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是道教真武大帝修炼飞升之地,享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盛誉。</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麓从汉代起就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经过元、明、清等多个时期。其规模、布局、设计构思、技艺水平实属世之罕见,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古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空间组织方式,建筑以木构架为主,以砖、瓦为墙壁或屋面材料形成各种单体或组合建筑。</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建筑屋顶样式主要采用歇山式和硬山式,材料主要采用琉璃瓦和青瓦。</p> <p class="ql-block">这里硬山式屋顶主要用在武当山道教配殿建筑中,等级比较低出现的不多。屋面采用灰瓦,坡面只有前后两面,左右两边为垂直的山墙,只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屋脊上基本没有装饰,整体古朴。</p> <p class="ql-block">这里采用了中国古建筑传统的建造手法,在布局方式、屋顶样式、装饰形式等方面都要严格的要求,使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产生了非凡的艺术效果,体现了皇家建筑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相传道教所尊奉的玄武神,即真武大帝,曾在此修炼42年而得道飞升,故后世易名武当山,意谓“非真武不足当之”。周朝尹喜、明朝张三丰等也都在此修炼过。</p> <p class="ql-block">在唐代贞观年,一年遇大旱,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均州吏姚简赴武当山祷雨,姚简在武当山建立五龙祠,推行道教。这堪称是武当山道教的开山道观。</p> <p class="ql-block">宋、元以后,不断增修扩建,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公元1552年 “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当山建筑群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p> <p class="ql-block">在明朝早期就有“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说法,武当山古建筑群与北京故宫由同一批人员修建,具有600年悠久历史,红墙绿瓦,蔚为壮观,也是皇家庙宇。</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区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壮阔景观。</p> <p class="ql-block">除了古建筑,武当武术也很出名,尤其是金庸笔下的武当派和张三丰,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当山的故事非常的多,有关于道教的,有关于古建筑的,有关于明朝多位皇帝的,有关于太极的,有关于养生的,真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p> <p class="ql-block">在道教名山中,武当山虽然不是历史最悠久的,但却是道教遗迹保存最完整、道教宫观建筑工艺最高的一座道教名山。来到这里,你一定会被古人高超的建筑工艺所折服,不论是太子坡的一柱十二梁,还是南岩的悬空石殿,亦或是天柱峰绝顶的铜铸鎏金宝殿,都能深深地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明永乐十年对其进行扩建。现存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等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玄帝殿大殿正面的五开间,中间三间大,两边两间小。正中的三开间都悬挂着横匾。正中的横匾写着:“曲成万物”、左边的横匾写着“道通天地”、右边的横匾写着:“北极枢庭”。</p> <p class="ql-block">穿过玄帝殿出玄帝殿后门,视野豁然开朗,终于来到了南岩宫最惊心动魄的地方。但见万山拱翠,凭栏下望,岩下深险莫测,碧波滚滚,令人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在武当山南岩“天乙真庆万寿宫石殿”外绝崖旁的一座雕龙石梁。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约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一香炉,因此号称 “天下第一香-龙头香”。</p> <p class="ql-block">龙头香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合并为一体的两条龙,造型浑然,两条龙仰视吞噬着一团火球,跃跃欲飞,让人叹为观止。在万仞峭壁上悬空伸展的两条龙传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们到处巡视。龙头香又名龙首石,建于公元1314年(元朝延祐元年)。在过去,有些香客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坠岩殉命者不计其数。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下令禁烧龙头香,并设栏门加锁。游客依栏俯视,大有“身居瑶台”之感。</p> <p class="ql-block">龙头香对面为礼斗台和风月双清亭遗址。龙头香四面崛起一峰,悬岩万仞,直刺中天,大有欲飞之势,自然景色绝佳,其上建有梳妆台和飞升台。飞升台前豁出一石,名叫试心石,石下悬岩千丈。相传真武大帝居住武当修炼42年,得道升天,曾在此梳妆更衣,故亦名“更衣台”。</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龙头香的神秘和地位,信士弟子们为表虔诚,每次来朝拜武当,都要烧“龙头香”而走上那阴阳生死的边界。由于下临万丈深渊,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毫无疑问,龙头香自打建成以来,从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计其数,其情形目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从两仪门进入是“两仪殿”,面阔3间,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岩为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门,安在前金柱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石殿。</p> <p class="ql-block">“两仪”意思是指“父母”,武当道教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要求出家人忠孝信诚。在武当各宫观主殿的后面都建有父母殿,孝敬父母是武当道教最基本的信仰和行为准则。</p> <p class="ql-block">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是武当山现存古建筑群中比较大的一处建筑。复真观始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现存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整组建筑未采用传统的中轴线布局,而是随自然山势而建。</p> <p class="ql-block">太子坡最著名的是五云楼,由于空间有限,不能采用传统的梁柱模式,于是在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犹如一把大伞,为木结构建筑中少见的结构,有一柱十二梁之称。</p> <p class="ql-block">灵官,在道教神系中,是镇守山门、监坛护法之神,司掌天上人间纠察之职。设置在登临金殿之前的灵官殿,对朝拜者进行最后的精神洗礼,具有特殊意义。</p> <p class="ql-block">金顶指太和宫,始于永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其用巨型条石砌筑的城墙周长344米,环绕天柱峰,并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其设计之巧妙,施工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金顶之上最耀眼的莫过于金殿了,金殿是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之上,面积约160 平方米。殿内后壁屏风前设有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p> <p class="ql-block">圣境台,是武当山道教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体现。伫立此地,极目远眺,蜿蜒起伏的城墙、坚韧挺拔的古松、肃穆庄严的太和宫、丹墙翠瓦的转运殿、巍峨隽秀的狮子峰、绵延干里的云海,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动静交互的天然画卷。此时此地,取景留念,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便永远定格了。</p> <p class="ql-block">看完了武当山的主要建筑遗存,那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惑,我国道教仙山何其多,为什么唯独武当山有如此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呢?</p> <p class="ql-block">虽然武当山的建筑始于唐贞观年间,不过大兴还是在明永乐年间。当时,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修武当,从永乐十年(1412年)开始设计动工,直至永乐二十一年完成。共建9宫9观33处建筑群,规模何其之大。</p> <p class="ql-block">可惜清乾隆后,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到了清末,武当山仅剩庙房三千多间,及至1949年,武当山余庙房两千多间1958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库,净乐宫、迎恩宫被淹。尽管损毁了大半,可遗留的古建筑群和其他道教名山比起来,还是稳居第一的。</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之所以能遗存如此规模的建筑群,主要是因为它曾经是明王朝的皇家道场。武当山古建筑群在设计上是按照真武修真的神话来布局,并配以皇家建筑规制,不仅体现了皇家道场的庄重大气,同时也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的建筑或建于高山险峰之巅,或隐于悬崖绝壁之内,深山丛林之中,使建筑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和谐,营造出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被誉为“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的评价是:“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这个评价真的是非常的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