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玉树州北部,昆仑山南麓,通天河北岸的<b>曲麻莱县</b>,意为“红色的河,宽阔的滩”,这里也是三江源的腹地,黄河发源于麻多乡郭洋村境内各姿各雅山东麓;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勒玛河、楚玛尔河、色吾河、代曲河均发源于曲麻莱县。</p><p class="ql-block">而最重要的是,这里离神山尕朵觉悟只须2个多小时车程,于是在这里停留一晚</p> <p class="ql-block">尕朵觉悟,是藏区四大神山最低调的存在。在4200米的高原上,翻山越岭,用一天的时间从背面转到正面,不同角度仰望神山。</p> <p class="ql-block">从曲麻莱县出发,沿着308省道,翻过海拔4812米的龙甲山垭口,过东风乡行驶44公里,就来到了比较热闹的巴干乡,然后继续前行翻过4690米的邦阳山垭口,过扎朵镇,来到赛康寺,山间水泥路的尽头即是神山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尕朵觉悟,由主峰及几十座环绕的山峰组成,它的主峰海拔并不高只有5395米,却是藏区的四大神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尕朵觉悟(也做尕朵觉沃),藏语又称“觉悟夏尕”,意为“白圣客”,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其周围28座山峰分别是他的7位战将,7位神医,7位铸剑师,7位裁缝师,还有他的奶奶、子女等山峰。</p> <p class="ql-block">赛康寺,是尕朵觉沃神山脚下的重要寺院,藏语称“赛嘎日茸洛拉顶贡”,意为“白光自宗永固寺”,寺东有赛念日山,寺西是尕朵觉沃神山,西北为赛嘎达则山,寺处三山交界的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赛康寺还是称多县境内规模最大、影响面最广的格鲁派寺院,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在朝觐尕觉悟神山时,都将所带宝物赠予该寺,大门明清时期该寺是藏族聚居区收藏珍宝最多的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在赛康寺未停留,若有时间建议可参观)</p> <p class="ql-block">从赛康寺返回巴干乡,过代曲河桥,沿着这条路就能前往尕朵觉悟景区,这里是神山的正面,过大门再开山间小路不远有两个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尕朵觉沃</p><p class="ql-block">又称觉卿顿日,与沃德贡甲、雅拉香波、念青唐拉、玛卿伯姆热(即阿尼玛卿)、冈巴拉杰、雪拉居保、西乌卡日,并称藏地九大创世之神,曾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虔敬供奉。</p><p class="ql-block">它还是长江流域众多神山之王,是造福玉树地区的非凡神山,据传还是英雄格萨尔王祭妃的神灵,主峰呈大将军形象,寓意智勇双全的大将军统率众神,捍卫疆域,庇佑人畜兴旺,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尕朵觉沃神山山势巍峨、险峻,具阳刚粗犷之美。它很“高”,迄今无人可以登顶;它很“陡”,如刀削斧劈;它很“险”,令人不敢呼吸;它很“柔”,可见百川蜿蜒;它很“威”,无私无畏。</p> <p class="ql-block">尕朵觉沃意为“上康区主神”,它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供奉的藏区神山之一,是长江流域众多神山之王,是造福玉树地区的非凡神山,也是传说中的英雄格萨尔王祭妃的神灵。传说,“尕朵觉沃”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军,他统率着将士们捍卫美丽富饶的“多堆”,使人们安居乐业,人畜两旺。</p> <p class="ql-block">神山尖峭挺拔的山形却使任何一个接近他的人望而却步,心生畏念。他是保佑玉树藏民的千古神山。</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神山的背面还是正面,这里的游客极其稀少,神山在蓝天下屹立,乡间人们默默耕作,煨桑烟雾袅袅,天地无言有大爱....</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江第一县~治多</p><p class="ql-block">沱沱河向东,当曲向北,最终在治多县的囊极巴陇相遇并交汇。从此,它们有了一个新的共同的名字——通天河。</p><p class="ql-block">通天河流经的治多县,不仅是长江西、南两源的交汇处,同时也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拥有多条江源的治多县,在藏语里就是长江源头的意思。正因如此,治多县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县”。</p> <p class="ql-block">治多,藏语意为“长江源区”,素有长江之源、动物王国、中华水塔、嘉洛宝地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古为羌地。</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属苏毗女国地。</p><p class="ql-block">唐、宋时为吐蕃地。</p><p class="ql-block">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辖地。</p><p class="ql-block">明属朵甘思宣慰使,明末清初受和硕特蒙古政权册封的囊谦王族节制,后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属青海办事长官和西宁镇总兵管辖。民国六年(1917年)属玉树理事。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玉树县管辖。</p><p class="ql-block">1953年,由玉树县、移多县析置优秀县。</p><p class="ql-block">1954年,更名为治多县, 隶玉树藏族自治区(州)。</p><p class="ql-block">~~百度</p> <p class="ql-block">治多的西北部是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的结合部。这里也是中国三大无人区的可可西里。虽然人迹罕至,但却是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和乐土。</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万山之宗昆仑山、百川之祖通天河、绝世美人嘉洛珠姆、动物王国可可西里。这里还有长江源高原地质奇观、嘎嘉洛游牧文化、帕玉秀山水文化、通天河流域历史文化遗迹以及长江源野生动物群观赏 “嘎嘉洛十景”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充满了神秘性和传奇性。</p> <p class="ql-block">位于430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嘉吉阿尼噶宝山坡上</span>的贡萨寺是治多县境内惟一一座寺院,现有300余名僧人。</p><p class="ql-block">该寺12世纪由噶举派的创始人拔达玛旺秀的心传弟子秋杰次成帮巴创建,由此产生秋杰转世系统。第二世秋杰索南扎巴扩建寺院并改宗为直贡噶举派。</p> <p class="ql-block">公元15世纪,五世昂旺洛楹嘉措又将该寺改宗为格鲁派寺院。寺内存有《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不计其数,壁画唐卡更是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出了治多县城门,沿着215国道走不久,就远远地看到远方碧绿的山体上有着几个白色大字:“万里长江第一湾——叶青村”。</p> <p class="ql-block">再之后,转接上822县道,过立新乡,翻越一段崎岖的山路,下了山就能看到一个玉树州特有的路口指示牌,左边1公里的上山路前往的是贡萨寺遗址,右边是夏日寺,距离6公里。</p><p class="ql-block">开车上山,行到路的尽头,能看见右手边的半山坡上还残缺着一些地基和少量断壁,像是半坡氏族的遗址,又带着秘鲁马丘比丘的庄严和神秘,就这么安安静静,悄无声息。</p><p class="ql-block">贡萨寺始建于十二世纪末,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创建者是仲·秋吉次成邦巴,即贡萨寺第一世住持活佛秋吉仁波切。</p><p class="ql-block">治多县建政后,于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寺院被毁,僧侣还俗返乡,寺院财产被没收,所藏经卷和珍贵文物大多被焚烧和不慎遗失,寺院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初,寺院曾再度开放</p> <p class="ql-block">通天河畔的贡萨寺旧址是全国重点文保。</p><p class="ql-block">贡萨寺应该是通天河南岸看到的第一座寺院。寺院坐西向东,依山而建,背靠诺布旺杰山,足踏通天大江,三面环山,在千山万壑的重重包围中静静面对匆匆而逝的岁月。</p><p class="ql-block">第一世秋吉活佛约生于12世纪,是卫藏人,法名慈成邦巴。是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噶举派四大支派——拔绒噶举派创始人拔绒·达玛旺秀的亲近弟子,因此又名仲·秋吉慈成邦巴。“仲”有亲近弟子之意。他听从上师的嘱咐,沿着佛祖预言的方向,一路向东,来到康巴地区。这是吐蕃赞普朗达玛发动灭佛运动 200年后的事。此时,藏传佛教界已经出现了宁玛、萨迦和噶举三大教派,但是还未创立活佛转世制度。</p> <p class="ql-block">贡萨寺院背后的这座山,叫贡萨日措山,是耸立于通天河旁的三座兄弟山的兄长。传说夏日日赞山有三个儿子。他们从小向往印度圣地。成年后,三兄弟背着父亲打算前往印度拜佛求学。两位兄长已经南渡通天河了,但三弟被父亲发现后,被父亲用一条铁链拴住了手脚。两兄长最终舍不得丢下兄弟,于是就日夜守望在通天河旁。三兄弟隔河相望,就这样默默伫立了不知多少年,终于盼来了佛祖的讯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位叫慈成邦巴的佛陀弟子,怀揣一尊佛祖青铜像,骑着一支神奇的鹿角,从卫藏一路向东,飞越千山万水,命定地降落在百年前格萨尔王曾经伏藏过海螺的山口。</p><p class="ql-block">海螺,尤其是右旋海螺,在藏传佛教界有一种神秘而无法割舍的海螺情结。在长江源头最早出现的三座佛寺,即贡萨寺、夏日寺和江壤寺,其历史的开篇都与海螺有着神奇的渊源。居然,慈成邦巴大师来到康巴地区,遇到的第一件吉祥神物便是那穿越千年时空,成为贡萨寺镇寺之宝的“吉祥老海螺”。右旋海螺在藏传佛教象征佛教的声誉,是“吉祥八宝”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乐器,其声音穿透力很强。</p><p class="ql-block">传说公元1100年前,慈成邦巴的双足刚刚落到江源这片神奇的土地,他的耳旁就传来一曲穿透心灵的海螺声。此声由远而近,他渐渐能够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从美妙的乐声中分明听到《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的“吉祥之中最吉祥,吉祥名称善名称”等句。随着乐声的临近,一个还夹带着泥土气息的右旋海螺飘落到他的手中,致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大欢喜。怀着感恩大师三宝的大虔心,泪眼汪汪地为众生求平安,佛教昌盛发了大慈悲,慈成邦巴做了大发愿。吉祥即扎西,由此,当地人称其山口为“扎西拉山口”。</p><p class="ql-block">而在慈成邦巴大师足踏此地的100年前,格萨尔王曾经在降服北方巨魔,路经此地时,看到这里妖魔成群、嗜杀成性的悲惨情景,流下了慈悲的眼泪。他立誓宏愿,征服了七妖女,伏藏了一副海螺,发愿这片土地佛光普照,众生安乐。当时称此地为“哭泣拉山口”。</p><p class="ql-block">仲·秋吉慈成邦巴满怀希望和憧憬,翻过“扎西拉山口”,继续向东走去。来到通天河畔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他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环顾四周,北边的通天河缓缓向东流进峡谷,从河畔拔地而起的日措山,自东南盘绕到西边,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这里。满山是千年古柏树,其间牛羊遍布,牧歌悠扬,一副富饶美丽的田园牧场图映人他的眼帘。他停下远行的脚步,放下行李,与当时名满通天河源的玉树·阿加贡保王做了短暂的交流,便在日措半山腰建起了通天河南岸的第一座寺院,这也是江源南岸最早的一座房子,世称“则寝宫”(意为:山顶寝宫。是第一世秋吉活佛到第十九世秋吉活佛的故居,时间跨越800多年)。</p><p class="ql-block">他在此停留了几年,膜拜他的人越来越多了,寺院规模也渐渐大了。于是他把那只海螺放在寺里,背上行囊,骑着他的神奇鹿角北渡通天河,毫无挂碍,飘然而去。</p> <p class="ql-block">万山丛中一净土,夏日寺</p><p class="ql-block">从贡萨寺沿着通天河顺流而下,在约5公里处有古老的皮筏渡口。从这里北渡通天河,就来到夏日日赞神山的脚下,夏日寺面对这乾坤湾。</p><p class="ql-block">夏日日神山雄巍挺拔,气度不凡。传说此山掌管着贡萨寺和夏日寺周遭的平安。在夏日寺经堂的门神中被绘成骑着白马,全副武装的勇士形象。世纪老人,现年86岁的夏日寺秋松卧色活佛说,他7岁那年曾经攀登过夏日日赞神山。到了山顶视野非常开阔,能够饱览通天河的六道大湾。</p><p class="ql-block">当年,仲·秋吉慈成邦巴大师来到日赞神山脚下,路遇一位牧羊老阿奶,就想试探吉凶,问起山名、人名,她回答此山名为干山谷,她叫干热。接连两个“干”(缺水之意)字,使大师不由地推想此地可能缺水,发愿建道场的信心有些低落。来到今夏日寺所在地时,他的那支神奇鹿角坐骑,一头扎进大地,怎么也拔不出来。他认为这是一种启示,就索性停下远行的脚步,发大愿,建道场。</p><p class="ql-block">开始时每到佛教重大节日,隐居通天河深山古柏间的世外高人们从各自的闭关处集聚到此地诵经祈福,讲经布道,高谈阔论,求真本源。岁月经年,无意间成了一方高僧云集的神圣道场。其间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震江源的佛门大德。</p><p class="ql-block">慈成邦巴大师那支神奇鹿角钻入土地的地方,因大师愿力所致,一位名叫更确扎巴的高僧修建了一座经堂,名曰“温保嘎登”。据说经堂柱子离地悬空三十厘米。因建在那支鹿角钻地处,故称寺名为“夏日寺”,意为“鹿角寺”。尊称慈成邦巴为“夏日哇”,即“鹿角大师”。</p> <p class="ql-block">沿途,有三个万里长江第一湾可观景</p><p class="ql-block">1、立新乡的万里长江第一湾</p><p class="ql-block">2、夏日寺的万里长江第一湾</p><p class="ql-block">3、江荣寺的万里长江第一湾</p><p class="ql-block">照片是在贡萨寺旧址,无人机升空俯瞰</p> <p class="ql-block">从贡萨寺旧址返回治多县前往杂多县,我们选择了224省道,这是整个行程中最惊喜和惊艳的一段旅程</p> <p class="ql-block">从治多出发不久,平缓的柏油路开始变得崎岖坎坷不平,路面上铺满着小碎石,隔一段路政的车辆在维修着路面,或许将来这里也会成坦途,这里美好的风景也会展现于世间</p> <p class="ql-block">日阿东拉垭口,海拔5002米。这是环州线路上最高海拔的垭口,没有一丝人烟的苍凉和壮阔....</p> <p class="ql-block">荒芜人烟的广阔天地里,是动物的天堂乐园</p> <p class="ql-block">大山深处凡尘远</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行路的天险,更是美景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北麓的杂多县,除了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江的正源、当曲的源头所在地之外,也是</span>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像杂多一样的地方能同时诞生出两条世界大江。</p><p class="ql-block">杂多县拥有着“澜沧江源第一县”、“长江南源第一县”、“中国虫草第一县”、“中国雪豹之乡”、“最美星空摄影地”、“雪域牦牛文化发祥地”、“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的诸多美誉,但这里依然不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让杂多成为“地球上最美的高原之一”,而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澜沧江园区全域都在杂多县境内,海拔4100多米的扎青乡在杂多县的西北部,这里是探索澜沧江源头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澜沧江上流有二源:北曰杂曲河,南曰邪穆曲河。</p><p class="ql-block">澜沧江的干流在右岸支流昂曲(解曲)汇口以上称扎曲,又作杂曲,系藏语音译,意为“从山岩中流出的河”。</p> <p class="ql-block">东南亚第一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世界第九长河的澜沧江发源于杂多县西北边,源头海拔5200米,主干流总长度2139千米,一路高山河谷,气势如虹,经藏东昌都,过盐井入云南德钦后,流向渐转向南,出境后称为湄公河。</p><p class="ql-block">澜沧江源区水系包括扎阿曲水系、扎那曲水系,认定扎阿曲河为扎曲的正源,也就是澜沧江-湄公河正源。</p><p class="ql-block">扎阿曲的上源谷涌曲源头为澜沧江的源头,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采莫赛东部,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扎青乡——澜沧江(湄公河)源头位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的谷涌曲。</p> <p class="ql-block">在杂多县雇请向导可以往澜沧江的源头探秘</p> <p class="ql-block">杂多县昂赛乡,澜沧江在这里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形成了风景壮丽的昂赛大峡谷。峡谷两边层峦叠嶂,丹霞地貌奇美无比。</p> <p class="ql-block">昂赛大峡谷。这里保留了青藏高原发育最为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连绵起伏300多平方千米,石墙、石峰、石柱、陡崖等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昂赛乡位于杂多县东部,离县城有45公里。这里是一份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原生态景区,大自然的造化成就了这样的美景奇观,蓝天白云,雪山峡谷,葱郁的崖柏,如染的高山草场,形态迥异的丹霞地貌。完全是出乎意料的美。走进昂赛,处处遇到惊喜。一眼望去,简直就是一幅壮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猫科动物的“大本营”,雪豹、猞猁、兔狲等往来穿梭,又因雪豹的观察目击率极高,有着“中国雪豹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离天最近的地方,澜沧江从这里流向远方.....</p><p class="ql-block">据传这里过去是一个大湖,奇怪的山石,就是从浪里打出来的。刚开始时,这里的山不是红色。这里曾出了一个叫桑阿赛的国王,是一个半人半神的怪人,他的头发像绿松石,衣服是红珊瑚做的,靴子像彩虹,有点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桑阿赛国王住在乃崩山,格萨尔王变太阳,他就变草,让格萨尔王非常生气,便让手下大将代玛用箭去射杀桑阿赛,射中了他的大腿。桑阿赛感到自己不是代玛的对手,逃跑时流了很多血,昂赛独特的红山就是桑阿赛的血变成的。</p> <p class="ql-block">可惜因非越野车辆,未深入谷内</p> <p class="ql-block">秘境囊谦</p><p class="ql-block">离人远,距天近</p> <p class="ql-block">“囊谦”意为“内大相”,是吐蕃时期的职官名称。据《囊谦王世系谱》记载:珠氏家族的后裔直哇阿路携其家眷及部分属民由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折多山一带迁入玉树南部,据说其祖先吉乎·祜隆荣布曾担任过内地某王朝的内大臣,为纪念祖先的荣耀,遂以“囊谦”作为部落名称。</p> <p class="ql-block">囊谦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南接横断山脉,北临高原主体,境内大小山脉纵横交错,峰峦重叠。唐古拉山四条并列的支脉以西北向东南的走向构成了总体倾斜的地形骨架。西北部高而平缓,一般海拔4500-5000米,属山原地貌。</p> <p class="ql-block">在囊谦到尕尔寺约76公里的路途上,集中了高山草场、古老的晒盐池、原始森林、林间溪流,最为难得的是这一段有青藏高原少见的峡谷森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青海自古产盐。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柯柯盐湖,这些都是青海湖盐的代表。</p><p class="ql-block">远在千里之外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囊谦县地处我国著名的“ 三江成矿带”则盛产另外一种盐——泉盐。囊谦的千年古盐田——<b>白扎盐场</b>。</p> <p class="ql-block">白扎盐场坐落于白扎乡白扎村的达纳河畔,距离囊谦县城45公里,占地面积约4公顷。</p><p class="ql-block">是 囊谦 县建场时间最早、泉卤品质最高,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盐场。如今,这些盐场的制盐技术依然保持着传统工艺。</p><p class="ql-block">站在从白扎村通往盐场的小桥上,向左右两侧望去,巍巍雪山下,整整齐齐的盐田形如水田,一眼望不到边;沿着小路向山上走,大小不一的盐田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铺满了山麓的缓坡。</p> <p class="ql-block">白扎盐场,在藏语中为“白扎擦卡”,意思为猴子的盐场。传说很久以前,白扎村周围森林中的猴子经常聚集一处,舔食泉水后离开。人们品尝后发现泉水有咸味,兑食物食用时味道鲜美,便发现了此处有盐。</p><p class="ql-block">看似离奇的传说,却有着科学依据。囊谦地处中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因为地质结构比较特别,拥有非常优质的土盐。据资料显示,囊谦县盐泉的矿化度均非常高,介于150~294g/L,平均可达228.3g/L,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浓度最高的盐泉。</p><p class="ql-block">“先把卤水引入盐田,待其蒸发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粗盐后,继续引入卤水蒸发,不停地重复,直到雨季来临前才收盐。收盐时,盐田里的盐厚度大概有四五十厘米。”土丁达杰说,白扎盐场是囊谦县建场时间最早、泉卤品质最高,也是眼下最具代表性的盐场,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老的制盐工艺。</p> <p class="ql-block">青海省尕尔寺,在白扎乡的巴麦村,和西藏交界的地方,距囊谦县城76公里,尕尔寺全称尕尔菩提洲。</p><p class="ql-block">尕尔寺是一座“镶嵌”在悬崖上的藏传佛教寺庙,海拔3700米。</p><p class="ql-block">尕尔寺属于直贡噶举派寺院。1180年,尕尔家族的直贡巴出生,寺院也以他的名字而闻名。</p><p class="ql-block">公元1200年左右,遵照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哇久丁桑贡的旨意,由著名高僧噶尔当巴秋登在此创建了尕尔寺。</p><p class="ql-block">尕尔寺拥有著名的经轮加南玛,青梅多杰石上脚印一块,莲花生自然像和旧唐卡及自热身迹等文物。</p><p class="ql-block">尕尔寺有将近1000年的历史,传说公元700多年前,莲花生大师曾在此镇修行。镇寺之宝是一对奇特的转经轮,传说为文成公主进藏嫁给松赞干布时带的嫁妆。在这漫长时光,安置于尕尔寺上寺的这对转经轮,昼夜不停地由喇嘛两人一班地值班转动。常转不息的经轮,伴随着高原深处的藏民们度过千秋风雨。</p> <p class="ql-block">尕尔寺周围的山峰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有的像球,有的若柱,有的如门,有的似墙,也有一些山石状若各类动物。山顶上整体显得树木较少,偶尔碰上几株,也足以让人称奇。这些饱经风霜的劲松古柏,一棵形状独特,姿势优美,枝叶苍劲,性格刚强,在奇石的狭缝中顽强的生存着,充分展示了大自然中生命的美。更有那迎风飞舞的五彩经幡,满山披挂,到处缠绕,接连不断,直至山巅。从尕尔寺的上寺向四下张望,只见群山变低,万木觉远,路若蛇舞,房似盒形,水如明镜,云如流烟,亲临其境,自生百感。 </p><p class="ql-block">在尕尔寺的山脚下有一个天池,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最深处约30米,是一个十分精美的高山袖珍湖泊。</p> <p class="ql-block">囊谦澜沧江最美湾——尕丁寺与澜沧江的结合</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玉树州囊谦县是康巴秘境,被澜沧江环抱的尕丁寺就是秘境中的秘境。</p><p class="ql-block">尕丁寺位于青海省玉树县小苏莽乡与囊谦县毛庄乡相隔的澜沧江上游的子曲河边,尕丁寺的地理位置很奇妙,寺前的河水是澜沧江支流曲河,河水弯弯,在寺庙前画了一个完美S形的大拐弯。从囊谦县城往北约十公里的坎达村往东进入峡谷小路,翻越垭口后往南再走二三十公里能看到一座桥,过桥后再走二三公里即到。</p> <p class="ql-block">沿着806县道,弯弯曲曲的孜曲河在这里奔腾而过,它的两岸是壮丽、富饶的,它穿过被称为“女儿国”的囊谦县毛庄乡,浩浩汤汤,蜿蜒曲折。</p> <p class="ql-block">这一刻</p><p class="ql-block">云</p><p class="ql-block">狂放不羁</p><p class="ql-block">这里是高原囊谦</p> <p class="ql-block">“玉树“系藏文音译,意为“遗址”。</p><p class="ql-block">是州辖县级市,在青海省的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通天河、扎曲、巴曲在玉树市境内流过。</p><p class="ql-block">据《玉树县志》记载,玉树古为羌地。</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属苏毗王国。隋、唐,称之为“女国”“东女国”,唐属吐蕃辖地。南宋,属囊谦部落头人管辖。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辖地。明,属朵甘思宣慰司地。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受囊谦王族节制,后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仍受囊谦王族管辖。</p><p class="ql-block">玉树市东临川西山地,南接横断山脉北段,西近高原主体,北靠通天河。纵跨长江与澜沧江水系,地势高耸,地形复杂。由唐古拉山的余脉格群嘎牙一格拉山构成地形骨干,从东向西横贯县境中部,蜿蜓曲折,形成树枝形山地,是两大流城的分水岭。总的地形西北和中部最高,东南和东北最低。最高山峰保峻色海拔5752米,最东部正达海拔3350米,平均海拔4493.4米。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951座,大部分终年积雪。</p> <p class="ql-block">玉树市 的“当代山观景台”是鸟瞰结古镇全貌最佳的地方,当代山观景台是 玉树 地震以后的重要重建工程,崭新的风景一览无余,群山环绕下小镇熠熠生辉,对面就是结古寺。</p> <p class="ql-block">结古寺</p><p class="ql-block">位于结古镇东,以建筑宏伟、寺僧众多、文物丰富、多名僧高徒在 中国 藏区闻名遐迩。藏语称“结古顿珠锣”,意即“结古义成洲”。位于 玉树市 结古镇北木它梅玛山,为当地原扎武部落的 萨迦 派寺院</p><p class="ql-block">据传,这里很久以前有一座本教寺院,到元末,本教寺院已不存在,而是两座属噶玛噶举派的小寺(其中一座为尼姑寺),另建有扎武头人的红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西藏萨迦派大喇嘛当钦哇·嘉昂喜饶坚赞(1376——?)来此传教,得到扎武头人的支持,原有噶举派二寺僧尼被迫迁往别处,当钦哇在屈来建筑的基础上建成结古寺。较出名的如喇嘛囊嘎,著有《般若波罗蜜多释》等5部著作,喇嘛才江是当代玉树名医;喇嘛日霍,擅长历史,著有<<大日如来佛堂志>>及〈〈藏区文物志〉〉等。</p><p class="ql-block">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殿堂僧舍错落有致,远望似多层楼阁耸立,主体建筑“都文桑舟嘉措”经堂系由萨边寺大堪布巴德秋君和嘉那活佛第一世多项松却帕文设计。</p><p class="ql-block">经堂和殿堂内主供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士、吉祥天女、宝帐怙主、旃檀木雕度母和西藏萨迦五祖等各类铜制馏金和优质木雕佛像3400多尊。珍藏有《甘珠尔》和《丹珠尔》等各种经典近万卷。另有八思巴所赠释迦牟尼唐卡、旃檀度母像及传为扎武百户祖传宝刀等许多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庙和禅古寺是探索勒巴沟岩画的入口</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又名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相传系唐代藏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位于玉树市巴塘乡贝达社境内,距州府结古镇20千米处。始建于唐代,有1300多年历史,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为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本寺由文成公主选址,大译师伊西央的支持下,唐蕃工匠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左右开凿,唐永徽4年(653年)竣工。唐景云元年(710年),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赤代祖丹联姻,在勒巴沟岩石上凿刻主要以佛教内容为主的摩崖,贝大日如来佛石窟摩崖由大日如来佛及八大菩萨立像(浮雕),佛殿左右藏、汉刻文,章冈及卓拉摩崖组成,面积约350平方米。内容有大日如来佛八大菩萨浮雕、古藏文刻文“所、依能依颂”、“祝辞”、“具摩崖简志”、汉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章冈的十方佛和古藏文《普贤菩萨行愿王经》石刻。</p><p class="ql-block">禅古寺</p><p class="ql-block">因修建和管护文成公主庙而享有声誉,该寺位于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南4千米处的禅古村。距文成公主庙16千米,始建于公元12世纪,海拔3700多米,分上下两寺,相距约70米,初有下寺,后建上寺,放下寺为母寺。</p><p class="ql-block">“禅古”,直译为“花石头”,得名于下寺附近一块花色磐石。</p><p class="ql-block">禅古寺属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修持本派“大手印法”。寺内存有经卷3万余卷,大小佛像3000余尊。大经堂内辟有宁玛、噶举、萨迦和格鲁四大教派的佛殿,供奉着各自的开派社师或传承上师。禅古寺公元十二世纪创时建于玉树地区的“吉然圣地”,这里迄今还有“吉然红塔”遗址和“吉然自显白塔”等文物古迹。后因教派之争而渐趋衰微。14世纪末在七世噶玛巴秋扎嘉措的关照下恢复了禅古寺,寺内建有大经堂、佛塔、僧舍、佛殿和讲经院等。</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千年唐蕃古道一段</p> <p class="ql-block">通天河畔的勒巴沟岩画</p><p class="ql-block">藏语意为“美丽沟”。这里自然风光神奇迷人,沟口是历史文化古迹文成公主庙,沟内有十多处岩画,勒巴沟岩画主要以佛像、菩萨、香客、瑞兽等为主。</p><p class="ql-block">勒巴沟岩画位于玉树州境内的通天河畔。沿着通天河畔的一条山径来到这里,会使你同时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通天河的喧嚣、壮阔和勒巴沟岩画的静谧、神圣。勒巴沟岩画面江而凿,处于勒巴沟沟口。勒巴沟内蓊郁的草木,也难以掩盖住由岩画和不可胜数、遍布沟内的嘛呢石刻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氛。从沟口唐末释迦像到现今打制的嘛尼石,你可以看到整个藏族宗教石刻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青海境内发现的岩画多以动物个体形象为主,只有玉树勒巴沟岩画散发出浓郁的宗教文化的神秘气氛,从沟口唐末释迦像到现今打制的嘛尼石,可以感受整个藏族宗教石刻的历史。它们主要以佛像、菩萨、香客、瑞兽等个体形象为主。</p><p class="ql-block">佛像、供养人像、香客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到处可以看到《无量寿佛经》、《般若经》、《忏悔经》、《行愿经》和《六字真言经》的石刻经文。这些精美的岩画带有浓厚的唐代汉族佛教造型艺术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巴唐草原的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三江源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通天河畔,高6.621米,基座面积363平方米,碑的正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名,背面是用汉、藏文雕刻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p><p class="ql-block">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耸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通天河,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千米,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古渡口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传为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渡通天河时,因负老龟嘱托,被掀翻落水。唐僧师徒上岸后,在此石上晾晒被水浸湿的经卷,虽是神话传说,然石上字痕犹存,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通天河畔的三座金桥</p><p class="ql-block">承载玉树发展“幸福”“生命”“腾飞”</p> <p class="ql-block">直门达村,巴塘河汇入通天河,“泾渭分明”,从此通天河成为金沙江奔腾而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