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培田村古民居迄今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之一,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距县城40公里。建筑群面积约7.2万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属于典型的客家建筑,现存30幢“九厅十八井”高堂华屋、21座宗祠、6个书院、2座圣赐跨街牌坊,被誉称“客家庄园”“民间故宫”和福建民居第一村。培田村三面环山,有冠豸山、笔架山和武夷山余脉环抱,河源溪蜿蜒流过,形成了“枕山、环水、面屏”的传统选址格局。这种地理环境不仅为村落提供了天然屏障,也为其带来了优越的风水。整体布局呈三横五纵”的街巷体系,较好保存了明万历年间雨污分流的传统生态智慧。</p><p class="ql-block"> 培田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既以儒家思想为源,又与客家文化相融,以书院教育、祖训家规、楹联匾额、建筑艺术等形式传承耕读文化。培田在保护、开发、利用古村落中,秉承文化兴村理念,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传承客家“孝悌为本,耕读传家”的传统和“业继治平”“开拓进取”的精神,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2日,福建连城县培田古村落村口。</p> <p class="ql-block">🔺恩荣牌坊,矗立于村口,是培田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清朝时期的石质牌坊,表彰了村中某位先贤的卓越贡献与高尚品德。牌坊雕刻精细,飞禽走兽、花卉纹饰栩栩如生,上方题写的颂扬文字,历经风雨侵蚀仍清晰可见,见证着封建时代对个人功绩的极高推崇。</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曾属于中央苏区,1933—1934年,彭德怀、朱德等曾在此召开重要军事会议,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文武庙,文拜孔子,武拜关公,同为一庙。</p> <p class="ql-block">🔺“培田”寓意以田地养育子孙,靠教育培养后代,暗合古代中国耕读为本的教育文化。</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如一颗未经雕琢的宝石,深藏于闽西的崇山峻岭之间,保持着古朴而纯粹的风貌。古村坚守着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古老的民居、石板巷道、田园风光相互交织,构成一幅幅未经修饰的田园诗画。</p> <p class="ql-block">🔺继述堂,自1884年始建,历十一年建成,占地7200平方米,为四进厅梁柱式框架结构,共十八厅二十四井一百零八间房,地面为保存完好的三合土。堂名取自《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房主吴昌同父子诰封“奉直大夫”、“昭武大夫”,故又称“大夫第”。门楼门额横刻“三台拱瑞”,指地处山川环绕的样瑞之地;门联石刻“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抒发屋主耕读传家的志向。</p> <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明朝的古宅,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如同一座微缩的宫殿,因此被誉为“民间故宫”。大夫第采用典型的闽西客家围屋结构,前堂后寝,左右横屋,中轴对称,体现了儒家礼制思想与风水观念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宅内装饰精美绝伦,木雕、石刻、彩绘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主人的尊贵身份与深厚的文化修养。置身其间,仿佛感受到昔日大户人家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在继述堂喝茶小憩。</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具有鲜明的明清建筑特点,外墙为清一色防火砖,内建以木制构架为主,门楼泥塑石雕,屋脊飞檐彩陶,梁檀窗屏木刻雕花彩漆画,用料考究、工艺精湛,无一体现出客家人的聪颖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都阃府。</p> <p class="ql-block">🔺都阃府是培田最重要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 1994年被一场大火烧毁,仅存残垣断壁,成为培田之殇。</p> <p class="ql-block">🔺都阃府前用鹅卵石镶嵌的地面。</p> <p class="ql-block">🔺吴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由培田六世祖尚义大夫郭隆公所建,后几经扩建成培田吴氏总祠,堂号“衍庆”,训示裔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内设古戏台、妇女儿童看戏间;中厅粉壁拓朱熹所书“忠、孝、廉、节”四字,弘扬儒家理学;天子壁悬挂家训、家法、族规;中堂悬挂六至十世祖画像,彰显培田人敬祖尊贤优良家风。</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侧是妇女儿童看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工房门楼,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建造继述堂时工匠们居住的地方,相当于“工匠房”,现仍用作住宅。坐东朝西,占地面积407平方米,由门楼、围墙、中央厅堂部分及两侧横屋组成,建筑用材为砖木混合。单进厅,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封火墙青砖砌筑,为一字式,三间四柱三楼式门楼是培田村最具代表性的一种。</p> <p class="ql-block">🔺衡公祠,建于清乾隆后期,是裔孙为奉祀先祖吴衡三而建。门楼为三山斗拱结构,绘有三国故事,现存“空城计”、“张松献图”等四幅漆画,线条清晰,色彩鲜明,人物栩栩如生。其后裔文武竞秀,有多人下南洋经商、定居,取得较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久公祠。</p> <p class="ql-block">🔺久公祠,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其子为奉祀先父吴昌启(久亭公)而建,门楼飞檐翘角,为三山斗拱结构,设石件外栏内槛,建构独特,祠堂厅内雕梁画栋,窗牖镂雕木刻,石柱刻楹联,木壁绘精美漆画。</p> <p class="ql-block">🔺红军时期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廷公祠。</p> <p class="ql-block">🔺官厅,建于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900平方米,为三直五进“九厅十八井”经典建筑。官厅集政、经、教、居于一体,是吴氏宗族接待官员、商客之所。门前设照墻、半月塘,正门石狮雄踞、桅杆高耸,内门额横书”斗山並峙”,正厅天井砌接官甬道,左右窗屏、雀替,雕刻技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官厅前的半月塘。</p> <p class="ql-block">🔺1934年9月,农历中秋节前,由朱德总司令组织布置,在彭德怀、聂荣臻、罗炳辉等军团首长的主持下,在官厅召开松毛岭保卫战前重要军事会议。红一、红三、红九军团、工人师、瑞金模范师、红九团、红四团等主力红军团以上百余位领导参加会议,会议持续一天两夜。连同7月6日的北上抗日军事部署会议,官厅三个月内召开过两次重要战略军事会议,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两次重大事件。</p> <p class="ql-block">🔺官厅是九厅十八井中轴对称式住宅的典型,有11个厅堂32个天井和院落。整座房子共三进,有正厅、横屋、围墙。中轴线上依次为外雨坪、门楼、内雨坪、下厅、天井、中厅、天井、上厅、后楼。上厅为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建筑用材为砖、木混合。三间四柱三楼式砖门楼,厅内保存八扇镂空浮雕窗。官厅规模宏大,装饰端庄典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晖下的村庄,显得宁静而从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人诗句所描述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弥漫在培田古村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