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间的白族明珠~喜洲古镇

雯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洲,这座宛如时光珍宝的古镇,2024年11月3日我随上海东犁退休俱乐部1027团。踏上这片土地,仿佛翻开了一本厚厚的故事书。古老的街巷里,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白族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漫步其中,去探寻那些隐藏在角落的故事,喜洲的故事从这里开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洲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西倚苍山,东临洱海,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洲古镇的建筑风格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上的彩画装饰绚丽多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镇内的转角楼是喜洲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网红拍照打卡地,建筑造型别致,白族特色的建筑风格与圆角的设计,吸引众多游客拍照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洲古镇的四方街从古至今是喜洲的商业中心和社交中心,人们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信息交流和社交活动。是喜洲古镇的中心,在古镇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里见证了喜洲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古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方街上有高高的“题名坊”,记载着喜洲历代有功名者上百人,是喜洲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题名坊是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所建。在当时,凡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喜洲村民都可以把名字刻在上面,以作纪念和表彰,也是对后来读书人的一种鼓励。从明代始建至清末,题名的进士、举人近百人,体现了喜洲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教育的重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严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位于喜洲古镇最繁华的四方街富春里1号。其主人严子珍是著名儒商。严家大院是典型的“一进四重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走马转角楼”的白族民居建筑格局。一进四院,院院相环,相互支撑又错落有致,具有极强的抗震力,楼上楼下院院相通相连,上下进出便捷通畅,光照充分,通风透气。作为白族建筑的经典代表,严家大院为研究白族建筑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了解白族的建筑风格、工艺技术、居住文化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古镇的核心区域,四方街商业氛围浓厚。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有众多售卖当地特色小吃、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的店铺。一些老字号的店铺也集中在四方街,它们传承着古老的制作工艺和经营理念,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洲破酥粑粑是喜洲著名的风味小吃,有肉馅、加肉加蛋、甜味等多种口味,外皮酥脆,香气扑鼻。 因晚上赶飞机航班,买了1个破酥粑粑10元,据说这家店上过央视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族蜡染是白族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主要以蓝白二色为主色调,蓝色深沉浓郁,白色纯净明亮,这种色彩搭配简洁而典雅,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白族人民对纯净、自然生活的追求。</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洲古镇有著名的苍逸图书馆。由喜洲商帮著名商号“永昌祥”的创始人、云南省著名爱国人士严子珍先生捐建。他退隐闲居后自号“苍逸老人”,图书馆便以“苍逸”命名。建筑风格风主体建筑为木质结构,建有歇山顶式门楼,飞檐高挑,斗拱以木雕技艺雕刻为龙头、祥云的形态,造型美观、构造精巧。建筑外部以深木色、绿色为主体,大气沉稳;外墙以大理地区建筑常见的彩绘、大理石、木雕、石雕进行装饰。室外环以大理石栏杆,四周广种花草,成为中国乡村难得一见的文化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的苍逸图书馆一楼由书店和咖啡馆构成,二楼则延续了公益图书馆的属性,各式各样的图书免费供人阅读。整体以蓝色为主色调,为读者营造出一个沉静的梦幻空间。这里还设有休闲阅读区、文创展示区等,并且会不定期举办书友会、朗诵会、艺术展览、新书分享会、学术讲座等活动,成为大家了解大理、熟悉云南的一个窗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洲古镇的戏台是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建筑之一。从建筑本身来看,喜洲古镇的戏台通常具有传统的白族建筑风格,飞檐翘角,精美的木雕、石雕和彩绘装饰着戏台的各个角落。比如其屋顶的造型独特,既能够体现出白族建筑的艺术特色,又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良好的声学效果。整体建筑古色古香,与古镇的其他建筑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喜洲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义门为重檐歇山顶阁楼式建筑,坐东朝西。造型古朴典雅,雕梁画栋,工艺精湛。门洞近四米宽,有两扇朱红色的铁质大门。飞檐高挑,斗拱等建筑构件的雕刻精美,体现了白族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洲古镇正义门始建于南诏时期,原名“大厘城门”,后来改名为“正义门”,寓意着喜洲人的正直和公正。其作为喜洲古镇的南门,是古镇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见证了喜洲古镇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喜洲古镇的象征和灵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义门是喜洲古镇的主要入口之一,位于古镇的西侧。从这里进去便是古镇的老街和广场,距离正义门不远有一棵 500 岁的古榕树,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是喜洲的象征之一。在当地人心目中,正义门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过去,这里是人们迎来送往、进行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门楼上曾供奉着这片土地的文曲星,每逢考试学生和家长都会到这里焚香祈福。如今,正义门成为了游客了解喜洲古镇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洲古镇的十隍殿是当地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历史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它与喜洲古镇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在喜洲的传统节日或重要活动中,十隍殿可能会成为人们聚集、举行祭祀仪式等活动的场所,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的建筑风格带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比如建筑的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艺术和审美观念。可能有精美的雕刻、彩绘等装饰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很有特色的小书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麦田咖啡屋也成了古镇网红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洲古镇周边是大片的农田,春天可以看到油菜花盛开的美景,秋天则是金黄的稻穗铺满田野,充满了田园诗意,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喜林苑的黄墙稻田也是热门打卡地,黄色的墙壁与绿色的稻田相互映衬,色彩鲜艳,非常出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山水相依的古镇西倚苍山,东临洱海,山水之间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从古镇眺望苍山,云雾缭绕,景色壮观;而洱海的波光粼粼,与古镇相互映衬,漫步在古镇,更是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