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呐喊

爱走神的画家翁吼吼

<p class="ql-block">隐蔽的呐喊</p><p class="ql-block">——关于翁吼吼的绘画</p><p class="ql-block">文∕杨卫</p><p class="ql-block">画家以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在使用文字叙述问题的时候,往往言不由衷,甚至故意遮蔽自己的真实意图,以某种玄辞冷语让观众跌入思维的陷阱。譬如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1926年画过一支烟斗,却取名《这不是一支烟斗》,明显是在玩弄一种观念的游戏。中国当代画家翁吼吼也是如此,他将自己许多带有呐喊性质的表现主义绘画,命名为“隐”,实际上也是一种反话正说,为的是打破画面的局限,将观者引向一种生命状态的哲理性思考。</p><p class="ql-block">他从商海回归艺术,跨界的人生履历,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并非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之人,而是有些落拓不羁、率性而为。因此,他的画也一样,必定不是理性设计的结果,而是情感抒发与精神宣泄的产物。</p><p class="ql-block">所谓表现主义绘画,顾名思义,就是强调自我表现。它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将绘画的功能从现场记录和客观叙事,转向了对内在情感和精神意志的挖掘,从而赋予了画家更大的创造性自由。而这正是翁吼吼所要追求的艺术价值,他抛弃生意、逃离商界,而回归于艺术的金字塔,就是为了摆脱繁琐的日常事物,从物质世界赎出自我。因此,表现主义绘画成为翁吼吼的不二之选,既是他的精神需要,也是他的风格标签。</p><p class="ql-block">在翁吼吼的表现主义绘画中,有一个鲜明的视觉特征,就是与他的心理情境密切相关,往往主题都是借代,实际上是一种借题发挥,为的是由内而外地展现出自我。由于翁吼吼回归于艺术,本身就是为了逃离商界,所以他的创作完全不考虑市场,故而更加自由自在,也更加随心所欲。这使得翁吼吼的绘画,更像是心情日记,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与情绪变化。比如《隐系列》《伊甸园系列》《海的声音系列》《舔系列》《大事记系列》《中国风系列》等等,要么关联着他的日常生活,要么表达了他的所思所想。而将其内外贯穿在一起的视觉密码,就是翁吼吼始终如一的表现激情。</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表现主义绘画的视觉张力,主要是依靠强大的精神内力和表现激情作为支撑。但是,精神不是空穴来风,激情也有消退之时。所以,精神需要人文的滋养,激情也需要理性的转换。翁吼吼谙熟其中之道理,故而,他在专注于美术创作的同时,也涉猎其他人文学科,比如热衷于哲学思考、从事诗歌创作等。这使得翁吼吼的绘画创作,通过各种人文学科的交叉不断获得能量,从而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与创作激情。因此,他的表现主义绘画不是一味地宣泄,而是有计划地拓展和迸发,即通过一个系列到一系列的蜕变和完善,构成自己的表现主义逻辑,从中呈现出自己的人文价值。</p><p class="ql-block">从目前翁吼吼创作的多个系列作品来看,他已经建构起了自己的演进逻辑,也确立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性语言。这种自我形象的建构与艺术语言的深化,体现在他创作的《隐系列》到《中国风系列》的推进过程,就是从表现的激情而走向哲学的思考,即由原始生命的自我,向人文历史的自我不断升华。而这种文化的升华,正是表现主义绘画之于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p><p class="ql-block">2024.4.30于北京通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