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蠡测(32)车夫孔子

吼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到孔子的名号,我们现在称他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但在古代官方,他老人家的尊号却金贵的很,“公”、“侯”、“王”甚至“帝”号都曾尊享,其中虽略有波折,但基本上是稳步上升的趋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悼尊其为“尼父”。这是他逝世后获得的第一个来自国君的尊号。到了西汉平帝年间,孔子获得了第一个来自大一统王朝的尊称“褒成宣尼公”,可到了东汉和帝永元四年被降级为“褒尊侯”。之后,一直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追尊孔子为“文圣尼父”,这是皇家尊号里第一次出现“圣”字。不久后,北周终于给孔子恢复爵位,取其故里邹地之名,尊号“邹国公”。又很快,隋朝元年给孔子议定另一尊号“先师尼父”。到了唐朝,孔子的地位开始直线上升,先是高祖李渊尊为“先师”,太宗李世民尊称“先圣”和“宣父”,高宗李治追尊“太师”,武则天加封“隆道公”,唐玄宗年间尊号升级为“文宣王”。这是大一统王朝给孔子追赠的第一个王号。到了南宋,半路杀出个西夏国主李仁孝,给孔子奉上有史以来最高尊号“文宣帝”,这货绝对不知道“僭越”俩字怎么写。之后,孔子尊号基本稳定,元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代为“大成至圣先师”,清代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康熙还亲自书写匾额“万世师表”挂在孔庙大成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管是现代称号,还是古代尊号,如果让孔子他老人家自己选,最喜欢哪个呢?可能有的人会说,孔子绝对要给他爹梁叔纥一个交代,估计会选“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光宗耀祖嘛。也有的人会说,孔子是一个朴实低调之人,一生致力于弘扬儒学,主张有教无类,估计会对“儒家学派创始人”和“教育家”的名号感兴趣。其实,各种名号都是后人对孔子一生奉献和功绩的肯定。想象的角度不同,替他做出的选择也不同,无可厚非。那么,他本人到底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呢?他老人家自谦:司机(吾执御矣)。对,就是司机!《论语》子罕篇给出了答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小故事里,第一句有两处自古争议比较多。一处是“达巷党人”,依据《周礼》记载,五百家为一党。汉代郑玄、宋代朱熹都认为,“达巷者,党名也。”但也有人认为“达”才是巷名,“巷党”一个意思,乃连读。另一处是“博学而无所成名”,郑玄认为达巷党人“博学而无所成名”的评语是对孔子的褒赞,聚焦的是“博学”;而朱熹则将之视为对孔子的讽刺,聚焦的是“无所成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达”巷党人也好,“达巷”党人亦罢;褒赞也好,讽刺亦罢,都不是重点。重点在后一句,孔子的自我评价。古之“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对照“六艺”作自我检视,文化类的礼、乐、书、数“四艺”提都没敢提,只列举出了偏重体力和技术的“两艺”射、御,进行自我审视和比较。即便这“两艺”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善射者位尊,而执御者卑”。可孔子最后下的结论却是:吾执御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不考虑“达巷党人”是褒赞还是讽刺,重点看孔子幽默而自谦的回答,“我掌握啥了?射技?驾车?还是驾车吧!”这就是他给自己选的名号:执御之人。粗话讲,“我就是个车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简单的一个名号,掷地有声,金声玉振,低调而不失自信,内敛而蕴藏厚重。孔子的内心世界可谓水深浪阔,蓄得了鱼龙,装得下天地。《易经》有云:“君子以厚德载物。”他选择了车夫名号,正是对“厚德载物”最贴切的回答。正如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评价所说:他给万物以应有的秩序、程度、地位,而不是否定它们。他尊重可敬的人,并且能容纳一切人,甚至连憎恨和愤怒也有其存在的资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这么一句回应的话,孔子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现实中,当你的学识、修养、德行等等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名号被称作什么,其实都是浮云。回头再看车夫之名,孔子不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位执御之人嘛?理所当然,而且恰如其分。反之,当一个人能不及位、德不配位却要觊觎争抢光鲜名号,甚至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最后要想妥妥的“载物”,那可就难了。这样的例子,从古至今实在是举不胜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句古话说的好,“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诸位,品之,戒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