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一日行

闫津

<p class="ql-block">  按提前预约的时间,10月28日上午九点半,我到达厦门南普陀寺。机缘巧合,有幸跟随志愿弘法的黄居士礼佛。从入寺的言行,净手、焚香,礼拜,到对寺庙的历史介绍,各个大殿供奉的佛菩萨,黄居士以他深厚的佛学知识吸引了来自八方的行人,且以年轻的女士为众。原本一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他边走边讲,包括行礼动作的示范,对佛菩萨的称颂,问询以及回向,基本上是一整套的一个礼拜流程。他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非常耐心地为我们普及了最基础的佛法善知识,最后在佛堂与大家拱手而别。</p><p class="ql-block">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南普陀寺礼拜,但由专业的人引导,如此系统地“一堂课”下来,不觉礼敬有加。缘聚缘散,散了的一群人已经各奔东西,不管有没有一颗种子悄悄种下,大家欢喜而别,已经不虚此行。黄居士有一句话很打动我,“要想一滴水不干涸,汇入大海”,他的本地话讲出来,十分地动听。是的,生生不息的海,生生不息的生命,生生不息的智慧,在时间的长河中,愈发的壮大。壮大的海,必将还有壮大的那每一滴水。</p><p class="ql-block"> 在寺院走着,回味着佛与人的故事,妙相庄严的佛,包容着所有人的懂与不懂,迎你来,送你走。我想象着藏书阁的经书闪闪发光的样子,还有它大唐东渡的艰难历程。不觉时间已经过午,上后山走走吧,回忆一下曾经的足迹。人的记忆真是不堪一击,也许,多年前,我是真的没记那些山石上的字。我只记得当时五老峰登顶后极目远眺时的惬意,其他的可能都没留意。</p><p class="ql-block"> 一块块石仔细地看过,断字识文,“此石似心形宛如佛心的表现”的一块石头,一下子击中了我。“此石似心”,我的眼睛立刻有些模糊了,何止形似,我环绕着看,那褐色的石体经岁月的抚摸,已经温润,柔软了下来。半晌的流连忘返,难道为的就是看见它,触摸它?我听到了“怦怦怦”的心跳声,是强而有力的,我不知道是自己的心跳,还是那石的心跳,也许是合二为一,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满载而归,我不知道,这是南国的太阳给我的礼物,还是古寺佛号给我的启迪。我只知道,我的心谦卑了,像那块石一样,柔软了。《地藏经》中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其性刚强,众生的心往往硬着要变石,而世间的石却努力着变软。一软一硬,一硬一软,如果去较量,就痛苦了,如果是相遇,就融化了。人难,佛会更难,人乐,佛会更乐。</p><p class="ql-block"> 毗邻而居的厦门大学,植被繁茂,道路幽静,芙蓉湖里的黑天鹅自在地游着,甚至有些大胆地游到岸边与游人嬉戏。天鹅们大概知道,原本人就是喜欢它们,并无恶意,所以亲近无碍。人这个时候是放松的,想想看,在一墙之隔的南普陀寺,人怀了敬仰,大气儿都不敢出,似乎都是端着的。其实,佛愿意看见你的天真,就像天鹅愿意接近你的无邪。</p><p class="ql-block"> 学校上课的钟声响起来了,以恭敬心尊师,以欢喜心问学,朗朗读书声,探究科学的究竟,也探索宇宙的秘密。一边是佛门净地,一边是学府深院,但它们都允许游人进入,还有志愿服务,虽然只是短暂停留,浮光掠影也罢,总能让你停下来,坐一坐,涤荡一点点尘埃,看到一点点澄澈,捡拾一点点欢喜,这样的城市“开放”,是契合人心的。</p><p class="ql-block"> 在湖边静静地坐着,看着往来的行人,看着莘莘学子走过,我第一次没有了遗憾,遗憾没有考到此地深造,第一次没有了失意,失意不能和他们比肩而立,第一次没有了梦想,如果说有,可能就是看着他们的梦想成真,平安喜乐,得偿所愿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