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字

戎缱儿

<p class="ql-block">戎缱儿公益书屋借阅者文字分享(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秋日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文/ 晓荷</p><p class="ql-block"> 2024年的秋天比以往要来得更晚一些,农历九月悄然离去,十月如约而至。秋天,是一个藏着幸福的季节,宛如一首舒缓的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 </p><p class="ql-block"> 秋日天气,是那样宜人。清晨,秋风带着丝丝凉意轻叩窗扉,那风,不像冬日凛冽,只是恰到好处地拂去了夏日残留的燥热,拂过脸颊,带着些许田野的芬芳,吹得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推窗而望,天空湛蓝如宝石,明净而高远。洁白的云朵像是一群悠闲的绵羊,在天空中漫步嬉戏,时而聚集成堆,时而飘散成缕。阳光不再如夏日那般炽热,而是变得温暖柔和,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大地。</p><p class="ql-block"> 秋日美景,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堵河畔、南门山、田埂上、乡村里……形成了一幅美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秋日堵河畔,树木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金黄银杏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它们相互簇拥着,时而飘落几片,在空中打着旋儿,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偶尔会亲吻着路人脸庞,瞬间一股酥麻感流遍全身,热恋的情侣会将满地的落叶堆成一个爱心,拍照留影来见证他们的爱情;南门山上,像是被一位神奇的画师染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枫叶红得似火,燃烧在枝头,那鲜艳的色彩仿佛是秋天的热情宣言;村头那高大的老槐树,承载了我童年的幸福时光,微风拂过,零星叶子在枝头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秋天的故事;田埂上,野草也染上了秋色,有的枯黄,有的还带着些许绿意,它们交织在一起,像是为田野镶上了不规则的花边; 再看那街边,花坛里雏菊开得正艳,它们簇拥在一起,白色、黄色小花在秋风中摇曳,绽放着属于秋天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秋日农家院落,堆满了形状各异的青黄南瓜、毛绒绒冬瓜,佛手瓜,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老屋山头的七彩菊也开得正艳,根雕“救命梁”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门前花盆里的月季也不示弱,旁边的小石榴今年只结了一个果子,但紧挨着月季花并不显得孤单。果园里,弥漫着甜蜜的果香,那是幸福的味道。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黄澄澄的梨子你挤我碰,金灿灿的橘子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还有那清甜多汁的秋梨,无论是直接吃,还是煮成梨汤,都能润肺止咳,在干燥的秋天里给人带来滋润。</p><p class="ql-block"> 秋日美食,香甜烤物最为独特。“七月杨桃八月炸九月栗子笑哈哈”,板栗下山了,糖炒栗子在街头巷尾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栗子被炒得油光发亮,外壳微微裂开,露出金黄色的果肉,吃在嘴里,软糯香甜。红薯成熟了,烤红薯也是秋天美味,红薯在灶塘里被烤得外皮焦香,内部软糯,甜蜜味道在舌尖散开,顺着喉咙暖到心里,每一口下去都是秋天给予的味觉盛宴,让人开心又满足。</p><p class="ql-block"> 秋日趣事,是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周末,带上家人,约上三五个好友择一处美景搞一次郊游。在枯黄的草地上铺上野餐垫,摆上各种美食,享受着秋天独有的宁静与美好,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梦想。孩子们在树下落叶堆里打滚儿,在草地奔跑嬉戏,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大人们在一起分享育儿心得或者困惑,偶尔也会八卦八卦。看着周围如画的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和身边的人聊天、嬉戏,这种惬意氛围能让人忘却生活的压力,体会到简单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秋日午后,坐在阳台上,泡上一杯热茶,凝望远处的山岚,注视城西公园的热闹,闲听小区楼下的聊天声,看看我喜欢的书籍,用手机记录我生活中的点滴瞬间,又或者磕点瓜子,享受这宁静而惬意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秋天,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用它神奇的魅力深深打动着我。它的天气、美景、美食和趣事,都如同璀璨明珠,镶嵌在我心中,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带给我绵长无尽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读《季羡林自传》有感</p><p class="ql-block"> 文/霞映澄塘</p><p class="ql-block"> 我“认识”季老,最初源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三篇文章《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怀念母亲》;后来又看到“北大新生让季老在烈日下为他看守三个小时行李”的故事,便被季老朴素着装、和蔼面容、朴实气质、平易近人的雅风、高贵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于是,很想进一步了解这位可亲可敬的国学大师。</p><p class="ql-block"> 今年暑假,异常炎热,屋外骄阳似火,白天一般是不能出门的。我用了三天时间如饥似渴读完了《季羡林自传》这本书,感触良多。趁现在还没遗忘,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p><p class="ql-block"> 全书分为《我的童年》、《中学时光》、《清华逐梦》、《教书求生》、《留德十年》(节选)、《回到祖国》、《牛棚杂忆》(节选)、《耄耋之年》。其中,我把前四部分内容归纳为“国内青春”,后面归为“留德十年”、“牛棚噩梦”、“耄耋冲刺”三方面。前三方面季老用的篇幅差不多,比较详细,从80岁开始到95岁之间的“冲刺”阶段,写得比较简略。这也看出季老的谦逊了。</p><p class="ql-block"> 全书语言朴实无华,谦虚有度,同时又充满了趣味与调侃。</p><p class="ql-block"> 季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网络介绍得知,“季羡林,字希通,又字齐樊。是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又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土,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p><p class="ql-block"> 对于季老,无论是小时候求学的经历、在清华任教的经历,乃至耄耋之年笔耕不辍、不断冲刺的经历,都深深感动着我。在这里我还是重点说一说他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老师的感受吧。</p><p class="ql-block"> 季老6岁离开父母,跟叔父到济南读书。从私壑1年,在一师附小不到两年,由于叔父看到他在学白话文童话《阿拉伯的骆驼》时,惊诧“骆驼怎么能说话呢?荒唐,转学,转学。”于是就到了新育小学,又因为认识“骡”字而直接读高校。</p><p class="ql-block"> 在新育小学的三年,从9岁到12岁,季老觉得生活斑斓多彩。因为他遇到了非常诚恳忠厚、朴实无华、从不训学生的班主任李老师。他说李老师亲自带学生种菜,是他一生三万多天中最快活的一天。李老师教英文f时,说f就像一只大马蜂,两头长,中间腰细,这个比喻,他至今不忘。当然在这里,也有被学生起绰号叫作“知了”的“迫害狂”、“法西斯分子”孙老师……总之,不知为什么,他对在新育三年的记忆特别清楚。我想,肯定是这里的教师教育方式新颖独特,认真治学,让学生学有所获,才使季老记忆犹新吧。</p><p class="ql-block"> 读到这里,我也想到自己,教了一辈子书,有时严厉,简单粗暴,是不是也被学生起绰号叫“法西斯”。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更加和善仁慈,让他们多与大自然接触,放飞心灵,也让他们多多参与劳动实践,学习知识,丰富人生。</p><p class="ql-block"> 在这所学校里,小时候的季老也很淘气,不喜欢念正课,曾有一首诗曰:“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迟迟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这跟我们小时候在校盼星期天一模一样。季老敢说实话、真话,充满童真童趣,实在可敬可爱。</p><p class="ql-block"> 季老12岁考入正谊中学。他在这里常年“钓蛤蟆、钓虾”,他说“我对课堂和老师的兴趣,远远比不上我对蛤蟆和虾的兴趣”,还说班主任绰号“王劣子”,把“玫瑰”读成“久快”,其他概可想象了”。读到这里,我忍俊不禁。看来,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溪活水啊,不然会让学生耻笑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有让季老永远留在记忆中的杜老师,虽“年届花甲,竟不嫌麻烦修改我的文章”。“发作文薄的时候,看到杜老师在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等于是他重新写了一篇,他的批语正中要害。后来我却不时怀念他。他那挺着大肚皮步履蹒跚地走过操场去上课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读到这里,“杜大肚子”这位年届花甲却严谨治学的老师形象仿佛就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季老15岁转入山东省立济南高中。连续获得两个甲等第一名,得到了校长奖励的两件墨宝,“从此才有意识地努力学习”。</p><p class="ql-block">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得到国文老师、著名作家胡也频、董秋芳等人亲切教诲和鼓励。这里学习的一年,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他说,“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p><p class="ql-block"> 在清华求学阶段,对季老影响最大的是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和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对陈寅恪老师的课,季老都评价是,“对一般人都不注意的地方提出崭新见解,令人顿生石破天惊之感,仿佛酷暑饮水,凉意遍体,茅塞顿开”。可见,一堂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多么重要。</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读完这本书,深切感受到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可估量。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肩负着创造人类未来的历史使命,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教师共有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一日之寒。如果教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不但为人师表,还为学生以后道路铺满阳光,就更值得尊敬了。</p><p class="ql-block"> 文化老人季羡林先生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8岁,令人唏嘘感慨。掩卷沉思,他漫长的一生,笔耕不辍,思想常新,保持着良知与清醒,成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导师,令人仰慕。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烙印在我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