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适逢中大百年华诞,走进名校,感慨万千。忆往昔,薪火相传;看今朝,风华正茂;展未来,山高水长。</p> <p class="ql-block">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亲手创办“文武”两所学校,一所是黄埔军校,另一所就是今天的中山大学,百年间中大为国家输送各种人才800多万。</p><p class="ql-block"> 中大南校园里,中山先生的铜像位于中轴线中心,他的右手斜指地面,一生念念不忘并为此奋斗终生的“大事”,就是“振兴中华,永志勿忘”。</p><p class="ql-block"> 游走中大校园,两百多年的老香樟树,见证沧桑,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百年校园的故事。亲历其中,感受其伟大,赞叹其丰功。</p> <p class="ql-block">惺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园中轴线,因由岭南大学“惺社”同学为纪念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烈士于1928年筹资捐建,故以“惺社”社名命名。</p><p class="ql-block"> 惺亭不仅是纪念烈士的建筑,也是校园文化的象征。亭内悬挂一口清代铁钟,钟身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铭文,象征着社会和谐与安宁。尽管如今铁钟已锈迹斑驳,钟声不再响起,但惺亭依然深深铭刻在中大人的心中,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中山大学怀士堂</p><p class="ql-block"> 以前叫小礼堂。怀士堂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是由美国克里夫兰州的华纳和史怀士公司总裁安布史怀士出资为岭南学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会馆,1915年动工,1916年建成,为纪念捐赠者,命名为怀士堂,又称“小礼堂”。</p><p class="ql-block"> 怀士堂见证了中山大学的历史变迁,孙中山先生曾在此演讲,勉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这句话嵌刻在怀士堂墙壁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大学子。</p><p class="ql-block"> 怀士堂南面的草坪上,孙中山先生手书的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俨然矗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观格兰堂(校史馆)感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水韵/花好月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逸仙帅令创名校,薪火相传恰百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勇立潮头擘新画,南天一柱世争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格兰堂/大钟楼</p><p class="ql-block">1916年6月落成。捐资者为纪念新泽西州一位富商之子、自1896年起任岭南学堂前身的格致书院纽约董事局书记兼司库的格兰先生,将该楼命名为“格兰堂”。</p><p class="ql-block"> 该楼一直是原岭南大学的行政办公大楼。1952年10月中山大学迁进康乐园后,也一直是中山大学的行政办公大楼,直至2001年新的办公大楼(中山楼)建成投入使用。由于楼顶设有报时大钟,故也称该楼为大钟楼。</p><p class="ql-block"> 格兰堂如今被重新装修,一至四层全部改为中大校史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松涛园</p><p class="ql-block">位于南校园东北区</p><p class="ql-block">背靠图书馆、教学楼,面向体育馆</p><p class="ql-block">共有五层( 中餐、西餐、深夜加餐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每一层都是不同的味觉体验</p><p class="ql-block">是中大现有规模、供餐量最大、综合性服务最强的食堂,松涛园食堂也曾被评为:</p><p class="ql-block">“广东十大人气大学食堂”。</p> <p class="ql-block">中大百年华诞</p><p class="ql-block">超级大生日蛋糕</p><p class="ql-block">免费品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中山大学博物馆是一个集展览、学术交流、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它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总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包含地上三层和地下二层。博物馆的设计延续了岭南文化特征,通过传统建筑语言与百年校园相融合,表达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博物馆内设有教学展厅、库房修复室和文保用房等功能空间,致力于服务人才培养和学校文化建设。</p><p class="ql-block"> 中山大学博物馆在2024年11月9日正式开馆,展示了中山大学近百年来丰富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馆内设有中山大学文物专题展,从中国古代文明、岭南历史文化、西南民族民俗三大主题展现中山大学在中国民俗学、民族考古学、古文字研究和历史人类学等领域的贡献。博物馆打破传统展陈与课堂界限,将教学知识体系化呈现、展品教具化开放,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空间。</p><p class="ql-block"> 中山大学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天09:00至17:00。</p> <p class="ql-block">中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陈寅恪故居</p><p class="ql-block"> 一条白色的小路直伸到故居门前。护栏旁立有茶褐色花岗岩石碑,上面刻着“陈寅恪教授故居”以及其生平简介。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只能略辨光影,陶铸探望他时问他有什么需要,大师说:“我的眼睛不好使,出入不方便,帮我把门前的小路涂成白色的吧。”于是学校为他铺设了这样一条白色的小路,还在故居旁的路边加木栏以策安全。</p><p class="ql-block">沿着笔直的白色小路便可来到故居正门前,几扇百叶小窗紧闭着。正门前有三级台阶,拾级而上,拱型的门有三步来宽,红色的木门向两边半开着,透过内门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右侧有上二楼的楼梯。这里也是陈寅恪讲学的地方。据说陈寅恪讲课时总是端坐而讲,态度严肃。大师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大师上课时教室总是坐得满满的:一半是学生,一半是慕名而来的老师,人称他是“教授中的教授”。大师的成就早就蜚声海内外,牛津大学一直想聘请他为客座教授,虚位等待多年才另请他人。季羡林说:陈寅恪为一代史学大师,“一代史学大师必须能上承前代之余绪,下开一世之新风,踵事增华,独辟蹊径”。</p><p class="ql-block"> 绕着故居静静漫步,经过西侧可看到这里的植物长势都很好:高大的假槟榔,墨绿的蒲葵、青翠挺拔的竹子……多少年了,它们依然忠实地守护着这座小楼。凝视着西侧这丛节节高的翠竹,让人想起大师的“贬斥势利,尊崇气节”,这是大师在自编文集时总结平生为人治学道路,这也正是大师一生凛然大节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格兰堂顶楼,有个逸仙邮政:</p><p class="ql-block"> 用手机扫码,选喜欢的照片,附上要表达的心声,自动生成明信片,发往世界各地。收件人再用手机扫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发件人说的话。</p><p class="ql-block"> 声音与图像一并寄到,好神奇啊!</p> <p class="ql-block"> 乙丑进士牌楼乙丑进士牌坊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为表彰天启年间广东梁士济、李斯觉、罗亦儒、吴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进士所建。</p><p class="ql-block"> 该牌坊原立于广州四牌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广州市政府要拓宽该马路,欲将马路上的5座牌坊移到风景区。岭南大学领迁了这座乙丑进士牌坊。</p> <p class="ql-block">中大人类学系</p> <p class="ql-block">中大北门</p><p class="ql-block">走出中大北门,迎面就是中大码头,乘坐游轮,可以一览两岸美景。</p> <p class="ql-block">中大松涛园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感谢光临 </p><p class="ql-block">感谢为我摄影的好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