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多次来过南通,对张謇也有所了解,但因先生故居远离市区,所以,一直未能如愿拜谒。这次,专门前来海门长乐古镇参观张謇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张謇纪念馆,位于南通市海门区长乐镇,占地面积40亩,采用江南园林式设计,颇具民国建筑风格,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张謇为晚清最后一批状元,一生创建了10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并创造了七个全国第一,他是中国近代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近代独具魅力的人物,他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状元路上的张謇雕像</p> <p class="ql-block">张公祠牌坊</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主席亲题馆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謇名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故踴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span></p> <p class="ql-block">张公祠堂</p> <p class="ql-block">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市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海门长乐镇。</p> <p class="ql-block">张謇纪念馆</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代在张公故里祠堂旧址兴建。张公故里祠堂,是1936年张謇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为纪念张謇以关帝庙后殿改建为祠堂,因战乱不断而废。</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为文化广场,馆内有照壁、文化长廊、状元亭,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两层大楼。大楼的建筑平面呈“H”形,外立面青砖白缝装饰,灰色平瓦盖顶,民国建筑风格。大楼内部装饰既有民族元素,又有欧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1912年,他起草清帝退位诏书,在南京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应孙中山之邀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民国4年(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p> <p class="ql-block">反映张謇童年生活的《教子拾金不昧》,讲述了张謇父亲张彭年拾到他人钱包,及时归还,童年张謇目睹现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塑像《夜读三更》定格了少年张謇刻苦学习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张謇苦读30年才成功。张謇从18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直到41岁时才在1894年的恩科会试中高中状元。在这30年间,他经历了多次失败,但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p><p class="ql-block">张謇在4岁时开始学习《千字文》,10岁时已经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等蒙学书籍。</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p> <p class="ql-block">1894年10月,任职于翰林院的张謇,因父亲病故而回家乡海门丁忧三年。清廷重臣 张之洞看中其才学威望,嘱其在家乡组织团练,后又委以办纱厂之重任。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张謇意识到实业救国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多灾多难的国家寻找出一条走向兴盛的道路。为表明自己投身实业的心迹,他请南京籍画家 单林(字竹荪),画了一幅 《张季子荷锄图》。画中所描绘的这位男子就是张謇先生本人。</p> <p class="ql-block">为了拯救危难的旧中国,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要发展本国工商业。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p> <p class="ql-block">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以国际化的工业视野,建造了现代化的厂房,引进了当时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开中国机器纺纱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大生三厂为解决运输问题,于1920年初开始铺设青龙港至大生三厂的铁路,第二年6月建成。全长13华里,占地80亩,据记载是全国建成最早的民营铁路之一,于1958年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1899年,在大生纱厂即将开机之际,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时刻,张謇特派人过江到常熟,请他的恩师翁同龢(清二代帝师总理大臣)为工厂书写对联。这副对联既道出了纺织工业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张謇实业救国的志向。</p> <p class="ql-block">创办上海航运等多家公司</p> <p class="ql-block">张謇在兴办实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创建书局报纸,参与治理淮水等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他设立了新育婴堂、医院、养老院、济贫院、残废院、聋哑学校、五公园……兴修公路、开运河、辟航道、建码头、置车船、办发电厂等基础设施。</p> <p class="ql-block">他躬身实践“地方自治”,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把南通建设成为闻名全国的“模范县”“中国近代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在辛亥革命之前,张謇一直是帝党成员,主张君主立宪,并为立宪开展了大量活动。1912年初张謇出任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4月6日孙中山(前排左七)与张謇(前排左三)等人在上海合影,并签名互换照片,其关系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张謇重视水远,大修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张謇发展沿海盐垦事业</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张謇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垦地数十万亩,废灶兴垦,发展棉植,解决了办纱厂所需要的原料。</p> <p class="ql-block">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高中状元后却没有深耕仕途,转而投身发展民族工业,发出了“父教育、母实业”的深沉呐喊。他把南通作为试验地,以教育和实业“迭相为用”,并辅之以公益慈善,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辉煌的声望。</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胡耀邦、江泽民、梁启超和习近平等对张謇先生的贡献作出了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名人为张謇先生题字</p> <p class="ql-block">他“无意做官”却“一心做事”,他“遁居江海”却“自营其事”,他“上不依赖政府、下不依赖社会”却“全凭自己良心做去”。</p> <p class="ql-block">张謇把一个素无近代工业基础的通海地区,建成为一个“以工业为中心,农业为基础,工农商相结合”协调发展的实业基地,其成绩为世人所瞩目。</p> <p class="ql-block">张謇为新生的照像馆取名</p> <p class="ql-block">张謇1914年创办女工习所,支持女性解放,投身实业。</p> <p class="ql-block">高等教育</p><p class="ql-block">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十分注重发展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能启迪民智、促进实业,进而使国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于是,张謇利用大生纱厂的盈余,将其“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付诸实施。从1902年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始,张謇一生先后创办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一系列学校。其所办学校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前所未有。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等,他都为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职业教育(超前近百年)</p> <p class="ql-block">特殊教育</p> <p class="ql-block">小学教育、学前教育</p> <p class="ql-block">敦睦家风</p><p class="ql-block">张謇秉承了祖辈勤俭、质朴、坚忍的优秀品质,并言传身教与家人,这是张謇实践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经营事业、发展地方自治的人格基础。</p> <p class="ql-block">左起:二孙柔武、长孙女非武、儿媳陈石云、三孙女粲武、张孝若、张謇、长孙融武、吴夫人、四孙女聪武、养子佑祖、养子襄祖</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接见张謇孙子张绪武,曾担任江苏省副省长和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张謇创造了7个全国第一</p><p class="ql-block">第一所师范学校:张謇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扬州大学前生),这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第一座博物馆:张謇创建了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第一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第一所纺织学校:张謇创办了纺织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纺织学校。</p><p class="ql-block">第一所刺绣学校:张謇创办了刺绣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刺绣学校。</p><p class="ql-block">第一所戏剧学校:张謇创办了南通更俗剧场,这是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p><p class="ql-block">第一所盲哑学校:张謇创办了盲哑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盲哑学校。</p><p class="ql-block">第一所气象站:张謇创办了气象站,这是中国第一所气象站。</p> <p class="ql-block">民国书法大家</p><p class="ql-block">张謇在书法上刻苦用功,至老而不衰。他早年因为一心功名,通过院体、阁帖而进入书法门径,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也奠定了他书法的欧、褚笔意和法度。而他金榜题名而成为状元之后,先是步其恩师翁同龢浑厚凝重的书风,而后师法黄庭坚,立意沉醉,外柔内刚;字体馨远,举止安和。有隋唐楷行嬗变的风采。张謇“晚年随意所书,奇逸劲爽,自由营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謇并于1903年创办了一家翰墨林印书局,是中国近代颇具影响力的印刷出版机构,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印书局对书法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p> <p class="ql-block">民国11年(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民意测验,张謇以最高票当选为民众“最敬仰之人物”。</p> <p class="ql-block">龙门</p> <p class="ql-block">状元亭</p> <p class="ql-block">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p> <p class="ql-block">张謇兴建的青龙港</p><p class="ql-block">以年轮形式说明港口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1806年,海门境内长江第一渡</p> <p class="ql-block">1888年,海门与上海通航</p> <p class="ql-block">1949年建青龙汽车站</p> <p class="ql-block">渡口候船处遗扯</p> <p class="ql-block">青龙港马头</p> <p class="ql-block">青龙到上海0.7元船票样本</p> <p class="ql-block">现代“潮来”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长江大堤晚霞</p> <p class="ql-block">在张謇纪念馆里,看到了介绍先生的详实影片和史料,特别是一些珍贵的实物、伟人签名照片及书画手稿。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先生传奇的一生和他的追求“实业兴国”的精神。张謇先生是我国轻工业的奠基人,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人生情怀和贡献深深地感染着我,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2024.1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