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11月5日,算起来,我离开教师岗位,过退休生活已经是11年还差24天。</p> <p class="ql-block"> 在退休前的三年,我在大公中学工作的岗位是协助学校办好《起跑线》文学社期刊。这可是海安市顶呱呱的校园文学社期刊,每周一期,每学期编辑发行18-20期。作品都出自本校学生之手,每期从班级推荐的学生作文中精选4-5篇编辑成刊,校内发行。《起跑线》文学期刊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很好的示范作用,推动了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创新的发展。《起跑线》文学社与全国30多家语文学习期刊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渠道,每学期至少有40多篇作品通过这些期刊公开发表,并收到来自国内读者的大量来信,在某种意义上,学校曾经的知名度在有形中滋长。</p> <p class="ql-block"> 问津校园迎笑靥,一草一木总是情。退休后我还经常回学校,因为学校是我曾经奋斗过地方,学校里的学生、老师和领导是我们未竟事业的寄托和希望,每次来学校,同学们那么美,老师那么好,领导那么亲,倍感精神振奋,意气风发。</p><p class="ql-block"> 千年本家,百年师生。我也知道学校工作忙,学习紧张,不应前来打扰,但有些老学生由于过去看不起自己的初中学历,毕业证书不好好保管,弄丢了。麻烦这下大了,上岗需要岗位证书,取得岗位证书就得满足学力和技能要求,有些人技能没话说,缺少了初中毕业证书,饭碗明摆在眼前不让端。证到用时方知贵,来找老师证明学历,老师嘴上批评毕业证书都不好好保管,活该。心里却又不忍,谁让是百年师生。学生找老师麻烦,老师就去找学校麻烦,庆幸的是学校工作人员不怕麻烦,按索引耐心查找学生档案,实事求是出具证明。这样的事发生了两三次,人家帮了我的忙,自然过意不去,多次属意宴请相关办事员,皆因对方谢绝至今未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校历来是炎黄子孙的圣地,文昌菩萨、文曲星是学校文化反映在宗教界的至圣,三千多年前孔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故事,一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教科书级经典案例,知识救国,知识建国,知识强国是中华儿女多奇志的航海大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大公初中西边的王家院,1913年就办起了王家院小学,开海安东乡现代教育之先河,是王氏第11代传人王轼玉的杰作。</p> 老人家为人谦和,举止高洁,居室铺木地板,门上对联“我行我素 吾爱吾庐”一表老人家爱家乡爱国家情义深深,他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王院小学的莘莘学子,桃李满枝头,不说王家院本族的一众子弟,王家院第12代人氏:王璪,国民党中将军衔,原台湾省空军副司令员;王镗,原广州铁路总局总工程师、局长、党委书记,是新中国铁路建设的首批建设者和拓荒人;王铸,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丝绸司司长。王师古,台湾省原财政部长…,单说王家院邻里乡亲的孩子,脱颖而出,鹤立有为的也数不胜数:原湖北省农科院院长、五三农场党委书记、高级农艺师的王彭龄,原深圳九龙海关副关长陈家驹,原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李沂,原泰州市市长的陈兰芝,以及国家商务部长王文涛的祖父、叔父,…… 他们哪一个不对自己的母校王院小学心存感激。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大公初中建于1958年,当时人民政府为了满足海安东北片四乡一场农家子女就近入学的需要,批准创办了“海安县大公初级中学”,1969年开始招收双轨民办高中。1981年改为公办高中。1985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完全中学,更名为海安县大公中学。</p> 2008年,因全县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停止高中招生。2010年,大公中学高中部合并到立发中学。古贲初中、北凌初中、与大公中学初中部合并为大公镇初级中学。 古贲初级中学是我曾经学习工作过的地方,创办于1960年。 1963年,掣肘于经济困难停办;1967年复办。1970年至1980年实为完全中学,初中一度为两年学制,不久恢复三年学制,4轨;高中两年学制,3轨。这期间,古贲上大学的孩子多是从这里出发的,尤其是1979届,三名16岁的应届高中生,以远高于全国重点院校分数线的高分分别入学知名学府,这在当年乡村中学里是首屈一指的。1992年8月常河初级中学合并于古贲初级中学。1993-2000年办职高班,专司培养服装初、中端人才之职,专业对口高考入学率稳定在15%左右。这期间有“一校三部”(“三部”即初中部、职高部、勤工俭学部)之说。初中三年制,最多时6轨,职高三年制单轨,在籍生高达1200人,教职员工70多人。 古贲初中是《起跑线》文学社的发源地,1994-2010年的起跑线文学社,先后有18名全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为之题词点赞,《起跑线》周刊刊名,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题写。至2004年,《起跑线》周刊的作品近四百篇被全国语文教育等核心期刊转载,文学社将其结集成四辑,其中第三辑的序《殷殷的希望 深深的祝福》,是当年全国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于漪老师主动亲为。 <p class="ql-block">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75年前,我国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老百姓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人民政府推行“教育兴,国家兴”的战略决策优先发展教育,人民宁可饿着肚皮也要办好教育。1949年至1965年的10多年间,共有近1亿青壮年文盲脱盲,文盲率迅速下降至38.1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2015年,中国的文盲率已降低至3.6%,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这称得上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28%,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4%这一目标,成为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此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连年增长,2018年达到3.699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数据,现在全国拥有大学(指大学专科或者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约为2.18亿;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约为2.13亿;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约为4.87亿;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亿。我国近年研究生教育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研究生的数量大致是在700万左右,按照我国的总人口来算的话,相当于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55人,仅我们大公镇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接近400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抚今思昔,面对眼前的家乡学校,真的不敢想像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情景,每天背着母亲用旧布简单缝合成的书包,肩扛小板凳,赤足走在去学校的窄窄田埂上。学校是低矮的草盖屋或瓦盖屋,墙壁缝隙手指能插进去,风天漏风,雨天漏雨,几张摇摇晃晃的条形桌上分别挤坐着三五个孩子;上初中了,我们自己搅拌泥土做砖,自己垒砌课桌板凳,冬天时,桌凳的冰冷刺入肌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别说住好、穿好,就是吃饱这也比登天还难,远道的同学,早上上学出来,晚上放学回家,中午常常家里带不上饭,只好饿着肚皮硬挨!</p> <p class="ql-block"> 创业艰难百战多。如今我们享受着天堂般的学习生活来之不易啊。个别孩子身在福中,居然还有牢骚,抱怨城里条件好,不公平。其实不然,我们长三角乡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有目共睹,一点也不比城里差,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体育训练及场地,音乐教育、图书阅览等功能上乘。由于城市化大潮的迅猛向前,乡村学校班级相对趋向小型化,同样的标准化水平,家乡学校教室里是三十多个孩子,城里学校是五十多个孩子,比较而言小型化班级里相对空间大,视野开阔,噪音产生的频次低,舒适度上升,师生互动性更直接、更具体、更强烈,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既充分享受着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又能得到精英化培育方向的特殊服务,小锅灶的风采与效应必将惠及我们自身。</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读书、思考、作业这几件简单的事,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想做好,总会找到方法。前行的路,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人生的帆,不怕狂风巨浪,只怕自己没胆量。有路,就大胆去走;有梦,就大胆飞翔。党的20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到达理想境界的蓝图,同学们: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学习,学习,再学习,无限的美好就在我们的努力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