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知青轶事之积肥惊魂

大灰狼6870564

<p class="ql-block">  滇东北一座大山之腰,林荫掩映处,一前一后矗立着两排土木结构的瓦房。这,便是我们知青点。</p><p class="ql-block"> 作为响应领袖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再教育”的插队“知识青年”,每天,我们和贫下中农一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在不同的季节,干好不同的农活。在农村这“广阔天地”,以自己的不懈努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谱写着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青春之歌。其中之苦乐酸甜,实难尽予外人说。若问和地道的农民有啥本质区别,那便是社会加载于我们身上的“知青”身份。毕竟,插队知青大概率并不会真正“扎根农村一辈子”,只能算是农民队伍中的“临时工”。</p><p class="ql-block"> 知青点周边,有不少荒地可开垦利用。不过,新开垦出来的黄土地,本就多为寸草不生的荒地,用书面化的语言表述,属于“贫瘠之地”。这样的瘦土地,倘若不设法施些肥料,那栽种出来的玉米,很可能便会像村民夸张形容的那般:矮小得就连偷食的老鸹都要跪着啄。</p> <p class="ql-block">  没有化肥,缺少农家肥,但土生土长的农民,自有对付此类贫瘠土地的经验:在丛林深处、大小树下,往往都会有一层由枯叶与土壤经漫长岁月沤结而成的黑褐色腐殖土,此正为天然的有机肥。将此种“肥料”收集起来,撒入需耕种的瘦土地,长此以往,终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机能,多多少少提高点土地生产力。</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全国农村一盘棋,都在大力开展“农业学大寨”活动。我们牧场虽不像有些地方那般搞形式主义,不顾具体情况的修造“大寨梯田”。但大寨人不怕苦不怕累、战天斗地的精神总还是要学的。这不,户外虽一直阴雨绵绵,但只要天不降大雨,大伙都照样得背上大背篓出工(积肥)。</p><p class="ql-block"> 雨丝似有若无,虽不大,但不断,四野一片雾蒙蒙。被动身陷其中,全然感受不到唐代诗人韩愈笔下“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浪漫之美,有的只是对杜甫诗中“润物细无声”之“好雨”痛苦无奈的另类解读。</p> <p class="ql-block">  积肥多数情况下为“计件活”,考核的是个人的劳动能力,即对你背来的“肥料”称重记工分。因而,大伙均各自为战。</p><p class="ql-block"> 农闲时的活计多为积肥。天长日久,距知青点稍近的腐殖土几乎已被搜刮一空。积肥之路,自是越跑越远。</p><p class="ql-block"> 这天,我选中的积肥点林密坡陡,平日里罕有人至。扒开树棵下的枯叶,多是黑褐色的腐殖土,令人惊喜。</p><p class="ql-block"> 通常情况下,想要背起沉重的大背篓,人须先坐于地上,跨好背篓,然后凭借腰背之力,让身体转往左边(或右边),待单膝跪地后,一手紧抓背篓的“竹辫”,让背篓贴紧背部,一手则用劲撑着“顺杵”(一种长约70公分,上端呈平面弯月状,下端为圆木棒,专供背着背篓休息用的特制工具),方能慢慢站起身来。</p><p class="ql-block"> 雨天,树上枝叶盈满水珠,一滴滴不断落于地上,融入泥土里。此种天气积肥,任谁都免不了沾一屁股泥水。</p> <p class="ql-block">  再背一趟,应该就可以“歇晌午”了。届时,便能惬意地坐于火塘边,喝着开水,吃着烤洋芋,让柴火的温度,将身上潮湿的衣裤,烘烤得冒出缕缕热气。</p><p class="ql-block"> 吸饱了雨水的腐殖土,变得更沉重。我这一背篓,估计会超过1 5 0斤。</p><p class="ql-block"> 山坡很陡,没有路,泥地上到处是湿漉漉的落叶。小心翼翼地,我穿行于树干间。往坡下走出没多远,感觉脚下一滑,身子便已不受控制地朝前趔趄,背上沉重的大背篓也仿佛在推着我,根本刹不住脚步……</p><p class="ql-block"> 心里隐隐感觉到了某种潜在的危险。顾不得多想,纯粹出于一种本能反应,我在飞快地让左肩脱离背篓束缚的同时,也借劲将沉重的背篓从身体右侧甩出。</p><p class="ql-block"> 往前踉跄着,我扑跪于地。背篓滚落一旁,里面的腐殖土散落四周。眼前不到半米处,一截被斧子砍去树干的树桩斜茬口向上森森耸立着…… 颤抖着双腿,勉力站起身。惊魂甫定,忙查探身体:没外伤,腰腿活动正常。还好,有惊无险,幸甚至哉。</p> <p class="ql-block">  知青生涯三年余,没少遇惊险事。其间,曾被镰刀、菜刀割破过手,被斧子砍伤过脚……不过,心中却总以为,此番积肥滑倒,该算是最惊心动魄:若哪个环节稍有差池,很可能便会酿成严重的“工伤事故”。细思极恐。</p><p class="ql-block"> 小雨,淅淅沥沥细又长 ,好似由空中一直延伸进心里……要不,怎会每每看着空中飘飘洒洒的雨丝,眼前却不时依稀闪现一个个身背沉重大背篓,默默行进于风雨中、山林间男女知青的身影,仍会感动于一种精神:一种面对任何困难挑战,都自强自立、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知青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