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文龙的随笔《维新元老气如虹 英名千古耀苍穹》

文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u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维新元老气如虹 英名千古耀苍穹</u></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u> ——浅忆“戊戌变法七君子”徐致靖其人其事</u></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皮文龙</span></p><p class="ql-block"> 文海茫茫,也许是写作之缘,让我结识了铁山老乡徐文华,进而了解到她出身豪门望族、她家曾是一门三进士、她的高祖父徐致靖还是当年戊戌变法七君子之一……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情系于斯,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自古以来,有些事总是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曾忆起。尤其是“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也许,人们谈起“戊戌变法”六君子时,常常会忽略一位全程参与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他就是年龄最长、官职最高的徐致靖。殊不知,慈禧太后当年列入斩首七人名单中,首先要杀的就是徐致靖。</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烟云,不会因岁月冲刷而轻易消散;精神的丰碑,只会在时间的流淌中熠熠生辉。为了再现这段历史,并力求透过徐致靖这一历史人物的迷雾,还原出值得纪念的一些历史瞬间,特以此文对徐致靖先生的一些生前事作点回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一)光宗耀祖 一门三进士</span></p><p class="ql-block"> 翻开历史的画页,早被传诵的一门三进士,是宋朝的苏家父子——苏洵、苏轼和苏辙。苏洵是父亲,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他们三人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都以文采出众而著名。</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历史的年轮瞬间到了清朝,而巧合的是徐家父子——徐致靖、徐仁铸和徐仁镜,也是一门三进士,这当中,徐致靖是父亲,徐仁铸、徐仁镜是两兄弟。他们以过人的才华,为徐氏家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徐致靖在光绪二年(1876年)荣登进士榜,他在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展现了家族的学术底蕴和政治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徐致靖的长子徐仁铸在科举道路上同样成绩斐然,他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高中进士,官至湖南学政,负责地方教育事务,延续了家族的学术传承。</p><p class="ql-block"> 而他的次子徐仁镜也不甘示弱,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编修,进一步提升了徐家在文坛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徐家的其他子嗣同样才情出众,仁锦(笔名凌霄)和仁钰(笔名一士)都是学界知名的学者,他们的成就不仅彰显了徐家的学术基因,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知识遗产。可以说,徐氏家族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扬光大了家族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自此,徐家“一门三翰林”的事迹,在宜兴当地家喻户晓,成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二)戊戌变法 史上美名留</span></p><p class="ql-block">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每每吟起谭嗣同这几句诗,就会令人想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等“戊戌变法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的惨烈情景。</p><p class="ql-block">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慈禧太后最初要处斩的不是6个人,而是7个人,那第七位君子就是当时官至二品的礼部右侍郎徐致靖。</p><p class="ql-block"> 徐致靖思想开明,拥护革新,曾给光绪皇帝上过有名的《人才保荐折》,保荐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等维新人士。当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大肆逮捕维新派官员,徐致靖也进了监狱。</p><p class="ql-block"> 本来慈禧亲批“斩立决”的头一个人就是徐致靖。1898年9月28日,徐致靖穿好官服等候上路,几个子侄也准备带上棺材在菜市口等候。结果侄子徐仁铨亲眼目睹斩了戊戌六君子,等到人散了,也没见伯父被绑出来,只好把棺材寄存在原来的店中。</p><p class="ql-block"> 事情突变,是源于李鸿章的救助。当年,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亲是同科进士,又是密友,私交很深。据传,一次应考,李鸿章因患疟疾无法完成文章,徐家杰见状立即帮助他整理并抄写,最终使李鸿章中了进士。这段亲情使得李鸿章对徐致靖心存感激,因此,李鸿章就想方设法救徐。他知道自己出面救徐致靖不妥,只好求慈禧的红人荣禄帮忙。碍于面子,荣禄只好向慈禧说情。不料慈禧大怒,责怪荣禄为帝党开脱。荣禄马上跪地申诉说徐致靖只是个书呆子,根本不懂得新政,只是在维新派里唱昆曲、玩围棋而已,而且在宣布维新后的3个月内,皇帝也没有召见过他。</p><p class="ql-block"> 慈禧立即派太监查询,因宫廷规定,皇帝召见任何人都要有记载,一查便知。太监核查后回报说:3个月内皇帝确实没有召见过徐致靖。这下慈禧稍有转色,再加之荣禄是她最宠信之人,慈禧就改判徐致靖为“斩监候”(即死缓)。</p><p class="ql-block"> 一腔热血勤尊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徐致靖大难不死,自改名为徐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仅存的老朽。他晚年常说:“我应该跟六君子一起走,留下我有什么意思?“辛亥革命之后,他指示孙子、外孙剪了辫子,自己也剪了辫子。有军机大臣的儿子问他:“年伯世受皇恩,是遗老,何以剪辫?“徐致靖说:"我不是遗老,也不拥护满清,但我非常怀念光绪皇帝。因为他和我们志同道合,主张维新变法。我认为慈禧是中国的罪人,也是满洲的罪人。请你以后再不要称我为遗老。"他不仅反对袁世凯称帝,也反对张勋复辟,也劝康有为不要参与其事。纵观其一生,真正人君子也。正如康有为为他作的墓志铭所言:“此为中国维新元老徐侍郎之墓,百世敬之,勿椎勿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三)多才多艺 尤擅唱昆曲 </span></p><p class="ql-block"> 徐致靖从小受父亲教诲,“治经学、史学之外,留心洋务与经世之学”。治学严谨,“廉静寡欲”。饱读经书,博古通今。书棋医曲,鳌里夺尊。</p><p class="ql-block"> 他著有《上虞县志》、《奏议》、《仅叟诗文》若干卷,所著《论语解》未能完稿,皆藏于家。至于徐致靖的书法如何,据传,他的一篇文稿,被拍卖行拍卖,最后以63万元成交。由此,就可知晓其墨迹价值之高。</p><p class="ql-block"> 徐致靖在狱两年,精通中医,常为犯人治病,救活不少人。据《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回忆:“庚子年,内务府大臣立三(豫甫)因反对慈禧炮轰使馆区,被慈禧降旨下狱。入狱后,昏厥过去,乔茂萱请仅老(致靖)给他医治,服药后,病就好了……有一天,乔茂萱对仅老说:‘今天要处决一个要犯。’仅老以为轮到自己头上啦,就穿好衣冠,挺身而出,结果是把立三提出问斩。事后,仅老对乔茂萱说:‘早知如此,不该把他的病治好,也免受一刀之苦’″。从这一例证中,足以见出仅老医术之高明,心地之善良。</p><p class="ql-block"> 围棋不仅是一种对抗性游戏,更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也许是个人的兴趣使然,也许是与朋友交流的需要,徐致靖常常借助围棋对弈,与对手进行思维碰撞、相互学习,从而增进了解和友谊。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共同享受对弈的乐趣,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变法活动的社交范围。</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一提的是徐致靖对昆曲的喜好。在京城时,有段时间,谭嗣同常去徐家,或商量变法的事,或听昆曲,常请徐唱《长生殿》的《酒楼》一折。在姚园寺巷这段时光里,徐致靖听曲只是图热闹,他耳朵有点背,却能从说书人的口型,鉴出弹唱的功力,足见其戏曲功力之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四)精忠报国 传承好家风</span></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衡量一个人修为的重要标准之一。古语云:“百善孝为先。”从《颜氏家训》到《诫子书》,从“孔融让梨”到“黄香暖席”的故事流传,家风对个人成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好的家风,如入兰芷之室,芬芳四溢。而徐家从先辈起,直到徐致靖沿后几代,“一门三翰林”,以及后嗣仁锦、仁钰的涌现,足以见出徐家家风有传承,天赋异禀,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书的是徐家爱国精神的传承。徐致靖身为清末维新派领袖,当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时,他以外患日迫,亟思变法图存。1898年上疏光绪皇帝明定国是,以一定心,而维时局。主张破除资格并向光绪帝推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认为苟欲变法,必广求湛深实学、博通时务之人而用之,而后旧习可得而革,新模可得而成。又请废八股,改试策论,裁汰冗官,酌置散卿,宜练重兵,以备边患,其拳拳之爱国心,令人称颂。</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许是受其影响,其子嗣也都忠心报国,徐家历代都有卫国军人、有在中央广播电台抗美援朝战地记者徐泽义、还有70后转业军人徐莹、徐佳。尤其是徐振棨(文华的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北京地下党。参加了北京的学潮运动,为解放北京城提供城防图,北京解放初期,在北京交通部做政府接管工作。之后,为了支援地方建设,便毅然决然的从北京来到第一冶金工业部矿山公司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他干一行爱一行,因工作出色,1958年9月15日曾代表一冶矿山公司亲自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受到毛主席的赞许与肯定。</p> <p class="ql-block">  恩德浩荡心怀慈,善行回报福缘深。如今,拜谒宜兴徐氏宗祠,站在门外,远远能望见正门上方,由全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亲笔题写的“徐氏宗祠”四个金色大字。正门两边的石狮,威风凛凛,彰显着徐家往日的辉煌与显赫。门的两侧还有2019年由国务院公布、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在石碑上立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洑溪徐氏宗祠(明)”十六个醒目大字。足以想见各级政府极度重视和这一文物保护的规格之高。马路对面耸立着高大的牌坊,上方“四朝元老”是为纪念被誉为“四朝大学士”徐溥而题写。下方由宜兴市政府2016年10月刻写的《重建柱国太师坊记录》中写道“自明初徐氏定居邑城东郊溪隐,洑溪徐氏一族,繁衍生息,人才辈出,焕然望族。”</p><p class="ql-block"> 步入祠内,有“柱国太师”、“榜眼”、“浩气凌云”等朝廷赐匾,以及徐氏四进士、还有徐家后嗣功名介绍等,尤其是徐致靖,官阶最高、介绍最详、影响最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通过重点了解徐致靖其人其事,让我们深深的被徐老的为人之道、博学多才、维新之举、民族风骨与血性、以及踔力前行民族精神与智慧所折服。也难怪,我的老伴了解到徐老的人格魅力、家国情怀后,也情难自禁,即兴赋诗一首以抒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七律-颂徐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 维新元老气如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致靖徐翁当首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怎奈浮云遮日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终将伟绩照坤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人才济济家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事业欣欣国运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饮水思源从不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英雄前辈立丰功</span></p><p class="ql-block"> 清代王尊农的挽徐致靖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尊酒昔从游,檀板清歌,此曲只应在天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湖楼才小别,幔亭余韵,可哀空与唱人间</span></p><p class="ql-block"> 这副对联也表达了对徐致靖才华和品德的赞美,以及对他的深深的缅怀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