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火柴

海露曦,

<p class="ql-block">提及火柴,如今已鲜有人问津,唯有在一些庄重的生活仪式上,方能觅其踪影。回溯至国家建设的初始阶段,火柴作为生活必需品,曾一度需凭票供应,每一盒火柴都承载着人们的珍惜之情。那时,全省仅两家火柴厂肩负着生产重任,其中之一便坐落于我的故乡,且与我家相距甚近。我的老姨还是火柴厂的工人。尽管如此,那时火柴的质量却不敢恭维,常有划破磷面仍难点燃的情况发生。即便如此,家家户户生火做饭,依旧离不开这小小的火柴。那时,许多家庭的炕头上,总会摆放着一张炕桌,桌上置有一只唐瓷缸子,内盛浆糊与刷子,旁侧则放着石蜡制成的糊火柴盒模具,以及一些已经糊好的火柴盒。这些微薄的收入,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补充。大人们关注的是产品的质量,而孩子们的心思,则更多地放在如何寻找乐趣之上。那时夜晚停电屡见不鲜,蜡烛亦属稀缺之物。于是,孩子们发现了火柴厂的原料——红色石蜡,可以用来制作简易的蜡烛。他们将石蜡融化于热水中,中间嵌入棉线,制成外表凹凸、布满指纹的蜡烛。更有甚者,将生产火柴头的火药块夹在弹弓中,用磷面擦燃后射向空中,宛如信号弹般照亮夜空。男孩子们手中,几乎人手一把由自行车链条与铁丝制成的火柴头击发枪。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火柴厂因产品质量问题及经营不善,加之廉价打火机的普及,最终走向了破产的命运。火柴这一曾经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直至被遗忘。然而,正是这种遗弃,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你是否曾使用过火柴呢?你是否听说过安徒生笔下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