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战老兵杨士清的崇尚人生十堰籍七九年参战战友风采(29)

和平鸽

编辑制作和平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参战老兵杨士清的崇尚人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十堰籍七九年参战战友风采(29)</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和平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 一个朴实无华、一生经历了崇尚当兵、义务传承红色精神的参战老兵杨士清,成了寻访十堰英模的报道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和他是一起参战的战友,2024年9月27日,在十堰市茅箭区召开“老兵宣讲团”座谈会及聘书颁发仪式上,我们俩有幸第一次见面,都被聘为老兵宣讲团成员,其宣讲主要内容或任务都是围绕传承红色故事宣讲。</p><p class="ql-block"> 缘分让我们成为亲近的战友,于是我主动和他加为微信好友,向他说明了我想为他撰写一篇文章,添加到我撰写的美篇《他们从战场上归来 十堰籍参战战友风采录》中,请他提供他的详细情况和照片,等了一段时间,没见他回复,我只好电话跟他预约于10月19日到他家拜访,得到了他和他妻子的理解,并给予了支持配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杨士清出生于郧阳区柳陂镇,是六个姊妹中的老三,上有姐姐和当兵的哥哥,家里人多较贫穷。</p><p class="ql-block"> 1963年3月,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 他上小学起,就接受到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教育,从此雷锋精神激励和伴随他一生,他早早地承担起家庭重担,利用课余时间帮父母打下手。</p><p class="ql-block"> 他回忆,初中时,他就利用周末参加集体劳动,每天能挣3个工分。寒冬腊月,天刚蒙蒙亮,就约上三五同伴,一起到大岭堂一带的深山砍柴,夜幕降临时再挑着近百斤柴火,跌跌撞撞地回家。“一个来回三四十公里,肩膀磨得鲜血直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中、高中期间,杨士清与同学们参加了大量地方建设。印象最深的是,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自带玉米面、红薯等粮食,轮番到辽瓦鼓架山一带开荒种地,吃住都在工地上。“由于生产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经常是手上裂口、脚上长疱、肩头磨出血,有时候还被石头、工具弄伤……”</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后,他的人生开始遇到职业的选择,是回乡务农还是当兵,当兵退役回乡后是平凡过日子或是义务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他先后两次作出了可贵的崇尚人生价值取向,为保家卫国、家乡经济、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一、积极报名参军、参加中越自卫还击战</b></p><p class="ql-block"> 十几岁时,杨士清就受到哥哥的影响,立志将来做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1976年,21岁的他如愿以偿,成为一名54军161师有线通信兵。</p><p class="ql-block"> “当时,对一个农村青年来说,参军是一件十分骄傲的事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部队,杨士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处处表现出色。新兵训练期间,背负几十公斤重的电话机、线圈进行越野跑是家常便饭。“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只要死不了,就要坚持到底。”</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的一天,杨士清与战友们从河南焦作出发,乘火车一路南下到达广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乘坐的火车是完全封闭的状态,没有窗户,外观就跟现在的铁皮货车车厢一样,主要是为了保密。”杨士清回忆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前,他和战友们一起苦练有线通信兵技能,如贴地辨声,就能分清远处来敌情况。</p><p class="ql-block"> 战场上,杨士清负责架电话线,以保证师部与各团部之间信息畅通。越南境内山高林密、常年下雨,而哪里有需要,电话线就铺设到哪儿。战士们出去打仗都是一群人,但通信兵不一样,他们多数时间是孤军奋战,这样才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战时电话线布设,讲究时效和速度。每次他都背着几十斤重的电话线、铁锹、枪支弹药等翻山越岭。埋线往往选择隐蔽场所,以防遭到敌人破坏,这意味着通信兵要一直上坡、下坎,选好线路后再挖沟埋线,十分消耗体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信兵在执行任务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很可能会与敌人碰头,他们为此学会了贴地辨声。“一有动静,我们就要趴在地上,耳贴地面,迅速分清远处来敌的人数、距离等,并尽快做好埋伏、隐蔽。”</p><p class="ql-block"> 战斗开始后,线路被轰炸、破坏的情况十分常见。一旦通讯被切断,杨士清就要紧急出发,一路小跑检测线路,找到准确断线位置后,迅速完成维修,以免贻误战机。“这个过程中,很可能遭遇敌机轰炸和敌人的炮火袭击,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完成维修是关键,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杨士清说。</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优秀的杨士清因客观原因,失去提干机会,于1981年杨士清退伍,6年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国防军队建设,但他很留念部队,部队发放的搪瓷杯,杨士清收藏至今,视若珍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b > 二、退伍回乡、传承红色革命精神</b></p><p class="ql-block"> 按照国家兵役政策,农村籍入伍的退役军人,即使是参战过的也要回农村,国家不给安排工作,1981年杨士清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农村,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是杨士清人生的第二次人生崇尚选择。</p><p class="ql-block"> 他刚回到家乡农村,心理上缺有失落感,今后要么做一名普通的农民,要么做一个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人,但他想到自己是一名打过仗,经历过生与死、血与火考验过的人,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幸运,况且我国农村人居多,参战主体兵员是来自农村的,这些参战过的战友绝大部分退役都和他一样要回到家乡务农,为了不让牺牲战友的血白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周士清坚定的选择了以身作则、传承红色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br ></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艰苦创业,赢得群众信任</b></p><p class="ql-block"> 艰苦创业, 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带领工人建厂,当年实现盈利。</span></p><p class="ql-block"> 他曾是武当街办煤球厂的创始人,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1981年,杨士清退伍回乡,户口也从老家转到妻子所在的陈罗村。无论在城区木材厂还是毛巾厂打工,他始终保持军旅生涯熏陶出来的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走到哪里都受人认可。</p><p class="ql-block"> 1985年,在任武当街办陈罗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主任、民兵连长职务期间,发扬了军人的工作作风,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先后被武当街办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9年,武当路街道打算成立一家煤球厂,军人出生、干事踏实的他成为当仁不让的牵头人。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他带领20多名工人,一起动手搭建生产厂房。“冬天冷,夏天热,雨天厂房还漏水。即便这样,我们还是一边忙基础建设,一边全力生产。”</p><p class="ql-block"> 天然气出现之前,蜂窝煤市场广阔,不仅可以做饭,还是居民取暖的必需品,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凭票供应给居民。杨士清带领工人们生产的蜂窝煤物美价廉。他自豪地说:“我们厂的蜂窝煤上火快,燃烧时间长,十几分钟就能烧开一壶水。有些质量好的煤球,燃烧相当充分,烧后还能整块取出,在当年深受企业、居民喜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0年,他的家属不幸得了大病(肺结核),这一年他既要操心厂里工作,又要操心给家属治病及家人日常生活,拼命干事业,保障煤球厂正常运作,生产有了盈利,受到了社会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1993年,杨士清又回到陈罗村担任会计。村会计的工作比较繁杂,他们一方面是报账员、统计员,另一方面又要做好填表、收费、发放补贴、盖章管理等工作。“村里最多时有2000多人,而村会计就相当于村里的管家,需要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甚至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数据都不能落下,比如哪家有多少田地、是否种植……”直到2008年退职,杨士清的账目都做得井井有条,深得村民信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二)竖新风,注重家庭文明建设</b></p><p class="ql-block"> 言传身教,他自创演讲诗文,营造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如: 在2017年,陈罗村举办大型九九重阳节活动,为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他与女儿同台演讲庆十九大诗歌朗诵,受到好评。</p><p class="ql-block"> 光明磊落,无能作什么工作,无能遇到什么不公平的事,他做人做事都不会做一些对不起自己良心和有损自身形象的事儿。如:在2023年陈罗村开展的九九重阳节大型文艺表演活动,他上台演讲孝廉文化的诗歌及参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杨士清和女儿演讲、全家福</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三)积极参加文明建设有关活动</b></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他多次受邀参加过十堰市及所辖茅箭区的有关活动,宣讲传承对越自卫还击战等红色革命精神,他的英模事迹先后在十堰晚报等媒体报道……</p><p class="ql-block"> 我拜访到他家看到他的多份手写宣讲稿和近几年来参加的一些宣讲、演讲图片相片,我问他有打印的文稿没?</p><p class="ql-block"> 没有,我不会电脑,每次参加活动,我都是提前手写好的文稿。我说这是你所处的环境及条件的局限不用电脑,是太正常不过,我们一起参军打仗回农村务农的战友很多,你很有代表性,你在家乡成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红色文化、英模人物事迹的传播者,我很敬佩你,向你学习致敬!</p><p class="ql-block"> 我在阅览他的多份(次)宣讲稿看到,他参加茅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演讲参战故事;参加社区组织的老兵进校园宣讲参战故事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他演讲材料中还发现,他都宣讲到“现在的生活比我们那会儿幸福多了,孩子们也很孝顺,我们老两口过得很舒坦。”杨士清说,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他心中特别高兴。“年轻人不要忘记国家曾经的艰难,希望他们努力把国家建设好,告慰牺牲的先烈。”……</p><p class="ql-block"><br></p> 感谢阅览 祝您愉快