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幸福

杨晓虹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亲的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b>我的“名人老妈”要写一篇大文章</b></p><p class="ql-block">就像所有退了休的孃孃一样,我母亲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哪怕已经从北碚一个老三线企业退休了十多年,但在她看来,“内退”不能叫做退休?大年二十九的团年饭上,母亲又闲不住了,给我布置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我刚刚写了一篇关于三线建设的文章,不是很满意,帮我重新写一下噻!”“妈,我才放假啊 … …”</p> <p class="ql-block">春节团年饭合影</p> <p class="ql-block"><b>母亲登上《中国国家地理》</b></p><p class="ql-block">去年这个时候,母亲从北碚打来电话,喊我买两本《中国国家地理》2 月刊给她带回去。</p><p class="ql-block">“妈,这种杂志恁个贵,还要买两本?”</p><p class="ql-block">”买买买,上头有篇文章,里头有我!”</p><p class="ql-block">我买来一看,果然,《中国国家地理》以上下两册的形式出版了《重庆专辑》,其中一篇名为《三线人生》,一张跨页的大照片上,全是我母亲年轻时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p> <p class="ql-block">我把翻拍的杂志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一片点赞。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保密,“三线”是不见于报端的,但重庆的“老辈子”都不会感到陌生,嘉陵、长安、建设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与“三线”有关。</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随着涪陵 816 核工程、南川三线酒店等工业遗迹的开发,”三线”又进入当下年轻人的视野。作为一个老三线人,母亲能够登上《中国国家地理》,与美女、美食、美景站在一起,成为重庆百万三线人的代表人物,这事还得从四年前说起。</p> <p class="ql-block">《三线人生》整版照片</p> <p class="ql-block"><b>全国征文获得一等奖</b></p><p class="ql-block">2010 年 11 月,《中国文物报》社、四川文物管理局、广安市政府发起了一个“保护三线建设遗产,传承三线建设精神 ”全国主题征文活动。母亲退休前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和笔杆子,接到通知后,除了组织厂里的退休老干部投稿,她自己也花了三天时间写了一篇。半年后,主办方打电话通知我母亲,她的这篇稿子获得一等奖,还将受邀去参加在四川广安举行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和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的开展仪式。这可把母亲激动坏了。在广安的三天时间里,又是在论坛上发言,又是和专家们交流,还住了广安最好的酒店。此后,母亲俨然成了重庆从事三线工业研究的专家都要来拜访一下的人物,也引来了《中国国家地理》记者的关注。而那篇团年饭桌上谈起的文章,也是一个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的约稿,想请我母亲讲讲我外公一家 1966 年从云南来到重庆支援三线建设的事情 。</p> <p class="ql-block">手捧获奖证书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等奖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在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上发言,与原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王春才王老合影</p> <p class="ql-block"><b>“文章还是得你来写 ”</b></p><p class="ql-block">母亲是 2000 年“内退”的,当时她才 46 岁,正是一个女人事业上最成熟的时候,而就在她去外地学习回来的那一天,得知了自己被同部门的同事“投票”选举为“内退”的人选,理由是:“你退了最划得着 … …”但陪伴母亲经历这段低潮的我明白,这是她这辈子最耿耿于怀的事 。后来发生的事,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女强人逆袭 ——生活老师、普通话教师、社区干部、保险业讲师……而最让我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她甚至还一度成为某 BBS 的网络红人,结识了《失踪的上清寺》的作者老罗、资深“重庆通”肖四哥等等不少本土名人。年夜饭后,我考虑良久,很认真地对母亲说:“妈,这篇文章还得你来写。”</p> <p class="ql-block"> 作者:《重庆晨报》记者 汤皓</p><p class="ql-block">(此文登载在2015年2月25日《重庆晨报》行进中国精彩故事15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