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为追求我的黄河梦和黄土高原情,我们开启了晋陕之游。我生活在成都平原,对晋陕这片土地陌生而好奇。旅途中我们经历了生活的不适,以致在观看壶口瀑布后我曾一度想打道回府。但圆梦行的初衷让我坚持下来,我们的最后一站是碛口古镇。</p><p class="ql-block">碛口凭借黄河水运在明清时代一跃成为北方的商贸重镇,我们最先去的是距离碛口不远的两个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西湾村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我们到西湾村时是下午,阳光特强。村口有几个中年妇女,说是可以为我们当导游。我们一行人想的就是参观一个村子,哪有必要请导游呢?</p><p class="ql-block">村庄里几乎不见人影。我们去看了村史馆得知,整座村庄是由五条纵向和两条横向的巷子把各家各户串联起来的,形成了院院相通、户户相连的格局。这样一是方便村民相互联系,二是便于应对村里发生紧急情况。小小村庄布局很有用心。</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不请导游的我们还真的走进了迷宫。</p><p class="ql-block">走在巷子中难辨方向,朋友前面行我在后紧跟,她说到拐弯处照个相,我们在原地等了半天不见人影,只好各自玩耍。后来上车时见面,朋友说他们原路返回,就不见我们了。真是奇了怪,你找我我找你,谁都说不清。</p><p class="ql-block">西湾村临河而建,可以充分利用水运;背靠青山,让古老村庄有一份生机。整座村子依山就势,随势而上;小巷都是一臂宽,爬坡上坎的。小巷的路面是石块铺成的,墙壁是石头垒起来的。两旁院落分布,大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我们循声推开院落门,院子里破旧冷清。房屋是窑洞式的,睡的还是炕。有老人留守,但语言不通交流困难。</p><p class="ql-block">小巷里还藏着大户人家。细观建筑,虽年代久远,青砖石条斑驳,但做工精细考究。房屋大多青瓦房顶,多数院落大门还有门匾,上面有题字。眼前之景让我们可以想见这些豪宅在几百年前人声鼎沸,人丁兴旺,商贾鸿儒,谈笑往来。但今天早已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查看资料得知,这座完整的居民建筑群是陈氏家族依靠船运发迹后在明末时修建的,建房用的石条青瓦都是靠水路运输进来的,很土豪。豪宅修建后的几百年中,陈氏家族不断修建扩大院落,最后形成这样一个有着40多个院落的城堡式村庄。它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矗立,令人感叹。</p><p class="ql-block">天气酷热,坐在树荫下休息。我想再去逛逛,老律提醒我不要迷路了。</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山在我家乡只能算是一个坡(见下图),望着一级级石阶,我拉着路边的一根铁索(专为游客设置)终于爬了上去。此时眺望远处,青山起伏河水汤汤,房屋在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很是壮阔(见模板图)。看见一小伙儿在这里架起画板写生,便和他攀谈起来。这才得知村子作为文物早已受到保护,村民也搬迁到了山下的安置房。</p><p class="ql-block">就在此时,我的手机响了,老律在手机里吼道:你在哪里?我们四处找你!我哈哈大笑,我在你们的头顶上!</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去李家山村,早就听说著名画家吴冠中在1989年到李家山采风时发现此地,作画一幅在全国荣获大奖,引起轰动。从此李家山名声大噪,向国人敞开大门,并成为美术摄影创作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李家山名气大,导游给我们联系了村民导游。在村口,一个陕北老汉戴着耳麦迎接着我们,他一开口就把我们震住了,标准的普通话让人难以相信他是当地村民!</p> <p class="ql-block">村民导游作了自我介绍,大家才知道当年吴冠中到村里采风,就是住在他家窑洞里的,是他的父亲接待的。后来他也在村里做导游,陪同过很多中外游客。被大家称为李家山的金牌导游。</p><p class="ql-block">大家高兴之极,争着和导游合影。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导游的造型一下就摆起了。不管你想怎样拍照,总之他有动作配合。导游的一招一式都在告诉我们,这个导游不一般,是见过世面的。大家又是一阵赞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人拍照大家一起按下手机相机,笑声不断。</span>看嘛,导游那个眼神哦,有范儿!</p> <p class="ql-block">跟着导游转个弯,窑洞村扑面而来,如一幅天然画卷!我们被震住了!</p><p class="ql-block">窑洞层层叠叠,倚着黄土高坡拔地而起!导游说:李家山窑洞从坡底修到坡顶,共有11层。“他家的窑洞是我家的院子”是李家山窑洞的特点。</p><p class="ql-block">李家山隐于大山中,窑洞已保存了几百年,真的是很了不起啊。黄土高坡要稳定、窑洞的承重力、房屋的排水等问题都是当地村民集体智慧的体现。李家山窑洞群堪称黄土高原上中国民居文化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走来我们看见了很多窑洞。唯独没有看见过这样立体的窑洞群。</p><p class="ql-block">李家山和西湾村不同。这里游客多,村民导游多,欢声笑语多,写生作画的多。还有粗犷的“信天游”时不时响起,让人完全融进黄土地。</p><p class="ql-block">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他家院子。院子很大很整洁,张灯结彩的,喜庆而有特色。窑洞全部是客栈,住满了采风写生的学生和游客。</p> <p class="ql-block">导游自豪地说:“我家是全村第一个开客栈的,是全村第一个学习普通话的,是全村第一个当导游的。”如今,他父亲早把事业传给了他,他又远远超过了他的父亲。</p><p class="ql-block">近30年来,游客不断涌进李家山,要来一睹世外桃源的风采,旅游的发展让李家山村走上发家致富的路。当年画家吴冠中一定没有想到,他在黄土高原发现一个村子,收获了一幅名画;却给李家山的村民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p> <p class="ql-block">导游自言,开始他是跟着到村子采风的人跑上跑下,问这问那。学到不少知识后他就当上了导游,再后来到村里拍电影电视的也常找他帮忙,现在他已在不少影视作品中客串角色了。</p><p class="ql-block">明星导游很忙碌,今天我们能约到他也是运气,好好珍惜哦!导游家有很多拍照的道具,我特意挑选了一件大红花衣,导游为我选的绿头巾。一番装扮后我成了一个活脱脱的陕北婆姨!</p> <p class="ql-block">走在村子里,一抬头,一回眸,都可见到古老的村庄有着一番新气象。写生的学生,参观的游客,身着陕北服饰的一个个导游……</p><p class="ql-block">面对黄土高原窑洞群,我们强烈要求导游唱首民歌,导游面对着黄土高原吼起来: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三道道蓝啊我们见面容易拉话难……高亢豪放的歌声回荡在村庄中,穿透着黄土地。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导游尽情地吼起来。</p> <p class="ql-block">我对黄土高原的情感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老师的生命之作。我喜欢这部表现时代的巨著,我敬仰用生命写作的路遥老师。受尽苦难却永远怀有梦想的人,最终可以开出灿烂的精神之花。</p><p class="ql-block">两个历史文化古村,让我真真实实触摸到了黄土地的昨天和今天,触摸到了西北汉子被日头晒黑的胳膊和脸膛,感受到了浓浓的黄土高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