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之秋,多瑙河之波

岳鲁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题记</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作者力图用简短的文字,精简的图片和视频小故事,浓缩东南欧四国12日行程的个人感受。全文摈弃百度式介绍,禁止AI式摘编,主旨个性化地体验巴尔干之秋、多瑙河之波、东南欧之脉、亚德里亚之海......</span></p> 引言、往事如烟,今日可期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近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四国,寻找年轻时代熟悉的故事:南斯拉夫《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阿尔巴尼亚《第八个是铜像》《赶快上山吧勇士们》……虽然南斯拉夫已经成为过去,阿尔巴尼亚也不再“知己”,这些故事依然在打动我们,曾经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旋律,依然与我们的价值观契合。</p><p class="ql-block"> 塞尔维亚、黑山、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阿尔巴尼亚……往事如烟,今日可期。</p> 一、波黑:一半坟塚一半城 <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于群山环抱之中,被誉为“欧洲后花园”。但它还有一个糟糕的名字:“欧洲火药桶”。</p><p class="ql-block"> 从高处俯瞰全城,它是“一半坟一半城”;切开地底横断面,战争隧道纵横交错;细看地表的建筑物,弹洞累累血迹斑斑……</p><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有抹不去的战争印记,却总能在战后得到重生。</p> <p class="ql-block">  米尔雅次河静静流淌,拉丁桥边有斐迪南大公的故事,很普通的桥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想起当年中国的卢沟桥,战争何须借口。</p> <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的广场鸽总是和平友善,铜匠铺敲打总是叮叮咚咚。这喧嚣的背后是祥和,这咖啡的背后是知足。让人珍惜日子,祈祷和平永驻。</p> <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护桥人),是为一座桥才有了一座城。</p><p class="ql-block"> 特雷比涅,是因为接壤了三个国,才繁荣了一个镇。</p><p class="ql-block"> 特弗多什修道因院隐于山谷,院中有瑰宝,心中有圣境。</p> 二、黑山:一半碧波一半山 <p class="ql-block">  唱着偏南斯拉夫民歌《深深的海洋》,顺黑山共和国海岸线而行,尽享亚得里亚海沿途风情。</p> 布德瓦老城威尼斯风格城墙;科托尔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科托尔最大最美海湾;海峡湾佩拉斯小镇无数教堂和宫殿;岩上圣母岛美丽传说和斯特凡岛的落日余晖……深深的海洋,深深的感受。 黑山的黑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深藏于杜米托尔国家公园中,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被称为“欧洲的眼泪”。<br> 我觉的黑湖就像是大地的眼眸,映射出自然的纯净和美好期望。同时也带着一种宁静、孤寂的美感,让人联想到巴尔干眼泪的复杂情感。 <h5><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第6第7天去阿尔巴尼亚,第8第9天游返回黑山,视频按行程记录。文章按国家分段,所以视频顺序穿插编辑)</span></h5> <p class="ql-block">  不到《桥》和修道院,枉来黑山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奥斯特洛修道院,它曾在战火中遭受重创,但修士们秉持着坚定的信仰,用智慧和勇气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p> <h5><font color="#9b9b9b">(第6第7天去阿尔巴尼亚,第8第9天游返回黑山,视频按行程记录。文章按国家分段,所以视频顺序穿插编辑)</font></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峡谷中的塔拉河谷大桥,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和主题曲《啊,朋友再见》,使它蜚声世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现场版再教育。</p><p class="ql-block">  悬崖修道院和峡谷中的《桥》,景美意深,景佳意远。</p> 三、阿尔巴尼亚:堡垒里的山鹰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欧洲社会主义明灯,历史的变迁和挣扎。阿尔巴尼亚的城堡、地堡、碉堡,或许能解说山鹰之国的故事。</p> 在阿尔巴尼亚的无数的堡垒中,罗扎发城堡是最美的。古老的石墙、斑驳的痕迹、自然的结合,时光的笔触……罗扎发城堡的美,是历史沉淀与自然之韵的融合。 <p class="ql-block">  离开巴尔干半岛最美的斯库台湖,往南直奔克鲁亚城堡。</p><p class="ql-block"> 1443年就在这个城堡,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宣布阿尔巴尼亚独立。从此他的冠冕永久地留在了双头鹰的国旗上。城堡成了阿尔巴尼亚历史的见证和民族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山鹰虽有翱翔之志,小国时常无奈挣扎。</p> 四、塞尔维亚:多瑙河之波 在彼得罗瓦丁要塞俯瞰多瑙河,它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把我们引到了70公里外的卡莱梅格丹城堡。乘兹拉蒂博尔缆车,俯瞰山区壮阔美景。多瑙河和它们一样,共同承载过战争与防御的记忆,也成了一个民族坚韧与智慧的象征。 <p class="ql-block">  多瑙河20% 流经塞尔维亚。深深影响了塞尔维亚的文化和历史,它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欧洲和塞尔维亚的生命之脉、文化之源和美丽的风景画卷。</p><p class="ql-block"> 多瑙河之波,有欢乐,有悲伤。它从西向东,不回头,奔远方!</p> 《啊,朋友再见》,为了一部电影创造一个理想国;《生命是奇迹》,为了一部电影创造一个“木头村”。木头村所有建筑均为木头所制。依山势而建的欧式农庄,远离城市喧嚣,成了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 <p class="ql-block">  让我感到唏嘘不已的,是那个“孤独的小屋”。它孑然而立在河中礁石上,不屈地与自然进行抗争。</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木头村”以远离城市喧嚣吸引各国游客,那么“孤独的小屋”则是塞尔维亚的坚毅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  巴尔干半岛4国12日,在离开的最后一天,贝尔格莱德的三个重要打卡点为此行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  进入圣萨瓦教堂即被震撼,外观雄伟、内设精美。教堂上下两层皆为艺术精华。不逊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p> <p class="ql-block">  但震动我心的还是铁托之墓,它建在德迪涅山上原总统府内。仅有一块白色大理石墓碑,上面只有三行鎏金:的大字:约西普布罗兹•铁托,1892—1980。</p> <p class="ql-block">  让我心滴血的是另一块黑色的石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1999年5月8日早晨5:45,每个中国人的悲愤记忆。</p><p class="ql-block"> 敢问铁托元帅:“若您在世,何以处置?”。</p> <p class="ql-block">  巴尔干半岛10个城市的走马看花,倒也有不少感受,以图以文以视频而录之。</p><p class="ql-block"> 再见,塞尔维亚;再见,贝尔格莱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视频花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尝巴尔干美食,品东南欧风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