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风,随尔上青云

石桥

红楼:我是风,随尔上青云 <p class="ql-block">金陵十二钗,除了妙玉,其他几个要么是贾家女子,要么和贾家沾亲带故,只有妙玉是个意外。十二钗排名很奇特,黛玉打头,秦可卿收尾,妙玉居中,甚至王熙凤都排在她后面,雪芹为什么这么安排,个中缘由,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这个排序到底有什么讲究?我的感觉是,雪芹按照这些女孩子和宝玉的亲疏来安排,这个亲疏不是血缘上的,而是心灵上的。黛玉宝钗和宝玉的关系,是“红楼”三条主线之一,二人排在前面应当应分。元春和宝玉名为姐弟,但亲若母子,元宵节省亲时元春就说了,宝玉自小是她一手带大的,宝玉读书识字也是她教的,这么说吧,元春是宝玉人生的引路人,文中虽然戏份不多,排前面理所当然。探春和宝玉精神上有共鸣,探春起“海棠诗社”,第一个邀约的人是宝玉,还特意写了一个帖子送过来,宝玉见了高兴得不得了。“海棠诗社”后来被黛玉改名叫“桃花诗社”,为什么改这个名,绝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大有深意。</p><p class="ql-block">湘云是黛玉来之前,和宝玉是两小无猜,青梅绕床的闺室密友,两个童稚年纪,同食同宿,亲密无间,宝玉的日常就是由湘云打理,黛玉到后,宝玉疏远湘云,为这个湘云还抱怨过,眷眷之心,跃然纸上。这几个是宝玉心灵上的知音,排在妙玉前面,没什么问题。王熙凤虽是书中大书特书的奇女子,但和宝玉并不知心,一个是年龄上的差距,一个是世界观不同,二人交往,亲而不近,适可而止,王熙凤是处处算计,贾宝玉随心所欲,两人没有共同语言,凤姐的排名自然要靠后。至于迎春、惜春、巧姐和李纨,她们只是宝玉生命中的过客。秦可卿和宝玉有一梦之缘,仅此一例,再无交集,况且,秦可卿的出现,或有其他缘故。雪芹年轻时曾写一部《风月宝鉴》,承继明朝市井文学,极尽繁华,写尽人性,秦可卿和妙玉,或是《风月宝鉴》中人物。</p><p class="ql-block">人生是一次长行,途中会有美丽的遇见,有些人只是一次擦肩,相逢一笑,从此天涯。有些人是一生的不舍,相逢是缘,错过也是缘,犹如华林风雨,天见之,天亦怜,一旦动了情,就是一生的牵挂。宝黛是彼此精神上的寄托,黛玉初进荣国府,二人便觉得似曾相识,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林黛玉也觉得“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样的经历,我们也曾有过,初逢便是梦中人,有你的每一天,风月静好。但是这样的景况,结果往往不好,要么成为陌路,要么泪眼相看,相思成愁。</p><p class="ql-block">我和你说过,此生可舍,此情难了。</p><p class="ql-block">不管前路是火海,是深渊,你是我生命里最重的那一个。</p><p class="ql-block">“红楼”写了两处神奇的地方,一个是太虚幻境,一个是大观园,雕栏玉砌,美轮美奂,而又虚无缥缈,如真如幻。简言之,这两个地方都不是现实的存在,只是梦中的一个幻影。有时候,身处一个陌生地方,偶尔也会感觉曾经来过这里,不真切,但相识,一花,一木,甚至吹过脸庞的风,皆是你的气息,这个就叫“太虚”。如果是梦,梦里相逢,梦醒时孑然一身,这个就叫“幻境”。</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一梦而已。</p><p class="ql-block">但这个梦,不是贾宝玉的梦,而是妙玉的梦。</p><p class="ql-block">从生到死,妙玉的一生,就是一场绚烂的梦,宝玉、黛玉,宝钗,等等吧,在她的梦中出出进进,是过客,也是陌路人,若近若离,相爱相杀。</p><p class="ql-block">有些事,就是如此的滑稽!</p><p class="ql-block">妙玉是宝玉的红尘知己。</p><p class="ql-block">一个身在红尘中,一个身处红尘外。</p><p class="ql-block">第六十二和六十三回中,大观园中众女子搞了一个饯花会,这天是芒种节,一个常人不会在意的节日。芒种节,就是花开到这一天,花神就要退位,百花即将凋零,意味着一种萧杀的气氛。所以这一天大观园中的女孩子凑到一起,举办一个仪式送花神。芒种节祭奠花神,这个我们看着很奇怪的事,雪芹却郑重其事的写了两个回目,近两万字,为什么?或许,他一定有什么无法寻常表述的心事,非得这样写,才能吐出心中的苦闷。</p> <p class="ql-block">好吧,无非是热闹一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大观园的女孩子最会找乐子,过生日,祭花神,热闹就好。芒种节这一天是四月二十六日,这是“红楼”中唯一明写的一个日期,因为这一天是贾宝玉的生日,由此演绎下来,这一天就是曹雪芹的生日。古人讲究这个,男孩子到十四岁,算是成人了,家中要给孩子办一个生日宴,告诉你从今天起,你就是成年人了。古人重礼仪,子女成人,儿女婚假,生老病死,都要摆一桌。即便今天,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为子女办成人礼的风俗,男孩子佩戴弓箭,女孩子把头发向上梳起来,盘一个样式,用丝巾包起来,叫“上头”。成人之前,女孩子可以披头散发,成人后,就不允许了。</p><p class="ql-block">贾宝玉的成人礼书中并未明写,只写这一天贾府中几位姐姐妹妹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算是为贾宝玉过了一个生日,不过是大家热闹一场。第二天宝玉就看到了妙玉送来的一张粉色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看到妙玉的笺子,宝玉的表现很奇怪,他就激动到十二分,急得不行,要纸要笔,准备写回帖。</p><p class="ql-block">这个事透着几分邪性:妙玉是出家人,一个男孩子过生日,她一个尼姑送什么贺笺,一邪。简单送一份贺笺也就罢了,她偏送一张粉色的,什么意思?书中宝玉探春写字作画,从来没有点明纸张的颜色,只有妙玉给宝玉的帖子,明确是粉色的,二邪。妙玉署名“槛外人”,为什么?出家即出世,一个红尘外,不在红尘中,既署妙玉,何必“槛外人”,情乎?爱乎?三邪了。再说宝玉想回帖子,却不知道写什么,后来遇到邢蚰烟,一番说教,宝玉恍然大悟,回了一个“槛内人”的帖子,这个署名很奇妙,妙玉却十分喜欢。</p><p class="ql-block">妙玉出身书香门第,祖上曾经阔过,可惜时运不济,只好出家,带发修行,青灯作伴,暮鼓晨钟,了此残生。“红楼”一部书,凡名中带“玉”者,大都命运多舛,遭际坎坷,雪芹为什么这样安排,叫人大伤脑筋,十分费解。妙玉“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这一点和黛玉相似,两个孤傲不群、冰清玉洁的女孩子,心性相通,文才诗情,心底存几分自卑。妙玉和宝钗习性相远,彼此看不上眼,有宝钗的地方,妙玉不去,有妙玉的地方,宝钗就绕着走。邢蚰烟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雪芹笔墨,是对妙玉孤洁的一种暗示吧。因后三十回文字丢失,邢姑娘这十二个字,叫人难以理解。</p><p class="ql-block">妙玉喜欢宝玉,这一点虽荒唐,却有迹可循,身在佛门中,心有千千结,那是因为情到深处,佛陀也要感动。宝玉生日那天送粉色笺子是一例,宝玉踏雪乞红梅又是一例。我知道,两情相悦,是心爱,爱而得之,则是我幸,爱而不得,是心碎。热闹后的孤独,最让人心疼,执手后的别离,最叫人心悲。相见但不相看,最叫人心苦。大观园是林黛玉的修罗场,也是妙玉长行中的一个驿站。孑身远行的女子,走累了,找一个栖身的地方,洗净风尘,逃避人间冷漠,造化弄人,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入了眼,动了情,明知道你是火,我却义无返顾,偏偏投火自焚,这是命运的安排,天网已经铺开,即便有七十二变,依然为情所困,逃也逃不掉,忘也忘不了。</p><p class="ql-block">佛可欲火,为了重生;我是凡人,浴火自焚,为的是来世和你重逢,但愿你还记得我当初的模样。</p><p class="ql-block">长风起于微末,白雪也恋红尘。</p><p class="ql-block">第五回关于妙玉的判词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的画册则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中。忽然醒悟,原来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携入红尘的玉有两块,一块叫宝玉,一块叫妙玉。</p><p class="ql-block">人生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两块沦落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某一日忽然一个华丽转身,化作人世间两个美丽的玉,而又相逢在美轮美奂,却少了红尘情味的大观园中,一个混吃等死,一个伴着黄卷孤灯,伶仃残生。</p><p class="ql-block">妙玉的曲子叫《世难容》,这个曲子透露的信息,可悲可怜,叫人惊心动魄。这个曲名,就是一个不祥的预兆。世界很大,竟容不下妙玉,一个气质如兰的弱女子。大观园是妙玉最后的乐土,她用心感知人世间的余温,虽不热烈,但足够她慰藉寂寞的心魄。身在栊翠庵,心在怡红院。大观园中的花团锦簇,荣府女儿们的莺歌燕舞,让栊翠庵显得那么突兀,这个设计大有深意。大观园是红尘富贵之乡,人间风月之地,眼目所见皆是桃红柳绿,耳内所听皆为丝竹管弦,这样的场所,偏偏修了一座尼姑庵,很滑稽,是么?</p><p class="ql-block">莲台之上,是佛的威严。</p><p class="ql-block">莲台之下,一个清秀女子的落寞。</p><p class="ql-block">佛性即女人性,此论不谬。</p><p class="ql-block">黄卷一叶,念不完好梦如烟。木鱼几声,敲的是满目秋雨涛声。半盏孤灯,照不亮归程三万里。雪芹想告诉世人的是,佛本无情,拈花而笑,笑的是世人太痴。</p><p class="ql-block">妙玉的曲子《世难容》,前面几句好理解,说的是妙玉这孩子出身好,人也长得漂亮。其中“过洁”一词,说明她有洁癖,这一点在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写得很精彩。品茶的起因,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刘姥姥这个人很会讲笑话,很投贾母的脾气,贾母是年老之人,喜欢热闹,一时心动,就在大观园设下宴席,贾府一众女眷陪着说说笑笑,吃吃喝喝,贾母一高兴多吃了几杯子,酒饱饭足,带着大家逛园子,最后就逛到了妙玉的栊翠庵。</p> <p class="ql-block">妙玉性格怪癖,喜欢清净,不想接待这些人,但栊翠庵是贾府私人供养的佛寺,得罪金主的事,她不会干,所以她就动了心思,把贾母女眷带到禅堂。这一招绝妙,妙玉知道,贾母王夫人都信佛,到了这个地方就不敢闹了,不闹就待不久,早打发走,早安生。果然贾母说我们吃肉喝酒了,你这里供着佛菩萨,我们一大群人进来,冲了佛祖那罪过就大了,快给一杯茶吃了到外面去。这个话正中妙玉下怀,伺候贾母吃茶,然后打发走了了事。</p><p class="ql-block">妙玉这一天的心思,不在贾母这边,都在宝玉身上。</p><p class="ql-block">女孩子动了情,是掩藏不住的。</p><p class="ql-block">妙玉怎么做的,很高明,和你当初一样,语藏柳影。每读这一段文字,心生向往之情,掺杂几分妒意。</p><p class="ql-block">打发走贾母,妙玉便把黛玉宝钗拉到耳房内,宝玉悄悄跟过来。就见宝钗坐在榻上,黛玉在妙玉的蒲团上坐了。妙玉围炉扇火,烧水泡茶。宝玉就进来,说偏你们吃梯己茶呢。宝钗黛玉说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记住,妙玉是个有洁癖的女孩子,亲自围炉,怪哉。</p><p class="ql-block">下面的文字更加精彩,宝玉偷偷观察,妙玉整出几样稀奇古怪的茶具,一个是“晋王恺珍玩”的瓠瓟斝,给薛宝钗吃茶。这个晋王恺,就是晋朝的王恺,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娘舅,富可敌国,曾经和石崇比阔斗富,他玩过的东西,价值连城。瓠瓟斝形似葫芦,这一段文字,照应前面甄士隐葫芦庙那一回的情节,“红楼”千古奇书,伏脉千里,不是虚言。妙玉把这个东西给宝钗用,暗示“金玉良缘”这一线索。接着妙玉拿出一个杏犀杯,给林黛玉吃茶。有的本子上,这里写的是点犀,似乎更通顺一些,犀就是犀牛角,心巧灵动的意思,和前文黛玉初进荣国府那句“心较比干多一窍”相对应。然后妙玉拿来自己平时用的一个绿玉斗,斟茶递给宝玉,引出宝玉“世法平等”的一篇高论。妙玉只好拿来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妙玉执壶,宝玉吃茶。自然,宝玉就觉得这个茶味儿很香。</p><p class="ql-block">或许是看到黛玉宝钗异样的眼神,书中写妙玉对宝玉正色说,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说我知道,我感谢她们两个,就不感谢你了。</p><p class="ql-block">娇憨之态,呼之欲出,少女情怀,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心中越是舍不下,面上越是表现得无所谓。</p><p class="ql-block">这一回吃茶很精彩,妙玉拉黛玉宝钗,却不拉宝玉,因为她知道,只要拉来林妹妹,宝哥哥一定会来的,一点心思,瞒得过谁?欲盖弥彰。后来妙玉果然情不自禁,拿来平日自己吃茶用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吃。记得吗,妙玉是有洁癖的,倘若宝玉吃了,妙玉如何处置这个绿玉斗?留着自己用,还是扔了去?前面贾母刘姥姥碰过的家什,她都扔了。</p><p class="ql-block">绿玉斗中的绿玉两个字,元妃省亲那一回出现过。省亲仪式搞完后,元妃叫弟弟妹妹写诗,妹妹写一首,宝玉写四首,元妃说,“宝玉竟能题咏,一发可喜……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宝玉叫苦,也只好硬着头皮写。</p><p class="ql-block">于是大家开始写诗。贾宝玉写了几首,黛玉宝钗跑过来看,其中一首里面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说你快把这一句改了,娘娘不喜欢“红香绿玉”,你偏用这个典,一面教宝玉改“绿玉”为“绿蜡”,惹得林妹妹一脸的醋劲儿。就“绿玉”这个小事,发生在第十八回,竟然影射到第四十一回这个地方,雪芹千古奇才,空前绝后。这件事也在暗示,妙玉对于贾宝玉的任何一点小事,都十分上心,爱之越深,越是牵挂,越是不见,越是放不下。</p><p class="ql-block">妙玉判词后面几句,透露的消息太残酷,妙玉的结局太凄凉。贾家败落后,妙玉流落到烟花巷,做了青楼歌姬,后又被人拐到江南,遭人侮辱,含恨而死。这样的结局,我实在不愿接受,我宁愿相信妙玉始终伴佛到黄昏,做一个冰清玉洁的莲花侍者,修渡自己,修渡他人,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