的目的就是轮台有国家4A级景区,塔里木河胡杨林。胡杨因为耐干旱高寒,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秋风一起,树叶金黄。这几年旅遊大兴,于是凡有胡杨林的地方,处处人满为患。</div><div> 其实杨树分布极其广泛,中国境内所在皆有。杨,金虎尾目杨柳科杨属植物,但杨属之下,组和派很多,各有不同的性状。比如北京多毛白杨,它速生,高大,枝叶开展,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宜绿化。但是它的雌雄分株,春季雌树种子凭飞絮繁殖,对城市生活和安全造成极大困扰。功耶?罪耶?</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杨絮</font></h5><div> 又如钻天杨,挺立在黄土高原,犹如哨兵般挺拔,引得茅盾先生大为感慨,写下不朽名作《白杨礼赞》,流传80年,至今在课堂上激励着刚刚迈入青年的学生们。</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钻天杨</font></h5><div> 胡杨则是杨属植物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西部特有的树种。它既耐旱耐盐碱又耐涝,抗风沙、抗严寒、抗酷暑、抗贫瘠,生命力极其顽强,多生活在沙漠戈壁中。它树冠伸展,秋天树叶金黄。西北人对它有几句评价:说它<font color="#39b54a">“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font>。在茫茫沙漠戈壁中,看见几株,十几株,乃至一片绿树;更在迷人的绿洲中,看见一片金黄的胡杨,怎么不让人精神一振,流连不返。</div><div> 我们要去的胡杨林,在轮台以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距轮台县城约70千米。加上轮台距库车110千米,两相加权,几近200千米。所以导游告知,沿途时长约两个半小时。<br></div> 胡杨林就在沙漠公路旁边。沙漠公路北起轮台,南至塔克拉玛干南缘的民丰县,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全长560多千米,是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1998年,为参加和田钱币学会的年会,我就曾乘汽车穿过了整条沙漠公路,其时它刚刚建成不久。 那时的沙漠公路,一切设施都不完备,只有黑色的柏油道路在黄色的沙丘中延伸。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沙漠公路中(摄于1998年)</font></h5><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div> 前面那座门楼上横挂的大字是“征战'死亡'之海”,还是施工时的遗迹。<br></div><div> 在沙漠的中心,当时已经建成了“塔中油田”,公路更多的是为油田服务。在公路没有建成的时候,油田与外界的交通,只能依靠飞机,为此,油田不得不在沙漠中用钢板铺设了一条飞机跑道。<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塔中油田机场跑道(摄于1998年)</font></h5><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如今可不同了。仅轮台和塔中之间,就又发现了一片“轮南油田”,我们的旅遊大巴从轮台驶向胡杨林的70千米沿途,就从车窗往外看,新的景象热热闹闹。</font></div> 轮南油田的一口油井。它用采油树采油,可能是一口新井,井下压力比较大,可以自喷,所以用一棵采油树,用阀门控制就可以自流了。油井标号牌写着“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开发部”。远处是油田的工作大楼。 梁式抽油机,俗称磕头机。这大概是一口比较老的井了,喷油时间长了,井下压力减小,不能自流,需要抽油,也就是相当唧筒的玩意儿。 这应该是一种塔式的采油机,我没见过,大概是什么新技术,长见识了。 西气东输的枢纽站也在沙漠公路边。塔克拉玛干虽称是“死亡之海”,却为中国的生命献出了最宝贵的矿藏。天然气从这里一直延伸向东海之滨的上海。沙漠深处的工人们,正在实践他们的口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服务国家战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服务人民需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服务行业发展</h3><div> 向在沙漠中奋斗的人们致敬!</div> 农业部门也利用这条公路,在沙漠边缘的戈壁滩上开办了棉花、玉米、小麦的种子培育公司。 还没到胡杨林,路边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馆。 想起26年前的1998,大致也在这个位置,路边只有一个空空荡荡简陋朴素的“大漠驿站”,两边楹联“瀚海丹心迎贵客,绿洲凯歌竞前程”,却少“贵客”问津。 行车两个多小时,已是13点多(相当内地11点多),我们在一间“塔河特色餐厅”的馆子停车午餐。餐厅周围陆陆续续地开始停靠大大小小的旅遊车辆。 店主就在餐厅门口烟熏火燎地在烤肉串。 待我们坐定,羊肉串就端了上来。那可不是陈佩斯吆喝着“乌鲁~~木齐大草原,遍地都是……”用自行车条串的娘们唧唧的小肉串,而是用戈壁红柳枝串的豪放的大块羊肉。 羊肉、辣椒、孜然混合的香味登时充满了包间。<div><br></div><div> 饭后,继续行程,终于来到了胡杨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br></div> 胡杨林的中心区,有一座小火车站(电动的),站前停满了大巴、中巴、私家SUV、私家小轿车。原来这座胡杨林面积很大,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唯一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保护区,可以扩展延伸到库尔勒、且末和婼羌。<div> 导遊告诫大家,进了胡杨林不要脱离大队自己乱跑,在胡杨林里迷路是可能转不出来的。她说,她自己就有差点转出不来的经历,而她的老公,因为工作需要,开车进胡杨林,竟有一次完全出不来,以致不得不在林子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才被救援出来。<br></div><div> 小火车线路全长约14千米,进入一座小湖边,这座小湖在候鸟迁徙的季节,会有大量鸟儿停留,所以叫做“千鸟湖”。</div> 排队乘坐小火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胡杨号小火车</h3> 这大片的胡杨林,主要就是依赖了塔里木河的河水,虽形不成大片绿洲,却形成一片片沼泽和湿地,足够给耐旱的胡杨提供了生命之源。 导遊说,大家到胡杨林来,都要看胡杨秋天的金黄树叶。但是由于地方小气候、地下水的状况和地形地势的变化,每棵树、每片树林的变黄时间其实是不同的。要想看到大片胡杨林整片金黄的色彩,每年也就是几天,通常只有两三天。她自己多次带队来胡杨林,一次也没有看到全部胡杨林同时变黄。<div> 其实,有绿有黄,也挺好的,那是大自然的天然色彩。那我们就去欣赏大自然的正道吧。<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鸟湖畔</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为不是鸟儿迁徙的季节,所以千鸟湖没有鸟)</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杨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杨千年不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死后千年不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年不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倒后千年不朽</h3> 结束胡杨林遊览,重回胡杨林公园的入口处。这里还有一株称为“胡杨王”的大胡杨,据专家检测,树龄已有1300年。 1300年!搯指一算,当这棵胡杨生出嫩芽的时候,还是唐玄宗的开元年间。如此高寿的胡杨王,怪道要围起护栏,插满旗帜,保护起来。<div> 巨大的胡杨,几人不能合抱。满身树皮褶皱显示着岁月沧桑。树王三四米高处伸出几枝粗大的横枝,一枝横叉的树皮裂纹好像一只大大的眼睛。<br></div> 看着这只眼睛,让我感觉,当它长成一棵生气勃勃的粗壮的大树的时候,就看到了在吐蕃大军围困中艰苦坚守的大唐龟兹边军。500年后,一位深目高鼻、红发蓝眼的年青人到过树下,他叫马可·波罗。再过600年,一支刘锦棠率领的大军经过这里,打跑了分裂新疆的阿古柏和白彦虎,大军的统帅叫左宗棠。70年后,又一支身穿黄军装,头顶五角星的军队来到这里开荒种地,从此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这支身穿黄军装的军队首长叫王震。<div><div> 在这位历尽沧桑,静观历史风云的1300岁老者面前,能留下身影,当是无上荣幸。<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