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里一处隐秘的神圣古迹。。。游洛阳关林领略的它历史与作用

魏亚君

<p class="ql-block">  来十三朝古都洛阳的人,都知道有白马寺、龙门、老君山、王城公园里的牡丹等,但在这里有一处做为海内外三大关帝庙之一的关林,"关林"是认关羽墓冢而建造的一所集庙宇、墓冢、祭祀等为一体的处所,关羽(约160年至219年)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解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蜀国武将,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孙权杀死关羽将其首级送给在洛阳的曹操,翌年曹操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灵首于洛阳城南,并建庙祭祀,这也是最早祭祀关羽之地,在关羽厚葬洛阳后,各朝统治者对其褒奖加封不断,其中以明清时期最为盛行,直到清康熙皇帝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地林"自至关林称谓正式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级别的关庙,关公也受到"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以至历代褒封不尽庙祀无垠"的崇高礼遇,围绕它也逐渐形成一种与中华民族心灵与传统美德高度契合的精神和信仰,民间对它供奉敬拜也日益普及,全国各地也包括国外出现很多关庙,但真正的关羽墓葬有这种说法是"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说的是关羽头埋在洛阳关林,身躯葬在湖北当阳的关陵,成都埋的是它的衣冢主要蜀将为其召魂。但关林是中国最宏大的关帝庙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家集冢、庙、林三者合一,在历代封建王朝受到褒奖修缮不尽并供奉宏扬,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能被儒、释、道教共尊,民间尊崇的庙宇无限与孔子并称圣人的仅此而已。同时也是洛河人与客家人聚首地,是大运河沿岸絲绸之路的沿线,关圣文化史记的重要遗产点,也是历朝历代进行道德教育的场地,是现代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五月份从江城武汉参加完战友聚会,与同学洛阳聚集,游览完牡丹、白马寺、龙门后我特意想到关林拜一拜,因为四十年前我在洛阳当兵,常常步行到关林游玩,现在记忆犹新,觉得关羽的忠义仁勇英俊魁武让人敬畏,关林是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杀死关羽将其首级送给在洛阳的曹操,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以王侯之礼厚葬关公灵首于洛阳城南,并建庙祭祀,这里也成为最早的祭祀关羽之地。从此以后各朝统治者对关羽加封不断,民间对它的供奉、敬拜也日益普及,并对此修缮,在此圣地形成埋葬关羽的墓地、敬祀关羽的庙殿及生长古柏、苍松翠竹的园林,是中国少有的陵、庙、祀合一的庙宇园林故称关林。它建筑很古朴传统也很幽静,在这喧嚣里的都市也是一处别样景致,来到关林,首先映入眼帘是仁义街大牌楼顺路进来,一个非常大的广场一关林广场,广场上有一非常气派的"千秋鉴楼"也称戏楼、舞楼,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楼坐南朝北非常气派,是旧时百姓为官老爷献戏场所,按古代习裕凡是列入朝庭礼别的庙宇在祭祀时都在舞楼演戏,一是助兴,二是酬神,当地说法关老爷也要看戏,现每年秋天洛阳市在这举行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这在八十年代因为民房盖满挡住千秋鉴楼没广场,现广场上空荡荡的没有几个游客,周围已经成为商业街,建设的很有古建筑风格也很现代化,己经成规模与过去农村小巷有很大的变化,能看到"仁义巷""忠勇巷",路边的墙上关羽各种故事刻画,及建在路边的桃园三结义及五虎上将等雕像。现在的关林大门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大门两侧是观存洛阳最大的一对明代汉白玉石狮,大门上排列九行九列八十一个金色门钉,这是帝王礼制,足以显示关羽身后崇高的历史地位,大门东西两侧的八字墙壁上用篆刻书写着朱红的"忠义""仁勇"概括了关羽忠君、义友、仁爱勇武一生,两侧还有近百年的银杏树,向东西石板铺成的道,两侧松柏与冻青,东西前方各一石牌坊,东为文门西为武门,也就是过去东西出口处石门也很气派,整个大门显起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进了大门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它们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晨钟暮鼓,一是报时,二是为隆重祭祀平添神圣的,中国寺庙多配制。再往前走就是仪门,它的中顶部关林二字非常显眼,仪门建于明万历年也是明朝时的关林大门,门前二尊铁狮子制造比较粗糙,据说是仪门修成当地民众自费铸造的并且底座上有捐款人名字记录。凡是朝拜者到此都是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普通百姓整衣肃容才能进入足现古代人对关公敬仰。仪门上的门额上"威仪六合"它是慈禧大后御笔十分珍贵的,仪门东边的墙壁上有一处岳飞绘画的关羽肖像"关圣君像,后关圣君像都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西边墙壁上有关帝亲手绘竹诗,关帝诗竹是竹叶点缀成诗的诗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闲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公拜别曹操时所留,留传后世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的出处。</p> <p class="ql-block">  进入仪门后两面一对石狮子中间的是石狮甬道,也称御道,为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年间设立的,是官方祭祀专用步道,有重大祭祀都铺上红地毯,周围扎上彩灯笼,国内外关庙所独有,甬道二边共有狮子及底座104座,狮子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园润细致,神态逼真活泼灵现,直至拜殿前,石狮柱子是各商号捐赠,下方有捐赠商号名号,狮子四周雕有四枚铜钱装饰,寓意"财源广进,四方有财"所以此甬道也叫生财有道。拜殿位于正殿平安殿(也称启圣殿)前,是春秋大祭时文武百官祭拜之所,也是关林参拜关公的处所,这里常年香火不断,拜殿中悬挂的"声灵于铄"匾上四个字是乾隆御笔真迹还是很气派的,为防止焚香时发生火灾在拜殿前左右两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建燓香炉二个,炉壁墙厚重坚实上刻精美浮雕,也可看到古人防火意识及与圣地卫生意识。院子焚香炉两边长着二棵千年柏树,树高茂密就象参天大树,一棵是龙首柏,似布一条龙在高耸的树从中龙头高傲的俯视人间让人联想翩翩,寓意深长为此多少人在树下祈子求福望子成龙,二是一棵凤尾柏,树根裸露呈扇面展开,形似凤尾展翅飞翔,人们在树下祭拜盼女成凤,这龙凤正好寓意龙凤呈祥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平安殿又称启圣殿,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是关林的主体建筑,位于整个庙殿中心,门口有二面大鼓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门上的"气壮嵩高"匾是慈禧太后真迹,拜殿中悬挂的"声灵于铮"匾和"翌汉表神功龙叮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的对联都是乾隆皇帝的御书,大殿面阔7间,5洞门上方各挂有三块匾,外加侧面的匾额总共有三十余块,正门上12幅明代木刻浮雕上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三国关公事迹典故,殿内东墙壁上为壁画《关圣帝出巡降福图》描绘的是关帝率众仙到各地降妖除魔场景,西墙壁画为《关圣帝降妖除魔回宫图》描绘的关帝率众仙降魔后回关林场景,将关公塑造成神圣帝。殿内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供奉着高大气派的贴金关帝圣君像,头戴十二面琉,身着龙袍,手持七星护板,在明代被明神宗奉为帝王形象这是国内最大的室内造像,高有六米的面部贴金关羽帝王座像,显示高大宏伟,四配为左侧站立廖化、周仓,右侧为王甫、王平,大庙内香客众多,四处跪拜烧香叩头,云雾缭绕,烧香点灯无数,无非是人们敬重这位红脸"仁义忠勇"之君的思念。历代皇帝(皇家)如此重视关林,可能是想弦扬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吧。</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是财神殿,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年是关林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殿宇,殿门口悬挂的"先照明"匾是光绪皇帝手书,殿中间塑了关公像,关平、周仓捧印持刀立于身后,招财童子、利市童子侍奉身前,古代商人地位不高,经商的环境也不太好,商业往来主要靠个人道德来约束,关公道德中的"信"和"义"正是当时商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商人寄希望于关公的正直品行来约束商业行为,让人们拿良心来经商。固此尊称关公为武财神。又因明清时期晋商兴旺,生意越来越发达通四海享誉全国,受到各地商人迎捧,晋商便想起关羽也是晋人,他不仅能保平安,还能使人财源广进,渐渐地被晋商及全国商人封为财神,因为关公武艺高强所以封为武财神,当时晋商谈生意喜欢去关帝庙拜关公,签合同,商人都以供关公为财神,财神殿前的香火也非常支持旺盛,毕竟关羽作为财神主管财富,所以逢人必拜,现代商人拜的主要就是拜它的忠义,忠义就意味诚信,讲诚信财源自然滾滚而来,逐渐形成了习俗古代商铺里都敬着关老爷,为的是得平安与生意兴隆,后北方民众过年过节在自家门上贴门神敬德与关公寓意平安富裕。在财神殿的东西侧有五虎殿及娘娘殿,东侧配殿为娘娘殿,建于明代,供奉关羽夫人胡氏、女儿虎女、儿子关兴,殿内东西侧绘有"祛病祈福图"和"求子还愿图"民间传说胡夫人能祛病送子,故人们多在娘娘殿前燃香祛灾,诚心求嗣。西侧配殿为五虎殿为,内供奉的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它们五人并称为刘备五虎上将,东西两边有厢房举办一些展览和关林历史等,再往东边跨院有结义亭、平安桥、灵境塘等西跨院主要以园林为主。</p> <p class="ql-block">  过了财神殿再往前走就是春秋殿,也称寝殿,前面有二棵柏树一棵像拧的麻花一样树络纹路多股旋转而上很特别称旋转柏,另一棵向上分三枝而生挺拨而上,很象三兄弟也与桃园三结义典故相吻合故称结义柏,殿内一尊关羽正襟危坐手持书卷秉烛夜读春秋一派儒将风度。相传关公被困曹营时与他一同被困的还有刘备二位夫人,曹操想离间关羽兄弟情谊,便安排他与两位嫂夫人共处一室,并只给一根腊烛,但关公是一位正人君子,他将腊烛一分为二一,一半留给嫂夫人做针线用,另一半自已夜读春秋整夜不休,关公白天在曹营训练且晚上不休息,后来人们觉得关公正人君子不休息太累,所以在对面又塑了一尊卧像,也是同情关公希望他能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  春秋殿后是关冢墓,关冢前有二座石坊,前面大的很气派的三连门为明代所立,正堂书"汉寿亭侯墓"汉寿亭侯是关羽生前最高封爵,预示了该墓级别,后面石坊略小为清朝所立,上堂书朱红大字"中央宛在",中央为首级,宛为一然,意思是关羽首级依然在这里,忠义神勇精神依然长存。在它们西侧有一欶封碑亭,它建于康熙五年(1666年)建,碑亭结枸复杂全亭无用一粿钉,但已经经历三百多年风雨仍然屹立,里面的石碑的碑音是康熙老师董笃撰写的,关公生平及敕封情况,敕封碑碑扬是经历了三次摩石重刻非常神奇。康熙五年碑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但在乾隆三十三年加封灵佑,在嘉庆十九年加封仁勇,在道光八年加封威顯,三次加封三次摩石重刻才得到现在看到的忠义、神武、仁勇、威顯关圣大帝林碑,这碑音,碑文,碑扬不同时代是仅有的也是历代帝王对关林不断重塑的历史,赖封碑亭周围及整个关林石碑林立柏树成林遮天蔽日更增添了关林的神秘与庄严肃穆,园内铁石狮子及石马等比比皆是更显古朴与厚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向前看到的就是关公首冢即关羽首级埋葬之处,整个园形墓冡半经约30米整,高约17米,面积有2600平方米为三国时期土冢,围冢石砌是逐代逐年修筑的,围绕墓冢有逐年代人们供奉的石羊、石马、石兽常年忠诚的守护着关羽墓冢,也代表了人们对关羽的爱戴与敬仰,正面南墙壁上有康熙四十六年所建的石墓门,门额题为"钟灵处",墓联为"神游上苑成仙鹤,虎在天中隐睡龙"1800年前关公头颅就是从此门送进去的,石墓门上留有二个小孔,左为祈求平安,右为祈求财富,拜过关公后在此小孔投币,当听到唔哴声便为心到神之,就能得到关公的庇护保佑,并能赐予平安与财富,每天有不少人排队投币并有人在此唱歌祈祷!</p> <p class="ql-block">  拜完关林后我就想写点东西可一直没有下笔,总在脑写里想着关羽及关林的事,思绪万千还是想说说。</p><p class="ql-block"> 首先说说关羽,关羽原字长生后改为字云长,东汉时河东郡解县常平里人(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长平村人),东汉元年(公元184年)关羽在家乡犯事逃亡到涿郡后投奔刘备并与張飞三人结义,兵起涿郡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兵败曹操,并与刘备分散与刘备二位夫人留在曹操处,曹操以厚礼相邀但刚直不阿的关羽不为所动,在曹营斩颜良诛文丑等很受曹操欣赏,被封为"汉寿亭侯"和偏将,但得知刘备下落后留书辞别,护送二位嫂子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处,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出处,扶佐刘备东征西战建立蜀国,打出一片江山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亲如兄弟,并成为五虎上将之首,后来各朝各代为了政权树关羽为忠义之身进行加封成为后人榜样,关羽受到"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以至历代褒封不尽庙祀无垠"的崇高礼遇,围绕它也逐渐形成一种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高度契合的精神文化和信仰,加之戏文,小说进行了演义盛传于民间,使关公信仰深入妇孺之心,得到全球华人广泛认同,华夏子孙在世界各地建起万计关帝庙,关羽在民间成为了神。关羽正直讲义气,但他刚愎自用傲气自矜,最后因此短处至使败走麦城身死,这也在常理之中,但它对刘备及蜀国忠义与他仁勇精神却留了下来传于后世。</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上能被儒、释、道三教共尊庙宇无垠的历史人物只有关羽一人,从最初的地域崇拜到中毕民族共同信仰蕴含了太多的伦理道德,关公是道德的榜样、忠义的化身,不断被历代皇帝赦封,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成为儒、释、道三教尊崇,三教九流及各项各业万民敬仰的神祗,一直到现在成为中国社会各时代各阶层的共同需要。</p><p class="ql-block"> 从宋徽宗开始到清光绪数次加封,最终称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p><p class="ql-block"> 在儒家学者重塑国朝正统的背景下,由于关羽读《春秋》的历史记载以及一生所践行的价值观与儒家伦理相契合,因此后代的知识分子将其纳入儒教体系,并追封"武圣"与孔子并称文武两圣人,佛教是最先对关公进行神职册封的,伽蓝神是关公获得的第一个正式神职。</p><p class="ql-block"> 三教之中关公地位最高,对关公宣传最广的当属道教,尊奉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位列道教神系的最高层次,道教助推官方加封关公来扩大道教影响,官方则以供关公在民间的信仰基础又通过加封关公来稳固自已的统治,相互借力使道教中的关公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 关公信仰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应该就是"武财神"和"雨神"一般认为民间为神仙关公的财神形象而编撰关公的财神传说,尤其是晋商活跃时期,晋商需要以共同的信仰联结情谊和增强凝聚力,出身同乡的关公正好符合晋商要求,同时晋商的以诚信为宗旨与关公则"义"行天下,两者完美契合,晋商无论在什么地方建关帝庙供奉关公,受晋商影响其它生意人也纷纷效仿,关公逐渐成为商界供奉的武财神,因关公和雨水有"磨刀再说"神话传说演变而来,寄寓了民众对丰年的祈求,逐渐民间将关公奉为"雨神"。</p><p class="ql-block"> 历代帝王对关羽的加封褒奖,民众对关羽的敬仰,文人墨客及三教九流也进行评价赞誉不断,甚至北方逢年过节大门上贴门神都贴上关公,说明关羽得到了人们尊称,所以获得如此多的封号、赞誉,庙宇遍布全球妇孺皆知也不为怪。</p><p class="ql-block"> 再者,说说洛阳关林,这一称谓是随着中国历代皇帝对关羽封号的变化而变化的,按封建礼制,圣人之墓称为"林"帝王之墓称为"陵"王侯将相墓称为冢,百姓墓称为"墓"宋代之前关羽之墓称为"汉寿亭侯冢"宋代皇帝封关羽为"武安英济王"时称"关王大冢",明万历皇帝册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时称"关帝陵"清顺治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帝加封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自此便有了"关林"称谓,一直到今,关羽戒马一生,以忠义仁勇著称威震华夏被誉为武圣人,他的陵墓称之为"林"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关林的建筑是古代(皇家所建,完全是按照古代帝王宫殿而建,颇具规模,地面建筑大多为明清建筑,按帝王宫殿建筑结构,呈"回"字形结构在南北中轴线上对称而依次分布着戏(舞)楼、大门、仪门、拜殿、平安殿(启圣殿)、财神殿、春秋殿、牌坊、碑亭、墓冢等,高低错落整齐有序,钟鼓楼、娘娘殿、五虎殿、东西廊房及后来所建东西跨院等建筑左右对称,现存石碑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石老狮110多尊,石马石像20多个,古柏800余粿,塑像10余躯,墓冢1座,体现中华古建文化的传统特点和"大一统"的思想意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成为现代一处旅游景点,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关羽从小生长在较困难家庭,但由于生来体格壮大,练习武艺在方园村庄比较霸道又义气,济弱欺强横行乡里,成为有名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失手犯事后逃到涿州郡遇着刘备,那时刘备年轻俊秀加之又是皇室人员又有雄才大略,关羽喜欢一拍及合再加上张飞投路无门正好撞到一起,互相喜欢说话投机,正好于刘备需用人材,于是有桃园三结义后忠心辅佐刘备,发生一连串的故事经过演义出神入化,在刘备、关羽死后张飞感到没希望了,忧愁无度终日饮酒凌辱部下惨遭部下杀死。</p><p class="ql-block"> 古代历朝历代为了达到长期统治目的选择用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为爱国主义教育,在过去媒体没有的情况下通过对关羽的神化利用小说、戏曲、祭祀、佛教等活动让人们的思想统一到一起,用神让人们有一种信仰而达到让人们都忠于朝庭,为朝庭服务,同时利用人们对神的信奉修建庙宇,给关羽加封而使关羽形象行为更与统治目的相融和的神化论,以此开展活动规范人的行为,以达到统治目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做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首先应该爱我们这个民族,爱我们这个国家,心里装着国家,要有初心使命感,规范我们的语言行为,用忠诚之心与我们才智共同建设好国家,让人民安居乐业,我们社会风气与环境更需要这种精神,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华民族更和谐!更强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