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由上海博物馆和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金字塔”之巅”一一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展至今已经两个多月了(2024.7.19 -2025.8.17)。因为这次大展是上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特展,故一直想先睹为快,终因天气太热和暑假期间观展太热而挨到了10月15日才去成。 </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何时起,“金字塔”就成了脑海里的一个谜,古埃及是人类文明较早的起源地之一,金字塔下的法老、木乃伊究竟是什么样的?藏着什么样的秘密?长期来一直充满着好奇心,却因距离遥远没能亲去探究。这下好,古埃及文明展办到家门口,那就不管如何都是要去看一眼的了。正如观展时一位小姐姐说的:“阿拉去不了埃及,但迭个上海屋里厢的古埃及文明展总归还是要来看看额,是伐?” </p><p class="ql-block"> 的确,这个埃及展的门票价格不菲,网上查下来,74元-320元。花头精蛮透的:早鸟票:120元;全价票148元;指定日票:135元;亲子票A(一大一小): 200元;亲子票B(二大一小)320元。6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的优惠票:74元。我是理所当然的74元,且去之前就想好了,电池充充足,手机相机一道上,争取拿迭个埃及古文明大展都拍下来!因为年纪大上去,记性越来越差,不拍下来等于白看。这一拍就拍了一整天,连实物带说明,大约拍了8、900张照片,也让因各种因素例如身在海外的朋友们也能如临展厅隔靴搔痒一下。到底是上了年纪了,拍完一整天,吃力得来腰酸背痛,本打算拍完照再细细看一遍,结果发觉,日场展览巳近结束,人也巳经实在看不动了!怪不得参观时听到有美女讲:“我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进来看了!”看来,比我更扎劲的人有的是啊!我是早上9:30进的展厅、傍晚16:40出馆时,外面已经是风吹落叶,天色晦暗、秋雨潇潇了。</p><p class="ql-block"> 上博古埃及文明展共分三个独立展区,分别为“薩卡拉的秘密”;“法老的国度”以及“图坦卡蒙的时代”。我的美篇也将分这三个部分分别介绍,第一部分“法老的国度”因照片多再分之1,之2。展品介绍依据的都是现场的展品文字说明,虽求原汁原味不走样,但老眼昏花,可能错误难免,敬请谅解指正!好在展览要办到明年8月份,有同好者看了照片而不过瘾的,有的是时间亲临现场一睹真容。 </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要提一句的是,拍照的同时,还拍摄了几个视频,有展厅外的“消失的法老”,展厅内的精彩的短片动画视频(不知何故还丢了两个),自己拍摄的观众动态参展盛况等,但好像美篇文章并不支持插入短视频,或者是本人能力问题,深感遗憾。2024.11.5记</p> <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入口,早上9点,赶早的人们已经陆续进场了。</p> <p class="ql-block"> 展览的入口处有穿着得像是古埃及人装扮似的博物馆导览小姐,猜测,应该是收费的导览。</p> <p class="ql-block"> 入口处可领取上博“金字塔之巅” -古埃及文明大展的三个展览板块布置导览图。读懂这份图,应该对本篇文章肯定会产生的编排错误可能会有所了解。</p><p class="ql-block"> 所谓编排错误,是指参观的前后顺序与本美篇展示的板块章节可能不符:作为观众的一员和美篇作者,虽然是搬运工,但却并不是个合格的文本整理者。作者本来安排在10月15日星期二去,以为暑假、国庆旅游热都巳过了,挑了个空闲时间参观能够从容拍摄。不料节后参观人流依然络绎不绝,大批游客簇拥在多批举旗的导游周围边看边听;很多参观者也都带着耳机认真对照语音导览细细浏览,拥挤的人流有时是排着队的,移动速度十分缓慢,使我不得不前前后后乘空档时抓紧拍摄,以至极难顾及前后顺序,直接造成对后期编排产生了困难。在此特声明:每个展板蓝图分类文章可能与图片内容不符,请勿误解为盼。 </p><p class="ql-block"> 在本介绍"法老的国度"中,准备分二篇美篇叙述,而展板蓝图文章都随机集中在了此篇中,为的是让读者先看了心中有个全面的概括,即使接下来看第二篇时也能做到心中大致有点儿归类。</p> <p class="ql-block"> 展厅外有古埃及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年代对照表</p> <p class="ql-block"> 金字塔之巅 古埃及文明大展”三大展区之一:“法老的国度”展区 </p> <h3>序言</h3> <p class="ql-block"> 从照片上你可以看到古埃及文明大展的热度。</p> <h3>众神初生,秩序旦始</h3> <h3> 观众簇拥在展柜前</h3> <p class="ql-block">复活的奥赛里斯像</p><p class="ql-block">片麻岩、金、银、金矿、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相当罕见地表现了冥界之主复活的一幕。奥赛里斯俯卧在制作木乃伊用的石床上,手臂僵直地放在身体两侧,头部抬起,直视前方,显示了他从死亡中重生的神秘能力。</p> <p class="ql-block">上图:画有船、动物和鸟类的陶罐</p><p class="ql-block">陶、颜料</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300-前300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下图:(前)彩陶菱形纹壶</p><p class="ql-block">中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约4700 -4400年)</p><p class="ql-block">(后)彩陶几何网格纹壶</p><p class="ql-block">中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约4700 -4400年)</p><p class="ql-block"> 皆分布于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宁夏地区,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画有征服人像的陶瓶</p><p class="ql-block">陶 颜料 </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300年-前3000年)</p><p class="ql-block"> 这只陶瓶出土于阿拜多斯的前王朝墓地,前王朝时期,距今约公元前5300年-前3000年。瓶身上以白线描绘的画面反映了当时城邦之间的战争和古埃及国家统一的过程。画面中尺寸较大的是国王,作为胜利者他一手抓着俘虏的头发,一手用武器击打他们,俘虏则束手就擒。这一国王“抓打敌人的画面从此成为了古埃及王权艺术的核心符号之一,几乎在任何时期的神庙外墙上都能见到这个画面。</p> <p class="ql-block">几何纹陶盘</p><p class="ql-block">陶、颜料</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300-前300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伊西斯哺乳荷鲁斯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女神伊西斯怀抱孩童形态的荷鲁斯神。孩童形象的塑造遵从了裸体和单缯侧辫的基本范式,但省略了口含食指的标志性动作。女神与神子皆正视前方,庄严肃穆,只有身体接魅,而无感情互动。</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三神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伊斯梅里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头像</p><p class="ql-block">玄武岩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头像</p><p class="ql-block">木 灰泥 玻璃 金 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站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奥赛里斯像通常呈现为站姿或坐姿的木乃伊形态,手握象征神圣王权的连枷与权杖,身体被裹尸布紧紧缠绕,象征其所代表的复活与永生。</p> <p class="ql-block">刻有王名的石碗</p><p class="ql-block">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2王朝(公元前2890-前268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石碗外侧刻写了国王哈特普赛赫姆威的荷鲁斯名,表现形式为荷鲁斯站在象征宫殿的符号“塞拉赫”上,符号内写有国王的荷鲁斯名,意为“两股力量皆获满足”,表明这位国王在位期间维护了上、下埃及的统一和秩序。</p> <h3>秩序典章,王权王道</h3> <p class="ql-block">辛努塞尔特一世头像(高235厘米)</p><p class="ql-block">后被拉美西斯挪用</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第12王朝(约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米特拉希那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美内普塔站像</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卢克索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一些重磅展品,除了埃赫纳吞、图坦卡蒙巨型雕塑,此次展览中高度最高的一件展品,来自卢克索博物馆高达2.4米的麦伦普塔(另译名)站像石雕文物被放置在室外展出。</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1901至1905年间于卡纳克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20世纪初,卡纳克神庙出土了七尊雕刻风格和身体特征相仿的雕像,其中两尊刻有有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王名,这批雕像因此被认为都属于这位国王。</p><p class="ql-block">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四十五年,期间曾与其父辛努塞尔特三世共治二十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在位期间大力开垦法雍绿洲,开展大规模的采矿活动,探索远距离的商贸路线,使商业远征队的足迹遍布上下埃及和周边沙漠,这也为这一时期的建筑营造和雕像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珍贵石材。</p><p class="ql-block"> 这尊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雕像为典型的中王国国王雕像风格,他被刻画为一名表情严肃而略带忧虑的中年人,以凸显在治国上的殚精竭虑。</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像</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前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1069)</p><p class="ql-block">马特鲁肯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以其军事能力名声大振,在其治下,埃及与赫梯帝国达成和平。他也在卢克索、阿拜多斯、努比亚等地留下无数宏伟的建筑作品。1881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发现。1974年,考古学家注意到他的状况不断恶化,于是将其送往巴黎接受真菌感染的治疗,在旅行前,拉美西斯甚至获得了埃及护照,其中标注了他的职业为国王。</p> <p class="ql-block">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像</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795年)</p><p class="ql-block">埃尔谢赫阿巴?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制造了许多雕像以彰显权力和威严,并挪用大量中王国和新王国早期的国王和神雕像以此增强自己与先王与诸神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这件雕像最初描绘的是一位神,但身份难以确定,因其特征已被覆盖。拉美西斯二世在世时通过许多方式将自己神化,例如在阿布辛贝神庙中,国王的神化形象就与拉·荷拉克提、阿蒙·拉和普塔三位神明一起接受崇拜和供奉。</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第25王朝(公元前747-前656年)</p><p class="ql-block"> 卡纳克窖藏出土的 “阿蒙神妻”是阿蒙神最高女祭司的头衔,她们的形象通常带有阿蒙神的双羽冠和秃鹫或眼镜蛇组成的王冠。这一女性神职最早出现于新王国时期,当时阿蒙的祭司集团愈发强大,国王因而设置了 “阿蒙神妻”这一职位并任命王室女性担任。神妻也掌握着神庙中的一部分财权和人世任免权,这个职位的存在也暗示着王室与祭司集团的权力博弈。</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坐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索哈杰省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雕像呈现奥赛里斯式坐姿,双手抱于胸前,握持连枷和权杖,两腿并坐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背后有支撑物,椅子两侧展示了上下埃及统一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图特摩斯三世是第18王朝的法老。继位初期,继母哈特谢普苏特摄政并很快掌权。女王去世后图特摩斯开始了一系列军事征服行动,在亚洲的土地上奠定了帝国统治的基础。外国统治者开始以埃及附庸的身份管理自己领土,他们缴纳贡品并将儿子作为人质送往埃及以接受宫廷教育,这也使他们的文化观念日益埃及化。</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二世坐像</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7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一世碑(有拉美西斯四世铭文)</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戴尔·埃尔-麦迪纳工匠村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石碑描绘了身着盛装的第18王朝国王阿蒙荷太普一世,左上角是他的两个王名圈,周围一圈铭文则是拉美西斯四世的王名。表明石碑制作时间远晚于阿蒙荷太普一世统治时期。麦迪纳工匠村中的工匠群体将国王阿蒙荷太普一世及其母后神化并奉为自己的保护神,这件石碑应该出自某位生活在拉美西斯四世时期却依然信奉阿蒙荷太普一世母子的无名工匠之手。</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跪像</p><p class="ql-block">红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I8王朝(公元前1550-1295年)</p><p class="ql-block"> 哈特谢普苏特是新王国第18王朝的传奇女王,在图特摩斯三世统治初期摄政,而后以上下埃及之王的身份统治埃及,为埃及带来了二十年的和平与繁荣。由于古埃及的王位继承传统是父子相继,所以在掌权过程中,哈特谢普苏特的雕像从传统的女性形象逐渐转变为男性。</p><p class="ql-block"> 图特摩斯三世在女王去世后统治埃及,并在执政后期系统性地抹除女王的痕迹,这种“除忆”行为可能旨在巩国统治和警示后世。</p> <h3>仪式生活,等级社会</h3> <p class="ql-block">青铜盾形挂坠</p><p class="ql-block">青铜、金</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圣船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这尊青铜雕像刻画的是鳄鱼神背上的荷鲁斯圣船。鳄鱼代表索贝克神,同时也象征国王的权柄与力量,它背上的荷鲁斯圣船中载有荷鲁斯的神龛,呈现了荷鲁斯战胜恶神塞特的庆祝场景。塞特象征着风暴、贫瘠和死亡,荷鲁斯神的祭司每年都会在节日中上演荷鲁斯与塞特战斗的宗教戏剧,以歌颂荷鲁斯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黄金舍布伊项圈</p><p class="ql-block">金 青金石 铅质玻璃</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 -前94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国王以黄金作为给予有功之臣的赏赐,这种黄金也被称为“荣耀之金”,往往采用舍布伊项圈的形式。舍布伊项圈由黄金珠串组成,象征太阳神的光芒和生命力,国王自己也佩戴这种项圈作为首饰。</p> <p class="ql-block">塔沃瑟瑞特王后的黄金串珠项链</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帝王谷56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黄金挂坠</p><p class="ql-block">金、银、青金石</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带有荷鲁斯之眼的手镯</p><p class="ql-block">金、铁</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双狮护身符</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某王后的斯芬克斯像</p><p class="ql-block">蛇纹石</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祭司拉美斯的跪姿抱碑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苏伊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贵族墓碑的经典形制形成于中王国时期,为圆顶长方形石碑,通常立于墓前或祠堂内。新王国开始,在这一经典形制形成之外又出现了新的碑刻类型,墓主跪姿抱碑像正是其中一种。祭司拉美斯身穿豹皮长袍,呈现跪姿,手中抱有一块石碑,石碑顶部为日轮和太阳船图案,下半部分为太阳神颂歌。</p> <p class="ql-block">怀抱阿蒙神龛的玛胡赫跪像</p><p class="ql-block">片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人物跪像是兴起于新王国时期的一种雕像类型,雕像主人为当时身份显赫的官员。雕像呈跪姿,怀抱刻有太阳神颂歌的石碑或装有神像的神龛。 </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的主人玛胡赫是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阿蒙第一祭司,他身穿精致的带褶长袍,头戴假发,双手环抱着他所侍奉的阿蒙神的神龛,神龛上的铭文写着玛胡赫的其他官衔:世袭贵族、地方长官、王室书吏、上下埃及的祭司总管、阿蒙神的谷仓总管。</p> <p class="ql-block">仆人锄地像</p><p class="ql-block">木 颜料</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仆人和牛犁地像</p><p class="ql-block">木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216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军队指挥官像</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20年)</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的主人名叫马达(Mada),是古王国时期的军队指挥官。他头戴假发,面部五官刻画较为扁平,肩膀宽厚有力,双手呈握拳状垂于身体两侧,表现出典型的古王国艺术特征。</p><p class="ql-block"> 古王国时期的雕像端庄古朴,人物往往采取站立或端坐的姿势,神态肃穆,服饰与其身份相符。国王的形象往往高大伟岸、身材健硕、目光坚定,这种形象自然而然也被官员和贵族们竞相模仿。健康强壮的形象,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于永恒来世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国王和王后头像双面浮雕板</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1916年于埃德福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的神庙、陵墓、宫殿中均有大量的浮雕装饰,但在正式动工之前,工匠们需要不断练习以磨砺其手艺。这块浮雕板可能是工匠的习作,两面分别雕刻了国王和王后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国王头像草图石片</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牛浮雕板</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舍本索普度特坐像</p><p class="ql-block">花岗闪石岩</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雕像的主人舍本索普度特是阿蒙第一祭司和赫拉克利奥波利斯的将军尼姆洛特之女,也是国王奥索尔孔二世的孙女。头戴假发,左手持莲花,双足赤裸,四肢外侧刻有神灵。雕像上可见奥索尔孔二世的王名圈。</p> <p class="ql-block">绘有俘虏的陶片</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向图特摩斯三世献礼碑</p><p class="ql-block">黑花岗石岩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谢赫村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第5位国王。图特意为“图特”所生。图特摩斯三世幼年继位,由作为其姑母和继母哈特谢普苏特担任摄政,后者在图特摩斯三世在位的第7年前后加冕为女王,与图特摩斯三世共治。</p><p class="ql-block"> 图特摩斯三世在青少年时就学习了射箭、马术、徒手格斗等技能,成年后逐渐展现了军事方面的才能。哈特谢普苏特死后,图特摩斯三世重新掌权。他一生征战于西亚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将战功刻在卡纳克的阿蒙神庙中,这些记载也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古埃及军事行动记录。</p> <h3>斯文斯道,文人雅士</h3> <p class="ql-block">阿蒙牛群计数书吏塞提的尖顶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高级书吏霍尔-马赫贾的方雕</p><p class="ql-block">花岗石</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p> <p class="ql-block">阿赫孔苏之子霍尔的方雕</p><p class="ql-block">杂砂岩</p><p class="ql-block">第25王期(公元前747-前65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雕像的主人是一位高级书吏。在古埃及,书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人对古埃及的了解也有许多源于书吏笔下的各种记录。除了行政职能外,书吏也与工匠和画家等一起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门图霍特普拱顶彩绘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块拱顶石碑的顶部为供奉套话,中间和下部为墓主及家人的形象。墓主门图霍特普坐在供桌前,一只手伸向供桌上的面包,身后是他的妻子,面前是他的儿子,他的其他家庭成员则位于画面的下半部分。</p> <p class="ql-block">敏霍特佩姆哈特努彩绘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石、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件中王国时期的典型丧葬石碑,石碑四周的装饰效仿神龛的样式,画面中的墓主坐在堆供品的供桌前,向供品伸出一只手,有接受供奉之意,画面右侧为四排供奉者的形象。墓主身着短裙,头戴假发,颈上戴有宽项圈,为贵族阶层的标准形象,他的面前还有插着莲花的香膏罐供其闻香。面包、啤酒、肉类、蔬果和香膏均为献给亡者的供品。</p> <h3>阿蒙涅姆赫特彩绘石碑石灰岩、颜料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埃及国家博物馆</h3> <p class="ql-block">伊蒙尼彩绘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阿拜多斯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块石碑本应是墓室假门的一部分,最顶端是红白黄三色相间的纵向条纹,下方刻有象形文字铭文,铭文下是彩绘场景。石碑属于伊蒙尼,他正头戴假发、穿着白色短裙坐在供桌前的椅子上,身后站立的女性可能是他的妻子,供桌对面的男子正在为他献上供品。</p> <p class="ql-block">梅米彩绘假门</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5至6王朝(公元前2494-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狒狒形图特像</p><p class="ql-block">砂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图特是古埃及掌管月亮、医学和智慧的神,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形象,一为朱鹭,一为狒狒。图特被认为是众神的书吏,负责记录账目和各类文书,还被视作神庙里“生命之屋”的主人,管理重要的藏书和档案。图特还掌握强大的魔法和秘传的知识,在古埃及的神话里常常扮演调解者的角色。</p> <h3>交融再造,埃及和地中海世界</h3> <p class="ql-block">镀金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7-前?年)</p><p class="ql-block"> 面具主人生活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面具既有埃及艺术传统中的程式化特点,也有明显的罗马艺术风格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该男子短发,蓄着络腮胡,眼睛大而圆鼻子略呈钩状。他右手握着玫瑰花环,左手自然地置于右手下方,画中可见指甲,但未刻画出手指关节。他身着饰有紫边的白色托伽袍,肩披白色披风,二者同系于胸前,托伽袍左侧饰有一个淡紫色的“卍”字。</p> <h3>镀金木乃伊面具侧面观</h3> <p class="ql-block">女性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粘合材料</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位面容姣好的女子梳着波浪长发,头戴粉色花环,身着罗马托伽袍,双手戴着华丽的金戒指与金手链。死者的形象整体呈现为罗马风格,但面部明显采用的是埃及传统的看法,两侧还以精美的色彩描绘出冥世诸神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早在第一中间期,古埃及人已开始使用粘合材料,来制作木乃伊画具,这种材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层层亚麻布粘合而成,一种是用纸草纸粘合而成,上面覆以石膏,再以彩绘装饰。面具覆盖木乃伊头部和胸部,目的是使死者的形象更生动逼真,确保其能够在冥世以完整、美好的身躯复活。</p><p class="ql-block"> 到了希腊化时期,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融入了埃及的葬俗,产生了独特的、同时具有两种文化元素的木乃伊面具和木乃伊肖像画。</p> <h3>该女性木乃伊面具侧面观</h3> <p class="ql-block">人形棺盖</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霍尔雕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1905年于卡纳克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伊奥尼特女神坐像</p><p class="ql-block">石</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卢克索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卢克索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雕像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于卢克索的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的庭院中,是考古学家发现的首个伊奥尼特女神雕像。伊奥尼特是底比斯的一位地方神,在新王国时期被纳入卡纳克当地的九神组。</p> <p class="ql-block">01刻有月船的费昂斯板</p><p class="ql-block">石灰岩、费昂斯</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02蜻蜓眼式琉璃珠</p><p class="ql-block">玻璃</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p><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琉璃即人工玻璃。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河流域及古埃及地区已有人工烧结的早期玻璃态产品出现,称“费昂斯(Faience)”。其原料及外观与玻璃均十分相似,但在烧造温度与工艺流程上有所不同,是玻璃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蜻蜓眼式琉璃珠由不同颜色的琉璃镶嵌于单色琉璃表面而成,颇似蜻蜓的复眼。考古发现表明,此类器物最早出现于第十八王朝时期的古埃及,或与“恶眼意识(Evil Eye)”有关,多作护身符佩戴以辟邪。约公元前5世纪,“蜻蜓眼”一路东传至中国,是早期文化交流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天平(修复品,秤盘和秤杆为原物)</p><p class="ql-block">木、青铜</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h3>永恒回归,来世信仰</h3> <p class="ql-block">阿蒙祭司的墓葬纸草(《亡灵书》局部)</p><p class="ql-block">纸 莎草纸</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 -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丧葬纸草是古埃及人重要的随葬品之一,旨在保护死者克服冥界的所有阻碍。这份丧葬纸草属于某位阿蒙神祭司,画面分为四部分,包含了《亡灵书》《门之书》和《洞之书》三种丧葬文献的内容,后二者属于新王国时期国王专用的《冥世之书》。 第一部分《门之书》章节。冥界之主奥赛里斯身穿白色裹尸布,身后是协助他复活的两位女神伊西斯和奈芙西斯,死者正向奥赛里斯献上祭品。</p><p class="ql-block"> 第二和第三部分死者和冥界诸神以及其他重要神祇包括图特和荷鲁斯。</p><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末日审判”,死者的心脏被放在天平上,与正义女神玛阿特的羽毛比较重量,阿努比斯负责称量,而图特负责记录。在古埃及人的想象中,倘若审判中心脏比羽毛重,则意味着有罪,心脏将被怪物阿米特吞噬,死者将迎来“真正的死亡”,如果心脏比羽毛轻,则表明死者遵守公理和正义,进而可以复活。</p> <h3>阿蒙祭司的墓葬纸草(全图与中间部分局部)</h3>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女歌者的墓葬纸莎草纸</p><p class="ql-block">纸、莎草纸</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 -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书里写着《亡灵书》的第一章,包含一套咒语来引导她穿越冥界。画面中展示了她与各种神灵一个个相会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阿蒙女歌者生前负责在神庙中为神灵演奏音乐,是贵族女性非常喜欢的宗教头衔。</p><p class="ql-block"> 这卷墓葬纸莎草属于阿蒙神的女歌者赫尔·威本·科特,是其随葬《亡灵书》中的一章,包含一套咒语来引导她穿越冥界。纸莎草应从右到左阅读,文字和图像都展示了死者与神灵相会的一个个场景,死者戴着长假发、穿着白色衣服出现在画卷中。</p><p class="ql-block"> 墓主人是阿蒙大祭司皮诺杰姆二世和妻子伊斯特姆科布的女儿,她的母亲也是一名阿蒙神女歌者。她是“卡纳克阿蒙神庙内部的歌手”,和其他来自贵族家庭的女性一起在神庙里服务,特别是当祭司在神灵面前举行献祭和净化仪式时,她们负责为神演奏音乐。这些女歌者可能是由她们的母亲训练的,而且通常来自几代妇女都担任阿蒙神的女歌者的家族。她的头衔使她能够进入神灵建筑群中最神秘深邃的深处。她们最常使用的乐器是叉铃和门纳特项链(一种串珠项链)。从第18王朝到第22王朝,这一头衔成为最受女性贵族欢迎的宗教头衔。由于阿蒙神在新王国时期被升格为国家神,阿蒙神的女歌者们随着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势力的壮大面有了更高的地位。这些女歌者或者说女祭司们中地位最高者还会被冠以“阿蒙神妻”的头衔,哈谢特普苏特女王也曾持有这一头衔。第三中间期第 23王朝时,特别是舍佩努佩特一世任职期间,“阿蒙神妻”达到了其政治权力的顶峰,甚至享有王位名和国王的某些特权。</p><p class="ql-block"> 这些丧葬文献一直被认为是指引死者进入来世世界的文本,但近年来也有观点提出,《亡灵书》中的一些内容是与来世无关的。比如赞美太阳神的《拉神祷文》可能是神庙日常仪式所用的。这一卷纸莎草中的许多场景和文字所表达的便是这位女祭司对太阳神的赞美。</p> <h3>地理纸草纸 莎草纸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埃及国家博物馆 “地理纸草”是一个通用术语,用来描述包含地理信息的古埃及文献。虽然没有一卷莎草纸使用这个特定名称,但一些古埃及文本和文献提供了有关古埃及地理、地形和行政区划的宝贵信息。 莎草纸通常以纸卷的形式保存,可以整张或切片使用。古埃及只有极少数人掌握书写文字的技能,纸莎草纸也相对珍贵,文字和图像被擦除后,许多莎草纸会被重复使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