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之行杂记(一)

李志坚

<p class="ql-block">  金秋正是出行好时光,想到邻近的福建省有几处知名景点未曾到过,即与家人一起驾车前往。</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是武夷山。</p><p class="ql-block"> 从武义到武夷山导航首选的路线是走沪昆高速,朋友告诉我走长深高速转龙浦高速更好走,果然一路顺畅,过龙泉后更是车辆稀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一行四人到了武夷山名胜区南入口。</p> <p class="ql-block">  景区门票免费,只收内部公交车费用。 </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现在故乡的山上已是红黄绿相间,色彩斑斓,武夷山上仍然郁郁葱葱,满目苍翠;如果说故乡的翠竹修长挺拔,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坚韧,武夷山的凤尾竹团团相拥,让人感受到彼此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景点是一线天。因为家乡同武夷山一样同属丹霞地貌,我们见过、穿越过很多一线天,见怪不怪,今天见到武夷山的一线天仍然叫人吃惊。在峡谷中矗立着一块巨岩,这块岩石上有三个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向前走,仰望天空,就会看到整块巨岩就像一把利斧将它劈开一样,露出一条长达176米,高50米,宽不到1米,最窄处仅有30厘米的裂缝,仅能让一个人勉强通过。仰望崖顶的裂缝,仅见一线天空,仅有一线光明。</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一处叫茶洞的地方,据介绍是种茶的最佳地点。四周巉岩耸立,天游峰是其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  天游峰为武夷山第一胜景。我们沿着陡峭崎岖的步行道向上攀登,越爬越觉得险峻惊心。路边有几处观景台,凭栏远眺,千峰竞秀,万壑争幽,一条溪流像玉带绕山而过。溪山之胜,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登临绝顶,心旷神怡。此时此地,人们纷纷祈福。但愿心有所属,福有所归。</p> <p class="ql-block"> 山顶如台,有一建筑叫天游阁,内供三尊神像,是长寿之星彭祖与两个儿子彭武、彭夷。传说这里的胜境是因为他们父子三人带领百姓披星戴月,含辛茹苦地开山治水而成,取名武夷山是为了纪念彭祖的两个儿子。</p> <p class="ql-block">  名山胜石,摩崖石刻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是另一个方向,到了山脚,但见天游峰的一侧矗立着巨大的岩壁,雄伟壮观,一条条凹凸有致的条纹犹如一幅画卷。巨岩下有一石刻“壁立万仞”,真是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  距离仙游峰景点不远处有一建筑叫武夷精舍。第二天乘竹筏游九曲溪的时候,船工介绍,武夷精舍是朱熹讲学的地方。有位年轻的女游客问道:“朱熹是谁?”</p><p class="ql-block"> “是要女人裹小脚,当年被批臭的那位。”船工的回答让我感到既新奇又熟悉。</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船工并非妄言。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61岁的朱熹在漳州知府任上,看到男女自由恋爱、私奔的现象时,内心无法接受,便颁布地方法令强制女子缠足,让双脚束缚成很小的半残疾状态,以致于不能正常走路。这样女子哪都去不了,只能呆在家里了(《中华全国风俗志》)。就此而论,朱熹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政府法令,要求女性缠足的男性官员。当然,让女性缠足并不是朱熹的突发奇想,更不是他的独创。缠足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可考。有说追溯到黄帝时期,有说源于五代南唐,也有说开始于北宋的。朱熹做的只不过是让女子缠足“发扬光大”,并且以地方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朱熹重申缠足正是为了重整儒家纲常伦理的需要。朱熹不相信女性的能力,更不相信她们拥有像男性一样智能,一再重申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倡随之理,此常理也(《近思录》)”。“男子,寝之于床,尊之也。女子,寝之于地,卑之也(注《小雅·斯干》)。”如何凸显这种男女有别,缠足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朱熹的思想与实践,让此后七百多年的女子,包括像我外婆在民国时期成长的那一代,吃尽了苦头,</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前我正读小学,“批林批孔”热火朝天,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自然是批判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日不与旧时同。走进武夷精舍,前面是一座巨大的牌坊,仿古建筑的大门上方悬挂着“学达性天”匾额,说是康熙皇帝御笔。房屋里面是朱熹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后人评论介绍。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讲学处有块匾额,称朱熹为“万世宗师”。孔子有“万世师表”之称,似有与孔子比肩之势。果然,墙上挂着钱穆的评论:“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p><p class="ql-block"> 朱熹在武夷精舍教学八年,在此完成了他始创的"四书学",即把儒教创始人孔子、孟子和他的学生曾参、子思的经典论著《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汇成一个系列,加以权威性的阐述、诠释,名之为《四书集注》,将中国文化从“五经时代”推向“四书时代”。作为武义人,自然让人想起明招文化的创始人吕祖谦,他在明招山讲学五六年,开启了武义文化教育的新时代。朱子学说自然承接了孔孟之道,二程理学,也吸收了同时代的“东南三贤”之吕祖谦、张栻以及创立心学的陆九渊的思想。吕祖谦主张“明理躬行”,强调实用和实际应用,反对空谈,得到了朱熹的认可与推崇。并不远千里,把自己的长子送到吕祖谦处,尊拜为师,接受其教育。</p><p class="ql-block"> 朱子学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包括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朱子的内圣外王,明定正统,匡正君心,贵和尚中的政治理念影响深远;视民如伤,振肃纲纪,化民成俗的政治实践成为后世榜样;仁、义、礼、智、信的处事准则不可或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之道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朱子理学是要人顺应天理,让社会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让人安居乐业。其中“匡正君心”就是要求君王以身作则,方方面面起模范带头作用。朱子认为,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君主是整个国家机器的核心,君主个人的品德与修养往往决定着国家的治乱和人民的命运。因此,他数次上书,要求皇上如何提高个人修养,使君主权力的使用符合道德规范,希望“正君心以正朝庭,正朝庭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他的思想自然得不到朝庭的待见,几经沉浮,选择了与孔子一样的道路,从事教育与著述,寄希望于后人。</p><p class="ql-block"> 朱子学说对南宋后期及元朝,特别是明清时期影响深远,时至今日,我们对他的功过是非,何为精华,何为糟粕,自然有了新的认识。我想,他的以天下为已任的情怀,勇于探索,风骨铮铮的高尚品格,永远是后人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后参观了武夷宫,内有两棵桂花树,据说是朱熹亲手所栽。赶紧拍照留念,沾点才气。</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