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交织的城市。当我和Jasmine踏上了这片土地,就仿佛打开了一幅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br>每当我们走进哈尔滨的展览馆,那一幅幅古老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如同时间的使者,引领我们穿越岁月的长河。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哈尔滨从一个边陲小镇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沧桑历程。<br>哈尔滨的历史,是一部多元文化融合的史诗。曾经,这里是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展览馆中的民族文物,如精美的服饰、传统的乐器等,让我们感受到了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br>哈尔滨还是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战场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展览馆中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奉献精神。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激励着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br>回顾哈尔滨的历史,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从古老的民族文化到近代的异域风情,从革命的烽火岁月到现代的繁荣发展,这座城市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和故事。通过参观历史展览馆,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哈尔滨的过去,也更加珍惜这座城市的现在和未来。<br> <b>道外巴洛克博物馆</b> 道外巴洛克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南二道街中华巴洛克五号院。<div>馆内展示了从中东铁路时期的各种标志到哈尔滨俄侨的珍贵资料,再到哈尔滨建城初期的各类文化、生活、艺术类文物藏品,如美国进口的胜家牌缝纫机、俄式风琴等老物件,见证了哈尔滨的历史变迁。<br>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老道外街牌也在馆内展示,能让人了解到老道外过去的街道布局和名称。</div> 展馆展出哈爾濱歷史文物七百余件,展品歷經百年滄桑全面反映了1898年至今哈爾濱這座北方名城的歷史變遷。观众可以零距离接触百年展品,用最貼近生活的方式还原最真实的哈爾演历史。博物館以弘揚哈爾濱歷史文化;助力道外巴洛克景區建設为原動力,為社會服務,為城市增光添彩。 百年铁轨,百年温度 <b>中东铁路开通</b> 189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参加了加冕典礼。在沙俄的威逼利诱之下,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密约》。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使沙皇俄国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等许多特权。沙俄交通大臣维特提出铁路借道中国东北北部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样既能缩短工期又可节省开支。于是成批的俄国勘测人员,闯入齐齐哈尔、宁古塔、大兴安岭以及辽东湾等地进行实地测绘。当勘测人员沿松花江逆流而上时,看到了紧邻江岸的傅家店和四家子等村落,也看到了江边的集市和渡口。从江的南岸向内纵深数里的地方,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村庄叫作田家烧锅。而在上游不远处的江北还有一座清兵水师营,这就是哈尔滨肇始之初的样子。 <b>19世纪的俄文打字机</b> 1808年,打字机是由意大利人佩莱里尼•图里发明的,他发明打字机的动机是帮助自己的一位失明女朋友。<br>第一台实用即真正的打字机的发明人是一位美国人,他叫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他,打字机的发明不亚于是一场工业革命,它实际上是计算机键盘的雏形。但是在那个时代,这台神奇的机器就让我们远离了用笔写字的束缚,从此开始了新的文化进程。展厅里的打字机产自19世纪,是一台俄文打字机,非常稀少! <b>哈尔滨的繁华</b> 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大批俄国侨民陆续来到哈尔滨定居,曾一度达到20万之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他们的到来使哈尔滨迅速完成了由小渔村到现代大城市的过渡,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城市的建设都得以迅猛发展,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美誉也由此而来。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二十多个国家在此设立了领事馆。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是颇有名气的,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 <b>哈尔滨的早期文艺活动</b> 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西方的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也一起传入到了哈尔滨,形成了哈尔滨的音乐文化。1908年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1908年4月,俄国外阿穆尔铁道兵旅团管弦乐团在哈尔滨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交响乐音乐会的序幕。20世纪上半叶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座西洋音乐学院。从上个世纪20年代始,更多的俄人艺术家涌入哈尔滨,使音乐戏剧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起来。1929年,16岁的王洛宾为塞克创作的话剧《北归》主题歌《离别情意》编配音乐就是在哈尔滨产生的。<br> <b>道外的商业</b> 傅家甸是民族商业的聚集中心,据1924年道外滨江商会统计,傅家甸地区拥有大小商号五千一百家。这里聚集了日用百货、五金交电、餐馆客栈、戏园影院、诊所药店、成衣作坊、理发浴池等五行八作,当街摆摊,扎堆叫卖,一应俱全。<br>百货店,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同记、大罗新、公合利等商号,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成为国内外商品的聚集地和哈尔滨人的购物中心。<br>傅家甸同时也是哈尔滨民族工业的聚集地,其中制粉工业、油坊工业、铁工业、织染工业、酿酒业、木材加工业产值占比较大。因为哈尔滨当时是东北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与粮食集散地,所以粮食交易所的行情直接左右着整个东北的粮食价格。 <b>哈尔滨的新生</b>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这也是中共解放的第一大城市。哈尔滨市首任市长刘成栋在东北民主联军部队的有力支持下排除万难,积极开展剿匪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迅速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改善民生。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哈尔滨又在军工生产、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干部南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哈尔滨成为我党、我军在东北地区的战略大后方。 <h5>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br>此款收音机为斯大林在毛主席60岁生日之际作为国礼赠送于我国</h5> <b>傅家甸城史文物馆</b> 道外巴洛克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南二道街中华巴洛克五号院。<div>馆内展示了从中东铁路时期的各种标志到哈尔滨俄侨的珍贵资料,再到哈尔滨建城初期的各类文化、生活、艺术类文物藏品,如美国进口的胜家牌缝纫机、俄式风琴等老物件,见证了哈尔滨的历史变迁。<div><br></div></div> 百年前的傅家甸,今天的老道外,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崛起兴盛之地。百业云集,千商竞秀,一条正阳街,二十条辅街,构成了一幅“滨江繁盛图”。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群,形成了老道外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和建筑特色。银行、钱庄、百货、金店、茶庄、药房、舞台、影院、报馆、书局、客栈、饭店、酒居⋯⋯招牌林立,车水马龙,几百座各具特色的洋楼成就了一幅立体的“一览滨江”的瑰丽画卷。“闯关东”的坚韧勤奋,“多民族”的开放融合,创业、兴业,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 <b>肖克庭院</b> 肖克庭院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 50 号,<div>始建于1910年,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43.89平方米。其建筑分为前楼和后楼,均为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前楼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共15个房间;后楼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共33个房间。<div>1917年正式营业,先后历经中华懋业银行、金城银行及大兴公司三个历史时期。1919年,俄国工程师肖克租住在后楼。1924 年,肖克被聘请为中央大街修路工程的主工程师。为解决中央大街的铺路问题,他参考面包形状,打造出了独特的 “面包石”,这种石头不仅美观,而且独特的结构楔入地下更为牢固。后来,面包石被应用在中央大街以及果戈里大街、地段街等市政工程上。为纪念肖克对中央大街建造所作的贡献,中央大街50号院也被称作 “肖克庭院”。</div></div> <b>秋林格瓦斯百年文化馆</b> <div>秋林格瓦斯百年文化馆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111号</div>1900 年,俄国商人伊・雅・秋林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跨国商业企业秋林公司,并将家乡的传统饮料格瓦斯及格瓦斯的酿造工艺带入哈尔滨,而后逐渐发展出了具有特色的秋林格瓦斯。该文化馆的建立是对秋林格瓦斯这一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的一种展示与传承。<div>展览内容从 “一块石头定义一座城”“一段铁路孕育一座城”“一条大街成就一座城” 等五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秋林格瓦斯的产品诞生、品牌历史以及原料工艺特色。同时,还运用老照片及影像资料讲述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百年繁华历史。</div><div>展馆进门处摆放着面包石,这些面包石如今仍坚硬完整,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div> 一<b>块石头定义了一座城</b> 这是全世界仅有的!一块石头竟对一条街道、一座城市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br>如果说,百年的中央大街有灵魂,那一定是铺就它的万干面包石。当你沿着这条被称为“金砖之路”的老街走进哈尔滨,你会感觉到这座城市的脉搏和岁月的律动。<br>面包石—朴买、坚硬、闪耀、持久。<br>它的气质,定义了这座城市的调性,也赋予了一个伴随它一起成长的百年品牌以精神能量。<br> 文化馆内设有格瓦斯鲜酿机,高度还原了秋林格瓦斯的制作过程,从烘烤面包,到经过 36 小时的发酵等环节,让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其生产工艺 <b>一段铁路孕育了一座城</b> 沒有中东铁路就没有哈尔滨!<br>当年的中东铁路就像一条生命的脐带,将人口、资金、商品、文化、生活方式、价值体采,市场以及欲望,技术与种族等营养要素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当时这个小小的“晒网场”,仅十几年的时间,啥尔滨就从一个散落的漁村迅速崛起,成为“绾欧亚交通之枢纽,局华洋商埠之重心”的新兴国际大都市,被滋养成为“东方的小巴黎”。<br>如今名斐海内外的秋林里道斯红肠、秋林格瓦斯饮料,伴随着中东铁路走进了哈尔滨人的生活。 有中东铁路铁轨及其相关老物件,见证了俄罗斯侨民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与哈尔滨的融合。 <b>一条大街成就了一座城</b> 可以说“没到过中央大街,就等于沒有来过哈尔滨”!<br>走在这条百年老街上,你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一百多年的中央大街,历尽沧桑,演绎悲欢,簇拥繁华,见证成长。它亲历了一座城市的沉浮和兴衰,唯一不变的是它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缩影和名片,是哈尔滨几代人的精神家园和骄傲。如今,每年有超过1亿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观光打卡。百年中央大街是人们心中向往的旅游图腾。<br>1931年朱自清笔下的始尔滨<br>街上满眼是俄园人,走着的、坐着的;女人比哪儿似乎都要多些。据说道里俄国人也只十几万,中国人有三十几万、但俄国人大约喜欢出街,所以便觉满街都是了。你黄昏后在中国大街上走(或在南岗秋林洋行前面走):瞧那拥拥挤挤的热闹劲儿。上海大马路等处入夜也闹嚷嚷的,但乱七八撸地各有目的,这儿却几乎全是逛街的。<br>摘自朱自清(西行通讯》<br> <b>一个品牌传奇了一座城</b> 秋林,是与哈尔滨这座城市共生共存的品牌。它由俄国商人创立。由哈尔滨企业家传承,历时百年,已成为哈尔滨民族品牌的大旗。<br>如罘说,上个世纪初,哈尔滨形成了一场搅动中外的商业风暴,那中央大街无疑是引起风暴的那只蝴蝶的翅傍。风暴掀起的巨大商机,吸引了大批欧陆资本家,商人和实业家,他们沿着中东铁路纷纷涌入仿佛满地美金的哈尔滨,不仅给这个新兴城市带来了产品、工艺、更带来了充满市场生命力量的品牌,<br>如果说,百年给尔滨的繁荣充满了商业神话,毫无爱问,秋林品牌是最为动人的市场传奇。从滥觞到辉煌,从鼎盛到衰落、从异域到本土,从涅槃到驰名,秋林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演锋了一部历时百年同赋大气,洋气、灵气的城市品牌交响乐。 秋林里道斯红肠,它编织着这座城市饮食文化的欧陆情调;<br>秋林格瓦斯饮料,它酿造着这座城市面包香醇的独特味蕾;<br>秋林马尔斯糖果,它甜蜜着这座城市未来美好的喜乐生活。<br>一位游客说:“带上它,就是把哈尔滨带回家。 <b>一 款饮品流传了一千年</b> 一干多年前,留里克王朝(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人的祖先)时期。<br>在东欧平原的一个村镇里,一位餐馆老板将客人食余的碎面包块和面包渣收集到木桶中,恰逢连日的雨天,雨水流进了木桶,经过数天的浸泡发酵,木桶中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有人大胆尝试之后,酸甜可口,浓郁芳香,店里的人都喜欢上了这种味道独特的金黄色液体,并称它为格瓦斯KBaC(俄语发酵之意)。一款由面包发酵,口感酸香,有助于消化的饮品就这样问世了。自此逐渐发展成为俄罗斯等东斯拉夫人的民族饮料,开始了干余年的传奇故事。<br>每个俄国人,无论年龄大小或身份高低,都喜爱这款饮料。在皇宫、修道院、农民的小屋或士兵的营房,格瓦斯都非常受欢迎,因为人们切实感受到格瓦斯能够帮助他们以肉食为主的肠胃进行蠕动消化。<br>千百年来,格瓦斯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它同美国的可乐、保加利亚的布扎和中国的茶饮,被并称为世界四大民族饮品。<br> <b>一瓶饮料滋养了一座城</b> 格瓦斯绝对是哈尔滨的城市 IP!<br>一百多年前,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格瓦斯被引入到哈尔滨,并迅速在中国东北地区流行开来。<br>上个世纪出生的哈尔滨人,几乎都非常熟悉格瓦斯那面包般酸酸糊糊的味道和香气。许多家庭都懂得酿造格瓦斯的工艺方法,每到逢年过节的日子,都会提前酿造几大罐格瓦斯作为节日饮品。人们甚至在单位的食堂里,随时都能喝上一口开胃解渴的格瓦斯。<br>格瓦斯是这座城市老百姓的味觉和肠胃的滋养记忆。 <b>一颗匠心美好了一座城</b> 一代又一代的秋林人,用匠心打造了秋林格瓦斯!<br>时至今日,秋林格瓦斯的传承人们依然坚持延续俄罗斯传统工艺规范制作格瓦斯。他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每一瓶秋林格瓦斯的生产都需要经历42道工序,历时达12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是保障秋林格瓦斯酸甜麦香的秘诀。<br>更重要的是秋林格瓦斯的研发团队结合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迎合当下消费者口感喜好和健康需求,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制作过程中精准添加了两种益生菌,自主研发出独具特色的面包发酵益生菌系列格瓦斯产品:金黄色的经典格瓦斯、黑麦芽格瓦斯、全麦格瓦斯、百香果格瓦斯、鲜酿格瓦斯等,汁液更清澈,口感更可人,从儿童到老人都可饮用。 <b>秋林•格瓦斯一常喝消化好,健康益起嗨!</b> <b>哈尔滨往事展馆</b> 哈尔滨往事展馆是一家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东风街 17 号的私人展馆。馆面积约200平米,共分为上下两层。<div>一楼主要展示百年繁华中俄早期工商业印记、俄侨生活场景复原。二楼展示的是从 1898 年哈尔滨建城伊始一直到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展品。<br>展品收藏了万余件关于哈尔滨的图书、资料、照片、宣传画、钱币、纪念章、证书、地图、钟表、红色文献、外侨家具以及各种外侨遗留的物品。<br>通过这些丰富的展品,可以了解到哈尔滨的人文、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信息,深刻感受哈尔滨多元的异域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