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口市秀英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长滨小学张馨月

<p class="ql-block">  为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深化我区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及时分享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我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音乐教师专业水平,海口市秀英区研训中心于2024年10月29日-30日在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成功举办了为期两天的2024年秀英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本次比赛活动共12节课。</p> 🎶评委简介🎶 🎶绽放异彩🎶 <p class="ql-block">  秀英区的参赛选手们精心准备、各具特色,就是为了这一天在属于她们的讲台上,绽放光芒、大放异彩。</p> 🍃《节奏密码 均拍与音符》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由海口市长流中心小学 林丽娜老师的《节奏密码 均拍与音符》</p><p class="ql-block"> 林老师在节奏密码游戏中,引导学生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一5班的同学们在律动、打均拍、识读节奏卡片等表现中,感受节奏、理解节奏、掌握节奏。在看、听、读当中感受、体验、记忆不同音符,逐渐建立起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p> 🌻《口哨与小狗》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海口市康安学校 郭鑫蓉老师带来的《口哨与小狗》</p><p class="ql-block"> 郭老师通过小主人与小狗在林荫路上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音乐要素, 从模仿小主人吹口哨感受音乐情绪速度,了解小狗的站立和坐姿感受音的高低,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们在音乐中了解音乐感受音乐要素,将音乐要素可视化。通过图形谱、身体打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美。</p> 🍃《我是人民小骑兵》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由海口市秀英区永兴中心小学的胡然老师的欣赏课《我是人民的小骑兵》</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从乐器对马发出的声音的模仿,引入用音乐讲述的小骑兵的故事,通过用图形谱、情景带入等方法,分段聆听音乐,感受每一段音乐中不同的音乐要素带来的情绪情感变化,感受音乐画面,了解音乐所诉说的故事。通过自制小乐器伴奏、舞蹈等创新表现方式,感受每一乐段不同的情绪,身临其境的带入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魅力,诉说音乐中的故事。</p> 🌼《快乐的罗梭》 <p class="ql-block">  本节畅游课是由海口市秀英区康安学校的聂西洁老师展示的《快乐的罗梭》</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曲是一首彝族歌曲,旋律欢快,表现了彝族人民的幸福快乐生活,很适合加入舞蹈。教师设计动作应简单明了,同时拓展部分加入由中央民族民族歌舞团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彝族甩手舞。‌第五单元以弹拨乐为主,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大单元教学目标。</p> 🐚《小螺号》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来自长滨小学林涓涓老师的《小螺号》</p><p class="ql-block"> 《小螺号》是一首由付林作词作曲,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透过“小螺号滴滴滴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绪。林老师在课上通过对螺号声的模仿以及对海边景色的描绘,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海边,身临其境的走进歌曲,运用“小螺号”来为歌曲伴奏,使得学生体验了渔民的捕鱼生活,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p> 🌺《乃哟乃》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由海口市海秀中心小学的吴之琳老师带来的《乃哟乃》</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土家族歌曲,以获得参加土家族活动的资格为由,围绕歌曲,破解密码,解锁歌曲。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歌曲节奏,利用碗乐学习歌曲乐谱,加入双响筒为歌曲伴奏,让学生亲身体验打击乐器带来的趣味和快乐。最终解锁密码,获得资格,了解土家族文化——“舍巴节”。</p> ☘️《森林狂想曲》 <p class="ql-block">  本节欣赏课是由海口市秀英区第三十三小学林小格老师带来的《森林狂想曲》</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乐曲,表现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实地录制的“音效”。这节课,林老师由森林里的“音效”声音激趣导入。接着,分段欣赏各主题森林的音乐主题,通过模唱、律动、画旋律线、小乐器伴奏等不同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各音乐主题的情绪情感变化并记忆音乐主题。最终,孩子们出色地完成了给音乐主题排序的学习任务 ,感受了大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p> 🐾《彼得与狼》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由北师大附小,王天齐老师带来的《彼得与狼》</p><p class="ql-block"> 《彼得与狼》是一部交响童话,由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为了让小朋友认识交响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创作出了这个故事,并配上了各种乐器。王老师为每个乐器的演奏旋律制作了一段小动画,让同学们能更加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各个乐器表现的角色特点,并且让学生亲自随音乐表演动物,生动又有趣。</p> 🦜《杜鹃圆舞曲》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由海口市秀英区东山中心小学的王嘉仪老师带来的《杜鹃圆舞曲》</p><p class="ql-block"> 《杜鹃圆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王老师通过布谷鸟的叫声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特点和学习目标,设计游戏化的体验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语言描述等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音乐的特点和杜鹃的音乐形象。</p> 🦆《鸭子拌嘴》 <p class="ql-block">  本节畅游课是由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 林慧老师带来的《鸭子拌嘴》</p><p class="ql-block"> 《鸭子拌嘴》是一首以镲为主的打击乐曲,镲是一种中国打击乐器,也叫小钹、这首乐曲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林慧老师通过视觉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打击乐器的魅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了解和探究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并邀请学生进行表演和模仿,让学生在演中学,学中乐;将乐曲的教学、模仿、律动等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学生能很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p> 🌿《渔舟唱晚》 <p class="ql-block">  本节欣赏课是由海口市丘浚学校 李雅婷老师来展示</p><p class="ql-block">🎶《渔舟唱晚》:一场穿越千年的音乐盛宴🎶</p><p class="ql-block"> 在这堂精彩的公开课上,我们与《渔舟唱晚》相遇。从模仿渔夫摇橹开启奇妙旅程,伴着滕王阁的暮钟,和着乐声诵读千古名句,仿佛置身于王勃笔下的美景。 探寻《渔舟唱晚》的奥秘,第一乐段里,旋律如灵动画笔,左手技法让音符似湖面涟漪,五声音阶展现独特东方韵味。第二乐段,花指技法描绘出百舟争归的热闹,从慢到快的节奏,是太阳落山前渔夫的匆忙。</p><p class="ql-block"> 拓展延伸环节,不同版本的《渔舟唱晚》展现其创新与传承,它是民族的瑰宝,走向世界,让我们传承文化,在这优美旋律中破浪前行。</p> 💦《森林水车》 <p class="ql-block">  本节欣赏课是由长滨小学张江雯老师带来的《森林水车》</p><p class="ql-block"> 《森林水车》是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活泼,深受人们喜爱。张老师在课上通过创设情境、随音乐律动、为主题设计动作、感受乐曲节奏等方式记忆主题,并能够分辨每一主题的特点,利用故事情节串联整节课,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乐曲的情绪、乐器和音乐形象。</p> 🎶获奖名单公布🎶 <p class="ql-block">  海口市秀英区吴秋华教研员公布本次课堂评比的结果。其中,一等奖四名、二等奖八名。吴秋华教研员肯定了赛课年轻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大大提高,创新了有趣多样的教学游戏和策略方法,并对各学校音乐科组打造出来的精彩课堂点赞”。</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专家符雪琼对六位选手的课堂进行专业点评,并对教师们的专业素养高度认可。</p><p class="ql-block"> 符琼雪老师指出林丽娜老师的《节奏密码》这节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敢于挑战新教材,也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1.课堂中的美感渗透需要加强,要真正做到畅游。</p><p class="ql-block">2.试读曲谱时教师要适当引导。</p><p class="ql-block"> 🍃《口哨与小狗》的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在体验环节中,教师可以加上脚步的动作来帮助学生深入音乐。</p><p class="ql-block">2.创编时可进行分组搭配,增添音乐的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我是人民小骑兵》的建议指导:</p><p class="ql-block">1.要注意在小打击乐器上的使用。</p><p class="ql-block">2.可以空手握拳,手腕下压来表示小骑兵欢快的情绪。</p><p class="ql-block">3.第二段小骑兵的情绪应该更加深入的让学生体会。</p><p class="ql-block"> 🍃《鸭子拌嘴》的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在学生演奏完乐器时,应当及时出现乐器的名字,让学生对乐器加深印象。</p><p class="ql-block">2.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更加深入,学生在此环节的音乐收获比较少。</p><p class="ql-block"> 🍃《渔舟唱晚》的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教师应当听的多,说的少,才能体现音乐课的魅力。</p><p class="ql-block">2.教师在创编环节中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森林水车》的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不能说话打扰,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聆听环境。</p><p class="ql-block">2.在游戏、情境等环节时需要加强音乐形象的塑造,顿音记号可以加入小鸟起床扇动翅膀时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最后,符琼雪老师让老师们思考一个问题,小打击乐器是否真正做到为课堂服务,是否真正的与本节课完美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专家杨波副校长为后续的选手进行了专业的点评。杨波副校长为所有参赛选手背后的团队点赞,并且夸赞所有老师的教案都是严格按照教学评一致性来撰写的。下面是专家杨波副校长的专业点评:</p><p class="ql-block"> ☘️《快乐的啰嗦》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歌曲断句要准确。</p><p class="ql-block">2.可以通过直观的动作让学生学习顿音和连音。</p><p class="ql-block"> ☘️《小螺号》的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可以通过演唱出优美的声音来加强学生的画面感。</p><p class="ql-block">2.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的演唱,要让学生听到自己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乃呦乃》的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教学环节过于密集,要考虑学情合理制定教学环节。</p><p class="ql-block">2.教师的板书、知识点以及语言要严谨。</p><p class="ql-block">3.要关注课堂生成,及时为学生解惑。</p><p class="ql-block"> ☘️《森林狂想曲》的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可根据乐段适当设计无声动作,加深学生的感受。</p><p class="ql-block">2.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不深入,要多设计教学亮点。</p><p class="ql-block"> ☘️《彼得与狼》的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教师要思考选择的素材是否和本节课贴切。</p><p class="ql-block">2.教学内容的深度应当更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p><p class="ql-block">3.学生的音乐剧表现要具有音乐性,回到音乐本位。</p><p class="ql-block"> ☘️《杜鹃圆舞曲》的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1.教师提问问题时要思考是否能落地,避免无效提问。</p><p class="ql-block">2.本节课聆听了八次布谷鸟的叫声,是否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杨波副校长提出学生的音乐素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用、从用到升。</p> <p class="ql-block">  活动接近尾声,海口市教研员欧阳予彤对本次的课堂评比大赛进行了总评。欧阳老师对前来参赛的老师们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并指出其中欣赏课八节,唱歌课一节,唱游课三节,这个数据证明了老师们的固化思维有所转变,打破了常规的音乐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更加证明了音乐教师懂得音乐才是人类情感最直接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欧阳老师表示课堂才是老师的武器,所以两年一届的课堂评比活动才是必须坚持下去的理由和意义。活动是为了课标、课堂真正落地,检验学生的美感是否提升的重要渠道。</p><p class="ql-block"> 最后,欧阳老师指出此次选手们的共性问题:</p><p class="ql-block">1.课堂缺乏结构设计。</p><p class="ql-block">2.要思考如何让学生走进音乐,加强美感去演绎作品。</p><p class="ql-block">3.培养孩子聆听音乐的素养,要塑造安静的聆听环境。</p> 🎶活动尾声🎶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活动,是对秀英区老师们的一个检验,更是对音乐课改革的一次挑战。音乐老师们无论是从撰写教案、备课、调查学情、素材积累的过程中,都在无形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新课标的含义,这正是此次活动带给老师们的成长和引领。在经过专家们的点拨之后更加理解了自身的音乐课堂要如何从美感入手去带动学生,这才是课堂评比活动存在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张馨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一审:楼 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二审: 吴秋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