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公园

余德才

<p class="ql-block">游览顺序</p><p class="ql-block">左海公园---福建博物院---福建省美术馆---福建省自然馆---西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  左海公园是福州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全园面积为35.47公顷,其中水面面积为18.14公顷。</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连接左海公园与西湖公园的仿古石拱桥。该桥为三孔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桥梁三跨分别长14米、16米及14米,总长44米。为让游客在欣赏两公园美景的同时感受榕城风韵,桥梁最外层铺上复古石板,尽显老福州韵味。它位于左海海底世界附近,是左海西湖连通工程的一部分,使得两个公园在景观上连为一体,游客可以在这两个公园之间自由泛舟。</p> <p class="ql-block">左海公园</p> <p class="ql-block">  福建博物院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青铜大铙‌:西周时期,建瓯出土,是福建最大的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  陶塔式壶‌: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出土,号称“东方第一神灯、中华第一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郑和钟‌:郑和第7次下西洋在南平铸的祈福钟,是郑和下西洋的硕果仅存的见证之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李纲锏‌:全国现存最早的古锏,历史悠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孔雀蓝釉陶瓶‌:曾在《国家宝藏·展演季》中展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p> <p class="ql-block">福建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福建博物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96号,始建于1933年,原名福建省立科学馆,后历经多次更名与整合,于2002年10月新馆建成并更名为福建博物院。它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设有15个展厅。福建博物院集博物馆、自然馆、艺术馆等于一体,拥有藏品2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4万多件,以海丝文物、华人华侨文物、革命文物等为主要特色。博物院全面系统地展示福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是福建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机构,每年接待观众逾百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自然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96号的福建博物院内,与福建博物院主馆毗邻,或说位于西湖公园内,建筑具有独特的土楼风格。该馆建筑面积193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于1990年建成开放,是国内最早建成开放的自然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自然馆</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自然馆的基本陈列为《生命的起源与进化》,通过琥珀化石、恐龙骨骼化石、鱼类化石等展品,展示了从地球诞生到人类进化的漫长岁月中生命演化的重要阶段。此外,还有《恐龙世界》、《动物万象》、《闽海蔚蓝》等展览,展现了福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该馆采用了现代声光电等先进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福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知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王和举的漆画作品《老子出关》是一幅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佳作。该作品以陕北剪纸为视觉形式骨架,融合关中刺绣色彩,巧妙地将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漆画技法相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该作品构图以陕北剪纸为骨架,融合关中刺绣色彩,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力。画面中的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银须飘逸,神态自若,仿佛诉说着千古智慧。作品既像剪纸,又像年画,兼具版画韵味,展现出独特的材质与漆趣之美。其艺术魅力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法完美结合,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赋予作品浓厚的陕西风味和神秘感,令人叹为观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此外,《老子出关》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展现了老子的智慧与道家学派的精髓。作品在1989年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时荣获铜奖,并被轻工部收藏,充分证明了其艺术价值和社会认可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总之,王和举的《老子出关》是一幅集艺术、历史、文化于一体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与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美术馆是一所省级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位于福州。该馆自1981年建馆以来,已发展成为福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其馆藏丰富,包括油画、国画、漆画等多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其中尤为著名的作品包括国家级工艺大师王和举的《老子出关》等。新馆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5年7月竣工,届时将成为福建人民的文化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  左海公园,这颗镶嵌在城市绿肺中的璀璨明珠,以其独有的风情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园内,“知心湖”如镜未磨,轻风拂过,“清风桥”上似乎还回响着悠扬的笛声。而那“半岛榕荫”下,更是避暑的绝佳去处。湖面上,“碧波舫影”交错,宛如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卷。</p> <p class="ql-block">游左海湖</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了一艘古色古香的小画舫,张师傅驾驶着它,如同驾驭着一叶扁舟,穿梭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马达轰鸣,那是我们探险的号角,船儿破浪前行,岸边的风景如电影胶片般缓缓后退。</p> <p class="ql-block">  当小外孙接过舵盘,那一刻,他仿佛成了小小的航海家。左舵、回正、右舵……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他的专注与勇气。太阳透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为小外孙稚嫩的脸庞镀上了一层金辉。湖面上,万点波光跳跃,仿佛在为这位勇敢的小船长加油鼓劲。就连水中的大鱼也跃出水面,溅起片片水花,它们似乎也在为这场精彩的航行喝彩!</p> <p class="ql-block">学开“小画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福州西湖公园前的双菊花塔,巍峨壮观,仿佛是大自然与人工智慧的完美结晶。塔身高超过2米,黄色的菊花层层围绕,如同金色的火焰在秋风中跳跃,绽放出耀眼的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们纷纷驻足观赏,脸上洋溢着惊叹与赞赏。有的游客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眼前的美景,嘴巴微张,似乎在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内心的震撼;有的则露出了陶醉的神情,仿佛已经沉醉在这花海之中,闭上双眼,深吸一口花香,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还有的游客举起相机,镜头紧紧跟随每一朵盛开的花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想要将这份绚烂永远定格在记忆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菊花塔周围,各色菊花争奇斗艳,红的如火,热烈而奔放,仿佛能点燃秋天的激情;紫的如烟,神秘而高贵,宛如夜幕下轻盈的梦幻;黄的如金,灿烂而辉煌,彰显着秋天的富饶与尊贵;白的如雪,纯洁而高雅,宛如冬日初降的雪花,不染尘埃。绿的似碧,清新而生机,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粉的如霞,温柔而浪漫,像是晨曦中羞涩的少女脸颊上的红晕。微风拂过,花香四溢,更添几分诗意与雅致,游人穿梭其间,仿佛步入了一个梦幻般的菊花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菊花塔,不仅是园艺师们精湛技艺的展现,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它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真是太美了!”一位游客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已经与这菊花塔融为一体,成为了这秋日里最美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福州西湖门前的菊花塔,不仅展示了福州菊花栽培的高超技艺,更寓意着吉祥、美好和繁荣。作为西湖菊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引来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成为传承和弘扬福州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福州深厚的文化底韵。</span></p> <p class="ql-block">西湖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