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鼓文化”

万四老爷

<p class="ql-block">  用鼓声撼动陕北的沟沟洼洼</p><p class="ql-block"> 中国最古老的“陕北鼓文化”</p><p class="ql-block"> 中国摄影网 </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 </p><p class="ql-block"> 薛晓光 /文 影</p><p class="ql-block"> 腰鼓,最早就是“军鼓”,是鼓舞前方将士拼搏厮杀,气势磅礴,犹如战场。 辞旧迎新,为烘托新年喜庆的氛围,以鼓乐,热闹的场面迎接新的征程。特发表《中国最古老的“陕北鼓文化”》一文,请大家阅读。 </p><p class="ql-block"> 鼓的点击声、鼓谱声、轰鸣声震耳欲聋,气势恢宏,激励人们振奋,是一种精神象征。早在原始社会进入商周时期,人们以敲击石器或用陶土烧制的“土鼓”给人的肢体助兴,变为歌、舞、乐为一体的鼓舞雏形,后用于各种祭祀或礼仪活动。发展到了农耕文化有了鼓舞的开端,设置了“鼓人”官职和鼓乐制度,是激发人们辛勤农事劳动后又成为激励人们团结奋斗的一种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秦、汉时期“腰鼓”是为了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擂鼓激战,胜利凯旋和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黄土高原出现了内容丰富、多民族、多民风元素的鼓乐形式,承载了厚重的地域文化。陕北是锣鼓的胜地,闻名的“安塞腰鼓”和它齐名天下的“黄龙猎鼓”、“宜川胸鼓”、“黄陵抬鼓”、“洛川蹩鼓”、“志丹扇鼓”等。</p> <p class="ql-block"> 安塞腰鼓 </p><p class="ql-block"> “安塞腰鼓”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也是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腰挎细腰鼓,侧身,头向左后扬起,左脚着地,右腿跨出,双手一高一低用挥槌击鼓。左侧一人敲镲,双脚跳起,穿灯笼裤,腰系彩带,随着击鼓跳跃,飘带扬起,动作美观、大气。彰显了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个性,粗犷而豪迈的风采,刚劲又雄浑的舞姿,悍勇又威猛的豪气。由几人或上千人一起表演,气势磅礴、锣鼓喧天、惊心动魄,精湛、壮观、令人亢奋、陶醉,犹如高原上的狂风、闪电,奔涌而来……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黄龙猎鼓</p><p class="ql-block"> “黄龙猎鼓”又称“斗兽锣鼓”或“上庙鼓”,相传是从黄帝时代流传至今的传统鼓舞。发源在黄龙东部的白马滩(古时称蛟龙镇)、柏峪一带,因黄龙地域处于山大沟深,森林繁密,野狼出没,人迹罕至,人们生活在恶劣环境与自然抗争,也与豺狼虎豹抗衡。是以“虎、豹、熊、狮”为面具,身穿兽衣,肩披长发,头戴冠冕,手持花杆敲锣击鑔,为皇帝部落的先民们围猎的壮观场面,也靠采集和狩猎维持简单的生活。同时,也用刀、斧、锣、鼓、棍、棒来保护自己。 古老民族人、神、兽三者不分的神话时代。神秘精神的律动,深邃野蛮的搏斗,暴戾犷悍的冲杀,雄阔奇诡的苍凉,奏起鼓乐的震撼。加深了鼓舞的深沉、粗犷、苍劲、剽悍的色彩,形成了一种民间传统的锣鼓艺术。曾获得陕西文化调演大奖。</p> <p class="ql-block"> 宜川胸鼓</p><p class="ql-block"> “宜川胸鼓”也称花鼓,流传宜川、洛川和定边一带,宋代逐渐盛行。经过千年漫长、曲折的演变、发展、成熟的兴衰更迭,成为古代战争中擂鼓、助战的表现形式。 胸鼓还配有其他乐器,大鼓、鑔、锣,道具有扁担、胸鼓、硬、软鼓鞭,帽、衣、裤、腰带、鞋,大都以红、黄为主。将多面鼓挂在胸前敲打的一种鼓舞特点,舞者头扎英雄巾,腰系彩绸,手腕紧袖口,下腿裹缠,脚蹬云鞋。男女鼓手各一半,胸跨条形鼓,用秧歌步,跑跳步进行队形变化,阵形有金蛇摆阵,双龙摆尾,雷花飘飘,四柱撑角等。左右箭步、上下打、平对打、左手握木槌、右手持牛鞭。舞起来姿态优美,变换流畅,绚丽多彩,风趣幽默,刚柔并进。</p><p class="ql-block"> 鼓点:欢快活泼,花而不乱,舒展大气,节奏强烈,清脆有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丰富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黄陵抬鼓</p><p class="ql-block"> “黄陵抬鼓”也称龙鼓,根据传说这种“鼓”是黄帝时期发明的。历史上有了皇帝就有了这种鼓舞,它具有鼓乐和鼓舞两种风格的民间艺术形式,是祭祀活动和秧歌社火常用的大型打击乐舞。 由两根木棍横穿鼓梆,并系两条吊带,表演时两人同抬同打一面小鼓,两人抬一人打的中鼓,十六人抬三人打的大鼓,一百人由指挥官一抬手大鑔三十二副,鼓旗四面,龙旗二十面,同时表演,三种鼓也同时擂动。金鼓齐鸣,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似排山倒海之势,一直流传于漯河两岸。</p><p class="ql-block"> 黄陵抬鼓的表现形式,使地域文化和皇帝文化有机地结合和传承,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让人真正感受到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 洛川蹩鼓</p><p class="ql-block"> “洛川蹩鼓”,蹩,当地方言称“蹦跳”,流传于洛川县乡村一带传统民俗鼓舞为特征。因为在上古时代是秦、晋、魏争夺之地的古战场,是春秋战国时期军阵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舞蹈。</p><p class="ql-block"> 表演时,鼓手腹前挎个直径约50厘米的扁圆鼓。头戴瓜皮帽,身穿兰长袍,左手执布伞,右手持绳,一般四名锣手、六名鑔手、八名鼓手,舞者头扎英雄巾,身穿对襟彩服,腰系战裙,扎裹腿、背扎旗,以武将打扮击鼓、锣、钹起舞,单、双跳,蹉步、拧摆等。“单挑”稳健潇洒;“双跳”灵活自如;“蹉步”刚健有力;“拧摆”身姿柔美。整场圆形“白马分鬃”、“单骑扑阵”、“蝎子拧尾”、“四壁合围”等。以舞、蹦、跳同锣鼓齐鸣,动作剽悍奔放,粗犷豪迈,拼搏自如与隆隆鼓点相融合舞姿雄健,独特隽秀,犹如震天动地的狂欢曲在黄土高原上回荡……</p> <p class="ql-block"> 志丹扇鼓</p><p class="ql-block"> “志丹扇鼓”起源于陕西巫傩扇鼓,北宋土著族的雏形鼓。为生存与野狼恶兽搏斗后,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厄运的圣器,成为震慑邪崇之物。 鼓面为椭圆扇形,是用古草板、羊皮鞔在一带柄铁圈上制作,又称“羊皮扇鼓”。鼓下有三个手柄倒勾铁圈,呈三角形,每个圈上有套三个公母小环,有三三九连环之意。扇鼓表演者头扎三九尺寸的长辫,辫捎系三枚铜钱,多为独舞,左手执鼓,右手执一藤条,用铜线击鼓,边击鼓边上下晃动,鼓声与铁环撞击声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此起彼伏,而舞姿与音响浑然一体。边奔跑,边癫狂,口中念念有词,或说或唱,若吼若嘨,忽如狮子回头,忽如游龙摆尾,忽如猿猱渡涧,具有陕北大秧歌的动侓。人助鼓力,鼓显人威。 </p><p class="ql-block"> 志丹扇鼓奇特、新颖、凝重、古朴、典雅,充满神圣感和祥和美,久而久之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神韵的民间鼓舞,人称“黄土地上的活青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p><p class="ql-block"> “陕北鼓文化”历史悠久,吸收地域文化现象和多民族的表现形式,内容多样丰富,底蕴深厚。 </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逝,鼓舞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百姓驱鬼神、祈雨,祝愿丰收,庙会歌舞,欢庆佳节时的一种民俗性的鼓舞。但在风格和表演上依然保留和传承当年将士的雄魂。</p><p class="ql-block"> 鼓声四起,擂鼓震天,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这片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  镌刻在黄土地上的文明基因,携着时代的记忆,且歌且舞而来,它浸润着乡土气息的民俗艺术,带着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承载着文化的深度与厚度,缱绻着世代相传的情思,伴着铿锵的鼓点和矫健的步伐,在广袤的黄土地上尽情欢舞……</p> <p class="ql-block">摄影理念:</p><p class="ql-block"> 学摄影,不仅要学会摄影技术和技巧,更多的是要学习摄影的审美,懂得如何欣赏摄影的作品,读懂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以及如何发现美,从而表达传递这种美好。</p><p class="ql-block"> 用心去追梦,用情去捕捉那最美瞬间,用焦点捕捉景象,用快门定格美好;用生活丰富人生故事,这才是摄影人应具备的素质。</p><p class="ql-block"> 摁下快门之前自己心里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晓光,艺名万四老爷,中国摄影网记者,中国艺术摄影网签约摄影师,新华网签约摄影师,人民摄影签约摄影师,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延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延安旅游摄影协会会员,延安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陕北乡土文化摄影师,甄家湾影视文化特约摄影师,2020年《中国好声音》全国海选陕北区“海选”、“复赛”媒体评委。</p><p class="ql-block"> 有摄影作品298662張,其中乡村人物照36920張,风光照53889張。摄影作品单(组)照《魂牵梦绕南泥湾》 《大美陕北》 《氧吧黄龙》 《初雪》《妖娆定边》《七彩洪福梁》《最美逆行者》《黄河在咆哮》《陕北黄土地》《九儿》 等多幅摄影作品入选国内赛事。</p><p class="ql-block">摄影感悟:</p><p class="ql-block">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选择。</p> <p class="ql-block">  恩师牛啸,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延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