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故事】那周时光里的青春印记

优悠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昵称:优悠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1131938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最后一张是原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余感谢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些悠远泛黄的记忆里,有一段时光如同夏日午后的微风,轻轻拂过心田,带来一丝清凉和惬意,那就是我们经历的“开门办学”的日子。它是当时特殊年代的教育探索之旅,更是一段心灵成长的历程;它像一幅生动的画卷,铺展在岁月的长廊,令人回味无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的年轻人对“开门办学”这个词,已难知其意,而在我们的青春岁月,却以汗水与艰辛懂得了它独特的内涵。我们是乡村的孩子,从小与土地和庄稼打交道,13岁就开始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挣工分,在读初三那年,仍然停课去生产队劳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1976年4月,春季开学没多长时间,我们初三年级的学生响应号召,被派往生产队参与集体劳动,与社员们同吃同住整整一周,体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一群怀揣梦想与好奇的少年,背起行囊,踏向乡村的小路。全班50多个同学分为三组,分别在学校附近的新联大队3个生产队参加劳动,而这里恰好是我家所在的地方。我们被分配到了6队、8队和9队,我家在6队,我被安排到了9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他两组同学都是过集体生活,住在生产队统一安排的宿舍,统一就餐。而我们分到9队的同学,则被分散在几个农户家吃住。我与刘小花、陈双梅三位女同学一同住在一户刘姓人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仨被生产队队长领到老乡家,一处三开间的砖瓦房子,这家条件已经算不错了。女主人四十多岁,瘦小的中等个子,衣着朴素却有点拖沓。她笑吟吟地接待了我们,给我们在她家的披屋搭了一张床,是用两张板榻拼成的,挺宽敞的。我们放下行李,解开行囊整理日用品,铺好被子。三个女孩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既兴奋又好奇,前门探探头,后门张望张望,鸡鸭在门前看到我们,紧张地叽叽喳喳逃离。后院的小菜园,各种蔬菜错落有致郁郁葱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一会,女主人喊我们吃饭了。我们兴冲冲地来到餐桌前,想着“开门办学”的日子吃的第一顿饭是什么美味。可是一来到桌前,就什么胃口也没有了,不是菜不好,而是那张脏兮兮的餐桌实在让人难以下咽饭食。厚厚的灰尘潮潮的痕迹,显然是刚刚擦过,却仍斑斑驳驳。桌子是废旧的桌子,可能是从哪个旮旯里找出来,好心的主人特地为我们准备的,因为女主人说,我们的伙食是公家提供的,他们家人不能一起吃。再瞄一眼脚下的地上,鸡鸭粪便东一坨西一坨,还伴着几根羽毛,也没扫干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三个女孩,闭着眼睛胡乱地咽下这第一顿“盛宴”。下午因下雨正好不用出工,我们仨就动手大扫除了。桌子抬到外面,拎水冲洗,擦了一遍又一遍,累得满头大汗,在家里何曾干过这重活啊!累归累,看着干净得锃亮的餐桌,想着晚上可以安心地吃饭,都会心地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乡村的夜黑得早,六点钟外面就漆黑一团了,只有稀稀拉拉的煤油灯的亮光在暗夜里闪烁。夜晚我们三个女生如厕又遇到困难,农家的厕所在屋外菜园里面,一间小小的茅房,离住的地方有十几米远。看着黑沉沉的夜色,三人手拉着手,几乎抱成团了,只看着脚下的路一步一步地挪动,不敢看远处,生怕远处忽然有个妖魔鬼怪出现。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尖叫着停步,等静下来了再前行。那样胆战心惊的时刻,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清晨,随着晨光初现,队长的哨声响了,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劳作。由于我个子较小,队长让我负责看护秧田,驱赶来寻食的麻雀。田里稻种刚刚破土而出,一片嫩黄,需时刻警惕麻雀的偷食。我拿着一根长长的细竹竿,上面绑了一根塑料纸,看到麻雀来了就举起来不断地晃动,在田埂上绕来绕去,露水打湿了鞋袜也顾不上。那些小麻雀也很精明,像跟我捉迷藏似的,我到东边它们飞到西边,等我赶到西边,它们又换地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一群麻雀飞来,我不想跑路,随手捡起一个土块朝它们扔了过去,麻雀是吓飞了,田垄却被砸了个大窟窿,稻芽也随之陷入泥土中。我心中顿然忐忑不安,生怕自己的疏忽影响了庄稼的生长,生怕队长会责怪。幸好,队长知道后不但没有批评责怪我,反而教我如何更好地保护秧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几日,我与同学一同跟随社员们挑土平整土地,为春耕播种棉花做准备。春天土地柔软湿润,一铁锹踩下去,弥漫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还能见到几条蚯蚓蠕动。社员对我们学生很照顾,他们担着的两只畚箕土堆得满满的还要冒个尖,给我们学生只上平平一畚箕。他们说,你们正长身体,别让重担子压坏了不长个子了。我们听了,心里暖暖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干活时,妇女们时常哼唱起家乡黄梅调《补背搭》的情歌,什么干哥哥情妹的,令我们这些初涉世事的少男少女们面红耳赤,羞涩不已。他们见我们这样,反而唱的更欢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飘荡在春天的田野,那么醇厚那么质朴,让我感受到乡村人植于骨髓的朴实,已经融入这片土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劳动的过程中,我们被乡亲们热情所感染,既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但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每当休息时,社员们会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生活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周的劳动生活转瞬即逝,那是一段特殊而难忘的时光,它不仅仅是一段教育历程的记录,更是一段关于成长探索与变革的故事。回到学校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在生产队的所见所闻,那些趣事与感悟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了我们共同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经历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课本中学不到的实用的技能,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自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劳动是一种锻炼,能够培养人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增进了同学情谊,更加珍惜在课堂学习的大好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短暂的一周虽然艰苦,却是我们青春岁月中最美好的印记,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