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游记(5) 浪漫之都(2)

诸行是常

9月19日下午4点20分,我们从圣心大教堂来到了卢浮宫。<br> 卢浮宫,不像凡尔赛宫离市区那么远,就在塞纳河边。它始建于 1190 年,起初只是皇家修建的一座要塞,用于城防和藏宝。1365年,查理五世将其扩建为王宫,此后的180年间,这里发生了许多故事。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下令将其拆毁改建,至此,卢浮宫算是完成了它的前世使命。 <h5><font color="#167efb">1365年,查理五世将卢浮宫扩建为王宫</font></h5> 1547年,亨利二世继位,按照文艺复兴风格继续改建卢浮宫,1556年初整体完工。1643年凡尔赛宫建成,路易十四将王室从卢浮宫迁往凡尔赛宫。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8月10日首次对公众开放,从此,卢浮宫迎来了新的生命。1991 年,连同塞纳河沿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为 “世界文化遗产”。 <h5><font color="#167efb">1547年,亨利二世继位后改建卢浮宫</font></h5> 现在的卢浮宫,占地共 297亩,建筑占地 72亩,东西总长达 680 米,整体布局对称均衡。 <h5><font color="#167efb">卢浮宫,占地共 297亩</font></h5> 馆内分别设有埃及文物部,东方文物部,希腊、伊特鲁里亚和罗马文物部,绘画部,雕塑部,装饰艺术部,素描版画部,伊斯兰艺术部,拜占庭和东方基督教艺术部等九个部门,负责维护管理人类近万年以来超过40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与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合称世界四大博物馆,且名列首位。对外展出的文物,分别在黎塞留馆、叙利馆、德农馆三大展馆上下五层共计198个展厅中。 <h5><font color="#167efb">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font></h5> 领队联系了专场导游,领了耳麦,带我们从玻璃金字塔入口进入,沿着指示方向到达德农馆一层。 <h5><font color="#167efb">我们从玻璃金字塔入口进入,沿着指示方向到达德农馆一层</font></h5> 首先来到维纳斯身边。卢浮宫藏品甚多,我们只能择其要而观之。<div> 可以说,断臂维纳斯的形象,全世界到处可见,特别是那些文化、美术场所,更是必备无疑。可是当我真正来到原作面前时,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div> <h5><font color="#167efb">当我真正来到维纳斯面前时,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font></h5> 之前看过各种样品,今天才知道原作有204厘米,比真人还要高一点。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所作,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半裸全身,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端庄而妩媚。 <h5><font color="#167efb">真的维纳斯身高204cm,比一般的人还要高一点。</font></h5>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诞生于大海的泡沫之中,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的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就是丘比特)。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可见“红颜祸水”此言不差)。 <h5><font color="#167efb">她半裸全身,面容俊美,身材匀称,显得端庄而妩媚。</font></h5> 那么维纳斯的断臂是怎么回事?有人发现了19世纪法国舰长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从而解开了这个迷底。<div> 原来,维纳斯是希腊米洛的一位叫做伊奥尔科斯的农民,1820年春天刨地时挖出来的。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br></div> <h5><font color="#167efb">维纳斯是1820年希腊米洛的一位农民从地里刨出来的</font></h5> 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表示要高价收购,并与伊奥尔科斯谈好价格。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赶回。谁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位断臂女神(可见打架不是好事)。 <h5><font color="#167efb">卢浮宫德农馆</font></h5> 看了维娜斯,在上楼阶梯拐角处看到了站在类似于战舰船头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这是卢浮宫第二件镇馆之宝,也是一件残缺的雕塑。只见它昂首挺胸,一双羽翼,迎风招展,似欲腾空而起。可惜的是这尊雕塑的头没有了,两只手臂也没有了,那曼妙的身躯和飘逸的裙摆给人的直觉就是它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神。据说,这尊雕像是1863 年在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发现的。当时已经破碎成 200 多块碎片,经过 4 年的修复才勉强成为现在的模样,头仍未找到。直到 1950 年,挖出了女神像缺失的右手,但也没有与雕像主体拼合。 <h5><font color="#167efb">《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font></h5> 对于这尊雕像的创作背景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公元前 306 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作;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公元前 2 世纪的作品,用以纪念公元前 190 年罗得岛人民战胜叙利亚舰队的事迹。不过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创作于公元前 200 年左右,从风格上推测,有人认为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利西普斯的弟子所作。 <h5><font color="#167efb">无臂有翼,难道本来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font></h5> 我虽然不会雕塑,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我的困惑。无论是维娜斯还是胜利女神,要说她俩塑得精美这我承认,特别是在那个年代,能够塑出这么精致的东西的确不易。可是把她俩推崇到这种地步,不但奉为镇馆之宝,而且在艺术界对之简直敬若神灵,我觉得有点过了。 <h5><font color="#167efb">女神的左翼</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女神的右翼</font></h5> 终于,我们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蒙娜丽莎面前,这是镇馆三宝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这个厅也是卢浮宫中最大的展厅。蒙娜丽莎被保护在展厅正中央一个特制的恒温恒湿的玻璃罩中。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 54岁时创作的油画。画高 77 厘米、宽 53 厘米,画在一块黑色的杨木板上。画面中的蒙娜丽莎身姿安详稳重,衣衫单薄,头发漆黑柔顺,笼着薄薄的纱巾似的东西,身体略胖,双手搭于腹前,表情似喜似怨,双目注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背后是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 <h5><font color="#167efb">蒙娜丽莎被保护在展厅正中央一个特制的恒温恒湿的玻璃罩中</font></h5> 关于《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行内人士评说:通常人物肖像画都是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为止。而《蒙娜丽纱》代之以正面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这种构图方式让蒙娜丽莎显得更加端庄、稳重,也为整幅画奠定了一种平衡、和谐的视觉基础。画家大胆地发挥了 “无界渐变着色法”,使画面色彩细腻、柔和,没有明显的界限和笔触痕迹,营造出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 <h5><font color="#167efb">你看蒙娜丽莎是喜是忧?</font></h5> 在刻画方面,描绘极其细腻,无论是人物的面部表情、肌肤纹理,还是手部的姿态、服饰的褶皱等,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精细入微。脸部质感逼真,似乎让人感受到她的体温和呼吸。柔润而丰满的肌肤、精谨而准确的结构、自然而生动的姿态,仿佛充满着青春的生命力,让观众能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真实存在。<div>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之一,它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水平,对后世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画家从这幅画中汲取灵感,技法和创作理念,推动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它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艺术从传统的宗教题材向现实生活题材的转变,为后来的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绘画流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br></div> <h5><font color="#167efb">都说眼里容不得沙子,人家蒙娜丽莎眼里藏着一个人( LV达芬奇名字缩写)呢!</font></h5>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蒙娜丽莎》太出名了,便经常蒙受无妄之灾。 1956 年底,有人向《蒙娜丽莎》泼硫酸,导致画作底边被损。2022 年 5 月,遭受奶油蛋糕袭击。2024 年 1 月 28 日,两名环保人士要求 “获得健康和可持续食品”的权利,进入卢浮宫向《蒙娜丽莎》泼洒番茄汤,所幸画作有玻璃保护未造成损坏。此外还有多次奇里古怪的事件,就不多说了。你说人家蒙姑娘招谁惹谁了? <h5><font color="#167efb">《蒙娜丽莎》的作家列奥纳多・达・芬奇</font></h5> 达·芬奇 1452 年 4 月 15 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一个小镇,是个私生子,但他相貌俊美,举止优雅。他只接受了基本的正规教育,晚年受到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敬重,最终在国王的怀里去世。他的画作《救世主》在2017年以4.5亿美元成交,创下画作拍卖最高纪录。 <h5><font color="#167efb">达.芬奇作品——救世主</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卢浮宫703 展厅</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卢浮宫绘画馆</font></h5> 现在回想,参观卢浮宫,像我们这样的其实很不像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早上进来,中午稍事休息,下午接着看,这样虽然也不能全部看完,但是起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 <h5><font color="#167efb">卢浮宫展区出口</font></h5> 像我们这样,下午四点二十分才到,五点半就出去了,糊弄谁呢?其结果就是我们连这里有几个馆,几个厅都没弄清楚,匆匆地看了一下镇馆三宝,然后又匆匆而去。 <h5><font color="#167efb">出去的时候见到的倒立玻璃金字塔还真是那么回事</font></h5> 我是一名书画和工艺爱好者,实在是心有不甘,于是搜集了几件个人比较喜欢的卢浮宫藏品,在本集结束之前稍微介绍一下,算是自我安慰。 <h1><b>1.油画《圣母之死》</b></h1> <h5><font color="#167efb">《圣母之死》,布面油画,369 厘米 ×245 厘米。</font></h5> 意大利巴洛克大师卡拉瓦乔创作于 1605 - 1606 年。画中圣母玛利亚躺在桌子上,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痕迹,衣裙掀起一部分,露出脚踝,一条毯子匆忙搭在她身上。圣母的脸是画中唯一能看清的部分,其他人的脸则以不同方式被阴影遮挡。围绕在圣母身边赤着脚、疲惫不堪的门徒们,有的紧握双手,有的捂着眼睛,有的低头沉思,以各种方式陷入悲痛之中。<div> 当时的宗教画强调宗教的神圣性和庄严感,卡拉瓦乔打破了这些规矩,反映了当时人文思想的变化。<br></div> <h1><b>2.《在爱奥尼亚式柱廊下举行的盛宴》</b></h1> <h5><font color="#167efb">《在爱奥尼亚式柱廊下举行的盛宴》意大利画家乔凡尼・保罗・帕尼尼(1720-1725 年)的作品。</font></h5> 这幅画展现了在爱奥尼亚式柱廊下的一场盛大宴会场景。爱奥尼亚式柱廊为画面增添了优雅的古典氛围,柱座,柱身,柱帽线条柔美。画中人物姿态各异,有的在交谈,有的在享受美食,有的在欣赏音乐,生动地展现出当时社交场合的热闹与奢华。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人物的服饰、表情以及场景中的各种细节都描绘得十分逼真,让观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br> <h1><b>3.《希奥岛的屠杀》</b></h1> <h5><font color="#167efb">《希奥岛的屠杀》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1824 年创作的布面油画,尺寸为 417×354cm。</font></h5> 1822 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属于希腊版图的希奥岛,并血洗掠夺了这个小岛。屠杀平民两万三千人,被卖为奴隶的四万七千人。侵略者的暴行激怒了全欧洲的进步人士,也深深地激怒了德拉克洛瓦,他怀着巨大的同情,创作这幅画来揭露土耳其人的残暴罪行,声援希腊人民。<div> 画面背景狼烟四起,一片废墟,被害者男女老少,各种神态,惨不忍睹。</div> <h1><b>4.《自由引导人民》</b></h1> <h5><font color="#167efb">《自由引导人民》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创作的布面油画。</font></h5> 这幅画是德拉克罗瓦为纪念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div> 1830 年 7 月 26 日,国王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议会,这一行为引发了巴黎市民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起义。 27 至 29 日为推翻这个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与保皇军队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最后占领了王宫,史称 “光荣的三天”。画家德拉克罗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巷战景象,义愤填膺,决心创作一幅大画来描绘群众革命的壮举。画中的主要人物是自由女神,她戴着弗里吉亚无边便帽,身着淡黄色衣裙,腰部系着一条腰带,肩膀处衣服滑至胸下,体态健康饱满,充满力量感,面部表情平静,符合神的特征。她一手高举着法兰西共和国三色国旗,一手拿着枪,号召人民奋勇前进。远处可见巴黎圣母院,硝烟弥漫的背景烘托出了战斗的激烈和紧张氛围。</div> <h1><b>5.阿勒穆黑哈圣体盒</b></h1> <h5><font color="#167efb">阿勒穆黑哈圣体盒</font></h5> 这是一件伊斯兰文物,属于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它制作于公元 968 年的西班牙玛蒂娜・阿勒札哈城,由象牙材质制成,上面有雕饰与刻饰以及黑色镶嵌饰纹(可能是煤玉)痕迹。 <h1><b>6.路易十五加冕王冠</b></h1> <h5><font color="#167efb">路易十五加冕王冠</font></h5> 这顶王冠由法国王室御用珠宝商于 1722 年为12岁的路易十五定制。路易十五年少登基,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重申君主的光辉与荣耀,特地制作了这顶极为珍稀罕见的加冕王冠。最初共由 282 颗钻石、237 颗珍珠、64 颗彩色宝石镶嵌而成,彩色宝石包括蓝宝石、红宝石、祖母绿、黄水晶等。这些宝石的数量和种类之多,使得王冠奢华璀璨、闪耀夺目。1774 年,64岁的路易十五因患天花去世,这顶王冠依照传统被放置在圣但尼大教堂保存,后来王冠上的几颗稀世珍钻被取下,或单独保存,或被镶嵌在了下一任的加冕王冠之上。 <h5><font color="#167efb">别了,卢浮宫!</font></h5> <div> <font color="#ed2308"><b> 卢浮宫开了我的眼,却堵了我的心。</b></font>都说我们华复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都说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可是为什么世界四大博物馆中国不在其中?换一个角度,现任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只有中国除外!这是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别的东西或许能够说明历史的一部分,而博物馆却能说明历史的全部。</div><div><br></div><div>(未完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