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南博物院

GELILA

10月15日<div>河南是中华文明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有很多重要的发掘古迹,所以这里的出土文物量大也份量重,1927年就建博物馆了,部分藏品49年被移往台湾。我们来河南旅游不会错过这个有宝之地。</div> 宽敞气派的大堂,墙面雕塑一人推开两只直立纹身的大象,据说此人是河南的先民伏羲,大象代表着中原的远古历史,豪迈自信,继往迎来。 刻符龟甲,舞阳县贾湖村出土,距今9000-7000年。主要用于祭祀和占卜,上面的刻符为文字的起源提供了最早的线索。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文物,主要都是在河南出土发现的,开始是安阳殷墟,后来是郑州商城。这片刻辞龟甲,安阳殷墟出土的,公元前1300年的商代后期的文物。仔细看字不少,据说是记载每次占卜的结果。 这个对照表看看蛮有意思的,最早的象形字,现在的汉字的鼻祖。 镇馆之宝贾湖骨笛,距今9000年-7000年。这个是以鹤类鸟的尺骨制成,看来是个相当大的鸟。骨管上留有等分刻符,大概是古人在钻孔前的测算标识。经现在测试这7孔骨笛可吹奏出七声音阶,以前认为先秦之前只有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此笛一出大有推翻过去认知之势,所以被誉为中国考古和音乐史的奇迹。<br><br> 乳钉纹红陶鼎,距今9000-7000年。此宝是手工捏制而成,器表乳钉既可加固器体,又是装饰。还有红色和简单的纹线,是古人最早的审美体现,因此它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鼎。 彩陶双连壶,属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物。两壶并列,中间相通。此类饮酒壶至今在少数民族仍有沿用,二人各提起一壶同时饮酒,以示友谊和爱情——真是延续了7000年的信物啊! 红陶束腰尖底瓶,也是仰韶文物。这是古人在河边取水时的工具:放倒放平,待水入满后提起。 袋足陶斝,距今5000年。很少见下面支撑的三足居然是空心的,据说是增加受热面积,也有过滤沉淀作用。 灰陶澄滤器,距今5000年。这个是利用侧壁的凹凸棱线来过滤澄清水或流质,体现了先民的智慧。 裸体人物纹高足镂空灰陶盘,距今5000年。这个是可以烧煮的容器,镂空可助燃,增加颜色和图案就不止是实用需要了。 白陶簋gui,距今5000年。这是古人用来烧水或温酒的器具,形似展翅欲飞的鸟。 灰陶象鼻盉he,公元2000年前的夏朝。造型别致,仿生到位。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1300年。这个就是著名的杜岭2号方鼎,比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杜岭1号方鼎略小,但也有64公斤,器身上装饰着饕餮纹和乳钉纹,据说是最早装饰这两种纹饰的中国礼器。凭着在郑州商城发掘出来的这两个杜岭方鼎,专家们认为郑州曾是商王朝的国都。 兽面纹铜罍lei,商代前期。这个酒器上不仅有饕餮纹和云纹,还在颈部有明显的龟形图案,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最早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原始瓷尊,公元前1600-1300年。这只酒器内外施满青灰釉,虽具原始性,但基本具备了瓷器的特征。 镇馆之宝妇好鸮xiao尊,商代晚期。这个酒器整体是猫头鹰造型,昂首挺胸,傲气逼人,器身前部不仅有云雷饕餮夔龙羽翎蝉和菱形等多种纹饰,还有两条大蛇圆盘其侧,既复杂又和谐的装饰着酒器。<div>我只是不明白这个猫头鹰的钩喙为什么是上平下钩,和实际鸟样相反呢?</div> 而后部的器盖上站立着一凤一龙,龙凤身上也布满纹饰,使酒器更为神奇和繁复。<div>此宝是在安阳妇好墓中发掘的,当时墓葬被地下水淹没,宝贝是人工从水底捞出来的,同式两件,另一件现存国博。名为妇好是因为酒器口内刻着“妇好"二铭文。据考证妇好是商朝中兴的武丁帝的王后,也是中国最早的能征善战的女统帅!以极具仪式感的威猛神奇之物伴随30岁早逝的女帅王后,可见武丁的深情爱意。</div> 不是周末,博物馆内依然看客满满。 安阳殷墟郭家庄160号墓复原,291件青铜器中以武器为主,墓主人很可能也是一位地位显赫的武将。 玉柄铁剑,西周(公元前1046-前770年)。这个前端貌似烤红薯的断裂之物,居然是珍贵的镇馆之宝。它的出现,将我国的冶铁史发端,从以前认知的春秋时期整整提前了200年!工匠们以铜为连接剑身和剑柄的内芯,以刚强的铁为剑身,以温润的玉为剑柄,创造出一件极具观赏性的防身利器,只有当年诸侯国君才配佩戴。据说当年盗墓贼的盗洞已挖到距此宝仅30厘米的地方,好险好险。 蟠龙纹铜盉he,西周。此宝是少见的扁圆体加曲长颈,用线雕高浮雕圆雕等手法雕刻装饰,器身主体是蟠龙纹,器盖器嘴器把上各有一个似龙似兽的神物,四足却是4个跪姿裸体人,无论从整体还是细部都可以细品。 “匍”雁形铜盉,西周酒器。该盉雁头和尾部的人物都雕塑的有趣,但最有价值的是其盖内40余铭文,记述了盉的主人“匍”作为应国的使者,赴邢国探访邢国国君,邢公派一名叫“兒”的官员会见了他,并赠他一些礼物。后来匍用邢公所赐铜做了这件盉,以做纪念。而其状为雁则是因为像匍这种卿大夫一级的贵族,只能用雁类造型的器物。所以此宝也是西周邦交礼仪的等级制的见证物。 卷首铜刀,西周兵器。刀身两侧饰有龙纹,刀首銎qiong上雕有卧虎,如此雕琢应是礼器。据说出土时被发现断为两截,上下叠压在一起,属于人为折断,有考证说毁兵可能是先周盛行起来的文化葬俗之一。 泥质簋gui范,西周冶铜遗址出土。我国在夏代已能用石范熔铸青铜器,不过石范制作起来比较费事,又不耐高温,所以逐渐改用泥范。到了商代,泥范已经大量使用,成为我国古代最主要、应用最普遍的铸造方法。可以看到这些范块上的雕纹已经相当精细了。 镇馆之宝莲鹤方壶(局部),春秋(前770-前476年)。此宝是河南发掘保存最早的一批珍贵文物,出土于1923年的新郑。1949年差点就被运往台湾。这是个对壶,另一同制壶现存国博。此壶造型奇特又稳重,壶顶的10组舒展且镂空的莲瓣奇特,展翅欲飞的仙鹤更是罕见;器身上既有两只大神龙作耳,又有4只小飞龙护卫,且布满蟠螭纹饰。 莲鹤方壶的底部是两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尽全力的承托重器。上下整体瑰丽稳重,还有神秘感;整器设计精妙,分铸制作工艺复杂高超,代表着当时青铜器的最高水平。 同时期的龙耳虎足方壶,和上壶有相似之处,少了壶盖仙鹤,神兽和纹饰更为精美,也是值得驻足细看的宝物。 跽坐人铜灯,战国时期。灯由跽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分分铸铆接而成。它的灯座是一个跪坐着的人,头饰和衣饰都清晰的雕出,五官和神情也有准确的表现,大概是中国早期的青铜人物雕塑的典范。而且此宝反映出青铜器由商周的象征等级的礼仪用器已经向实用性强的生活器具转变了。<br><br> 这个战国时的羽纹铜扁壶也是实用的酒器,有两个挂环,大概是最早的可随身携带的军用酒(水)壶。 终于从国宝最多的商周部分走出来,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个也是镇馆之宝——西汉的四神云气图壁画,此壁画长5.14米,宽3.27米,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墓室壁画,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画中以青龙为主角,蜿蜒贯穿全画,朱雀白虎玄武伴随青龙四周,还有云气荷花灵芝等仙物,而在红底色框外还有仙物画,似是外太空的宇宙仙界,此等画法构图既可能是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知,更是寄托着当时人们和墓主西汉梁王刘买的死后升仙的愿望。 这是壁画的局部,是青龙的身体及附属仙物。线条流畅,色彩分明。壁画颜色有红绿白黑四色,都是石砂等矿物质研磨而成,所以能让颜色和壁画能长久的保存。联想起最近观看的电影《只此青绿》,对采石制墨人的功绩有了直观的认识。 五凤铜熏炉,东汉。此时的铜器不是礼器了,而是有观赏性的实用器具了。此宝看大鸟栩栩如生,看小凤萌稚可爱,凤身凤尾镂空即为散香,也是纹饰,设计巧妙。 东汉袁安碑,公元92年。此碑因字迹清晰完好,且小篆书法方正雄朴,被誉为汉代小篆碑刻第一碑。不过这个古碑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时曾长期被村民放在庙中当供案,幸亏有字的一面朝下,才能较好的保存了原始模样。后来又因战乱流失,直到1961年才被博物馆收藏。文物真是多磨难啊! 东汉七盘舞画像砖,浅浮雕简洁生动的表现出舞女矫健优美的踏鼓起舞的身姿,构图讲究,具有图案美。 东汉七层连阁彩绘陶楼,此楼高192厘米,整体由院落、主楼、配楼和阁道四大部分共31件单体组合而成。规模大,结构复杂;主楼与配楼阁道横架,巧妙地连为一体,正是汉代“复道凌空”高超建筑技术的真实写照。 白釉绿彩长颈瓶,北齐(公元575年)。此宝胎白而坚,釉薄而透明,已初步具备白瓷的特征;而釉上施绿彩则开了唐三彩的先河。 邓州南朝画像砖,公元420-580年。这些仪仗武士天马等画像,集雕塑和绘画于一体,又有色彩加持,兼具了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魏《帝后礼佛图》是巩义石窟寺内的一幅浮雕,这是复制品,原物在巩义石窟寺第一窟的南墙上。上下三层表现帝后拜佛时的庞大队伍,再现当年盛大场面。主图上下还有小佛龛和罗汉排列,浮雕精细,可看性强。<div>这是左边皇后带领女供养人的队伍。</div> 这是右边皇帝为首的男供养人队伍,能看出来谁是皇帝吧? 唐朝的盘龙石座,此龙尽管并不完整,但雕琢的尽显威严神态,龙鳞龙须云彩一丝不苟。 镇馆之宝武则天金简,公元700年。这是迄今发现的武则天遗留的唯一一件金质的可流动文物,含金量90%,上面刻写着双钩铭文 63字,大意是武则天诚信道教真理,渴望长生不老,特派使臣胡超到嵩岳天门投送金简,祈求三官六府免除自己的罪名。按现代说法,这就是心愿卡片,以金制作,挑地方抛洒,在当年就是最高级的帝王做派了。 唐代的绘彩陶载物骆驼,彩陶不稀奇,此物在孟津出土,只是证明了当年东都洛阳是蚕丝的重要出产地,国家丝绸的加工集散地。 唐代三彩鹰首壶,此壶两侧图案生动,釉彩匀称鲜亮,其独特的鹰首造型很可能是模仿波斯的金银器而来。 唐代骑马狩猎纹铜镜,此镜布满生动的浅浮雕人物动物和花饰,可我想这怎么能照见自己的容貌呢? 这件我等外行看着很普通的瓷瓶,竟是国宝级的文物: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据说在约150件现存于世的汝官瓷中,天蓝釉只有5件,而天蓝釉且刻花者就仅此一件,其古瓷界巅峰地位无它可及。 金代的酱釉黑彩虎形瓷枕,这个夏天枕着倒是凉快了,不过这么硬,又是与虎相伴,能睡的着吗?呵呵 看着是棵大白菜,不过这白菜是清朝的,年代久远不能吃了,而且它是象牙雕刻,你咬不动的。上面还趴着一只蝈蝈和一只瓢虫,活灵活现的,可见当年工匠的工艺制作水平已相当高了。 这是又一件清朝仿真度极高的象牙雕萝卜,上面也是一只正在吸吮的蝈蝈,此件不仅雕功精细,而且染色水平极高,红色的鲜艳和渐变几可乱真。难怪网友们将此二件封为河南博物院的第十大镇馆之宝。 我们还买票看了每天上演两场的《华夏古乐》演出。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贾湖骨笛和陶埙等仿古乐器的吹奏声,其声轻弱,但七音阶能吹奏到位,主打柔美哀愁的音乐意境。这场演出创造了沉浸式的古人生活和礼仪场景,对了解中原华夏音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帮助,值得看。<div>中原华夏起源的几个省级博物馆我都看了,受益匪浅,不过各地都有国宝被国博调去了,看来一定要去国博排队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