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漕运者,水道运粮也。水是人类的起源,漕运是王朝兴衰的命脉。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开凿运河,以通漕运。可以说,水治好,漕运通,国富强。反之,则国衰败。</p> <p class="ql-block">历任官员总督漕运部院衙门是朝廷的派出机构,总督都由勋爵大臣担任,明景泰二年(1451年)始设漕运总督于淮安,与总兵参将同理漕事。明朝:陈王宣、李肱、李三才、史可法;清朝:施世纶、琦善、穆彰阿、思铭、杨殿邦等人都先后在这里任过漕运总督之职,漕运总督权力显赫,不但管理漕运,而且还兼巡抚,因此也称漕抚。</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矗立的标志牌。它不仅是一座地标,更是大运河文化的象征。阳光下,标志牌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沿着广场向前走去,一片考古遗址延伸至远方。远处的镇淮楼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仿佛在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这里不仅是休闲的好去处,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来到中国漕运博物馆的大门前,我不禁驻足凝视。这座建筑古朴典雅,门楣上“中国漕运博物馆”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跨过门槛,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和票房合二为一,柜台后,工作人员正忙碌着,为游客提供详尽的解说。一旁的“江苏省博物馆商店联盟”牌子,提醒着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精美的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一块玻璃展板吸引了我的注意。展板上详细介绍了“漕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并配有英文翻译,方便外国游客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古代漕运的繁忙景象,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智慧与勤劳。</p> <p class="ql-block">一个巨大的弧形屏幕上播放着动态的地图投影,上面配有“大运河”、“水陆并进”等字样。这些动态影像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大运河的全貌,感受到了它的宏伟与壮观。</p> <p class="ql-block">一个巨大的圆形屏幕上显示着一幅古代的地图。这幅地图不仅展示了大运河的走向,还标注了沿途的重要城市和节点。通过这幅地图,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吴王夫差为了北上称霸中原,在淮扬之间开了一条邗沟,最初用于军事,但它是今里运河的前身,这是江淮有史籍记载的最早的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一张展示漕运水系分布的地图前,许多游客驻足观看。地图上清晰标注了大运河的各个重要节点,让人一目了然。这些水系不仅连接了南北,更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地图展示了大运河流经的地区,从北方的燕赵大地到南方的江南水乡,大运河串联起了一条条经济走廊。地图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处水系,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一块玻璃展板,上面写着“隋唐宋”五个黄色大字。展板下方的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这三个朝代的漕运制度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感受到了漕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自隋起,朝廷在淮安楚州设漕运专署,宋设江淮转运使,东南六路之粟皆由淮入汴而至京师,明清在这里设总督漕运部院衙门,以督查、催促漕运事宜,主管南粮北调、北盐南运等筹运工作。</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展示了隋炀帝龙船航行的情景模型。船模型栩栩如生,仿佛把参观者带入到那个古老的年代。通过这个模型,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古代船只的设计和技术水平,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北宋汴河漕运历史的展板前,详细列出了各个年份的运输量,让我对北宋时期的漕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漕运制度的相关知识展板前,我停下脚步,仔细阅读。展板上不仅介绍了管理制度和法规规定,还展示了古代船只模型和壁画,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的运输场景。这些内容让我对漕运制度有了全面的认识,感受到了它的复杂与精细。</p> <p class="ql-block">“水运输与经济”主题的展板前,驻足良久。展板上详细介绍了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让我深刻认识到大运河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经济命脉。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城市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一艘大型木质帆船模型位于博物馆内,周围设有围栏以供游客观赏。这艘船模型制作精美,展示了古代船只的设计和技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展示墙上的“漕运与城市”字样,强调了水路运输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文字,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运河对沿线城市的影响,感受到了水运对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运河沿线城市城城在目,非常可惜,选择性遗忘镇江!</p> <p class="ql-block">一个拱门形状的大门口上方挂着一块写着“漕政咽喉”的牌匾。大门两侧各有一盆绿色植物作为装饰,显得格外雅致。走进这座大门,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清江闸,又称清江大闸,位于淮安市区始建于明朝初年。清江闸用于控制里运河的流量和调节水位,以缓解湍急的河水,使漕运船只顺利通过。清江闸是漕粮所必经之咽喉要道,每当运粮季节,万艘漕船和12万漕军帆樯衔尾,绵亘数里,蔚为壮观,有“南北襟喉”之称。清江闸是大运河上仅存的维护得最好的一座古闸,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一处重要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淮安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淮安的繁荣,特别是商业十分发达。漕运总督机关设在这里,驻有大批理漕官吏、卫漕兵丁。漕船到达这里后,需接受漕台衙门的盘查,千万艘粮船的船工水手、漕运官兵在此停留,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进行货物交易,旅客也在此盘桓,更加之在这里设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两处、预备仓三处、庄仓五处……更大大提高了淮安的商品需求量,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当时这里城内外店肆酒楼鳞次栉比,“市不以夜息”,十分繁盛。正如邱浚诗曰:“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一面墙上刻着一段文字,下方摆放了一个金属艺术品。这段文字介绍了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一块古代佛像石碑吸引了我的注意。石碑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这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汉代铜鼓,雅韵千年。</p> <p class="ql-block">一件最大的雍正瓷瓶摆放在玻璃展柜内,通体洁白无瑕,颈部饰以精美花纹。这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清代瓷器工艺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几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紫砂壶陈列在展柜中,每一件都独具特色。这些紫砂壶不仅是实用的茶具,更是艺术品,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一块介绍王镇夫妇合葬墓的文字展板前,我停下脚步,仔细阅读。展板详细介绍了该墓的位置、发现过程以及出土文物的情况。这些文字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考古工作的艰辛与意义。</p> <p class="ql-block">一块古老的墓志铭牌吸引了我的注意。铭牌上刻满了文字,记录了墓主人的生平事迹。这些文字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对逝者的缅怀与纪念。</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风格的大门楼前,停下脚步。门楼上挂着一块蓝底白字的招牌:“中国漕运博物馆”。跨过这扇大门,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南北大运河的漕运畅通与否,对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局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隋唐以后,运河的开凿,漕运畅通,无不是围绕着巩固和强化皇朝统治而展开的。每一代皇朝统治者都想借运河漕运畅通,总揽大局,驾驭全国。特别是元朝实现全国统一后,直至明清,再没出现大的分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